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9)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9) 2024-03-15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4年第9期   总345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4315

  

科创聚焦

上海发布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9措施推动外资研发中心提质增效

上海正式启动2024年度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征集工作

江苏启动“5个100”行动助力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江苏将从三方面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经济热点

上海将重点打造“1+1+1”的配套政策和活动举措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上海经信委拟从三个方面推进保障工作支撑服务消费健康发展

上海出台方案从12个方面提出37项举措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产业动向

上海出台方案促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规模达600亿元

安徽六方面发力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从两方面推广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品应用

政策举措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推出7领域22条改革事项,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上海从三方面提出17条措施打造药品监管领域一流营商环境

上海推进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和分类处置,向存量空间要资源、要品质、要效率

经验交流

上海推进普惠金融顾问制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万亿元

上海黄浦区发布区级重点用能单位碳达峰实施方案

江苏上线全国首个“一企来办·苏税援”涉税专业服务平台

域外动态

山东将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集中挂牌投融资和上市培育

山东明确5个发力方向,推动在工业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

广东全国首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数

深圳“20+8”产业集群上线2.0版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东珠海拟出台新措施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创聚焦

上海发布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9措施推动外资研发中心提质增效

3月12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提出9方面措施推动外资研发中心提质增效。

一是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立足鼓励开展基础研究,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申报本市财政科技计划项目并获得资助;使用科研基础设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公共科技信息;对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基础研究科学基金支持高校院所基础研究项目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二是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加强开放创新,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各类开放式创新载体,给予土地、税收等要素保障;鼓励外资研发中心与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合作,加强成果转化。三是优化外资研发中心科研物资通关和监管流程,提高研发便利度,给予检疫审批便利化安排;支持研发专用关键设备、测试用车辆等延长复运出境期限。四是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研发数据依法跨境流动,健全数据跨境制度规范;在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制定管理数据清单和重要数据目录安全有序自由流动。五是加大外资研发中心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在跨境资金收付方面,给予外资研发中心收付业务便利化安排;积极推动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六是提升外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申报专利工作试点示范单位;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整治;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建设,加大联动协调。七是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引才留才,对紧缺人才职称评审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优化在华工作许可办理流程,放宽外籍高端人才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限制,发布多语种外籍人才政策;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八是落实科技创新财政税收政策,归集国家和本市相关创新财政税收政策,加强对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全球研发中心提供指导和服务。九是加大外资研发中心服务保障,完善市区两级服务专员机制,加强政策宣讲和落实。

上海正式启动2024年度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征集工作

上海市经信委日前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上海市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目的是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重点聚焦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示范应用等任务,鼓励企业、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及用户单位等以联合体方式申报,发掘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通知明确九大重点领域。(一)生物制造:推动生物制造产品在生物基材料、生物基能源、生物法功能性食品及添加剂、生物法新型植物保护剂等领域创新场景中的应用。聚焦在交通物流轻量化、光伏/风电材料、新能源电池及储能材料、绿色建筑、汽车、轮船、航煤、食品、农业、环境等一批生物制造产品的应用场景,解决新材料、新产品在各领域应用中的设计、设备改造、成型加工、评估验证、标准建立等工作。(二)量子科技:推动量子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通信传输、教育、材料等重点领域创新场景应用落地。推进量子计算和经典计算的平台级应用级融合,开展“量子+”融合应用试点,支持量子人工智能平台、量子智算中心等新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后量子密码、量子安全加密、保密通信等方向产业链完善,扩大应用范围。推进量子传感、导航、时间测量等领域关键器件、产品在工业领域实际应用。(三)6G技术:聚焦通感一体、智能超表面、测试验证、卫星互联网等领域,推动6G技术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试点。(四)新型储能: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在源、网、荷三侧领域创新场景应用落地。聚焦工业园区、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大型储能电站、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海上风电和氢能等一批应用场景,建设功能多样、经济性好、安全灵活的新型储能设施,探索储能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成果并推广应用。(五)商业航天:加快智慧天网、千帆星座、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星座建设,利用中轨卫星为低轨卫星提供中继测控及数据传输服务,开展在远洋航行船舶、极地科考场景的示范应用。(六)低空经济:开展新型低空航空器分布式电推进、自主飞控、智能航电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新型通航飞机在中长途飞行场景试点应用,加快垂直起降航空器在中短途飞行场景试点应用,加快绿色智能无人机在低空物流场景示范应用。(七)深海探采:开展采矿车、输送系统、工作母船和中继站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采矿分选母船、原位矿石切削破碎装备、低扰动高效采矿车、垂直提升输送系统和船载矿物综合处理系统总体(矿物存储、处理、转运与尾水排放系统)等实现中试验证,在实际矿区开采的试点应用。(八)绿色材料:推动绿色材料在新能源、交通、电力和包装印刷等领域应用,推进风电叶片、变压器绝缘材料等复合材料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鼓励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材料在环保印刷、功能涂料等领域验证示范,支持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制品开发和推广,扩大绿色材料应用范围,提升技术能力和产能规模,实现高端材料助力绿色发展。(九)非硅基芯材料:推动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在芯片制备、器件开发及应用领域创新场景落地。提升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能级和量产规模,开发满足车用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产品,带动车规级碳化硅半导体产业链发展。推进氮化镓射频/功率器件在卫星互联网、基站和通信设备、数据中心、储能等重点工业应用领域的落地,支撑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新基建”等国家战略实施。推动氧化镓等第四代半导体的研发与产业化。

