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32)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32) 2024-09-06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4年第32期   总268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496

目录

科创聚焦

上海部署三方面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江苏出台管理办法三方面优化科技创新券制度

经济热点

上海明确经济社会发展中需关注四大问题

江苏提出五措施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产业动向

上海从五方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直播经济高地

上海浦东推动大模型产业集聚发展

江苏发布21个“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政策举措

上海多措并举支持国有企业“人工智能+”垂类模型落地应用

江苏五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高质量发展

南京市提出多项措施助力建筑领域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经验交流

上海将选拔一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

上海三方面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

域外动态

山东三措施推动海洋监管“早发现”

广东四措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四措施以“链式改造”为核心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深圳上线破产事务智慧管理系统,首次实现个人破产案件全流程线上管理

重庆调整优化房地产交易政策呈现三大亮点

 

 

 

 

 

 

 

科创聚焦

上海部署三方面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9月4日,上海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从三方面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增强科技布局的战略性和敏捷性,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紧建立完善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定期评估、比选寻优、动态纠偏机制,构建系统化的战略咨询机制,强化科学学研究。深入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一轮“上海方案”。

二是增强科技管理的系统性,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全链条加速突破。基础研究要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并举,切实抓好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技术创新要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根据不同领域企业在不同创新阶段的需求,提供更加有效的政策支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成果转化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推动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推动孵化器高质量专业化发展,系统谋划和建立科技项目的概念验证、工程熟化机制和平台。

三是增强科技改革的牵引性,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遵循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和底层逻辑,积极稳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使人才更好匹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大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撬动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更深层次科技创新制度型开放,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创新共同体和产业发展共同体。

江苏出台管理办法三方面优化科技创新券制度

江苏省科技厅、财政厅近日联合印发《江苏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从三方面优化了省科技创新券制度。

一是扩大政策惠及面,将以往仅支持在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整为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孵创新创业企业、人才计划入选者创办或合作的企业、省科技副总任期内的合作企业等皆纳入支持对象;二是缩短兑付周期,从按季兑付缩短为按月兑付;三是探索开展承诺制,遴选一批条件好、体系全、流程规范的服务单位开展试点,试点单位为企业完成服务并确认服务信息后,补助资金即可兑付给企业。

经济热点

上海明确经济社会发展中需关注四大问题

近日,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顾军在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时指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需重点关注四大问题。

一是稳外资稳外贸面临挑战。上海开放型经济特征明显,贸易摩擦、脱钩断链、地缘政治风险等对外资外贸持续造成影响,上半年上海市进出口总额增速低于全国和周边省市。贸易摩擦升级制约优势产品出口,“新三样”产品出口今年上半年出现下降。“果链”等部分跨国公司产能向外转移,红海危机造成国际航运价格大涨,跨国投资活动收缩导致上海市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下降。

二是工业经济在结构升级中承压运行。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畅问题较为突出,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上半年上海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国。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竞争力有所减弱,新兴产业集群尚未成势。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双降,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三是消费偏弱问题仍较突出。上半年上海市消费市场表现弱于全国。居民消费行为更趋谨慎,更加注重性价比和情绪消费,平均消费倾向仍低于疫情前水平。汽车、金银珠宝、家电等大宗消费出现下滑,餐饮业营业额下降,特别是正餐消费明显下降。跨境消费面临出境客流快速增长、入境客流恢复偏弱的双重挑战,部分高端消费出现外流。

四是重点民生问题仍需持续用力。稳就业面临需求不振和结构性问题,部分行业出现用工缩减,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压力较大。低收入群体就业和收入问题需关注,生态环境治理仍需加强,部分民生项目要加快工作进度。

江苏提出五措施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9月4日,江苏省政府全体会议强调,五方面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一是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聚焦完善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等领域,抓紧抓实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二是发挥重大政策的正向效应,抓好“两新”“两重”政策落实,加快服务消费扩容升级,分领域推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组织活力、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攻关能力、技术产业耦合联动效力、行业领军企业技术创新实力,激发不同主体创新创造内生动力,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四是主动识变应变扩大高水平开放,积极探索外贸新模式、新路径、新市场,支持“新三样”出海、二手车出口,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增长点,加强内外资准入政策协同联动,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五是把握发展与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内在逻辑,高度关注重点群体、重点行业就业,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产业动向

