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16)
2024-05-10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4年第16期 总252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4年5月10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将重点在三方面发力培育文旅领域新质生产力
安徽明确五方面推动未来产业发展
经济热点
上海市人社局出台方案提出五方面对标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启动“健康消费节”将推出三大服务措施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 支持居民合理梯度置业需求
产业动向
上海市明确三方面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
上海明确两个路径促进和规范利用存量资源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
江苏将在城市、园区、企业三个领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
政策举措
上海五大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上海三方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江苏出台“城新贷”财政贴息实施方案,撬动金融资本参与城市更新
安徽三方面推动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
经验交流
上海出台方案从六个方面打造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环境
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
安徽省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金融产品
域外动态
山东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广州明确两种数字化牵引模式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深圳四方面加速培育和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
重庆发布全国首个小贷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具有四个“突出”特点
科创聚焦
上海将重点在三方面发力培育文旅领域新质生产力
5月8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表示,下一步,该市将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培育文旅领域新质生产力。
一是项目示范、引领带动。聚焦数字文化、智慧旅游、虚拟演艺三大场景,开展文旅元宇宙重大应用场景“揭榜挂帅”,推动各类主体展开高新视听内容创作,在今年年底前推出10个以上文旅元宇宙创新示范项目。
二是科研创新、厚实底蕴。推进书画数字化生成应用服务文旅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这是文化和旅游部首批12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唯一一家面向人工智能技术方向的技术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华艺术宫等分别注入了技术要素和数据资源,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两创”的产业化之路。
三是开发场景、赋能增效。引导数字技术企业以文旅场景为入口开展技术应用,加快构建“艺术+技术”融合的创新生态。鼓励文化事业单位破圈、跨界、融合,拥抱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发展,为文化创意插上科技的翅膀。
安徽明确五方面推动未来产业发展
5月7日,安徽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系统谋划研究推动该省未来产业发展工作。
一要加强前瞻性谋划和政策引导,找准新产业新赛道切入点,详细规划重点方向、重点赛道及细分领域,以区域协同推动未来产业合理布局、创新发展。二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作,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和金融血脉作用,用好“科大硅谷”、羚羊工业互联网等平台,拓展技术和服务应用场景,感召社会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投入。三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企业与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协同创新、利益分享机制,推动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要推动未来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善于变革创新、拥有前沿技术的企业,构建“源头创新—技术转化—产业化—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培育链条。五要健全未来产业推进机制,细化行动方案、组织架构、发展规划、支持政策等,加强与省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专班有机衔接,形成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经济热点
上海市人社局出台方案提出五方面对标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市人社局日前发布《坚持对标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从五方面对标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全面对标改革再深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系列稳就业政策。实施“乐业上海优+”行动,送岗促就业。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反馈制度,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持续推进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
二是高质量充分就业再发力。落实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相关补贴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探索园区共享用工机制,建设一批综合性、区域性、行业性的规范化线下零工市场。建立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新技能培训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提高创业组织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推进“人力资源旗舰店”建设。
三是惠企便民服务再优化。打造数字化、便捷化、亲民化政务服务大厅。推进“一件事”集成创新。加强固定周期和限定期限特征事项办理等申请、变更等全过程提醒。深化监察、仲裁“一口受理改革”,在全市开展“一口受理改革”工作评估。进一步拓展网上办事项目内容。提质推出“人社惠企政策服务包2.0”。
四是劳动关系治理水平再提升。推进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建设。持续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相关权益保障工作。探索出台长三角区域内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落实重大争议案件联合调处机制、长三角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和协同仲裁服务规范。
五是改革创新保障再加强。推广“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监管一件事”。动态调整国际职业资格认可清单目录,发布2.0版本。优化破产程序中企业欠薪垫付流程,深入推进企业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歇业企业社会保险暂停结算等社保经办业务跨部门联动办理。
