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36)
2024-11-22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4年第36期 总272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4年11月22日
目录
科创聚焦
我国首个国家汽车芯片质检中心落户上海
上海探索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及衔接机制,推动人才评价互认
经济热点
上海要求瞄准全年增长目标挖潜力、抓增量、添动能
浦东发布专业服务业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实施“六大行动”
江苏调整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标准,最高80%
江苏将单列再贷款额度支持推进转型金融发展
产业动向
澎湃研究所建议三方面推动长三角低空经济进一步协同发展
上海发布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合规指引
江苏出台老字号一企一策一品一策行动方案
政策举措
上海发布五方面15条举措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浦东推出9条举措支持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出台十条举措促进家政服务消费
经验交流
上海提出从三方面发展智能制造
上海口岸二手车出口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意见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拟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并购重组
深圳发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风险补偿方案
重庆发布多项奖补措施支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科创聚焦
我国首个国家汽车芯片质检中心落户上海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筹建国家汽车芯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标志着汽车芯片产品领域首个国家级检测中心落户上海。
一是该质检中心将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整合优势资源,突破一批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的检验检测技术瓶颈,在汽车芯片各项性能、可靠性、车规适应性及实车工况用例等方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板级、系统级和整车级在环检测能力,为汽车芯片企业提供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
二是该质检中心筹建期为18个月,计划建成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汽车专用传感器芯片、多芯片模组、汽车被动组件、芯片失效分析等6个专业实验室,聚焦控制芯片、功率芯片、存储芯片及大算力计算芯片等4类芯片开展标准研究和试验验证,打通汽车芯片在设计开发、研发测试、装车验证、生产质控、风险评估全链路检验检测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故障失效分析能力,建立产业链质量保障体系和产品质量监控机制,提升我国汽车芯片的质量供给和市场竞争力。
上海探索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及衔接机制,推动人才评价互认
近年来,上海探索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以及境外职业资格和职称评价衔接机制。
一是2023年发布了《上海市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1.0版)》,包括ABC三张清单:A类证书48项,对于持证人员给予人才引进、工作许可、人才安居等配套保障政策;B类证书15项,为人才提供更完善的便利保障措施;C类证书22项,在上海合法工作的持证人员,可直接申报认定相关专业相应层级职称,最高可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
二是今年动态调整并发布了《上海市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2.0版)》,新版清单进一步扩大认可范围,A类认可清单覆盖111项证书,其中22项证书被纳入B类急需紧缺清单,33项证书被纳入C类职称比照清单。同时,该市人社局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构建高效、科学、规范的认可体系,依据产业匹配度、含金量、知名度、国际化程度等维度,制定A类、B类证书遴选标准;依据证书能查验、评价标准可比照、专业人才有需求等维度,制定C类证书标准,并建立科学规范的C类清单证书遴选评估流程。
三是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为本土企业“出海”提供人才支持。该市今年新增D类补充清单,以直接申请资质、豁免部分课程、减免考试科目等多种形式,推进建筑工程、金融财会、人力资源等领域境外职业资格与境内职业资格、职业认证或专业技术职称等人才评价方式互认,逐步探索从单向认可迈向双向互认,促进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走出去”,并建立“专人专窗专项”的证书查验机制,实现证书查验全球申请。
经济热点
上海要求瞄准全年增长目标挖潜力、抓增量、添动能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11月18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瞄准全年增长目标挖潜力、抓增量、添动能。
一是聚力权重行业挖潜力,促进行业抓住窗口期发力冲刺,抓住回暖态势多作贡献。
二是聚力关键企业抓增量,结合各行业特点分类施策,对平台企业、龙头企业等做好服务保障,用好全市经济运行调度问题发现和解决机制,复制推广各部门、各区的特色做法,努力取得更好成效。
三是聚力重大政策添动能,对接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聚焦消费、投资和出口放大政策效应,加快推动各类稳增长保障政策见到实效,加快兑现对企业的支持政策,推动资源要素高效直达企业和项目。
浦东发布专业服务业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实施“六大行动”
11月13日,浦东新区发改委发布《浦东新区专业服务业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实施“六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专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5%,并在2035年进一步达到8%。
一是实施“品牌化”提升行动,将集聚培育全球一流的专业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全球专业服务商引领计划”,遴选“浦东新区专业服务业战略合作伙伴”;打造特色鲜明的空间品牌;加强专业服务品牌推广;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各类标准的研制应用。
