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28)
2024-08-14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4年第28期 总264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4年8月9日
目录
科创聚焦
江苏部署7项重点任务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安徽三措施推动科产深度融合
经济热点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推出多项措施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
上海发布国家报废更新补贴和该市置换更新补贴政策
安徽三措施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动向
上海出台全国首个绿色融资租赁地方标准
江苏四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升级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九大措施增强会展经济带动效应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2.0版措施支持产教融合发展
江苏十大行动帮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经验交流
上海开展“夏令清风”2024夏季家电维修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江苏“设备担”政策覆盖省内所有中小微企业
域外动态
山东五措施加强大型科研仪器及中试装置开放共享
山东出台加快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深圳发布全球首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
深圳聚焦四方面重点工作提升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动能和综合竞争力
深圳: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
科创聚焦
江苏部署7项重点任务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江苏日前召开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7项重点任务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一是构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广一批优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和十大信创示范标杆项目;二是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工程机械、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积极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80家以上;三是持续加大重大技术攻关力度,深入开展“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优化攻关项目组织流程,围绕攻关成果,加快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示范应用;四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五大行动”,研究制定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南京、苏州争创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五是持续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研究制定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清单;六是前瞻布局培育未来产业,建立“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先导区”未来产业培育体系;七是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群体,深入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争创一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安徽三措施推动科产深度融合
日前,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表示,该省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推动科产深度融合。
一是强“基础”,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增强科技供给。建立“六个一”的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即聚焦一个重点产业领域,依托一批科技领军企业,组建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设立一个重大专项,链接一批高校院所,汇聚一批创新人才。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大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真正产出一批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果。二是抓“关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不断壮大企业队伍。推动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两清零”等行动,完善科技成果“先用后转”等政策,不断优化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生态。三是明“途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设“谷院网”升级版,打造“四链融合”改革样板。健全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全省一体化科技大市场,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基地、顶尖孵化器。全面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赋权改革新模式。
经济热点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推出多项措施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海市政府日前发布《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多项措施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引导构建机构集聚中心。支持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专营再保险业务的保险、再保险、保险经纪法人或分支机构,允许境内再保险公司、外国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在临港新片区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对在临港新片区设立的经营再保险业务的保险、再保险、保险经纪法人或分支机构,按规定给予开办、增资等方面奖励扶持政策。
二是推动统一登记,促进再保险信息集成。推动境内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在登记交易中心进行再保险交易信息登记,按照“必要、最小、可操作”原则,登记再保险合同、账单、赔付等信息,逐步实现再保险信息集成,打造再保险数据集中和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再保险统一登记服务体系。
三是稳步拓展交易,逐步形成业务交易中心。稳妥有序发展再保险市场,以拓展增量再保险业务为重点,在登记交易中心稳步探索“线上+线下”交易,逐步实现再保险业务集中交易。按照“全场景覆盖、分阶段支持、递进式奖励”原则,根据再保险业务规模,视业务的登记、交易、清结算等线上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支持。
四是服务重点领域,加快建设风险管理中心。聚焦“走出去”、航空航天、绿色航运、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在临港新片区探索保险共同体等风险分散机制,提升再保险综合保障能力。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设立每年不低于30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提升重点领域再保险有效供给能力。
五是建立行业标准,强化数据安全管理。研究制定再保险交易标准,加快再保险标准化建设。完善保险公司再保险运营中心数据统计机制。明确数据使用规则,健全商业秘密屏蔽机制。