上海启动“健康消费节”将推出三大服务措施
日前,上海启动第四届“健康消费节”,将推出三大服务措施,分别是在上海市商圈设立“健康消费节”专区,开展惠民服务,以及开展线上引流。
一是在上海商圈设立“健康消费节”专区。华氏会同该市12家药品连锁企业,与该市各大商圈分别对接,组织在相关零售门店设立“健康消费节”专区。专区重点开展“健康消费节”活动宣传,陈列健康消费品,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
二是开展惠民服务。5-6月集中组织120场春风行动进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家门店的健康养生服务。对市民常见慢性疾病,如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推出检验检测服务,讲解慢病管理方案。
三是开展线上引流,通过支付宝健康频道,直播健康讲座,组织健康产品销售。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 支持居民合理梯度置业需求
5月3日,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联合倡议,在上海发起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更好支持居民合理的梯度置业需求。
商品住房“以旧换新”,主要针对计划出售二手住房并购买新房的购房居民。购房居民先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达成购买新房的意向,再由房地产经纪机构优先推动其旧房交易,旧房成功出售后按约定完成新房交易。在一定期限内,旧房未成功出售的,购房居民可以无条件“退房退款”。房地产经纪机构承诺,对购房居民的旧房“全城推、优先卖”。
首批参加倡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0余家,房地产经纪机构近10家。首批参加倡议的项目30余个,主要分布在嘉定、松江、青浦、奉贤、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区域。
活动期间,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倡议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大优惠力度,为“以旧换新”居民提供相应的优惠;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倡议房地产经纪机构,为“以旧换新”居民提供专属优惠服务。同时,为给购房居民提供更多选择和保障,本次“以旧换新”活动,由相关平台(乐居好房)为各方主体提供专业服务,包括为达成购买新房意向的居民提供资金临时托管等便民服务,为开发企业和经纪机构提供大数据服务等。
产业动向
上海市明确三方面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
5月6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三方面推进商务楼宇更新提升。
一是要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科技创新、城市更新和功能焕新,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实施商务楼宇更新提升行动,提升功能品质和产出效益。二是要坚持需求导向,对不同等级商务楼宇分类施策,甲级突出能级品牌,乙级突出功能复合,丙级完善基本服务,以结构优化推动整体均衡。三是要坚持整体适配导向,围绕舒适便捷目标、产业生态营造、区域发展定位,以优质配套促进能级提升。
上海明确两个路径促进和规范利用存量资源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
日前,上海市发改委等六部门修订并发布《促进和规范利用存量资源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的工作指引》。
一是明确适用范围。指引所指的存量资源包括: 1.存量的商业、办公、社区用房或工业、仓储用房; 2.转型中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培训中心等; 3.其他适合用于作为养老服务设施的存量资源。
二是明确实施路径。路径一:存量资源纳入城市更新。鼓励存量资源优先通过城市更新方式转化为养老服务设施,其中:对于利用存量工业、仓储用房兴办养老服务设施,原则上采取城市更新的路径实施。路径二:存量资源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对于商业、办公、社区用房等,在确保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的基础上,可暂不改变规划性质、土地权属,不得新建和扩建,可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兴办符合标准的养老服务设施。在具体工作中,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的存量资源宜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长者照护之家、日间服务中心、老年人助餐点等),优先保障非营利、普惠性养老服务设施。
三是明确保障措施。权利人可按照《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规定,调整规划土地性质,通过存量补地价方式,签订土地出让补充合同,按新的用地性质开发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可享受城市更新相关支持优惠政策。利用存量资源(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利用存量资源兴办的养老服务设施,经民政部门认定,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补助、运营补贴,以及税费减免、水电气与有线电视费用优惠等。
江苏将在城市、园区、企业三个领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
日前,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方案》,组织开展城市、园区、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
一是城市试点方面,要重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选择工业、能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低碳社会等重点领域实施专项行动;二是园区试点方面,我省将园区试点分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和(近)零碳园区两种类型,将以产业优化、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循环利用、平台建设、项目示范、园区管理等为抓手开展试点建设;三是企业试点方面,包括能效标杆企业和低碳供应链龙头企业两种类型,能效标杆企业要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形成能效提升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行业标杆,低碳供应链龙头企业要以供应链碳足迹管理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低碳转型。
政策举措
上海五大行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上海近期出台《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基本形成“(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25%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四年累计新增工业投资8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端制造业增长极。
方案明确实施五大行动。一是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和技术学院,设立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心。创建20家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5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引育200家数字化专业服务商。培育50家绿色供应链“链主”企业、20家绿色技术供应商、30家专业评估认证机构。
