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13)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13) 2024-04-12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4年第13期   总349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4412

  

科创聚焦

上海三方面10项行动举措推动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

安徽要求四方面做好人才工作

经济热点

上海第五届“五五购物节”即将启动,将推出一批创新举措

上海市政府部署五方面做好二季度工作

产业动向

江苏拟出台数据条例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安徽发布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20条

政策举措

上海提出2024年四方面16项任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杨浦区七措施推动建立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江苏省出台促进入境旅游八项举措

经验交流

上海出台打造规划资源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优化规划土地和不动产登记管理

江苏公证减证便民提速

域外动态

山东2024年重点抓好“四个新”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山东创新实施“专利赋能”工程,开展“三大行动”

山东将开展五专项行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广州新政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最高可获1000万元支持

深圳发布全国首部工业上楼地方标准,具有四个特色亮点

 

 

 

 

 

 

 

 

科创聚焦

上海三方面10项行动举措推动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委联合发布《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提出三方面10项具体行动举措,发挥检验检测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服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检验检测供需对接。组织检验检测机构等单位对重点产业链企业开展调研,重点了解链主企业、骨干企业、核心配套企业以及特色园区等的检验检测需求,梳理现有检验检测能力短板及“卡脖子”关键技术,建立检验检测需求清单。梳理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原材料、零配件、产品、系统等的检验检测能力,建立检验检测能力清单,并绘制重点产业链检验检测能力全景图。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检企对接、技术帮扶等活动。

二是促进产业链提质增效。瞄准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问题,组建若干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开展检验检测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面向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储能、航空装备、先进材料等先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建设国家质检中心和上海市质检中心。研究未来3—5年各产业链检验检测技术能力重点发展方向,编制重点产业链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发展规划指引。以食品、医疗器械等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产品为重点,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提供覆盖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

三是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级。加强检验检测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和产业互联网建设,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交易全流程线上化。建设“沪检云”服务平台,集成行政许可、监督管理、综合查询、智能分析等数据资源。加强新型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全产业链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检验检测服务业深度融合、耦合共生,培育一批“两业融合”项目、平台和示范园区。支持检验检测机构与制造业企业建设共享实验室,带动产业链检测能力整体提升。支持本土检验检测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海外布局,提升大宗商品、航运、汽车等检验检测专业服务国际化能力。

安徽要求四方面做好人才工作

近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主持召开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要全方位培养引进选好用好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大战略人才、产业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引育力度,围绕汽车首位产业和量子科技、聚变能源、深空探测、集成电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组织实施好江淮英才计划,对急需紧缺人才“即来即办”、加快落地。二是要聚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放权松绑”,开展科研院所“综合授权+负面清单”改革试点,大力推广“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科大模式”,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研究院、加大研发投入,打通一条从“科学强、人才强”到“技术强、工艺强”再到“产业强、经济强”的价值转化链。三是要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环境,推动各项人才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应享尽享,尽心尽力帮助人才解决好实际困难,常态化开展好“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等系列活动,让更多人才回皖来皖留皖兴皖。四是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人才工作重要事项、解决人才工作重要问题、参与重大引才工作、联系服务重点人才。

经济热点

上海第五届“五五购物节”即将启动,将推出一批创新举措

4月10日,上海市商务委表示,第五届上海“五五购物节”将从4月下旬开始,持续至6月底。今年的“五五购物节”将进一步突出商旅文体展共联、商品和服务共促、品牌和场景共融,着力将上海“五五购物节”打造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统筹消费和投资的重要平台;培育新模式、新品牌、新场景的“试验田”;成为上海加强全球推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重要功能性平台和重大标志性活动。

本届“五五购物节”将重点聚焦做增量、强联动、提品质、优环境推出一批创新举措:一是聚焦“做增量”,着力吸引外来消费。“五五购物节”期间,联动机场、航空公司、高铁、旅行平台、离境退税商店等主体,推出“爱购上海”特色活动,让境内外旅客来沪体验友好、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塑造“国际友好”消费名片。二是聚焦“强联动”,加强商旅文体展一体联动。将在该市促进服务消费政策基础上,于“五五购物节”期间出台加强商旅文体展联动政策措施,吸引更多高能级、高流量、高品质的节赛展演活动落地上海,推动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相互促进。三是聚焦“提品质”,开展首发、首展、首秀、首店集中推介。将推出“首发上海”全新IP,出台“首发经济2.0”支持政策,持续升级“全球新品首发季”,在商圈、街区、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等多种场景推出品牌首发、首展、首秀、首店。四是聚焦“优环境”,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撬动作用。进一步优化外卡支付、行李箱寄存、7天无理由退货等精细化、友好型服务,提高上海“五五购物节”服务品质。推行同一场地同类活动一次许可报批制度,持续打造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