二是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将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应用,鼓励专业服务机构分离成立的数字化服务主体,培育发展专业服务业领域数商;探索数智化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开发人工智能大模型,探索开创“AI+业务”新模式。
三是实施“国际化”发展行动,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服务制度型开放体系,持续开展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探索建立律师事务所特别合伙人制度;支持专业服务机构“走出去”,积极提供项目洽谈、产业对接等媒介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组建“一带一路专业服务团”,建立“出海企业VS专业服务机构”对接机制。
四是实施“绿色化”转型行动,将推动专业服务业绿色化发展,探索推动绿色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引导和支持跨境物流企业高质量推进海外仓、海外物流中心建设;培育发展绿色低碳服务,做强“浦东新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联盟”。
五是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将构建精准高效的信用管理体系,开展专业服务重点领域信用分级分类评价;优化政府监管与服务效能,打造“政府-专业服务机构-企业”充分联动的综合服务体系;积极发挥专业服务自治组织作用,引导本行业的经营者依法竞争、诚信经营。
六是实施服务保障强化行动,将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策支持,为专业服务业提升行动凝聚强大合力;优化人才服务,构建浦东专业服务业人才发展体系,凝聚一批高质量专业服务人才;完善统计监测,赋能行业科学化、前瞻性发展。
江苏调整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标准,最高80%
近日,江苏省进一步优化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供给和工作流程,推动政策更快更便捷地惠及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
一是补贴比例提高。江苏突出对高龄老年人等重点对象的关心关爱,对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标准进行调整:60-79周岁的社会老年人补贴50%,自付50%;80周岁及以上的社会老年人适老化改造补贴比例提高到80%,自付20%。社会老年人补贴上限均为每户3000元。
二是手续简化。老年人申请居家适老化改造可由亲属、社区工作人员、居家上门养老服务人员等代为申请,代申请人须进行实名登记注册,承诺代申请情况属实,并上传申请改造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同时简化老年人家庭改造申请承诺书、购买适老辅具申请承诺书上传方式。此次改造实行线上全流程申请审批。
江苏将单列再贷款额度支持推进转型金融发展
11月14日,从江苏省转型金融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该省将建立转型金融“1+N+N”体系,即1个转型融资主体认定评价标准、N个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和N个与行业相适配的转型金融产品。同时该省将单列再贷款额度,支持对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向转型融资主体库内企业和项目发放的、符合再贷款要求的转型金融贷款,以第一优先级提供再贷款政策支持。
转型金融是支持高碳行业、企业和项目向低碳转型的金融活动,转型金融将金融支持范围扩大到绿色金融难以覆盖的“棕色”领域。下一步江苏将以化工、建材领域的转型金融实践为基础,结合建立江苏特色的转型金融体系,重点围绕加快制定覆盖主要高碳行业的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制定转型融资主体认定评价标准、推动转型融资主体库增量扩面、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工作,推进转型金融纵深发展。
产业动向
澎湃研究所建议三方面推动长三角低空经济进一步协同发展
尽管长三角低空经济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限制了进一步协同发展。
一是低空飞行活动的复杂性使得现有的法律和管理机制难以满足行业需求,尤其是在eVTOL适航审定和智能航电技术标准方面存在短板。建议加快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适航政策,构建现代化监管体系,并联合科研机构解决复杂飞行场景中的安全技术难题,确保行业稳步发展。
二是不同地区的政策差异及协调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低空经济资源配置的低效。建议建立低空经济一体化协作平台,明确区域分工,均衡资金、人才、技术资源配置,并通过试点项目积累协同经验,推动全域协调发展。
三是低空经济的监管框架尚不完善,关键环节如空域管理和飞行许可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政策支持的覆盖面有限且执行力度不均。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规定,特别是在空域分配和安全管理方面,加大财政与税收政策的激励力度,推动多元化融资模式的引入,形成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为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发布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合规指引
日前,《上海市宝山区生物医药产业合规指引》正式发布,整理了各类合规问题,对企业进行风险提示,这是上海首部生物医药产业合规指引。
该指引汇聚了47部产业、监管常用法律法规文件的核心条款,广泛适用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研发企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器械研制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生物医药产业链内各相关企业。
该指引内文共有四章五十八条,涵盖企业设立、医药产品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上市后管理、安全生产、合规管理及体系建设、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内控制度建设等10个环节,列出了适用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以高发风险提示的方式,对导致合规性风险的行为及需承担的责任进行全面详细的整理。
江苏出台老字号一企一策一品一策行动方案
