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37)
2024-11-29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4年第37期 总273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4年11月29日
目录
科创聚焦
上海将从四方面推进新型显示创新发展
经济热点
上海多措并举推进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
浦东新区“商会批次贷”正式启动,首批集中授信总额达17.45亿元
长三角数字经济增加值破12万亿元
产业动向
上海打造全球领先的双万兆宽带城市
长三角(上海)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上线,打造多层级算力服务架构
上海七措施支持高新视听产业发展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四措施支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增信服务
江苏发布3年行动方案助力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
南京发布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经验交流
江苏成立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并提出三方面要求
安徽部署六方面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域外动态
全国首例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拍出9.24亿元
广东明确多项措施推动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部署7方面做好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工作
深圳19条举措促绿色消费增长
科创聚焦
上海将从四方面推进新型显示创新发展
日前,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在第十六届中国显示学术会议上表示,下一步,上海将从四方面继续推进新型显示创新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编制发布相关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引领超高清+新型显示产业加快发展。全力打造金山、浦东、静安等显示和超高清集聚区。
二是推进技术创新。推进叠层蒸镀、LTPO等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快柔性显示屏产业化;培育发展微显示、全息显示、量子点显示等多技术路线。
三是激发人才活力。通过领军人才、核心人才、工程师等多层次的人才计划,让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者无后顾之忧。
四是完善产业生态。用好各类专项政策,对新型显示产业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汽车、电子、装备等六大产业发动作用,紧紧抓住AI为新型显示带来发展的契机,全力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
经济热点
上海多措并举推进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
上海市交通委近日印发《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多项措施加快推进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保障各类低空飞行安全有序,支撑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低空空域管理能力。推进空域基础分类划设工作。开展低空空域普查,建立低空空域环境要素目录,建设全市低空数字空域“一张图”。探索构建重点区域低空数字孪生系统,编制低空目视飞行航图,全市统筹划设一批低空飞行航线。研究低空公共航路划设标准和运行规则,探索划设全市低空公共航路“一张网”。
二是强化低空交通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低空飞行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强化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航、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系统对接,实现空域管理、飞行服务、态势监视、辅助决策、信息服务、应急协同等功能。加快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市级),适时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站(区级)。
三是推动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按照全市低空飞行起降点规划布局,稳步有序推进多层次起降设施建设,将具有载人飞行、载物飞行等功能的起降点纳入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强化空地衔接和一体化运输组织。推动将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与更新,保障设施用地。
四是完善法规标准配套支撑。推动开展低空飞行服务管理立法工作。制定低空空域使用管理办法、飞行服务管理办法、空域及航路航线申请指南、特殊情况协同处置办法等制度规则。研究编制低空公共航路划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标准规范。
五是支持低空飞行场景应用。支持相关企业加快探索跨区域干线物流、跨江跨海运输、农副产品进城、城区生活配送等“低空+物流运输”。支持具备条件的运营商试点开通枢纽接驳、城际出行等空中交通航线,探索“低空+载人交通”出行新模式。支持“低空+应急救援”“低空+文化旅游”“低空+智慧城市”等应用推广。
浦东新区“商会批次贷”正式启动,首批集中授信总额达17.45亿元
11月26日,浦东新区工商联会同浦东新区区委金融办、浦东新区财政局正式启动“商会批次贷”,通过搭建“政府+担保+银行”政策性融资服务联动平台,面向浦东新区工商联所属商会及会员企业,通过批次化、高效化的操作模式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企解决融资问题。
根据职责分工,浦东新区工商联将组织所属商会深入开展调研,将守法诚信经营、市场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筛选形成推荐“白名单”。浦东新区财政提出“白名单”入库申请,并制定“商会批次贷”业务方案,明确重点支持产业导向、扶持对象、贴息贴费、风险补偿政策等主要内容。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对“白名单”进行入库检验和信用分级。合作银行将在协议约定范围内,对批次项下单户授信额度在1000万元(含)以下的贷款申请自行审批、放款。
当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14家银行共同签约,首批集中授信总金额达17.45亿元。目前,仍有超20亿的贷款在同步对接中,后期将陆续报批放款。
长三角数字经济增加值破12万亿元
11月21日,2024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上发布的《数字长三角发展报告(2024)》指出,2023年,长三角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占三省一市GDP总量的40%以上。
一是长三角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累计建成5G基站超72万个,算力规模指数达165,较上年增长显著。2023年新增国家绿色数据中心16个,占全国总数的近1/3。
二是长三角地区研发创新投入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3万件,占全国总量的26.8%。2023年入选国家级数实融合相关平台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4左右。
三是长三角实现区域内驾驶证、行驶证等4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累计上线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服务173项,数据共享交换累计达9.5亿条。
产业动向
