学习教育园地

学习教育园地

> 学习教育园地 >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2015-04-02

       宋仁宗赵祯不算是个牛气的皇帝:第一,他没怎么开疆拓土;第二,对于发展经济,似乎也没有什么高妙的改革思路。然而,宋仁宗却被视为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原因何在?或许就在于他懂得“自守之道”。

       宋代有个制度——“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意思是国家的事无论大小,都要经过以宰相、御史为代表的行政、司法系统的讨论,皇帝不能独断专行。

       宋仁宗一直敬畏着这种制度。仁宗很喜欢张贵妃,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想做宣徽使(类似于皇家总管),张贵妃给仁宗吹吹枕边风,仁宗满口答应。可仁宗的决定在“廷议”时没有通过。过了段时间,张贵妃再次提出要求,仁宗也再次答应。那天朝上,仁宗果然下旨任命张尧佐做宣徽使,谁知包拯坚决反对,说:“这个动议不是早就否决了吗?皇上您怎么可能推倒前议?”包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最后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对此,宋仁宗内心里未必没有不满,但他真正可爱的地方在于始终信任并竭力维护这种皇权监督体制。

       一天,仁宗退朝回到寝宫,叫太监进来给他梳头。太监见仁宗怀中有份奏折,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仁宗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太监说:“大臣家里尚且有歌伎舞女,升官了,还会增置。陛下侍从并不多,他们却建议削减,岂不太过分了?”仁宗没有作声。太监又问:“他们的建议,陛下准备采纳吗?”仁宗说:“对,朕准备采纳。”这个太监自恃是皇上宠信的人,便发牢骚:“倘若采纳,请以奴才为削减的第一人。”听到这话,仁宗立即起身呼主管太监入内,将梳头太监及29名宫人清退。皇后问:“梳头太监是陛下多年的亲信,又非多余,为何将他削减?”仁宗说:“他劝我拒绝谏官的忠言,我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宋仁宗重自守之道,在于他对国家前途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在仁宗看来,个人的一些事能否办成不是特别要紧,真正要紧的是不能办错天下大事,让国家陷入危境。

      南宋陈亮《中兴论》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次,有人劝宋仁宗独断专行。宋仁宗如此回答:“卿言固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联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这也是说皇帝办错事比较难改,臣下办错事相对易改,还是讲“宪度”、尊重“廷议”制度为佳。

      仁宗的自守,不是无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其实暗合了古人所说的“无为而治”。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