日前从江苏省商务厅获悉,江苏将出台《全省老字号一企一策一品一策行动方案(2024—2026年)》,按照“省市联动、多方协同”的原则,对全省113个中华老字号开展“一企一策”“一品一策”行动。
《方案》提出,一是深度调研问策,为每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建立“一企一策”台账,从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发展目标、发展方案、赋能举措5个方面剖析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政策诉求,形成问题清单和政策诉求清单。
二是精准制定“一企一策”,商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专家学者、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协助老字号企业剖析发展现状,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针对性制定企业发展方案。
三是分类制定“一品一策”,以行业分类为基础,选取老字号数量集中、具有江苏产业特色的重点品类,采用定向征集、揭榜挂帅等形式,组织、邀请专家学者、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开展专门研究,推动“一品一策”特色发展。
四是完善政策体系,商务部门将会同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知识产权、文物等部门协同发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老字号品牌,树立一批诚信经营、规范发展、创新驱动的老字号标杆企业,形成有江苏特色的老字号发展体系。
政策举措
上海发布五方面15条举措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教委、市科委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聚力建设纤维、膜、生物制造3大创新高地,培育壮大复合材料、催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温超导、石墨烯5个产业集群,打造深度赋能的材料智能引擎,建设“3+5+1”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到2027年,3大创新高地和5个集群占新材料产值比重达到90%,开发应用3-4个新材料垂类人工智能模型。建成12家新材料中试基地,新增2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新材料占原材料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5%。
《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五方面行动十五条落实举措。一是实施谋方向提能级行动。围绕智能材料、介孔材料、量子点材料、负焓合金等领域,支持新材料企业和团队开发3-5个前沿材料产品。支持合成生物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等替代传统化工材料,布局5个以上新产品开发。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船舶海工、能源装备等,实施“五链多品类多产品”的材料补链强链工程,推动20个产品形成批量供应能力。围绕高纯试剂、高纯陶瓷粉体、超细纤维等,开发10项极限性能材料。建设5个材料智能实验室。培育20个应用人工智能设计材料的研发主体,在光刻胶原料、固态电解质、环氧树脂、高熵合金、新型催化材料、高端润滑材料等方向开发10个通过人工智能设计的新材料产品。
二是实施育龙头创品牌行动。支持宝山先进金属材料基地布局高强度、轻量化、极端条件用等特种金属研发创新和产业化;支持嘉定、临港加大半导体复合材料、超宽禁带半导体布局和产能建设,建设国际领先的半导体材料基地。围绕轻合金、合成生物等方向,落地3-5个重大新材料项目,新增产值力争达到百亿级。支持企业加快产品高端化、流程数字化、工艺绿色化的技术改造,最高支持不超过1亿元。支持企业打造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供应链项目,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三是实施建平台广赋能行动。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前沿材料、电子化学品、先进汽车材料等领域,创建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组织产业“一条龙”项目攻关,最高支持2000万元。依托平台探索自然语言、材料语言深度融合的新材料垂类大模型开发,对平台运营和新材料垂类模型开发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建设集成电路材料验证平台,与集成电路链主企业配合形成“小线-大线”梯次验证模式。培育1-2个新材料领域市级质检中心。
四是实施优转化强应用行动。分类建设化工新材料、合金、绿色生物、无机材料等12个中试基地(含4个公共中试基地),服务50个以上中试项目落地。根据公共中试服务情况给予中试基地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鼓励应用企业发布集成电路制造、燃料电池组件、新型储能技术、航空轻量化、极端环境装备、高端传感器等场景的关键战略材料需求,实施“揭榜挂帅”,培育50家链上骨干新材料企业,布局15个以上关键材料攻关项目,单个重大项目支持不超过1亿元。
五是实施强保障配要素行动。设立新材料市区工作专班,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共性问题。统筹保障重点新材料项目能耗、土地、排放等指标。引育15名领军人才,建成150个具有创新活力的材料团队。
浦东推出9条举措支持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
11月20日,浦东新区发布了支持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的9条举措,进一步提升平台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力。
一是提供精准服务。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强化系统集成,“一平台一方案”量身定制支持措施。结合浦东超级企业计划,全力支持平台做大规模、做强功能。
二是加大引育力度。支持引导总部型、独角兽、初创型优质平台入驻集聚区。积极发挥平台的带动作用,加强数据挖掘,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
三是深化开放创新。以增值电信扩大开放试点为契机,优化市场准入规则,支持外资企业建设服务平台。深化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建设,拓展仓单登记类型,探索仓单交易、质押融资等应用场景,开展仓单立法研究。
四是推动新技术赋能。推动区块链、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与平台深度融合,通过新技术应用带动商业模式创新。扩大区块链应用试点,支持更多平台的区块链场景与浦江数链对接。鼓励平台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智能选品、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多种场景。
