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31)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31) 2024-08-30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4年第31期   总267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4829

目录

科创聚焦

江苏三举措优化重大科创组织机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江苏三措施加强基础研究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

江苏明确“三个一批”举措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经济热点

上海三措施打造国际数据合作枢纽

上海三方面优化新出让商品住房用地套型供应结构

上海拟出台绿色建筑条例

产业动向

上海市经信委三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打造产业增长极

江苏“四个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举措

上海明确六项任务开发建设“风光同场”海上光伏

江苏两方面推动推动低空制造产业发展

 

 

经验交流

上海推出“营商环境政策法规集成”专栏

江苏“分类施策”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域外动态

山东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广东出台方案在25个县域试点“光伏+建筑”

深圳发布12条措施支持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实施五大工程做强空天信息产业

 

 

 

 

 

 

 

 

 

 

科创聚焦

江苏三举措优化重大科创组织机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日前,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在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省明确三大举措,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是部署科技重大专项,聚焦第三代半导体、6G技术、人工智能、战略新材料等江苏有基础有条件的重点领域,综合运用“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等组织方式遴选攻关团队,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标志性战略产品;二是实施前沿技术研发计划,瞄准未来产业新赛道,在未来网络、量子技术、合成生物、原子制造等前沿方向,抢占未来发展科技制高点;三是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联合实施“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两个部省联动专项,共同凝练科技需求、设计研发任务、组织项目实施,“握指成拳”形成整体合力。

江苏三措施加强基础研究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

日前,从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科技专场)上获悉,该省明确三措施加强基础研究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

一是对标国际领先,做强省基础科学中心。推动省三大基础科学中心实体化运行并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实行“首席科学家+执行主任”双负责制,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同时,深化“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改革试点,赋予“特区”更大科研自主权,支持“特区”根据自身学科优势自主选题、自主立项、自主使用经费,多措并举支持科研人员瞄准重大科研目标,长远谋划、潜心科研,多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

二是体系化培养科技人才。建立健全早发现、早遴选和长期稳定支持机制,通过省攀登、杰青、优青、青年项目梯次资助,将资金投向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科研人员,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建立重大任务牵引的项目组织机制,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强化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与设区市联动、与科技领军企业协同,实行多样化基础研究选题,加快形成“有组织基础研究”集成优势,努力把江苏建成原始创新的重要突破地、策源地。

江苏明确“三个一批”举措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8月27日,江苏省工信厅表示,该省将以“三个一批”举措,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是树立一批创新示范标杆,聚焦船舶工业软件、动力电池及储能等领域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认定,打造技术创新“头雁”阵列。

二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企业出题、企业答题”,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成立攻关联合体,每年组织实施100项企业主导的“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项目,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推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发布《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实施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项目,推广十大信创示范标杆和一批优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争取更多企业创新成果纳入政府和国有企业采购目录。

经济热点

上海三措施打造国际数据合作枢纽

从8月2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市数据局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打造国际数据合作枢纽。

一是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稳步扩大数据领域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探索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研究国际数字经济领域制度规范与标准,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功能区域。二是全面推进临港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建设,市级层面将加大政策支持、产业导入和项目落地,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加速发展,并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突破力度,力争将临港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建设为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国际数据合作的高水平开放平台。三是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会同相关部门推进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与“操作指引”制定;深化国际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国际数据合作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上海国际数据枢纽建设不断探索创新。

上海三方面优化新出让商品住房用地套型供应结构

上海市住建委、市房屋管理局、市规划资源局8月27日发布《关于优化本市新出让商品住房用地套型供应结构的通知》。

一是优化新出让商品住房用地中小套型住房建筑面积标准。多层、小高层、高层建筑的商品住房中小套型住房建筑面积标准分别调整为100平方米、110平方米、120平方米。

二是优化新出让商品住房用地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原则上,中外环间区域不低于70%,中环以内区域不低于60%,新城和南北转型重点区域不低于60%,外环外其他区域不低于50%。继续将新建各类商品住房用地中配建的5%保障房和15%自持租赁房等纳入商品住房用地套型结构统筹范围。