上海市政府部署五方面做好二季度工作

上海市政府4月8日召开二季度工作会议,部署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要集中精力抓好稳增长工作,提升落实政策的执行力,破除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等障碍;提升重点区域贡献度,加快提高产出效益和经济密度;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高度重视解决政策与企业感受度之间的“温差”问题。

二是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牢牢把握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采取超常规举措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抢抓先机,抢占发展制高点。要先立后破,加快新技术赋能,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把传统产业打造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各区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在细分赛道上聚力发力,做到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三是要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出更多实质性举措,力争取得更多首创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要加快先行先试,落实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巩固提升制度创新的先发效应。要强化改革举措之间的联动性,注重区域联动和功能联动,在更大范围内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五个中心”相互赋能、效应叠加。要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更大范围,打造联动创新区,把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改革经验加快向全市复制推广,及时将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或法规。

四是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力提效做好新一轮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迎难而上推动“两旧一村”改造等工作,持续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五是要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披露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扎实抓好城市安全工作和风险防范,持续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产业动向

江苏拟出台数据条例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近日,江苏省数据局起草了《江苏省数据条例(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

《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共九章七十四条,包括总则、数据权益、数据资源、数据流通交易、数据产业、数据应用、安全与保障等内容。一是“数据权益”部分提出,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享有的数据资源持有、数据加工使用、数据产品经营等权益,以及获取与其数据价值投入和贡献相匹配的合法收益,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数据产权登记工作。二是“数据资源”部分提出,建立完善一体化的数据资源体系,加强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引导企业开放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促进个人信息数据合理利用,并对三类数据资源采集、管理等活动进行规范。三是“数据流通交易”部分明确了公共数据开放、授权运营以及企业数据和个人信息数据流通使用规范,数据交易场所管理要求以及入场交易和禁止交易情形,规范数据评估定价、入表、收益分配等活动。四是“数据产业”部分,包括建设数据要素产业发展载体、高水平创新平台、数据要素型企业、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方面的内容,为引导数据产业做大做强提出具体的培育措施,如有关部门制定数据产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性措施,探索多元化投资融资模式等。

安徽发布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20条

安徽省工信厅近日推出《2024年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若干举措》,从创新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四个方面出台20条举措

一是创新环境方面,强化产业科技协同创新,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共建合作机制,打好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坚战。深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模式创新,改进和优化创新性产品服务。聚焦“智改数转网联”,深入贯彻数字化引领制造业转型方案及支持政策。研究编制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方案。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加快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聚焦全生命周期、投资吸引力、监管与服务等维度,致力光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场景应用创新,进行定制优化,打造营商环境“光储版”。

二是政策环境方面,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有关单位完善差别化政策实施细则,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质项目优质园区倾斜。全面落实企业诉求快速响应闭环办理机制,定期组织“听心声·快呼应”听取企业意见活动,高质高效办理“民声呼应”、省为企服务平台反映的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第一时间+顶格兑现”,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财政税收支持制造业发展政策举措、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等落实到位。

三是服务环境方面,大力推广“亩均英雄贷”金融服务模式,开展“一链一策一批”融资促进活动,实施“十行千亿万企”融资专项行动4.0版。分层次分行业持续开展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产能对接、集中互采、协作配套等“大手拉小手”活动,力争举办“百场万企”对接活动200场以上,惠及企业2万家以上。编制实施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00项以上,推动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

四是法治环境方面,加快安徽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立法进程。持续深化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加大企业投诉办理力度,全面完成清欠专项行动任务。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违法行政行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杜绝选择性执法和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

政策举措

上海提出2024年四方面16项任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4月7日发布《2024年上海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点》,从四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任务。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清理各类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形成行政备案事项清单。落实行政审批告知承诺清单管理,完善容缺受理服务机制。推动“一业一证”改革扩面提质,再造“一业一证”办理服务流程,逐步实现综合许可证“一证准营”。全面推广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应用,简化企业住所登记材料。持续推进用地清单制管理,巩固规划资源“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改革成效。

二是深化“审管执信”联动,完善高效协同监管体系。推动“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管理有序运行,统筹制定年度重点监管任务清单,推动各行业领域落实加强和规范监管执法的具体任务举措。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行业领域清单并进行动态调整。统筹配备行政执法资源,编制市、区两级执法事项清单。推动扩充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建立并动态调整重点监管领域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探索实施轻微失信主体最简信用修复路径。