上海从五方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直播经济高地

9月2日,上海市商务委等六部门发布《上海市推动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到2026年,上海直播电商零售额力争达到6000亿元;形成10个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直播平台,培育一批规模大、带动作用强、国内有影响力的主播服务机构(以下简称MCN机构);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的各类直播活动IP品牌,梳理并发布100个特色直播场景。

一是加快主体培育。推动直播平台创新发展,提升直播基地能级,培育壮大MCN机构,大力支持品牌直播发展,加快直播经济模式创新。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案例,建设一批直播基地,成立上海国际MCN发展与服务联盟。

二是优化产业生态。加速建设直播经济集聚区,推动直播经济与传统产业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直播IP活动,打造特色直播场景。打造若干各具特色的直播经济集聚区,通过直播打造“上海时尚出品”品牌与创新产品。办好“11直播月”和上海国际MCN大会。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商圈直播示范场景。

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加大算力等基础设施供给,做好直播人才引进和服务保障,加强直播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加大政策支持引导。

四是支持直播经济走出去。支持平台和MCN机构走出去,做好直播经济走出去服务,鼓励开展跨境电商直播业务,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五是引导规范发展。深化包容审慎监管,营造公平发展环境,加强行业自律。探索建立纠错容错机制,按规定视情实施免罚减罚。加强对垄断、不正当竞争、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上海浦东推动大模型产业集聚发展

上海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模力社区”8月30日迎来首批企业入驻。这是上海持续吸引大模型企业聚集发展、打造聚焦垂类模型应用的又一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

一是打造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模力社区”位于浦东张江科学城,总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其中核心承载区面积6.1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模力社区”已集聚了覆盖底层技术、应用研发、场景设计、算力支持等领域的模型企业近40家,组成了闭环式的研发圈层和应用场景,入驻企业之间互相协作互相赋能,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链集聚效应,构建高效生态圈。

二是设立大模型企业孵化器。在“模力社区”核心承载区设立“模力·源”孵化器,面积超5000平方米。该孵化器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需求对接、政策解读、技术交流等活动,帮助企业快速打开生态圈和朋友圈。目前,“模力·源”孵化器已吸引16家垂类模型初创企业入驻。

江苏发布21个“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江苏省发改委近日发布“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清单,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一是试点区域多产业领域广。试点清单涉及21个试点区域,覆盖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泰州等地,涵盖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虚拟现实、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等12个产业领域。

二是试点分布充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发展优势。例如,低空经济的试点是南京市浦口区和苏州市吴江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试点是无锡市新吴区和南京市江宁区,氢能产业的试点是常州市武进区和苏州市张家港,深地产业的试点是徐州高新区等等,各地纷纷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政策举措

上海多措并举支持国有企业“人工智能+”垂类模型落地应用

8月30日,上海市国资委联合上海市徐汇区政府发布了支持国有企业“人工智能+”垂类模型落地应用大礼包,从多个方面提供一揽子支持服务。

一是数据治理及语料供给。依托数据集团和联和投资库帕思公司,为企业提供分级分类数据治理及数据语料服务,在企业行业语料库规划、规范指引方面提供免费支持。

二是算力供给。相关创新主体购买或租用算力的,经认定,最高可按实际发生费用的30%,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贴支持。

三是金融与载体支持。推进市属金融企业为人工智能主体提供知识产权贷(质押率高达50%,资金无上限)、科创投联贷(封顶300万元)、科创企业员工持股融资(借款可达2000万元,股权融资比例可达70%)、网络安全保险(弥补网络安全事件风险损失)、风险减量服务(提供识别、评估、监测、响应支持等全过程科技风险管理服务)等多种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四是场景与模型匹配。鼓励建设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和应用实验室,经综合评价,最高可按照项目合同金额的80%,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奖励。

五是人才与平台匹配。鼓励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顶尖人才及团队创新创业,经认定,对国内外创新创业团队创办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助,支持相关紧缺人才落户,并在阶段性住房、医疗、教育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保障。