六是压实主体责任,发挥金融基础设施作用。强化能力建设,逐步完善询价、交易、清结算、税票开具流转等再保险线上交易功能。探索建立信用评级制度,优化资信服务。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对各类风险的监测、识别和评估,建立健全处置和恢复机制。
上海发布国家报废更新补贴和该市置换更新补贴政策
8月1日,上海市商务委发布国家报废更新补贴和该市置换更新补贴政策。
一是落实国家汽车以旧换新新政策。按照国家实施汽车以旧换新的统一部署,2024年对个人消费者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含当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车的,补贴2万元;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新车的,补贴1.5万元。报废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燃油车的不在此次补贴范围。
二是实施本市新一轮汽车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用户以旧换新购买国六b燃油小客车,给予个人用户一次性购车补贴。其中旧车排放标准为国四及以下的,补贴4000元;旧车排放标准为国五的,补贴2800元。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用户以旧换新购买纯电动小客车,给予个人用户一次性10000元购车补贴。对既符合国家政策又符合本市政策的车主,支持同时申请享受相关补贴。
安徽三措施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财政积极协同主管部门不断优化整合政策,统筹用好中央及省级资金,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健全培育体系,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成长路径,以优质企业梯队建设为抓手,推进专精特新扩量提质增效。二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数字领航”工程、区域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质量提升、绿色制造协同升级等具体行动,加速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转型发展。三是加强企业融资支持,支持建设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完善风险分担模式,进一步降低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成本。组建“1+16+N”省引导基金,招引社会资本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产业动向
上海出台全国首个绿色融资租赁地方标准
8月2日,上海正式发布全国首个绿色融资租赁地方标准——《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认定规则》。该标准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提出并归口,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编制。标准将推动构建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框架,为区域绿色融资租赁业务精确统计提供依据。同时,标准也为融资(金融)租赁企业科学开展绿色融资租赁实践、积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提供统一的依据和指引。
为加强与《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认定规则》衔接和应用落地,并进一步提升拓展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的特色和功能,当日,“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绿色租赁专版”正式上线,将为该市绿色租赁的融资和投放提供绿色认定,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上海绿色项目库,引导有关政策和金融资源支持上海绿色租赁的高质量发展。
江苏四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升级
江苏省政府近日印发《江苏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四方面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升级。
一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研究制定“两高”项目管理目录。严禁核准或备案钢铁(炼钢、炼铁)、焦化、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不含光伏压延玻璃)和炼化(纳入国家产业规划除外)等行业新增产能的项目。到2025年,短流程炼钢产量占比力争达20%以上。
二是加快退出重点行业落后产能。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逐步退出限制类涉气行业工艺和装备。逐步淘汰步进式烧结机和球团竖炉以及半封闭式硅锰合金、镍铁、高碳铬铁、高碳锰铁电炉。
三是推进园区、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化改造与综合整治。中小型传统制造企业集中的城市要制定涉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严格项目审批,严防污染下乡。针对现有产业集群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依法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做优做强一批。
四是优化含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结构。严格控制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建设项目。加大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电子行业清洁原料替代力度。鼓励和推进汽车4S店、大型汽修厂实施水性涂料替代。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九大措施增强会展经济带动效应
8月5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增强本市会展经济带动效应的若干措施》,提出九大措施。
一是鼓励引进新展,做大会展获客基本盘。对新引进的世界商展100强、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展会等国际知名展览项目,首次在沪办展且展览面积不低于5万平方米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是扩大规模效应,支持大型展会稳定发展。全年在本市举办规模达到5万平方米或日均入场人次达到5万的,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全年在本市举办规模达到10万平方米或日均入场人次达到10万的,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三是支持提质增效,提高会展企业获得感。对在本市展览场馆内举办规模达到5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给予最高25万元的资金支持。
四是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一站式”精准服务平台。推出“上海展会管家”小程序,为展会举办单位、参展商和展会观众提供标准化、定制化服务。
五是优化安保措施,保障高能级展会安全有序。加强大型展览场馆周边综合管理,对客流量大、商旅文体展联动效应显著的高能级展会在客流管理、交通疏导、档期协调、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前介入。
六是促进联动发展,推出一批商旅文体展重点项目。组织筹划吸引大型展会参展商、观众的促消费专题活动,支持消费类、文娱类优质展会与“上海之夏”“拥抱进博首发季”等重要节庆活动合作互动,促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发展。
七是强化区域引领,打造会展经济新增长点。浦东新区要在消费类、文娱类优质展会举办期间,推动展会举办单位与重点景点签约合作。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要依托国际知名会展核心功能区,鼓励各类企业、平台主体、行业协会举办有影响力的特色主题活动。
八是加强联合招商,推动“以展带会、以会促展”。依托市、区两级商务部门和展览场馆、会展服务单位“四位一体”的会展招商机制,提供“一展一策”精准服务,积极引入高水平会展企业、会展项目、会展同期高端会议,推动已经在沪举办的重点展会提质增效。
九是深化国际合作,扩大行业互动“朋友圈”。积极开展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大力吸引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来沪。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2.0版措施支持产教融合发展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近日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关于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版,以支持培养载体建设为核心,以壮大产业人才队伍为宗旨,以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新发展格局为目标,对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项目进行专项支持。