三是加强新出让商品住房用地套型结构的区域统筹。相关区(管委会)可根据城市总规、单元规划,对拟规划用作商品住房的地块按照建筑面积总量不变原则,统筹中小套型商品住房;新出让的商品住房地块在一定时间内做好项目统筹平衡。

上海拟出台绿色建筑条例

日前,《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条例(草案)》)共六章四十六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立足发展需要,明晰适用范围。《条例(草案)》明确了绿色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行、改造等全寿命期管理的相关要求。鼓励农村村民自建住宅按照绿色民用建筑标准建设,鼓励临时建筑采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等绿色建筑措施。二是强化标准引领,提升发展水平。《条例(草案)》明确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民用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建设,并明确相关新建公共建筑按照绿色民用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三是聚焦建设全流程,夯实主体责任。在立项和土地供应环节,要求建设单位在立项文件中明确绿色建筑要求,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项目规划土地意见书中,应当明确绿色建筑要求;在建设环节,明确建设单位应当履行绿色建筑建设的主体责任,实施全过程管理;在设计环节,明确设计单位在编制设计文件时应当编制绿色建筑专篇,施工图审查机构依法对绿色建筑专篇内容进行审查;在施工环节,明确施工单位应当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并负责实施,监理单位依法对施工单位落实绿色施工方案实施监理。四是优化运行管理,保障性能发挥。明确公共建筑运行维护的责任主体及具体要求;要求燃气、电力、供热和供水企业以及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报送有关统计和监测数据;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效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要求。五是完善激励保障,提振发展活力。明确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对建设、改造、购买、运行绿色建筑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按照规定在容积率、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方面予以激励。

产业动向

上海市经信委三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打造产业增长极

上海市经信委日前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大力度,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增长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继续支持前沿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临港新片区发挥第三代半导体细分赛道承载区的优势,推动宽禁带半导体的自主创新和应用。支持临港率先推动自动驾驶、工业制造等领域垂类大模型落地应用,打造全市智算高地。支持临港培育大飞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世界级民用航空城。

二是继续支持高能级主体不断集聚。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重点产业链,支持临港新片区定向招商重点企业和项目。市区协同优化产业布局,市区联动建立招商服务协同机制,加强资金、场景、数据、载体等要素保障。

三是继续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改革创新。抓住国家赋予上海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的机遇,推动一批标志性试点项目在新片区率先落地;支持临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提级增效。

江苏“四个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8月27日,从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做好“四个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群链协同,全面加强“1650”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包含16个产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更具江苏特色的“1650”产业发展体系,逐群逐链建立“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方案,推动政策资源向重点发展的产业倾斜。

二是聚焦锻长补短,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持续布局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点—链—面”结合的三类技术创新载体;紧盯重点产业链“五基”领域的薄弱环节,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开展协同攻关,着力攻克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

三是聚焦数智赋能,持续深化“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抓好免费诊断、示范标杆培育、服务商引育等工作。

四是聚焦壮企强企,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坚持以制造业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建设为抓手,系统构建“一网四库三级机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政策举措

上海明确六项任务开发建设“风光同场”海上光伏

近日,上海市发改委研究制定了《上海市“风光同场”海上光伏开发建设方案》,2024年,启动首轮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规模不低于100万千瓦。2025年,开展其余海上光伏项目竞争配置和开发建设。投资主体配套建设新型储能装置,出力不低于海上光伏装机容量的20%(额定充放电时长不少于2小时)。新型储能可通过自建、合建或容量租赁的模式实现,与海上光伏同步建成并网。