上海打造全球领先的双万兆宽带城市
从日前召开的“万兆光网中国行”上海站调研专题座谈会上获悉,上海将继续实施落实“光耀申城 万兆启航”行动计划,适度超前开展万兆光网建设,深入探索万兆光网融合应用。
一是积极推动万兆光网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促进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和产业成熟;二是加强万兆光网应用场景拓展和推广,挖掘培育工业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创新应用;三是加强万兆光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双万兆宽带城市。
目前,上海电信已建成全球首个万兆云宽带小区,并计划年底前在全市建成26个万兆示范小区。
长三角(上海)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上线,打造多层级算力服务架构
11月26日,长三角(上海)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标志着在示范区集群、芜湖集群间,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东西联动、双向助力”的算力发展格局已初步完成构建。
该平台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统筹推动、工信部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承建运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供算力互联解决方案,是兼具监督管理能力与产业服务能力的政策性算力互联平台。
当前,该平台向上对接算力互联公共服务平台,向下协同上海算力交易平台、苏州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阿里云长三角智能计算(嘉善)算力基地、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等地区级平台,以及漕河泾园区算力平台、上海师范大学超算中心等园区级平台,打造了多层级算力服务架构,形成了长三角算力枢纽内两大集群间“跨地域、跨主体、跨架构”的算力资源标准化互联互通。
上海七措施支持高新视听产业发展
11月22日,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发布《上海市关于支持高新视听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7条支持措施。
一是设立高新视听产业发展资金。推动三年内实现3个以上电视频道采取4K超高清方式播出,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新增节目中超高清占比超过50%。培育文旅元宇宙、未来电视、互动视频等高新视听示范项目30个以上。
二是支持超高清技术在内容制作领域应用。鼓励使用4K/8K超高清技术拍摄制作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动画片、体育赛事、综艺等专业化节目,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后期制作总投资30%的比例进行支持,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扶持。
三是支持构建内容创制新型工业化体系。支持建设高质量超高清视频语料库,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总投资30%的比例进行支持,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鼓励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展剧本创作、角色与场景生成、智能推荐与分发等应用,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总投资30%的比例进行支持,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扶持。
四是培育高新视听创新场景。支持使用VR/AR/XR、裸眼3D等视听技术制作并在传媒、文旅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的产品。对具备创新性、示范性、可推广性,并产生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40%的比例进行支持,给予最高400万元资金扶持。
五是支持高新视听企业集聚发展。吸引全国和本土高新视听企业集聚,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引进或新设立高新视听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开办资助。对高新视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新型产业孵化器项目给予必要支持,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总投资30%的比例进行支持,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扶持。
六是支持打造产业发展交流平台。鼓励搭建高端论坛、娱乐展演、版权交易、重大项目发布、创新创意大赛等平台,挖掘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高新视听特色会展活动,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总投资50%的比例进行支持,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扶持。
七是强化行业人才支撑。支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高新视听产业链人才和创业团队,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加强相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四措施支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增信服务
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上海市商务委11月25日发布《关于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 支持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增信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过担保介入、风险分担的方式,将汇率避险增信服务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范围,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增信服务,企业无需缴纳保证金即可办理汇率避险衍生品业务。
一是实施担保基金汇率避险专项担保产品。该市融资担保中心制定并实施担保基金汇率避险担保业务专项方案,采用专项批次担保业务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申请办理的汇率避险业务提供政策性担保。单个企业担保额度最高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担保额度可循环使用。鼓励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汇率避险担保,市融资担保中心提供再担保优惠政策。
二是创新汇率避险产品种类。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新的汇率避险产品开发力度,丰富汇率避险业务类型,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线上化的汇率避险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多元化避险保值需求。
三是健全财政支持政策。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将开展汇率避险担保业务的平均担保费率保持在1%(含)以下,其中:市融资担保中心对汇率避险担保业务的担保费率不高于0.5%/年,再担保费率减半收取。同时,鼓励各区将汇率避险担保业务纳入本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扶持政策范围,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本辖区外贸中小微企业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开展符合条件的汇率避险担保业务给予一定比例的担保费补贴。