五是强化供应链金融供给。完善银企对接平台,鼓励平台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在采购、销售、物流等环节获得融资、分担风险。
六是促进国际化发展。支持平台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服务上下游企业及产品出海。提供信息、法律、品牌推广等一揽子服务,助力平台加快国际化布局。深化“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建设,支持平台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降低出海成本。
七是发挥标准支撑作用。支持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市级标准化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平台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相关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研制。
八是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对平台企业紧缺急需人才,提供落户便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人才申报浦东新区“明珠计划”,按政策规定,对入选人才给予资助,并在安居、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出入境通行等方面提供便利。
九是加大产业政策支持。用好市区两级政策,在算力保障、大模型应用、数字化诊断、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加强支持。研究制定平台专项扶持政策。
江苏省出台十条举措促进家政服务消费
江苏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等11部门近日联合出台《促进家政服务消费若干措施》,提出10条措施激发家政服务消费潜力,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托育机构、老年助餐点等现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优先推进员工制家政企业进社区。推动家政服务延展行业范围,与社区养老托幼、生活服务、商业服务等融合发展,满足居民身边的优质家政服务需求。鼓励各地对新建家政进社区网点给予一定资金补助。鼓励各地为独居老人、残疾人家庭、烈军属家庭、多孩家庭等向家政企业购买服务。
二是鼓励品牌家政企业参加中国品牌日、家政服务产品发布会等活动,扩大江苏本土家政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一地一品”“一地多品”家政服务发展格局。
三是支持家政企业构建依托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家政服务消费新场景。支持家政企业探索“全生命周期服务”,满足各年龄段人群服务需求。创新提供点单式、分时段服务,逐步突破住家保姆24小时在岗模式限制。优先支持员工制家政企业做强“中央工厂”模式。
四是支持家政领域平台企业签订电子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员工落实一次性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稳岗返还、苏岗贷等扶持政策。把符合条件的员工制家政从业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保障范围。对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全国专项职业技能大赛和国家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员工,在子女入学、积分落户等方面按规定给予保障服务。
经验交流
上海提出从三方面发展智能制造
11月13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表示,上海发展智能制造要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一是要顺应数字化技术变革趋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人工智能、5G全连接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赋能各个行业,穿透缺陷检测、辅助装配、智能排产等工业应用场景,丰富制造内涵。全市177家智能工厂实现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以上,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以上,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二是要发挥上海丰富场景优势,探索智能制造“上海方案”。上海拥有全国最大的汽车工厂、最大的飞机总装基地、最精细的集成电路装备等,用好这些优势场景。同时,用好用足智能工厂标杆建设专项政策,推动重点产业智能制造全场景建设落地。
三是要深化产业创新各方联动,协同发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政府、产业界、金融界等多方合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行业关键环节的痛点难点切实推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探索打造“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金融解决方案”的拳头产品;凸显现代化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力争输出“上海方案”。
上海口岸二手车出口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11月20日,由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上海口岸二手车出口综合服务中心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正式启用,这是全国首家港区内二手车出口查验点。
该“服务中心”可为上海市及周边省市二手车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机动车登记及港区物流综合服务,降低出口车辆多次移动带来的风险和运输费用,提升综合办证服务效率。二手车出口企业可在向“服务中心”提交有关材料后,将待出口车辆驳运至港区内服务中心,进行一站式办理二手车查验、二手车“转让待出口”登记等手续,并向市商务委申领出口许可证和报关装船出口。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意见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等10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26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年产量保持在3万吨以上,干毛茶总产值达到80亿元,综合产值超200亿元。
一是品种调优方面,到2026年,选育推广5个以上综合抗性强、产品特色突出、品质指标优异的突破性茶树新品种,形成年繁育能力8000万株以上优质苗木生产规模,一级苗木达标率超80%以上。