六是培育生态。支持相关企业举办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各类人工智能大模型主题活动,经认定,最高可按照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补贴支持。

江苏五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高质量发展

8月29日,江苏省召开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强调,一是要聚焦优势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智慧物流等领域,深挖数字化转型需求,加速垂直细分领域大模型开发,加快发展专业度高、落地性强的行业大模型,积极引入培育基础大模型企业,强化先导区和试验区建设,为行业大模型产品研发提供适配灵活、稳定性高的底座支撑。

二是要统筹推进算力和数据资源供给,着力发展高端算力、推理算力,构建立体联动的算力调度体系,支持企业降低用算成本,推动数据集产品研发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构建数据空间,打造安全合规的语料库和行业数据集。

三是要加强人工智能跨学科前沿研究,强化技术创新的产业需求导向,打造高校院所与大模型企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共同凝练科技问题、开展产业链联合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开展多层面、跨行业的国际技术交流合作,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四是要深化场景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制造业的融合应用,促进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改造升级,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治理、数字消费、文旅融合,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与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数字活力。

五是要瞄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加强大模型发展政策供给和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撑,强化数据安全保障,构建起产业发展的优良生态。

南京市提出多项措施助力建筑领域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南京近日印发《南京市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多项措施助力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一是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方面,城市更新坚持“留改拆”并举,加强绿色低碳相关指标跟踪评价;着力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可渗透面积占比达到45%;全面落实“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到203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完善城市林荫系统,提高城市绿地单位面积碳汇效能。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城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达到82%。

二是在打造绿色低碳社区方面,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一站式”生活服务综合体,探索零碳社区建设。到2025年,绿色社区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力争80%以上的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要求。

三是在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方面,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到2025年,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比重达60%;拓展可再生能源种类和建筑应用形式,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比例超过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经验交流

上海将选拔一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

从9月3日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上海专场活动上获悉,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期间,上海将选拔一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

其中,对于“知名”商户,将推荐其参加各类展销会,指导商标及专利申请;对于“特色”商户,邀请其参与上海主题消费活动、特色文旅项目、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等;对于“优质”商户,将广泛宣传,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祖传手艺的推广,加快推进传承人的培育,加大传统技艺挖掘整理保护等;对于“新兴”商户,将引导电商平台提供运营帮扶、流量支持、开展网络运营培训等支持其发展,并指导其申报新兴行业知识产权。

上海三方面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印发《上海市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

一是科学布局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包括支持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和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创建,在医疗救援信息指挥、跨区域快速反应、海陆空立体转运、大批量伤员救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按照“东西南北中,兼顾五个新城”的原则,新建5个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二是推进队伍建设。增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加快推进国际应急医疗队(EMT)建设,新建1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国家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依托市级综合医院,组建8支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并分批新建20支区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新建60支背囊化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应急响应能力。此外,还将逐步建设院前急救、化学中毒、心理危机干预、海上救援等市级救援专业队。

三是加强救援处置体系建设。建设联防联控、协作联动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处置体系,推进长三角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一体化,谋划基地建设、预案对接、信息互通等各项工作,完善跨区域、跨境紧急医学救援协作联动机制。

域外动态

山东三措施推动海洋监管“早发现”

最近,山东充分发挥遥感监测“千里眼”作用,深入开展全省管辖海域疑点疑区“早发现”监管,指导督促沿海各市及时发现、及早制止违法违规用海用岛活动。

一是监测图斑“早下发”,对每周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及时处理、分析、下发,今年以来共提前下发疑似问题图斑348个,实现管辖海域全覆盖动态监视监测。

二是疑似图斑“早核查”,充分发挥属地监管部门“前哨”作用,督促市县海洋执法监管部门尽快对下发图斑开展现场核查,一周内上报核查结果,及时掌握疑似问题区域实际情况。

三是问题图斑“早整改”,组织审批、执法、监管部门对核查情况进行会审,建立问题图斑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压茬推进整改工作,将违法用海用岛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广东四措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表示,该省将从四个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强化创新对制造业的引领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贯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引导现有5家国家级、3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作用、溢出成果,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布局更多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相关重大专项,加快突破一批战略性标志性技术和产品。

