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8)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4(8) 2024-03-01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4年第8期   总344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431

  

科创聚焦

江苏提出四方面15项任务大力推动专利转化运用

江苏省成立生态环境科研联盟

经济热点

上海出台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2030年全面建成

江苏省政府召开经济形势分析调度会议部署做好六方面重点工作

产业动向

上海将从三方面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

上海构建“算赋百业”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五方面21条措施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

上海推出“乐业上海优+”行动,全年提供至少30万个岗位

安徽出台2024年“徽动全球”出海行动方案

 

 

经验交流

上海明确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六方面重点工作

上海提出6方面任务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域外动态

山东将着力做好4方面工作推动数字赋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山东今年开展三大行动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广东出台临时用地管理新规,有四方面创新

深圳出台二十四条措施促进汽车出口

 

 

 

 

 

 

 

 

 

科创聚焦

江苏提出四方面15项任务大力推动专利转化运用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江苏基本建成资源配置效率高、要素市场活力强、配套服务供给足、利益共享机制优的专利转化运用体系,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显著提升,全省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0亿元,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7%,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实施方案》从四个方面提出15项主要任务。一是提升专利质量,夯实专利转化运用基础。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健全完善覆盖专利“全生命周期”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存量有效专利进行全面盘点评价,力争2024年底前实现全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评价、筛选、登记、匹配全覆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服务机构联合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到2025年全省累计拥有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000家。

二是打通关键堵点,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机制。扩大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建立单位、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各类平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实现专利转化供需信息一点发布、全网通达。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其作价入股所形成国有股权的保值增值实施按年度、分类型、分阶段整体考核。

三是赋能实体经济,提升专利转化运用实效。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为重点,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产业专利导航工程,根据产业不同发展需求,加强产业预警分析,组织实施强链补链延链重点项目。

四是强化支撑保障,激发专利转化运用活力。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建设一批综合型和专业型概念验证中心,为专利转化运用提供原型制造、性能测试、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批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加快培养一批专利转化运用人才,到2025年全省累计培训专业技术转移人才1000名以上,其中同时拥有“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证书”和“专利代理师资格证”的专业人才500人以上。建设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到2025年推动全省科创板上市企业达130家左右。

江苏省成立生态环境科研联盟

2月27日,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指导下,由江苏省环保集团牵头发起的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首批成员单位由省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省属企业、环保龙头企业、绿色金融机构等28家单位组成,联盟首届专家顾问委员会由9位院士及知名专家担任。

该联盟成立后,将充分促进生态环境科技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提出生态环境科研方向建议。根据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新形势新要求,挖掘行业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及卡脖子关键技术需求,组织研究提出生态环境重大科研方向建议;二是统筹储备先进技术供给。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末端治理、过程控制、源头削减等各环节先进技术尤其是“卡脖子”关键技术的筛选,建立多渠道、多维度的技术产品供给清单,建立成果转化项目储备库;三是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发挥省属龙头国企在场景驱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组织战略技术、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相关技术政策研究和场景式实践试点工作;四是组织产业标准政策研究。研判分析现有生态环境领域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针对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政策、标准规范缺失及与产业供给不匹配等问题,强化技术产品标准制定,通过产品标准化推动提高国产化水平;五是探索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模式。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纽带、以产学研联盟为载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资金和科创投资基金,探索建立“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商品化-产业化”一体化全过程资金支持模式。

经济热点

上海出台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2030年全面建成

日前,上海制定出台《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推动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成为便利国际商务交流的新平台、服务资源要素汇聚的新载体、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节点。到2025年,完成商务合作区先行启动区封闭验收,商务合作区基本功能落地运行。到2028年,实现商务合作区全域封闭运作,完成重点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具备商务交流、国际展览、国际培训等功能。到2030年,全面建成商务合作区,实现区域跨境交往便利、国际商务活动活跃、创新要素资源集聚、专业服务能力领先、配套设施完备的功能目标。