三是深化惠企便民举措落实,提升政府服务软实力。高标准完成国家部署的开办餐饮店、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新生儿出生、退休等4个集中攻关和创新示范工作任务,推动一批新增、优化重点“一件事”落地。推广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推进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持续优化出生“一件事”,研究推出“一网通办”老年人服务专区,打造“一类事一起办”集成服务。

四是深化国家战略任务实施,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优化营商环境7.0版方案,构建高效闭环式的问题收集和解决督办机制。加快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有序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育力度,推动人才评价与职后教育培训的制度创新。完善行业、企业出题机制,强化“企业出题、校企同答、企业阅卷”的产学研协同攻关模式。加强长三角区域统一信用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长三角区域监管协作机制,拓展长三角“免申即享”“一件事”等应用场景。持续拓展长三角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应用,分类推进便利化跨省服务。

杨浦区七措施推动建立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上海市杨浦区日前发布《杨浦区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立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指引》,明确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鼓励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在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攻关,按研发投入一定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对获得中国专利奖、中国外观设计奖、上海市知识产权创新奖项(专利项目奖)等奖项的企事业单位,分档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成果转化,对在本区转化的研发成果,按获取研发成果的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最高500万元。

二是促进提质增效。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重点商标、“上海品牌”认证,或中国质量奖、上海市市长质量奖、上海市质量金奖等国家级、市级荣誉或奖项的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于正式发布施行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类分档给予参与起草制订的企业奖励,最高30万元。

三是支持强基扩能。对首次纳入或转入国家统计局联网直报平台的规模以上企业,可分类分档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于年营业收入或年产值或年销售额首次突破一定规模的优质高成长企业,可分类分档给予奖励,最高100万元。对在国内外主要证券交易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给予最高600万元补贴。

四是推动集聚成势。对在本区购置或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新引进或新设立企业,购房补贴最高1000万元、租房补贴最高500万元。对新引进或新设立企业,择优给予开办费用资助,最高500万元。

五是加强空间保障。对于获得国家级、市级称号的创新创业载体和年度考核优良的各类园区,按规定给予一定奖励。对楼宇内企业综合贡献首次超过亿元的,给予其管理运营机构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六是创新金融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担保类贷款给予最高2个百分点费率补贴,对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实际收取担保费率低于市场水平的,经认定后按费率差额给予最高2个百分点奖励。对于企业债务融资利息,符合条件的按50%给予最高100万元/年补贴,同一笔债务补贴时七是人才多元激励。对杨浦“创业之星”大赛获奖落地的人才、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安排入住人才公寓或给予相应安居补贴。

江苏省出台促进入境旅游八项举措

4月2日,由江苏省文旅厅联合江苏省政府外事办、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制定的《江苏省促进入境旅游恢复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对外发布。

《若干措施》聚焦境外游客关切,围绕制约入境旅游恢复的堵点卡点问题,提出8条具体措施。

一是设立入境游客首站服务平台。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设立“水韵江苏”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会同相关部门为入境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在线预约、导游导览、手机支付、外币兑换、手机卡申办等“一站式”服务。鼓励和支持本省有条件的地区在机场、高铁站等设立旅游服务中心。

二是开设入境旅游线上咨询服务专区。在江苏旅游外文网站、海外社交媒体设置入境旅游咨询服务专区,发布入境旅游线路产品,提供江苏旅游服务指南,接受游客在线咨询。

三是提高文旅场所服务国际化水平。推进重点文旅场所建设多语种网站和入境游客网上英语预约专区,完善多语种指引标识体系,建立人工服务窗口,配置外语志愿服务人员,提供多语种讲解和导览服务。

四是优化入境旅游支付环境。在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以及重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场馆,完善受理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所需的软硬件设施,提升境外游客在重点文旅场所支付便利度。

五是开发入境旅游精品线路产品。对接境外游客尤其是年轻一族旅游需求,推出园林、运河、美食、非遗、生态、博物馆等主题入境游精品线路,开发商务旅游、青少年研学旅游等特色产品。

六是提供精准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以境外游客和在华外国人为重点服务群体,上架江苏旅游产品、发布旅游攻略、推荐热门线路。邀请境外旅行商、媒体和旅游达人来江苏考察踩线,有效对接境外目标市场和旅游人群。

七是鼓励旅行社拓展境外市场。支持本省重点旅游企业开展入境旅游推广活动、参加重要国际旅游展会,加强与境外旅行商对接合作。鼓励和支持旅行社组织在华外国人和境外游客到江苏旅游。

八是提升入境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对重点文旅场所及经营单位的监管,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及时回应入境游客诉求,切实保障入境游客合法权益,持续提高入境旅游满意度。