江苏启动“5个100”行动助力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日,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发改委联合印发《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在第三代半导体、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领域着力实施“5个100”行动,努力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行动方案》部署了五大重点任务:一是着力推进100项重大前沿技术攻关。分领域编制未来产业“一图三清单”,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实施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重点围绕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等优势领域进行研发部署,力争率先取得突破,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二是着力培育100家未来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遴选一批主攻前沿技术、具备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示范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上下游协同创新。三是着力升级100家未来产业科创园区。重点打造一批未来产业标杆孵化器,加快提升“硬科技”孵化服务能力。以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和高新区为主阵地,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未来产业孵化高地。四是着力开发100个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早期试验场景,支持领军企业搭建行业融合应用场景,支持高新区打造特色化标杆示范场景,以场景应用推动技术产品定型、加速产业化进程。五是着力研制100项未来产业标准规范。强化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工作联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标准化组织建设,引导市场主体紧跟前沿技术趋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加速未来产业标准推广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各地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特色,促进形成产业间联动发展、区域间相互融合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保障专项资金安排并逐年增加投入;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向新技术研发和未来产业创新适配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资金投入。

江苏将从三方面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日前,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表示,2024年将聚焦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加强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面向重大需求,实施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培育行动。加快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建设,重点围绕基因编辑、细胞工厂等领域开展农业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创新,力争在重大价值基因挖掘、专用育种芯片、农业核心算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和团队创新,组织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以上。

二是加强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关键环节,实施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更好发挥“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作用,持续推进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组织开展重大品种协作攻关,鼓励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种业联合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实施育种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50项,力争在优质食味水稻等我省优势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创新品种。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围绕海洋牧场开发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加强耐盐碱作物和海水品种选育。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应用。突出应用导向,实施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进园入县”,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高效运行,示范应用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200项。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对接,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举办产学研合作专项对接系列活动。

经济热点

上海将重点打造“1+1+1”的配套政策和活动举措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从3月12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将重点打造“1+1+1”的配套政策和活动举措贯彻落实《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一批服务消费创新引领区、特色集聚区和融合创新案例。

第一个“1”是培育一批创新引领项目。一是服务消费创新引领区,对服务消费项目集中、业态模式创新突出、场景跨界融合明显、支持政策导向明确的区,给予充分支持,促进其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二是服务消费特色集聚区。对区域内服务消费业态模式创新突出、场景跨界融合明显,能满足消费者综合性或专业性服务消费需求,有较强辐射力或行业影响力,特色鲜明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街、商圈,认定其为服务消费特色集聚区;三是服务消费融合创新案例。对具有两个及以上不同领域服务消费场景跨界融合,并且具有较强的市场引领性、示范性、可持续性的创新案例,认定其为服务消费融合创新案例,推动市场主体不断丰富服务消费供给。

第二个“1”是打造一批标志性品牌活动。上海将结合“五五购物节”和暑期热点,举办“2024上海城市体验‘+’年华”活动,围绕“文旅+健康”“信息+体育”“金融+养老”“交通+餐饮”“会展+文旅”等不同领域服务消费融合场景,通过搭建不同服务消费领域企业交流碰撞平台,推动不同领域服务消费的融合发展,打造别具一格的标志性、综合性促进服务消费品牌活动。活动期间,将通过不同形式对服务消费创新引领区、服务消费特色集聚区、服务消费融合创新案例加强推广。