一是支持示范基地重要载体建设,对于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按照不超过总投资(不含土地成本)20%的资金予以支持,上限分别为2000万元和1000万元。二是支持示范基地创新产教合作模式,对于创新性、影响力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产教合作项目按照不超过总投资50%的资金予以支持,上限500万元。三是支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开展长周期实习实训,根据当年情况,分别予以最高100万元和最高20万元资金支持。四是支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校企人员双向流动,视工作成效予以每年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五是支持产业人才技能提升,支持企业开展职工技术技能培训与评价,根据情况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支持。六是支持产教融合基地培育,对于年度优秀基地,予以25万元的奖励。七是总结推广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对于取得突出特色成效或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典型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八是支持举办高能级产教活动,按照产教融合活动的能级,给予不超过50%的资金支持,上限200万元。
江苏十大行动帮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江苏省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就业创业行动方案》。
一是岗位开发方面,以政策性岗位为引领,统筹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国有企业招用等5条渠道开发岗位不少于10万个;以社会化市场化岗位为主体,归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不少于150万个,其中薪酬在6000元以上且缴纳“五险一金”的高质量岗位不少于100万个;以公益性岗位为托底,开发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等领域公益性岗位不少于5000个优先用于安置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支持高校毕业生(包括离校5年内)自主创业3万人。
二是公共就业服务方面,建设省级“家门口”就业服务线上专区和“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电子地图,依托“就在江苏”开发上线职业指导微视频、微课堂20个,依托“江苏工匠课堂”开发上线100门适合高校在校生、毕业生学习的在线课程资源。开发“人社政策计算器”,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精准画像、相关政策精准匹配,做到涉企政策“免申即享”、惠民政策“直补快办”。
经验交流
上海开展“夏令清风”2024夏季家电维修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8月5日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8月5日—31日期间,上海市相关部门将以打击家电维修服务中存在的“无病乱修”“小病大修”等问题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夏令清风”2024夏季上海家电维修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打击“黑网点”行动。将依托上海各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开展线下菜市场、里弄等相关场所的排查。全面梳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单,对投诉涉及的社区“小广告”呈现的“400-”电话号码进行溯源。对发现的无照经营家电维修服务“黑网点”和冒用家电生产者商标或特约维修标识的主体登记造册,并将线索反馈至市场监管部门,予以坚决查处。对涉及注册在外地的冒用家电生产者商标或特约维修标识的主体,及时将相关线索移交至相关省市市场监管部门。
二是清理虚假违规信息行动。将对主要道路、社区、菜市场等相关场所加大日常执法检查频次,对涉及家电维修类乱发“小广告”,乱悬挂、乱张贴宣传品及乱涂写、乱刻画(“五乱”)等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严格落实ICP备案准入,加大对重点平台、网站、App、小程序违规提供家电维修信息服务的监管力度,对违规提供涉虚假家电维修互联网信息的网站、App、小程序予以关停或下架处置。
三是保障消费者权益行动。将全面梳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单,对家电维修主体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予以严厉查处。对涉及金额较大的、涉嫌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家电维修企业和个人迅速立案查处,加大惩治和警示力度。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协调处理各类因家电维修引发的消费维权类的投诉纠纷,确保件件有落实。
四是规范服务示范行动。将集中开展3—4次专业服务人员专项培训,扩大家电维修持证上门服务人员规模。发布一批品牌家电维修企业名单,组织品牌家电维修企业巡回进社区,每个区组织不少于3场现场宣传服务活动。
江苏“设备担”政策覆盖省内所有中小微企业
江苏省财政厅日前会同江苏省委金融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设备担”政策的通知》,将支持对象范围由省内中小微制造企业扩大到省内所有中小微企业,其符合条件的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贷款担保业务均可按规定享受“设备担”政策。
通知要求,一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针对性研究制定内部制度规范和操作指引,优化简化贷款办理程序和材料要求,更快响应中小微企业“短期、小额、急迫”的设备购置贷款需求,并对需要担保增信的贷款及时开展银担合作。二是省信保集团、江苏银行等省属金融机构要抓紧研究推出银担合作专项产品,探索“见贷即担”“见担速贷”,发挥托底作用,做到能贷尽贷、能担尽担,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域外动态
山东五措施加强大型科研仪器及中试装置开放共享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工信厅、教育厅、财政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大型科研仪器及中试装置开放共享的若干措施》,从五个方面提出17项具体措施促进大型科研仪器及中试装置开放共享。
一是加大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力度。优化提升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网功能,财政资金购置的单台(套)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研仪器,除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进行报备以外,应在仪器安装验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加入开放共享服务网。到2026年年底,入网大型科研仪器达到3万台,仪器设备原值达250亿元。
二是鼓励中试设备开放共享。将符合条件的中试设备资源纳入开放共享服务网管理,加强中试人才培养。提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采取市场化方式建设一批开放型中试基地;对服务制度健全、提供服务量大、用户评价高、综合效益突出的,根据上年度服务交易额,给予每年最高200万元的奖补支持。
三是规范供给单位管理运行。要求大型科研仪器供给单位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制定收费标准;同时,面向实验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在岗位设置、业务培训、内部绩效工资分配等内部管理方面,实施激励性政策。
四是强化使用单位支持激励。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共享大型科研仪器开展科技创新,以创新券形式给予40%—60%的补助;对省内仪器资源无法满足需求,使用省外大型科研仪器产生的费用,可参照省内大型科研仪器获得创新券补助。