经验交流

上海出台打造规划资源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优化规划土地和不动产登记管理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日前制定了《坚持对标改革 持续打造规划资源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从五方面提出30项具体措施,打造规划资源领域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优化规划土地和不动产登记管理。推进实施产业用地融合管理要求(M0),按照产业发展需要确定项目容积率和建筑高度。持续推进“用地清单制”,在土地供应时将地块涉及的现状普查情况、区域评估成果和部门管理要求一并提供给土地使用权人。有序做好规划产业区块外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优质项目认定工作。临时用地方案与主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方案同步考虑,可与主体项目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同步编制。完善不动产登记相关规范,有效衔接交易、登记等工作流程,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

二是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信息透明度。创新智能申报和审批服务,优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出让用地)、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批(线性工程)等高频事项。推出“一站式”统一产权负担等尽职调查查验平台,整合上海市不动产登记投诉平台和地籍调查投诉平台。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唯一标识关联地籍与不动产权,进一步推进不动产登记子系统与土地管理子系统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跨部门信息共享交换、智能审核、协同操作等机制,完善已建成的“一张图”国土空间信息系统(GIS),动态更新规划、土地、项目审批、测调、登记业务数据。加强线上帮办人员的培训,提升“线上专业人工帮办”服务效能,实现“一分钟内首次响应”,不断提高人工帮办解决率。

三是提高企业办理建筑许可、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推进“交地即交证”,探索扩大“一证多验”项目适用范围,推进“竣工即交证”。在厂房、仓储等产业类项目开展“测算合一”的基础上,将项目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不涉及产权分割和共有面积分摊的行政办公、商业办公、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类项目,探索交通线性工程开展“多测合一”。对于风险可控、纠错成本低且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的项目,采取“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将公共建筑增设或改建附属设施的项目,纳入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创新“交地(房)即交证”、“交地、交证、抵押联办”等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登记服务。

四是优化市政公用设施服务。持续优化“挖掘道路一件事”,逐步实现所有“一般市政管线接入项目”全部纳入“挖掘道路一件事”的目标。进一步推进电力、供排水、燃气、通信等各类市政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动态更新已建成的公用设施管线共享数据库。

五是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创新引领。进浦东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建设,支持临港新片区开展自主改革创新试点,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特色营商环境,推进重点地区、重大工程创新引领。

江苏公证减证便民提速

江苏省司法厅、省公证协会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组织实施“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明确“清单之外无证明”,66%公证业务办理期限压减到10个工作日内,新增200个远程公证服务点。

通知明确,一是严格规范落实司法部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2023年版)和江苏高频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2023年版),明确“清单之外无证明”,坚决杜绝循环证明、过度证明。二是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或者1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的公证事项有委托、声明、遗嘱、身份等24类81项,10个工作日内办结的有婚姻状况、亲属关系、财产权、合同等共13类69项,分别占公证业务总类的36%和30%。在服务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推行“一证一次办”,对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只跑一次公证机构即可,“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扩充至31类84项。三是围绕“身后一件事”,建立已故存款人银行账户查询服务等机制。南京14家公证机构与9家银行先行试点代查代办,逝者继承人向公证处提供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后,由公证处审核并代查逝者钱款信息,再办理遗产继承手续。四是优化“远程公证服务”选点布局。该省今年将新增200个远程公证服务点,主要设置在有公证业务需求和具备条件的政务中心、高校、派出所、出入境管理部门、工业园区、出国留学机构、人口集中社区等场所。

域外动态

山东2024年重点抓好“四个新”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4月10日,山东省副省长宋军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重点抓好“四个新”,推动外贸促稳提质。

一是出台“新政策”。今年以来,山东围绕促进“新三样”出口、打造供应链头部企业、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等,已经出台了4个文件、37条政策措施。下一步,山东将聚焦中间品贸易、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建设等领域,继续优化一系列政策措施。

二是开拓“新市场”。山东今年推出“好品山东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计划在境外举办参加263场展会和10场专题对接活动,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市场。

三是培育“新产品”。山东将深化与东盟重点市场经贸对接,巩固扩大优势中间品、绿色低碳产品出口规模,积极融入区域产业链。

四是发展“新业态”。山东实施跨境电商跃升行动,年内新培育50个跨境电商知名品牌、10个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推动跨境电商做大做强。

山东创新实施“专利赋能”工程,开展“三大行动”