四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对于中小微企业未按合同约定办理资金交割手续造成的交易损失,在担保额度内由市融资担保中心按不高于85%的比例承担风险;对于市融资担保中心为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汇率避险担保业务提供再担保的,在担保额度内由市融资担保中心、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分别按照40%、不低于40%的比例承担风险。
江苏发布3年行动方案助力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
近日,江苏13部门联手推出《江苏省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6大行动,推进全省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文旅深度融合行动。以世界遗产为重点,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提升“长江百景”“运河百景”,打造国家旅游名片。推进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转化利用。实施文创商品创意提升工程,孵化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
二是数智科技赋能行动。实施数字赋能文旅场景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等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智慧管理平台。推进数字人民币、数字旅游卡试点应用。
三是产品业态提质行动。加强自然人文旅游空间设施支撑,合理保障用地需求。积极培育打造夜游业态,鼓励景区承接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
四是服务品质提升行动。优化交通服务,完善高等级旅游景区所在片区集散中心、旅游停车、房车营地等服务配套。实施景区全龄友好服务提升工程,加强适应老年人等群体需求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
五是运营管理增效行动。促进地方优势产业主体参与旅游景区共建共营。扶持培育“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景区运营商户。支持旅游景区与行业领军企业以资产技术、设备、管理、品牌等多种优质要素开展合作。
六是旅游市场拓展行动。将旅游景区宣传推介融入“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推广体系。
南京发布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1月26日,南京市发布《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到2026年,南京市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自主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内标杆。
一是打造“一核多翼”的产业布局,“一核”即将江宁开发区打造为工业机器人核心集聚区,“多翼”即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雨花台区、麒麟科创园、溧水区等围绕自身产业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二是打造“1+N+1”整机体系,第一个“1”表示打造工业机器人领先优势,“N”表示全面提升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最后一个“1”代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南京将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TOP5品牌,聚焦安全应急、公共服务、医疗健康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门类丰富、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部件研发和通用整机平台构筑,初步实现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经验交流
江苏成立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并提出三方面要求
11月26日,江苏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该省要求,一要进一步拓展完善职能定位,发挥好军民地三方协作机制,强化省市县协同,注重统筹协调,推动全省低空飞行服务实现“一个标准、一个平台、一套规则、一张网”。二要强化监管和服务,加强对低空飞行活动的监测管理,为低空运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用户获得感安全感。三要切实发挥功能效益,稳步推进建设运营各项工作,提升平台的吸引力、影响力,加快实现由“飞起来、看得见”到“管得住、飞得好”的转变,有力支撑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部署六方面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近日,安徽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六方面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一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空天信息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
二要建好未来产业先导区,积极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链条,率先探索市场导向的培育机制。
三要拓展和创新应用场景,实施“低空+”“卫星+”“深空+”等应用场景工程,推动产品和服务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应用,以场景创新带动空天信息技术率先应用。
四要大力推进开放合作,加强跨区域跨领域技术合作、人才引育,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和产学研用协作。
五要完善资金多元化供给体系,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加大投入。
六要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省级统筹、市级主抓、部门协同的工作体系,强化政策支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域外动态
全国首例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拍出9.24亿元
11月26日,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一则中标公告,宣布平阴县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成功拍出,成交价为9.24亿元。这标志着全国首例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出让落地,也表明低空经济在中国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此次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的出让地点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招标人为平阴县发展和改革局。经过公开招标,山东金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最终成功中标,获得了平阴县30年的低空经济特许经营权。根据招标公告,中标单位将在特许经营期内负责低空经济的运营和维护,提供飞行执照驾培等服务,推动低空经济的全面发展。