二是实施经济能级跃升行动。对促进工业增长成效明显的区,研究出台相关支持的政策举措。对引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对规划产业区块外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零增地”技木改造项目参照规划产业区块内管理。对采用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技术改造的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实施重点产业链“登蜂”计划,支持“链主”企业靶向攻关标志性产品。
三是实施产业生态优化行动。推动企业“工业上楼”,打造3000万平方米以上的“智造空间”。制造业每年用地不少于1万亩,推广新型产业用地(M0)等融合用地政策。支持“长期耐心”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和制造领域,鼓励大企业开展企业风险投资(CVC)。动态遴选承担核心攻关任务的领军人才,优化实施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专项奖励政策。建设面向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数据共享的工业数据空间,加快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进试点区域连点成片并与长三角毗邻地区互联互通。
四是实施企业服务升级行动。支持央企建设运营中心、新兴产业板块和高端制造基地。鼓励领军企业主导制定行业先进标准,开展“上海品牌”认证。优化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育计划。
五是实施开放合作携手行动。深化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协同,实施产业链补链提质计划,建立重点产业链互济共保机制。实施创新链协同增效计划,加快未来产业链式布局,打造长三角数字供应链示范项目。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推进制度型开放。
上海三方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4月3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力争到2027年,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十个领域设备更新和汽车、家电、家装等四类消费品以旧换新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推动开展设备更新。重点在工业、能源、建筑、市政、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围绕绿色低碳、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向,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二是持续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新一轮老旧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置换、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加强家装改造新模式推广。制定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措施并组织实施。三是完善提升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支持二手商品交易线上平台和线下市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区建设集中规范的车辆、家电、手机、家具、服装等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和交易专区。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航空发动机、船舶机械、精密仪器等产品领域高端智能再制造,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加快建设老港、临港等一批高水平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江苏出台“城新贷”财政贴息实施方案,撬动金融资本参与城市更新
日前,江苏省财政厅会同江苏省住建厅、省委金融办印发《江苏省“城新贷”财政贴息实施方案》,明确采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方式,在确保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对城市更新重点领域和建筑市政领域设备更新中长期贷款给予财政贴息,鼓励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城市更新领域的支持力度。
一是实行项目清单管理。由各设区市、县(市)住建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摸排梳理本地区符合条件的“城新贷”项目,组织企业填报需求表,于2024年5月30日前审核汇总上报省住建厅、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财政厅对项目类型、建设内容、实施时间等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纳入全省“城新贷”项目储备库,并向合作银行推送项目清单。储备库原则上每季度滚动更新一次。
二是总额控制先贷先得。2024年省财政统筹省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4亿元,对使用“城新贷”并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在2024年1月1日—2026年12月31日期间获得的贷款所产生的利息支出给予贴息。“城新贷”总规模不超过400亿元,先贷先得,额度用完即止。
三是免申即享快速直达。按照“先付息后补贴、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的原则,省住建厅、省财政厅对合作银行提供的材料进行联合审查。对通过审查的贷款项目,省财政厅于当年8月15日前、11月15日前和次年2月底前将贴息资金拨付至合作银行,同时将贴息资金清单抄送市县住建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合作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给相关企业。
四是鼓励市县联动支持。省财政对符合条件的“城新贷”在规定期限内给予1个百分点贴息。鼓励设区市、县(市)对享受省级贴息的项目,给予配套贴息。对上年度“城新贷”实施情况好且给予联动支持的地方,省财政厅将会同省住建厅给予一定奖励。
安徽三方面推动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
近日,安徽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合肥海关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二手车出口有关事项的通知。
一是成立安徽二手车出口工作专班。适时召开专题会,通报工作进展,研究工作计划,规范二手车出口秩序,维护出口质量信誉,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动二手车出口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省商务厅统筹二手车出口业务发展,负责二手车出口资质的审核、出口许可证发放,拟订《二手车出口业务申报指引》,指导企业申报;省工信厅负责配合工信部实施省内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和监督管理工作;省公安厅负责指导办理二手车出口相关登记注销等业务;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安徽省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运维,做好省内汽车维修数据归集和上传工作;合肥海关负责二手车出口通关监管工作。