日前,山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专利赋能”工程,助力该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涉外企业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专利赋能”工程包括“助企成长”中小企业创新突破、“助企攀登”专利审查员齐鲁行、“助企远航”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齐鲁行“三大行动”。一是“助企成长”中小企业创新突破行动将通过开展精准服务、组织实施专利导航、盘活高校院所存量专利、推广知识产权服务产品,高效率推动该省专利产业化,持续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2024年将组织实施企业类专利导航不低于30项,帮助中小企业布局一批高价值专利,收储一批高校院所存量专利并盘活不少于100项。

二是“助企攀登”专利审查员齐鲁行行动将通过深入开展审查员入企帮扶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关键性问题。2024年将指导该省40家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有针对性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核心技术研发水平。为企业解决知识产权相关需求不少于200项,审查员参与专利挖掘不少于60场次。

三是“助企远航”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齐鲁行行动将通过建立“清单式”企业需求、普惠性提供风险预警信息、精准指导纠纷案件、发布海外纠纷应对指引等,增强该省涉外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应对水平。2024年将为该省涉外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集中普惠性指导不少于200家,加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检索力度,争取发现海外知识产权案件线索数量较上年增长50%。

山东将开展五专项行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4月8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下一步,山东省工信系统将围绕石化、钢铁、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高标准制定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初步计划开展五个专项行动,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一是深入实施高端化跃升行动。紧盯农机、建材、轻纺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传统行业,加快替代落后低效设备。聚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动力电池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高水平的新兴行业,鼓励更新先进适用设备。围绕研发设计、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薄弱环节,更新升级一批试验检测设备。

二是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行动。提标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着力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千兆光网、确定性网络等规模化部署,扎实推进“工赋山东”“工赋百景”,提升工业互联网应用效能。

三是深入实施绿色化转型行动。以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大力推广节能、节水、环保等绿色装备,加快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促进固废处理设备设施更新升级,打造更多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四是深入实施本质安全提升行动。加大安全技术和装备在重点行业的推广应用,推动化工行业老旧装置综合技改,促进危化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机器人替人,以设备更新改造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五是深入实施优质设备供给行动。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紧密对接设备更新市场需求,系统梳理先进适用设备目录,分行业分领域加强供需对接和精准推介。抓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宣贯解读和组织实施,确保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取得扎实成效。

广州新政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最高可获1000万元支持

4月10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措施》。

一是在“强化市场需求牵引”方面,聚焦产业链重点领域,实施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计划,每年选取不超过10个重点产业链重要方向,每条产业链遴选支持5—10个项目,每个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同时,鼓励在穗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颠覆性技术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奖项目等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对实现落地转化的项目,按“补改投”方式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

二是在“提升成果供给水平”方面,明确将成果转化目标绩效作为科技项目重要评价因素,纳入市属高校院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对依托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转化且无正当理由的,主管部门可强制将成果通过第三方实施转化。推动在穗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符合条件的职务科技成果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范围。

三是在“增强服务体系效能”方面,鼓励各类创新主体设立概念验证中心,探索实行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运营机制,为实验阶段的科技成果提供技术概念验证、商业化开发等服务。建立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项目的首轮投资机制;探索“先投后股”等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在穗高校发起设立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梯次基金群。研究优化广州国有投资基金管理运作考核及容错机制,制定基金投资行为“负面清单”,鼓励国有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远”。每年评定一批优秀机构、团队或技术经理人,对促成重大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深圳发布全国首部工业上楼地方标准,具有四个特色亮点

近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正式发布《工业上楼建筑设计通则》,该《通则》是全国首部工业上楼地方标准,作为深圳市工业建筑设计领域的通用标准,于2024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通则》主要有四个特色亮点:首先,这是全国首部涵盖策划、规划、建筑、专项全设计流程的工业上楼技术标准,以“20+8”产业空间需求为主线,涵盖设计前期、规划设计、生产用房设计、研发及配套用房设计、专项设计等内容,填补了全国工业上楼建筑设计规范的空白。

其次,涵盖“20+8”全产业的工业上楼设计标准,分析梳理深圳“20+8”产业空间需求特点,归纳为5类产业空间类型,并规定重点设计内容。按可“上楼”、有条件“上楼”、宜低楼层、不可“上楼”四种类型,明确“20+8”产业集群“上楼”适应性,提供匹配的产业空间类型,支撑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

第三,解决什么能上楼、怎样上楼、如何上好楼三大核心问题,梳理“20+8”产业什么具体环节和工艺能上楼,产业怎样上楼,如何建设高品质产业空间,如何满足新型产业人群的需求,如何解决“工业上楼”消防难题等问题。

第四,紧扣“20+8”重点产业集群,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打造高标准硬设施和高水平软服务的“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体系;引导产业链相关企业集中在特定区域,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产业聚集,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提供定制化的产业空间,满足新兴产业的个性化生产需求。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