二是进一步促进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围绕家具建材、智能家电、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开展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在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数字创意等领域着力培育3个至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集成电路、低空经济、高端装备等产业组链成群、跃增发展,新增4个至5个超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抓紧实施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在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一批“弯道超车”的“X变量”。

三是进一步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开展低碳、零碳、负碳等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支持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大力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梯度培育创建国家、省、市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大力发展“绿电+储能”,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共同发力抢占产业前沿。

四是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发展纵深空间。持续抓好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大型产业集聚区、省产业园建设,科学实施“一县一园”政策。探索构建全省“组团式转移、集群化转型”产业协作发展新机制,推动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在税收、用地、能耗、统计数据等方面进行利益分享。

广东四措施以“链式改造”为核心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广东省工信厅日前表示,该省将持续推动技术改造,以“链式改造”为核心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一是抓紧抓实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深入实施扩能增量、提质增品、降本增利、提效增值四大行动,省市联动开展超百项具体活动,力争2024年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二是制定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点”上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线”上建立健全“链式改造”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牵头,赋能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批量化改造。“面”上推动产业集群和重点园区数字化改造,提升区域共享协作水平。

三是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重要抓手,探索“数字化牵引单位+集成服务企业+软硬件企业”的联合改造模式,打造一揽子“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中小企业实现软硬件一体化改造。

四是优化数字化转型供给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等重点工程,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发展。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提供技术验证、应用推广、供需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强化制造业企业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底座。

深圳上线破产事务智慧管理系统,首次实现个人破产案件全流程线上管理

近日,深圳市破产事务智慧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在政府端首次实现了个人破产案件从申请前辅导到执行监督的全流程线上管理,实现了破产事务行政管理工作从传统模式到智慧管理的“蜕变”升级。

一是该系统建设了“政策查询、破产辅导、管理人管理、案件管理、执行监督、数据统计”等六大功能模块,实现对入册管理人资质、提名、监督、考核等的高效集约管理。其中,搭建了以“信息登记”“流程跟进”“数据统计”三位一体为基础的“一体化案件登记管理体系”,实现个人破产案件的高效查询和跟踪管理。

二是系统进一步优化了个人破产信息申报、审核及监督功能,为防范和调查个人破产欺诈行为构建了“全程留痕、全程监督”的信息化监督体系。

三是该系统开通个人破产申请前辅导网上预约渠道,实现申请前辅导预约、资料填报、集中讲解的全流程线上办理,减少了面谈材料不齐备、材料填写不规范等无效辅导情形,申请人准时参加辅导的比例由70%提升至95%,极大提升了破产服务的便民程度和工作质效。

此外,依托该系统,该市市破产管理署实现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民政局的破产信息高效联动共享。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实现案件文书、破产辅导资料双向共享。与民政局实现个人破产债务人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化核对、社会救助与个人破产联动帮扶“全流程线上运行”。协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搭建破产企业信息“一键查询”平台。

重庆调整优化房地产交易政策呈现三大亮点

9月1日,重庆市出台《关于调整优化房地产交易政策的通知》,政策有三大亮点。

一是调整住房限售政策。自2024年9月1日起,在重庆市中心城区新购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的(以网签备案时间为准),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

二是首套房认定范围扩大。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重庆市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仅核查家庭成员在拟购住房所在区县(自治县)的住房情况,没有住房的,认定为首套房。居民将重庆市内自有存量住房盘活用作租赁住房,且取得租赁合同备案证明的,在重庆市内购买住房时已出租的住房可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

三是“以旧换新”补贴力度更大。对2023年9月1日以来出售重庆市内自有住房,并于2024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心城区购买商品住房(以网签备案时间为准)且完成契税缴纳的,由中心城区各区政府(管委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给予每套新购住房不低于总房款0.5%的补贴,鼓励各区政府(管委会)加大补贴力度。对符合相关政策要求,并于2024年5月20日至8月31日在中心城区新购商品住房的,由房屋所在区政府(管委会)按照新购住房总房款的0.5%予以补贴。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