方案明确六项重点任务:一是打造风光同场海上光伏集群。聚焦周边东海大桥、临港、金山、奉贤等已建、在建海上风电场址海域范围,以“风光同场”的模式进行海上光伏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集群。二是稳妥有序推进海上光伏开发。海上光伏纳入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方案,原则上通过市场化竞争方式确定项目投资主体和开发时序。严格控制项目用海面积,在满足行业设计标准前提下,单位兆瓦用海面积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用海面积控制指标。三是优化廊道送出和电网消纳。立足项目周边电网的接入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性分析优选接入点和接入电压等级。光伏送出路由应做好与原有风电设施衔接,电网企业应及时优化电网规划建设方案和投资计划安排,加快推进海上光伏项目的配套电力送出工程建设。四是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监测。严格按照政策要求避让各类禁止开发的敏感区域,海上光伏布局不得超过原有海上风电场址海域范围。海上光伏用海应落实海域立体分层设权,项目建成后做好海洋环境跟踪监测与评估,鼓励开展连续监测设施建设和信息共享。五是推进海上光伏技术装备创新。重点关注光伏材料研发、电池效率提升、施工建造能力、信息化智能化运维等方面技术创新,推动适应海洋盐雾环境的高效组件等重大技术攻关和新型装备研发。六是协同保障项目安全规范实施。投资主体应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全面加强建设、运营各环节安全管理。海事等相关部门强化项目建设与运营阶段的安全监管,海洋部门加强对项目用海监管。

江苏两方面推动推动低空制造产业发展

8月27日,从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将从两个方面推动低空制造产业发展,构筑特色鲜明的低空制造业体系。

一是明确产业重点。该省重点瞄准大中型工业级无人机以及飞行汽车、新能源通用航空器等新型航空器整机制造,打造远中近结合、高低速互补、固定翼旋翼兼具的低空航空器产品体系。重点支持动力系统、飞控系统以及监测、通信、反制类等关联设施项目建设。

二是突出龙头企业“领航”。该省将全力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低空制造优势企业围绕全链条进行联合、整合,鼓励重点企业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补链强链延链,培育一批根植江苏、核心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资源整合能力,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一批集前沿技术攻关、重大产品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引导头部创新主体重点攻关倾转旋翼航空器、超长航时飞行控制、自主飞行决策、机载主动安全避障系统等核心技术,加快实现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经验交流

上海推出“营商环境政策法规集成”专栏

8月22日,上海推出新的实用工具——“上海营商环境政策法规集成”专栏发布上线。作为全国首创关于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归集,这份“百科全书”共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案例数据等达1700多件。

一是跨领域,该专栏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包含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获取金融服务、纳税等10大重点领域相关的政策法规。二是跨部门,打破部门界限,由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全市共20多家部门和单位,共同完成各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全面梳理。三是跨层级,专栏涵盖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层级的政策法规,对各业务条线对应的国务院和国家部委以及上海市和各市级部门颁发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以及实践案例等进行全量归集。为进一步提升使用和查询便利,专栏还按业务领域高频关键词对政策法规进行分类,并开设了要点展示功能。

江苏“分类施策”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日前,从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科技专场)上获悉,该省分类施策”,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是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建立省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以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动创新;二是发挥独角兽企业颠覆性创新作用,加快实施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聚焦未来产业领域发掘培育约100家独角兽企业;三是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高新技术企业精准适配、高效集聚;四是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群体,探索“产业+孵化”“投资+孵化”等孵化新模式,以及“贷款+外部直投”等融资新模式,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转型。

域外动态

山东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8月27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一是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培育壮大数据产业,提高数据要素应用支撑与服务能力。创新打造生产生活数字化场景,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数字化辅助决策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丰富教育、医疗、养老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群众获得感。打造城市绿色宜居高品质环境,加强城市安全韧性防控,支撑美丽城市建设。

二是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统筹推动城市通信、算力、数据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着力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强化数据资源化管理、加快数据资产化进程、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应用。推进数据在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加快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推动开展城市管理服务手段、模式和理念的适数化变革。创新运营运维模式,加快建立城市数据资源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体系,创新多元参与的长效运营机制。