二是品质提升方面,到2026年,改造低产低效老茶园3万亩,全省新增认证生态低碳茶产品5个以上,全省推广应用绿色低碳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的茶园占比达20%以上、每亩节本增收5%以上,全省通过“SC”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占比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主体培优方面,到2026年,全省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个以上,全省新培育50个以上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家庭农场和新型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50家以上。
深圳拟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并购重组
近日,深圳市委金融办已起草《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上市公司和产业企业并购重组 助力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旨在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助力科技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
一是建立深圳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备项目库,对于符合证监会并购政策要求的项目,积极推进申报;对于暂不满足且属于“硬科技”“三创四新”属性领域的项目,纳入深圳市后备项目库孵化培育。形成“后备一批、意向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的滚动实施机制。
二是扩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储备范围,建立“市区联动+部门协同+金融机构推荐”项目推动机制,分领域、分行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存量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资产项目梳理、征集、遴选工作。扩大聚焦新质生产力的“硬科技”“三创”属性尤其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以及新赛道和未来产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科技型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
三是丰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为并购重组及后续运营提供并购贷款、并购保险、并购债券等金融品种,推进非居民并购贷款创新试点,研究科技型企业参股型并购贷款创新试点。持续创新“并购+”组合融资工具,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通过设立并购基金、发行债券等方式提供低成本、全周期投融资服务。
四是培育壮大并购重组专业化服务机构,引导证券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加大并购重组的布局和投入力度,力争打造一流投行。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深金融机构申请并购重组相关业务资质,培养并购重组专业团队。支持市内并购重组服务机构由重资产向轻资产、重专业化服务转型,提高优质并购重组服务能力,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领先、辐射全国的并购重组专业服务头部企业。
深圳发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风险补偿方案
11月15日,深圳发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风险补偿方案,通过“基金+保险”,为“耐心资本、大胆资本”保驾护航,进一步推动更多金融资本大胆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方案将引入科技保险补偿,以种子基金投资的种子期企业或项目为保险标的,通过保险分担被投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保险期限最长可达15年。在子基金到期时,由专业第三方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结果进行认定,对于未能成功转化的项目,保险机构将根据约定赔偿相关方的损失。同时,建立“保投联动”模式,保险资金可以通过“优先认购权”参与种子期项目投资。通过这样一系列制度设计,破解早期项目风险高、周期长等资本“不愿投、不敢投”的痛点。
重庆发布多项奖补措施支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11月20日,重庆市印发《重庆市支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多项支持举措,着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体系。
一是加大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特别重大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最高支持金额原则上不超过2000万元;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共性技术研发等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按不超过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二是重点支持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等10个类别集聚区建设,对年度评估为A等级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档次给予200万—1000万元奖励;对集聚区内入驻的项目、平台和企业,将积极推荐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等支持。
三是支持打造一批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星级”楼宇,对年度营业收入增速较快的“星级”楼宇,分档给予楼宇运营机构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对有新增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等权威排行榜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区县给予一定奖励;鼓励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对分离后新设立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进入测试
进入投票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