二是加大二手车出口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挖掘、引育信用记录良好、资金实力雄厚且具备二手车车源整合、售后服务保障等能力的企业;鼓励汽车经销商、供应链企业、国有贸易企业、整车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协同拓展二手车海外市场;支持企业建立二手车出口整备基地,提供更多符合出口要求的车源。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集展示交易、维修整备、检测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二手车出口基地,加快打造二手车出口企业集群。
三是不断优化和改进服务方式,助力安徽二手车出口。加快推动二手车转让过户、转让待出口业务受理和注销登记实现全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车辆管理所和二手车交易市场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全覆盖。简化二手车转让待出口的手续,对拟出口的二手车核发临时行驶车号牌,提高办理效率,减少企业费用开支。积极落实二手车出口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加快车辆查验、处置效率,提高出口通关效率。
经验交流
上海出台方案从六个方面打造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环境
4月30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性行动方案》,明确从六个方面打造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环境。
一是优化银行卡受理环境。在重点商业、文旅、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场景确定重点商户清单,推动重点商户境内、境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并做好各类银行卡受理标识展示。
二是优化多层次现金服务。持续开展现金自助机具改造,支持境外银行卡取现和小面额现金取现,保留线下现金购票渠道或提供现金购票方式,年内外币兑换特许机构网点数量增至24家,外币代兑点增至215家,外币自助兑换机增至80台。
三是提升移动支付服务便利度。进一步优化“外卡内绑”移动支付产品用户端操作流程、支付限额和场景管理。推动各支付服务主体进一步完善移动支付产品手机APP大字版、简化版等适老化服务。推动各支付服务主体稳妥有序增加可入境使用的境外钱包数量。
四是提升银行账户服务水平。指导银行继续保留存折作为开户凭证,重点在办理养老金发放的银行网点布放可受理存折自助机具,做好配套的人工辅助服务。指导银行优化开户流程,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简易开户服务,完善线上开户预约渠道建设,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绿色通道及多语言服务。
五是加强综合涉外服务集成建设。在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打造3个外籍来华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和1个支付服务区,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支付、电信、文旅、交通综合一站式服务。
六是加大服务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对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的宣传解读。在重点商圈、机场车站、邮轮码头、重要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重要文娱场所、重点医院以及重要出入境服务中心、重要线下外事服务机构和站点等场所设点提供支付服务咨询。
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
近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施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实事方案》,患者到省内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包括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等)挂普通门诊号就诊时,如果因检验或检查当天不能完成或者不能获取报告,尚未完成诊疗,(含首诊当天)可携带报告结果到同一医院的同一院区、同一科室复诊,无需再次挂号,享受免缴普通门诊诊察费(挂号费)政策。
此次惠民实事适用于在普通门诊就诊,检验检查当日不能完成或不能获取报告需要复诊的患者。复诊患者可凭首诊挂号单(就诊卡或医保卡)等,直接到原就诊科室候诊区或门诊大厅等医院指定区域,通过自助机或人工分诊台获取就诊序列号后,在相关科室候诊区等候,依次就诊。
安徽省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金融产品
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携手启动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项活动,正式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金融产品“知易融”,助推企业“知产”变“资产”,实现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该活动将持续到2026年,由全省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分支机构联合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和“知易融”推介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基层网点。推广知识产权与房产、股权、应收账款等组合担保模式,建立涵盖评估、保险、质押和质物处置于一体的多元知识产权金融合作体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将提供专项额度支持。邮储银行各市分行遴选1名以上客户经理,担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专员,与各市知识产权部门建立点对点、一对一联系,及时响应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最后一公里”。
域外动态
山东聚焦11条标志性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该省将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到2027年,形成200项左右重大创新成果,新增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2400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万家,其中标志性产业链领域占比达到80%;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5%左右,标志性产业链策源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一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标志性产业链+战略领域+年度榜单”,建立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企业牵头重大项目比例达到80%以上。对技术攻关产出的重大成果,符合条件的优先认定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完善政府首购首用、推广应用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迭代创新。
二是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引领产业能级跃升。构建使命导向、应用牵引的实验室体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建设2—3家省实验室;推进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化重组和系统化提升,力争标志性产业链布局比重达到70%,其中依托企业建设比重不低于80%。实施提升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效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引领高速列车、燃料电池、虚拟现实等领域技术创新。