广东出台方案在25个县域试点“光伏+建筑”

近日,广东省住建厅发布《广东省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工作方案》。

一是明确试点区域。综合考虑光伏产业集聚、电网承载能力等因素,广东首批遴选了广州花都区和从化区、深圳坪山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珠海金湾区和斗门区等25个县(市、区,东莞为镇)作为应用试点区域。

二是明确装机目标。在2024年底前,各试点区域完成全面摸底调查,新增打造“光伏+建筑”示范项目2个以上,全省试点区域2024年度新增“光伏+建筑”项目总装机规模不少于125万千瓦。到2025年底前,各试点区域的新建各类园区实现分布式光伏全覆盖,新建公共机构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0%,全省试点区域当年累计新增“光伏+建筑”项目总装机规模不少于175万千瓦。到2026年底前,全省试点区域当年累计新增“光伏+建筑”项目总装机规模不少于200万千瓦。

深圳发布12条措施支持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深圳市促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共12条,从微短剧企业、项目、平台、空间、活动、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给予支持。

一是内容创作方面,对入选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剧本创作扶持计划,经评审认定优秀并成功上线播出的网络微短剧剧本,按照不超过制作成本的30%,给予剧本版权方最高100万元资助。对深圳企业创作的网络微短剧剧本,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精品创作传播工程、原创网络视听节目征集展播、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活动优秀作品目录并上线播出的,给予剧本版权方每部不超过30万元的奖励。鼓励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题材策划创作精品网络微短剧,对经评审符合条件的优秀网络微短剧项目,分档次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二是优化服务方面,在深圳取景不少于5处并充分展现深圳城市形象或促进深圳旅游宣传推广的,作品在各大网络视听平台上线播出后,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三是支持企业发展方面,对首次纳入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统计的网络微短剧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对上年度营业收入增速达到一定标准的网络微短剧企业,按上年度营业收入增量的1%,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在深圳从事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的企业,获得广东省《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且作品在各大网络视听平台上线播出、播映收益或点播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不超过播映收益10%、最高100万元奖励。对出品质量高、传播效果好、社会反响佳的网络微短剧出海企业或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四是打造产业集聚效应方面,支持建设运营网络微短剧产业园区(基地),经认定为网络视听创新基地的,给予不超过实际投入30%、最高500万元资助。网络微短剧产业园获得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基地)称号的,分别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和100万元奖励。对中小型影视+短视频+直播影棚或基地,按照不超过投入成本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对在深圳市举办的网络微短剧展会、交易会、论坛等产业活动,经评审认定后,按照不超过活动实际支出的30%,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重庆实施五大工程做强空天信息产业

8月27日,从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4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重庆正深入实施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链条、应用示范、产业生态五大工程,加快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主阵地、原始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集聚地、应用服务新高地。

一是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加强与中国星网集团等央企互动,布局国家时空信息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打造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北斗和卫星互联网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在科技创新攻关方面,整合重庆市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涵盖技术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聚焦时空大模型、通导融合、多源组合导航、核心芯片、IP协议等方向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创建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

三是在引强培优筑链方面,以通导遥融合应用为引擎,着力布局“星、芯、网、端、用”核心产业链五大环节;研发生产特色卫星核心组件,推动卫星制造批量化、地面终端便携化;做大做强“+北斗”“北斗+”关联产业集群,探索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围绕“大而强”的链主企业、“专而精”的链属企业、“小而美”创新企业开展引育孵化。

四是在应用示范引领方面,策划“大跨度、综合性”应用场景,打造基于北斗和卫星互联网基础的数字孪生城市底座;赋能“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助力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农业生产等产业提质升级;服务群众美好生活,打造食品安全等“衣食住行游购娱”大众消费场景。

五是在良好生态营造方面,组建和运营空天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加快设立空天信息和产业发展重点专项资金,组建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联盟,高水平举办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