广东明确多项措施推动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办公厅日前发布《广东省推动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力争到2027年,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修保养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建成游艇泊位数(含停靠点)不少于2500个,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游艇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全省游艇登记数量达4000艘以上,游艇及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一是提升游艇研发制造水平。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打造自主游艇品牌。开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技术、环保材料、减震降噪和智能驾驶、北斗定位、远程可视化监管、数字化运维等技术应用研究,支持研发制造船用发动机、纯电动力系统、混动系统、智能仪器仪表、高效推进器等游艇关键核心零部件及辅助设备。省市合力建设3个左右特色产业园。
二是推动粤港澳游艇政策突破。争取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试点。推动粤港澳游艇互通、牌证互认及游艇操作人员证书粤港澳互认。
三是完善游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市逐步完善公共游艇码头布局规划,按照布局规划新建一批公共游艇码头。建设一批集游艇停泊、供油供水、商务休闲、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游艇综合服务中心。支持广州、深圳等重点地区加强码头泊位、游艇检验、口岸查验、报关、评估、仓储、航道服务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四是推动游艇租赁创新发展。研究出台广东省游艇租赁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加强游艇租赁运营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市积极探索建设游艇租赁试点,打造一批适合大众消费的游艇租赁示范项目。
五是培育游艇旅游消费新业态。建设一批高等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和旅游景区,推出一批游艇旅游精品航线,打造一批海钓、潜水观光、登岛探险等适合游艇游玩的特色旅游产品。支持重点地市举办国际游艇帆船体育竞赛、设计大赛等相关赛事活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举办游艇产业相关博览会。
六是提升安全监督与管理水平。建立游艇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属地责任,依法依规完善地市、县区、镇、码头(停泊点)、船主五级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落实船舶转籍登记不停航办证服务,降低游艇过户时间经济成本。支持相关地市加强搜救队伍建设,配备能覆盖游艇活动水域的搜救船舶、搜救直升机等水上搜救应急力量。
广东部署7方面做好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工作
日前,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经济工作调度会议,部署7方面做好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工作。
一是要精准发力推动投资提速,充分发挥“两重”“两新”等激励性政策作用,抢抓四季度施工黄金期,采取超常规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努力发挥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二是要充分发挥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及铁路机场、公路港航、水利、能源、制造业、科技教育等六个专项指挥部作用,省市合力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堵点卡点问题,加快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资金支出进度,确保新项目按计划开工、在建项目顺利施工。
三是要加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对接落实国家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完善项目融资配套支持,着力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多渠道拓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四是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推动工业投资企稳回升,深入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点行动,落实好制造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尽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降本增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五是要力促房地产投资止跌回稳,统筹用好房地产存量、增量政策,强化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加快城中村改造,做好保交房工作,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
六是要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民间投资优质项目和创新场景推介,增强民间资本投资意愿。
七是要充分发挥省并联审批工作专班作用,针对用地用林用海等问题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全流程提速、全要素支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深圳19条举措促绿色消费增长
11月27日,深圳市发改委对外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绿色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从促进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供应链、健全绿色消费配套体系三方面,出台19条措施,进一步加强绿色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是促进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围绕食品消费绿色化、绿色衣着、绿色家居家电、绿色建材、绿色交通、文旅、绿色电力、公共机构消费绿色转型等领域推出8条支持措施。鼓励公共机构、大型活动优先采购经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支持发展绿色餐饮,开展绿色食堂建设。支持服装生产、设计企业应用可再生、易降解的绿色纤维,打造一批绿色品牌服饰。大力发展绿色家装、装配式装修,对保障性住房实施简约环保装修。加力支持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对个人消费者购买2级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家电产品以及手机、平板电脑、消费级无人机、消费级机器人等产品给予补贴。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重点推进医院、学校等政府投资建筑和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全面应用绿色建材。
二是打造绿色供应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涵盖各主体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对首次获评国家、省、市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数据中心、自愿性清洁生产以及工业和通信业节能技术装备产品示范等有关示范项目和荣誉称号的,一次性予以5万元至100万元的定额奖励。
三是健全绿色消费配套体系,引导绿色消费标准建设与产品认证、完善绿色消费市场化激励手段、鼓励绿色金融服务发展、支持举办绿色展会、大力推行绿色采购、加强绿色消费宣传。
进入测试
进入投票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