第三个“1”是出台财政专项支持政策。对由市场主体推出的社会效益明显、创新实践突出的服务消费融合创新案例,通过专家论证等评估其市场引领性、示范性、融合性和可持续性,并且对上海服务消费增长有突出贡献的服务消费创新引领项目,优中选优遴选出一批案例来给予支持。

上海经信委拟从三个方面推进保障工作支撑服务消费健康发展

3月12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葛东波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准备从三个方面推进保障工作,打造国际一流的信息服务消费标杆城市,持续支撑服务消费健康发展。

一是夯实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推动5G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向“双万兆”探索,为市民们带来更快、更稳定的网速,以及车联网、8K超高清等应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将支持上海超算中心高性能计算资源升级扩容,建设城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用更多更强的算力支持产业高速发展。

二是加强新型信息服务和产品供给。元宇宙领域,实施重大应用场景“揭榜挂帅”,聚焦工业制造、文旅消费、职业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形成一批元宇宙应用大IP。人工智能领域,加快“模速空间”等创新生态社区发展,支持在智能化教育教学、设计创意、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构建示范应用场景,提供更多标杆性大模型产品和服务。

三是以新赛道重大活动促进产业发展。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参观人数、全网流量等方面创造了历史新高。今年的大会将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探索产业新机遇。同时,今年的上海信息消费节也计划在5月17日开幕,带来创新赛事、生态集市、高端对话等一系列活动。

上海出台方案从12个方面提出37项举措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到2027年,服务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50%。到2035年,服务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60%。

《实施方案》从12个方面提出37项举措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1.丰富文旅服务消费内涵。支持专业剧场提升能级,提升博物馆、美术馆策展能力,支持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办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旅游节等一批国际性、综合性节展赛会。2.增强体育服务消费带动力。加强顶级赛事市场化运作,支持职业体育俱乐部拓展职业赛事市场开发。大力推广户外运动,支持虚拟体育、电子竞技等新兴项目产业化发展。3.推动健康服务消费高品质发展。鼓励区域性医疗中心设置独立康复病区,支持发展社会办康复医院、专业康复护理机构。支持建立具有流派特色的中医医疗和康复中心、开发健康服务产品。4.拓展高品质养老服务供给。扶持培育综合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支持高品质居家适老化改造。5.构建信息服务消费生态圈。加快建设以AI、5G、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持设立在线新经济产业基金。促进信息服务消费产品研发,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元宇宙、区块链等融合示范应用场景。6.强化金融服务消费产品创新。加大开发针对各类人群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医保大数据实验室建设。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保险”模式发展,支持国际医疗旅游试点工作。7.发展多层次教育服务消费体系。积极拓展留学生教育,支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积极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项目建设,指导高校推动继续教育发展。8.推动餐饮服务消费升级。支持品牌餐饮企业在沪建立总部、研发中心、配送中心、中央厨房等。支持打造具备国际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美食地标、美食街区。9.提升家政服务消费品质。引进和培育若干高品质家政服务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家政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支持构建依托Al等技术的家政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家政+物业”“家政+社区综合服务”“家政+养老”等新模式。10.优化居住服务消费供给。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完善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鼓励探索物业+生活服务”等多元服务模式,加快智慧物业平台建设。11.创新交通服务消费内容。拓展常规邮轮港口与城市交通服务消费、配套餐饮住宿服务消费,打造数字化智能邮轮消费场景。优化调整上海车站功能布局,加快打造上海到重点城市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空中快线”。提升站内商业消费,吸引中转客流。12.打造融合化服务消费场景。推进建设国际医疗旅游集聚区,持续放大大型节展赛事活动溢出效应。加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健康、养老、家政、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领域应用。

产业动向

上海出台方案促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规模达600亿元

近日上海市发布《上海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上海核电产业规模达600亿元,核电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世界级核电产业中心,打响“上海核电”品牌。

一是核能技术创新中心:突破一批三代核电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三代核电经济性和安全性,先进小型堆实现工程化,四代堆研发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建成10个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成为我国核电原创技术重要策源地。