五是强化开放共享绩效评价。将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对申请以省级财政性资金为主新购5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的,开展查重评议。同时,加强对对利用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本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履行共享义务的监管。
山东出台加快旅游强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8月2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的行动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全省年接待游客超过1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万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2%。
一是加快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强化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特色博物馆建设,打造“文润海岱 游读齐鲁”十大文物主题游径,到2027年,文旅融合发展优势更加彰显。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推进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一体推进“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和“十大展示带”建设;到2027年,沿线重点项目、重点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展示。
二是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实施景区度假区焕新行动,到2027年,5A级旅游景区达到18家,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实施旅游赋能经略海洋行动,到2027年,打造10处以上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际著名休闲度假黄金海岸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施“乐宿山东”提升行动,到2027年,形成产品丰富、服务优良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五星级旅游饭店达到55家以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重大文旅项目年均投资达到500亿元以上,到2027年,基本形成文旅大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旅龙头企业。
三是拓展大众旅游消费体系。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持续推动旅游厕所管理服务提升、设施适老化改造提升。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到2027年,全省形成15个特色应用场景、50个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拓展旅游消费领域,支持发展共享旅游消费和夜间文旅消费,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打造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区。深化“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宣传,提升“沿着黄河遇见海”文旅品牌影响力,深入实施“山东手造”工程,提升“山东手造”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
四是优化旅游综合保障体系。强化资金和土地保障,每年新增文旅领域贷款100亿元以上。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加强旅游业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深圳发布全球首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
8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正式发布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先锋版。该系统是首个将市域级低空空域数字化,融合城市级CIM底座与全域智算算力的低空管理和服务操作系统。
一是建立统一的数字底座,突破传统网格化空域计算瓶颈,汇集深圳全市空域的全因素数据,打造低空四维数据场,实施精细化的时空资源分配和进程管理;二是建立统一的能力底座,突破传统航线分配和管理的规模限制,以连续动静态时空场表示、时空流计算和低空大模型推演作为实施路径,首次实现市域级低空空域、异构低空飞行器、复杂业务形态、规模化低空飞行的安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深圳聚焦四方面重点工作提升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动能和综合竞争力
8月2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在深圳召开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该市将聚焦四方面重点工作,提升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动能和综合竞争力。
一是构建高效协同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构建城市级低空协同管理机制,探索空域管理、运行管理和飞行服务保障协同融合的新模式,在低空运行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到2025年,全市开放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突破75%,低空商业航线总数突破1000条。
二是健全低空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支撑大规模商业化飞行需求。依托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构建支撑“异构、高密度、高频次、高复杂性”低空飞行活动的规则体系,率先开展融合飞行试点,完成深圳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和A类飞行服务站建设,争取2025年底前具备支撑1000架商业运营的低空航空器同时在空、每日1万飞行架次的服务保障能力。
三是拓展五大低空应用场景。在物流配送领域,进一步扩大低空物流网络覆盖范围,提高城市物流效率。在载人运输领域,面向大湾区推出更多低空载人飞行服务产品,培育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2025年低空载人飞行力争达到3万架次。在应急救援方面,在“空中120”覆盖全市基础上,采购先进适用的无人机技术装备,赋能应急救援体系,打造15分钟航空应急救援圈。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促进低空应用与道路巡检、城市安全、国土测绘、环境监测等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低空巡管“一张网”。在文旅消费方面,积极培育空中游览、航拍航摄、无人机集群表演等旅游消费市场。
四是构建完备的低空标准法规政策体系,促进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目前,深圳已成立了深圳低空经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首批18项低空经济领域深圳标准编制,争取年内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1.0,在规则标准体系建设上先行先试。
深圳: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
8月2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发布《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5)》,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实现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方案》提出,将从四个方面构建低空起降基础设施网络:一是对现有109个直升机起降场进行eVTOL兼容改造,以及布局新增建设樟坑径直升机场等131个直升机场,部分兼容eVTOL,构建全覆盖、快速响应的低空载人服务网络,满足医疗救护、消防应急、商业消费等低空飞行服务需求。二是新增建设123个物流运输起降点,搭建覆盖全市、快捷高效的空中物流运输网络。三是结合医疗物资运输、快递、外卖等重点场景,新增建设177个起降点,全面提升深圳市商圈即时配送、医疗物资运输等服务水平。四是新增建设一批城市治理起降点,满足应急救援、警务活动、海事巡查等重点领域应用需求,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进入测试
进入投票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