《总体方案》提出三方面十项具体任务。一是建设以国际商务交流为核心功能的合作区。鼓励总部型企业、跨国公司及国际机构等在区内开展跨境商务活动。鼓励国内企业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境外专业组展机构、国际展览业协会等加强合作,在区内举办国际知名品牌展会和经贸类展会。允许外国机构在区内独立举办除冠名“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以外的涉外经济技术展会。鼓励高校、研究机构、跨国公司、行业协会等在区内开展国际培训活动。建设高标准的商业、休闲、文体、医疗等配套设施。

二是实施高效便利的管理措施。移民管理部门对进出区人员参照口岸限定区域实施管理。商务合作区内企业进出口货物参照实行综合保税区监管政策。对持商务合作区综合管理机构备案的有效邀请,搭乘国际(地区)航班自浦东国际机场入区的境外人员无需核查中国签证等入境许可,仅开展国际旅行证件核查,在区内开展商务活动可停留30天。对境外人员携带自用、合理数量的行李物品进入商务合作区,海关仅开展行李物品安全准入及动植物检疫监管,移民管理部门不再检查。商务合作区与境外、境内区外之间进出的货物,参照综合保税区政策实施管理。对商务合作区建设所需的基建物资和运营所需的设备、仪器等进口实行清单管理,按程序报批后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三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措施体系。商务合作区及区域东西侧联接通道,以及与浦东国际机场联接通道实行封闭式管理,高标准建设智能化监管基础设施。严格区分商务合作区内外交通,区外车辆不得进入。海关、移民管理等部门在国际侧按职责开展监管,在国内侧重点加强区域边界风险防控、国内侧进出区人员和行李物品监管。

江苏省政府召开经济形势分析调度会议部署做好六方面重点工作

2月28日,江苏省政府召开经济形势分析调度会议,研究部署做好六方面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一是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消费市场“热力”,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聚焦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民间投资项目加大金融等要素支持力度,进一步掀起项目开工建设热潮,尽快形成更多投资量、实物量。二是要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持续开展“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积极拓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绿色低碳产品出口新增长点,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全球化布局海外产能,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外贸发展新路子。三是要聚焦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部署一批科技重大攻关项目和前沿技术研发项目,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四是要以实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依托,进一步找准各板块各扬所长的发力点,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支持“大块头”撑起“一片天”、激励“小个子”迸发大能量。五是要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不误农时做好春耕备耕,扎实开展“首季争优”大气污染攻坚和新一轮太湖治理,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六是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全面开展消防大排查大整治,坚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产业动向

上海将从三方面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

上海市经信委在2月28日举办的2024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大会上透露,近年来,上海在网络安全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突破260亿,实现三年翻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带动相关产业增长超过2500亿元。下一步,该市将从三方面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推动技术产品创新,提高产品供给能力。在隐私计算、量子计算方向上聚焦5G工业互联网策略的推进。推动网络安全关键数据研发和示范应用,形成一批创新成果,提升安全的风险监测分水平。

二是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围绕智能制造、网络协同、数字管理等创新应用加强供需对接支持,深化重点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揭榜挂帅工作。

三是推动政策制度创新、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健全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助力企业“安全上平台用平台”。加快建立公有领域重要数据证明备案和数据分级保护制度,强化分析预警和事件的防控能力,引导上海市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为网络安全企业创业投资、股权融资创造便利条件,支持标杆形企业上市融资。

上海构建“算赋百业”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正持续夯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通过推动“算力浦江”计划演进升级,助力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在上海,“算赋百业”生态初具规模。