二是核电装备成套中心:全面掌握三代核电装备制造技术,四代核电装备制造技术保持国际先进地位,核电主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关键核心设备和材料实现自主可控,强化核电主设备成套供货能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建成15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三是核电工程建设中心: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国际市场取得新突破,工程总承包管理和建造安装能力持续提升,模块化建造、智慧工地等新技术新模式广泛应用。

四是核电运维服务中心:形成核电站全寿期运维保障服务体系,建成核电站远程智能运维支持平台和核电运维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全面提升数字化智能化运维服务水平。

五是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引进3-5家国际知名组织和跨国公司总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电技术和产业品牌,实施核电“走出去”战略。

安徽六方面发力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3月11日举行的安徽省加快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重点从产业创新研发、产业链锻长补短、产业层级提升、产品推广应用、海外市场拓展、产业生态优化等六个方面精准发力,力争2024年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5%。

一是在产业创新研发方面,重点围绕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大尺寸长寿命钙钛矿电池、智能化高容量电池系统等方向,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培育一批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

二是在产业链锻长补短方面,启动实施“千百亿企业”培育行动,编制发布年度招商指引目录,围绕专用设备、关键原辅料、核心零部件等我省产业链薄弱环节,以及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下游环节,支持各地引进一批关键领域配套项目。延伸布局产品回收利用等后端环节,支持皖北地区布局废旧光伏组件、储能电池循环利用项目。

三是在产业层级提升方面,指导企业对标行业规范提升产品性能和管理能力,新培育2-3家符合光伏制造、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加快光储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推进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新培育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严守安全底线,加强光伏、储能相关产品质量监管。

四是在产品推广应用方面,编制实施全省光伏建筑一体化和新型储能推广应用方案,聚焦光伏建筑一体化、微电网、零碳园区、共享储能等特色场景,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光储领域示范项目和应用案例。落实分布式光伏年度建设规模管理,发布新型储能优先推荐接入站点,推动光伏、储能电站合理布局。

五是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知名专业境外展,提升海外市场影响力和认可度;引导企业加快完善ESG建设、碳足迹管理等,构建出口产品新优势。鼓励金融、保险等机构加大对先进光伏、新型储能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和进出口信贷支持。支持龙头企业结合国际形势和自身发展需要“走出去”,在海外布局生产制造业基地,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六是在产业生态优化方面,推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主题基金设立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子基金,加大对优质项目投资力度。建立运行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为重点项目招引落地、优质企业培育壮大等提供精准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和新能源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设、优化新能源相关学科专业点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支撑。

安徽从两方面推广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品应用

从3月11日举行的安徽省加快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安徽将加快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品在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农业、信息通信等领域应用,拓展多种形式的光储融合应用场景,鼓励在新场景下开展光伏储能试点示范。

一是开展智能光储场景应用示范项目遴选工作。重点围绕光伏建筑一体化、农光复合利用、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低碳园区、共享储能等方面,遴选一批技术领先、应用前景良好、可复制推广性高、产业带动性强的创新应用场景,汇编《安徽省智能光储场景应用典型案例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并择优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是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近期,即将印发的《安徽省光伏建筑一体化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先进光伏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以优化建筑领域能源结构为目标,以场景拓展示范引领为抓手,探索推广商业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建筑和光伏设施同步开发建设。在主要场景方面,推动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有机结合,鼓励配置必要储能设施,在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及符合条件的既有建筑领域,打造一批具有不同场景示范效应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在重点任务方面,明确完善标准规范体系、规范配套管理机制、创新商业投资模式、强化电力消纳保障、探索绿电应用场景、强化试点引领等6大任务。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支持、强化政策保障、做好宣传推广等4项具体措施。

政策举措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推出7领域22条改革事项,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出7个领域22条改革事项。

一是增加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制定《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修订《上海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订知识产权行业合规指引。

二是探索知识产权数据治理。探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联动数据交易平台,吸引全国企业在上海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和交易活动。构建由数据生产商、数据加工商和数据运营服务商组成的“知识产权数商”产业链。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产品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模式。

三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建设信息发布预警平台、纠纷应对指导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调解优先推荐机制建设试点,深化长三角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合作。面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两大产业领域积极开展专利快速预审工作。优化专利行政裁决、行政调解立案登记申请等服务,支持解纷“一件事”平台建设。

四是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理盘活高校院所存量专利。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调查机制,形成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对接清单。