三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产业发展主力军。开展企业研发“一清零一提升”专项行动,力争到2027年,全省标志性产业链领域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实现清零、1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70%左右。继续推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省属重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等,强化企业梯次培育,每年培育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和200家科技领军企业。
广州明确两种数字化牵引模式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日前,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广州市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支持数字化牵引单位(供应链龙头企业、产业链牵引(平台)企业)牵头组建“1+1+N”的产业生态联合体组织实施改造工作。
根据《实施方案》,数字化牵引模式包括供应链模式和产业链模式两种:一是供应链模式。支持供应链龙头企业牵头(在特定行业领域有产业号召力和商业订单优势,有强烈的供应链数字化提升意愿,能辐射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制造业骨干企业),联合1类实施数字化集成服务的企业(例如行业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商等具备数字化供给能力的企业,电信运营企业、人工智能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绿色节能平台等具备共性底座能力的企业)和N个产业生态企业(例如专业软硬件企业、产业链生态企业等),以商业订单为重要牵引,开放先进技术和应用场景,推动供应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产业链模式。支持产业链牵引(平台)企业牵头(具有较深行业制造知识和服务经验、较强行业资源整合能力、较好的工程施工能力、较为完善的行业服务生态,包括从制造业企业衍生的工业服务平台或深耕制造业细分产业链的第三方行业平台,有相关行业的成功案例且能够持续稳定提供高质量服务),联合1类实施数字化集成服务的企业(例如行业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商等具备数字化供给能力的企业,电信运营企业、人工智能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绿色节能平台等具备共性底座能力的企业)和N个产业生态企业(例如专业软硬件企业、产业链生态企业等),聚合产业生态资源,提供“小快轻准”、自主可控的数字化产品和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转型。
深圳四方面加速培育和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
日前获悉,深圳将从四个方面加速培育和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
一是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深圳将加快创新资源集聚,高标准建设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推动设立深圳海洋科技咨询委员会,大力引进海洋顶尖人才、科研领军人才和产业高端人才。高水平建设和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载体,加快规划建设海洋试验场。探索设立海洋领域科技专项,利用财政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合力带动涉海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实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二是加速构建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深圳将推动海洋智能传感器、新型海洋仪器、海洋自动监测装备、船载智能终端等高端海洋电子设备国产化进程。推动海洋跨域通信、水声通信、卫星导航与通信领域研发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港航、油气、渔业、风电运维、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等海洋场景的创新应用。
三是增强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链竞争力,深圳将重点发展海上风电、深远海养殖、深海采矿、海水制氢等场景的新型海洋工程装备、设备。推进深水油气关键核心装备国产化进程和产业化应用。面向国际市场推动绿色智能船艇、水上运动设备等高品质消费级产品发展。
四是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深圳将推动渔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向高附加值转型,重点发展远洋渔业、深远海养殖、现代水产种业、高效配合饲料、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流通和渔业信息化装备。高标准建设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现代化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渔港改造提升和特色发展。
重庆发布全国首个小贷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具有四个“突出”特点
重庆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近日发布了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小贷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范性文件——《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该《指引》主要呈现了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突出保障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指引》对照金融消费者依法享有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等八项权利,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行为提出规范指引,将权利保护落到实处。
二是突出消保融入业务全流程。《指引》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包括事前审查、事中管控和事后监督的全流程管控机制,将消保理念贯穿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经营战略、产品设计、信息披露、贷后管理、争议解决等全流程,体现“大消保”导向。
三是突出从严监管工作导向。《指引》明确将小额贷款公司消费者保护工作质效纳入监管体系,对存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拒绝配合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等情形的,坚决依职权采取监管措施,规范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突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引》提出探索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和协同治理路径,既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全面提升消保水平、保障争议处理渠道畅通,也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恪守诚信、依法维权。鼓励消费者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通过协商和解,提请第三方组织调解,申请仲裁等多元方式处理纠纷、化解矛盾,推动问题实质解决。
进入测试
进入投票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