五是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推进全市16个区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进专利、商标等领域公共服务事项集中受理。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统一事项中心和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公共服务项目标准化建设。汇聚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三种类型的知识产权数据资源,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数据的归集共享和推广利用工作。

六是强化知识产权领域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分级分类信用监管机制。支持行业协会实施《专利代理机构信用综合评价指南》,依法依规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修复、信用异议处理。

七是改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知识产权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专业职称层级设置。

上海从三方面提出17条措施打造药品监管领域一流营商环境

3月12日,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对标改革持续打造药品监管领域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从三方面提出17条措施。

一是提升服务能级,支持科技创新。依托国家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在受理、审评和检查方面的功能升级,进一步推动形成国家、本市、各区的三级联动事前服务体系。对拟申请或已进入该市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提供相应的前置指导申报服务。针对创新医疗器械首次递交的注册申请资料实施预审查。持续动态更新重点产品项目服务清单,对处于关键时期的关键品种实施“一品一企一策”。联动多部门出台加强临床试验管理提升临床试验质量助力创新药械研发上市的实施方案,强化监督检查、优化服务指导、加强高标准引领。探索国际邮轮医疗用药品、医疗器械靠港补给政策。

二是深化对标改革,助力降本增效。探索推进生产工艺较为成熟且临床急需的生物制品,或对生产工艺、设施设备有特殊要求的创新生物药采用分段生产试点。加强药品连续制造技术监管研究,选定试点企业并协助指导开展相关品种注册申报工作。开展化学药品补充申请前置指导,缩短化学药品补充申请实际办理时限。到2024年底实现本市第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技术审评平均用时缩减至55个工作日,首次注册平均周期在7个月以内。鼓励已获证进口医疗器械转沪生产。

三是持续优化监管,统筹发展安全。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数据共享、资源共用、信息互通、结果互认。建立长三角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生产监管协同和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监管互助等工作机制。结合药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情况,豁免对信用等级评估结果为A的非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的日常检查。探索对风险较低的信用等级为A级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开展预警触发式监管新模式。探索现场检查与远程智慧监管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减少非必要的监管户次数。积极落实“首违不罚”的容错机制。深化实施药品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推动扩展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

上海推进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和分类处置,向存量空间要资源、要品质、要效率

今年,上海谋划推进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旨在盘活低效产业用地,提供优质空间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两评估”指产业用地综合绩效评估和综合价值评估,“一清单”指产业用地ABCD四类绩效用地清单,“一盘活”指产业用地的盘活路径和具体实施。目前,上海已对全市产业用地进行全面摸底,形成了48501幅产业用地数据底板,涉及范围728平方公里,并提出分类处置清单。评级为A、B类用地,给予城市更新、提容增效、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园区重点扶持等鼓励激励方案;评级为C、D类用地,制定土地收回、收储、减量化、城市更新等处置方案。其中,C类用地以观察保留、城市更新为主,D类用地以收回、收储、减量化为主。同时,创新探索产业用地综合价值评估的模式方法,积极寻求法律依据,合理评估产业用地收储、收回补偿标准。

专项行动将聚焦降低产业用地成本,构建“目标明确、底数清晰、标准清楚、产业姓产工业姓工、价值合理、措施有效”的产业用地评估和处置长效机制。全市产业用地将被纳入综合绩效信息平台,强化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管委会)依托平台动态更新产业用地相关数据,实现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部门协同和上下贯通。专项行动将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按年度滚动推进产业用地评估。

经验交流

上海推进普惠金融顾问制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万亿元

从3月11日举行的2024年上海普惠金融顾问制度工作推进会获悉,上海通过不断创新并完善的“线下枢纽+线上平台”双轮驱动服务模式,为广大企业提供金融问诊、融资规划、上市辅导等政策咨询和专业支持。截至2023年末,上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万亿元,普惠贷款户数超80万户,中小微首贷户超2.7万户。

在线下,“普惠金融顾问服务枢纽”目前已在10个区和张江园区设立,普惠顾问深入企业一线,实地解决企业的诉求和困难,已举办服务对接等活动230余场,惠及企业2400余家。在线上,“普惠金融顾问综合服务平台”已接入“随申办”企业云APP,目前平台注册企业近千家,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公信力和覆盖面,增强了普惠金融的可达性和实效性。

2024年上海普惠金融顾问制度将聚焦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扩大普惠金融顾问服务网络覆盖,推动枢纽能级提升;二是优化普惠金融顾问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三是提升普惠金融顾问制度知晓度,更好服务企业需求;四是做好普惠金融顾问团队建设,聚焦重点开展多层次普惠金融顾问专项对接活动。

上海黄浦区发布区级重点用能单位碳达峰实施方案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黄浦区重点用能单位碳达峰实施方案》,引导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实施碳达峰行动。

《方案》提出到2025年,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单位能耗强度比2020年下降13.5%以上,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4%以上,部分重点用能单位率先实现碳达峰。到2030年,重点用能单位绿色发展能级全面提升,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全面覆盖,全面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实现碳达峰。

《方案》明确了6大重点领域重点用能单位碳达峰发展路径。一是持续开展能效对标和能源审计,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提高建筑整体能效为导向,“硬改造、软调适”并举,推动公共建筑低碳发展。二是通过开展玻璃幕墙贴膜等围护结构改造,更换现有老旧冷水机组,使用高效节能的磁悬浮冷水机组等举措,推动酒店宾馆低碳发展。三是推广采用高能效厨房排油烟系统等节能设备,利用高温烟气余热制产热水,推动餐饮行业低碳发展。四是鼓励零售企业打造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门店,聚焦连锁企业首店和旗舰店,建设高品质生态示范门店,推动商业综合体低碳发展。五是鼓励金融企业自用数据中心创建绿色数据中心,推广使用非晶合金变压器替换老旧变压器,降低空载损耗,推动金融企业低碳发展。六是在洁净手术部采用合适的空气过滤器,实施双冷源新风调湿技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方案保持温湿度稳定,推动医疗机构低碳发展。

江苏上线全国首个“一企来办·苏税援”涉税专业服务平台

3月14日,由江苏省数据局、江苏省税务局联合打造的全国首个网上涉税专业服务平台——“一企来办·苏税援”正式开通上线。9038家“质量信得过”、信用等级高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其中,推动涉税专业服务资源在更大市场范围内畅通流动。

一是该平台通过推出“我要入驻”“我要找服务”“我要发公告”“我要报名”“我要查政策”“我要问”等10项主体服务功能,将涉税专业服务机构集中起来,方便有需求的经营主体“货比三家”找机构,并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实现涉税专业服务规范管理能力的跃升。二是该平台的建成实现了企业群众由线下“找中介”到线上“选中介”的转变,市场监管由“看不见”到“看得住”的转变,涉税服务交易由“就地就近”到“全网通行”的转变,涉税中介服务由“单一服务”到“服务集成”的转变,体现了政务和税务、政府和市场、供给和需求、线上和线下的“握手”。三是该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六大类20个指标风险监测体系,动态监测平台服务效能,及时下架职业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的机构,让经营主体在平台获取的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域外动态

山东将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集中挂牌投融资和上市培育

日前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山东将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集中挂牌投融资和上市培育,2024年将优选7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4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分别挂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的“孵化层”“规范层”“培育层”,力争培育1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国内挂牌上市。

一是山东将分层分类优选优质企业精准对接金融资源,实现分阶段提升发展。各市优选推荐不少于30家评价认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对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评定标准,作为初级培育“种子”挂牌“孵化层”,力争1年内培育提升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选推荐不少于1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标“小巨人”企业认定条件,作为中级跃升“苗子”挂牌“规范层”,力争2年内培育发展为“小巨人”企业;优选推荐不少于3家“小巨人”企业,对标证券交易所注册条件,作为高级上市冲刺“果子”挂牌“培育层”,力争3年内培育为上市企业。

二是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将作为企业投融资黄金市场和注册上市绿色通道,实施“上市苗圃计划”,分层分级提供精准化金融方案和融资产品,持续推动企业成长壮大。

三是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与该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山东证监局等建立工作协作办公室,规划和指导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高质量标准化建设,根据各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科学制定企业挂牌、规范化股改、投融资对接、上市备案辅导和培育上市融资等指标,形成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上市路线图。

山东明确5个发力方向,推动在工业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

3月8日,山东省工信厅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山东将在五个方面锚定发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继续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两大工程,确保今年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左右,培育推广“三首”新产品600项以上,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1%左右。二是着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聚焦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和冶金、石化、轻工等传统产业,年内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左右。三是着力培强壮大新兴领域。坚持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组织实施前沿技术攻关项目20项左右。四是着力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坚持一手抓数字产业化,一手抓产业数字化。全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继续保持10%以上增长,力争年内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左右,新增“上云用数赋智”中小企业15万家以上。五是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聚焦源头控碳、过程减碳、末端降碳,力争推动超过20%的“两高”行业企业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

广东全国首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数

3月12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该指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建立指标体系,对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评价体系将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作为一级指标,下设18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其中,创新发展指标着眼以强化科研转化、信息化建设为导向,提升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实现更大的健康科研产出;协调发展指标着眼以强化公益性为导向,加大“人、财、物”保障力度,实现更优的资源均衡布局;绿色发展指标着眼以预防为主为导向,完善人居环境,坚持绿色医疗、节能降耗,实现更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开放发展指标着眼以强化发展内外联动为导向,用好健康湾区建设利好,实现更畅通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共享发展指标着眼以维护社会公平为导向,优化提升健康服务流程和居民健康水平,实现更广泛的共建共享人民健康。

指标体系建立后,通过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2022年卫生健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形成了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数(以下简称高发指数)。评价指标聚焦高质量发展,着眼2030年中长期目标,注重采用已纳入统计制度和调查系统的定量指标,根据线上数据科学测算、客观评价,不增加基层负担。

深圳“20+8”产业集群上线2.0版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日,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在“20+8”产业集群1.0版本基础上,继续向新兴产业拓“增量”,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6万亿元,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实施方案》提出,一是动态调整集群门类。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中的人工智能升格单列为1个产业集群,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3个产业集群合并为高端装备与仪器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调整为机器人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调整为高性能材料产业集群。同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为战略重点、优势拓展、基础支撑、综合提升四类,分类施策,精准培育,针对性配置不同资源,进一步巩固优势领域、锻造中坚力量、补齐短板弱项。未来产业则新增智能机器人产业和前沿新材料产业,区块链产业并入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产业调整为光载信息产业,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调整为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产业。着力推动合成生物、光载信息等4个未来产业,5至10年内产业规模实现倍数级增长;推动脑科学与脑机工程、深地深海等4个未来产业,10至15年内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重点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布局,加强基础工艺等制造基础布局,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新产品导入中心等。同时,围绕供应链、质量基础设施、出海、展会、品牌、标准等环节,持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制定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在重大项目中的规模化应用。

三是科学布局统筹发展。根据发展所需、各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带动能力,合理规划各产业集群的重点布局区和各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推动“20+8”产业集群布局聚焦,科学落位。原则上每个产业集群控制在3—5个区布局,其中细分领域较多的产业集群可适当增加布局区;每个区重点发展3—5个产业集群。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由市级层面结合实际统筹布局。

广东珠海拟出台新措施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珠海市工信局会同该市交通运输局、市委军民融合办、市科技创新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有关部门起草了《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从三方面提出13条具体措施。

一是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对在珠海本地生产的航空器产品,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的低空经济企业给予奖励,其中对生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飞行汽车企业奖励1500万元;对生产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企业奖励500万元;对生产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企业奖励300万元。单个企业每年奖励不超过3000万元,同一型号仅奖励一次。对在珠海本地的飞行测试场地开展试飞、测试、验证等活动的低空经济制造企业,按照实际试飞服务费用的30%予以补贴。每家企业每年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二是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对经审批在本地新开设并常态化运营(公开渠道售票)的eVTOL载人航线给予补贴,其中,空中观光游览类补贴150元/架次,市内交通类补贴200元/架次,城际交通类补贴300元/架次,每家企业每年度补贴总额不超过500万元。对经审批在本地新开设并常态化运营的无人机或直升机跨境客运航线,按照400元/架次、每家企业每年度不超过500万元给予补贴。对获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授牌的无人机、航模航空飞行营地,予以30万元一次性奖励。

三是强化产业要素供给。对在珠海投资建设适应低空飞行航空器航线需要的起降坪、垂直起降点、无人机自动值守机库等基础设施,并实际运营1年以上的低空经济企业,按照其实际建设投入资金的50%给予一次性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不超过500万元。对于年产值(销售额或营业收入)首次达到2000万、5000万、1亿元的低空经济企业,分类分档赋予市级人才项目自评名额。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