一是在“算力+医疗”领域,由上海联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等单位联合组建的上海市算力网络数字医疗创新实验室,依托算力网络向上孵化面向医疗行业的创新应用。通过上海联通的算网大脑,实现资源统一池化、统一管理、统一编排、统一调度,采用集中式算网融合编排方案进行算力网络的应用实践,构建了“算网数安”全流程行业场景服务模式。构建线上实验室产业生态平台,开展医疗领域算力融合创新示范工作,实现了“场景应用、数据治理、算网服务、算法应用”全流程搭建,深化算力赋能医疗行业应用,推动智慧医疗的创新发展。二是在“算力+城市治理”领域,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多元算力融合应用,赋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项目赋能场景丰富的城市治理应用,打造“自研+算法超市”应用合作生态圈,推动上海市城市治理数字化进一步深化。三是在“算力+金融”领域,中国工商银行的“工商银行高性能网络传输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使用基于开放以太网技术的RoCE高性能网络技术,解决了端网协同、精准流控、远距拥塞控制、流式数据压缩等瓶颈难题,建成支撑银行信息系统“两地三中心”高可用架构的存储体系并全面推广,可支持千亿级参数规模大模型预训练的大规模分布式AI算力集群,赋能银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和智慧金融业务创新。总体来看,上海的算力应用已逐步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实体经济拓展,在工业、金融、交通、医疗、能源、安全、商贸、农业等多个行业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五方面21条措施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从五方面推出21条措施,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是加强数字赋能,完善全生命周期登记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简化人工填报内容,提高申办成功率。创新大型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电子营业执照领用模式,实现“一次认证、一键下载”。支持自然人和经营主体使用数字化手段远程验证主体身份,率先将验证通过后的业务办理有效期由10日延长至20日。建设全市“登记电子地图”系统,经营主体申办住所登记经核验信息一致的,登记机关不再收取住所使用证明材料。探索推出企业名称专属人工智能帮办服务。加强企业年报智能预填,凡政府部门掌握的数据100%自动带入年报。

二是聚焦国家战略,探索先行先试登记便利化举措。全力支持浦东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创性改革,推进经营范围登记集成改革试点,优化照面记载方式,创新自主展示特色经营项目。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探索优化企业跨省迁移登记工作机制。推进长三角地区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文书互认,允许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中含“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字样。

三是强化制度创新,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外国自然人来沪投资设立企业,提交的身份证明为有效期内的新版或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无需办理公证。原经营主体已搬离但未及时办理住所变更登记,产权人或其授权人出具原房屋租赁关系解除的证明的,登记机关可以将该场所登记为新入驻经营主体的住所。股东(出资人)如已形成符合表决比例要求的决议,由符合相关决议通过比例要求的股东(出资人)作出说明并作出承诺的,登记机关可依法办理相关登记或备案。推行歇业备案“一口办理”,实现经营主体在办理歇业备案的同时,同步办理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积金、医保等部门的相关业务。设立“个转企”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支持“个转企”企业依法沿用原字号,简化住所登记材料,实现档案合并管理和信息公示衔接。

四是加强信用赋能,建立健全全链条监管治理机制。对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实施“事件触发式”检查,同一年内对同一经营主体的随机抽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两次。企业因未及时年报等原因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满5年且主动改正的,无需申请即可自动移出相关名单;对于初次发现未年报且主动补报的个体工商户,不予行政处罚,并自动取消经营异常标记。

五是加强规范统一,夯实经营主体登记管理基础。梳理经营主体登记审查要点和审查规范,加强全市登记工作指导。开展登记数据质量检查,夯实经营主体登记数据质量基础。持续开展全市市场准入领域登记注册窗口人员任职培训和考试,全面提升窗口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上海推出“乐业上海优+”行动,全年提供至少30万个岗位

2月24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乐业上海优+”行动,上海全年将举办招聘活动不少于2000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30万个,提供见习岗位3万个以上,高质量建成350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

“乐业上海优+”行动提出了“乐业在上海,成就新未来”的行动目标,将具体实施十项工作计划:一是“乐业上海优+”系列招聘计划。聚焦该市“3+6”等重点行业用工需求,紧扣春季校园招聘等重要节点,全年举办招聘活动不少于2000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30万个。二是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计划。开展重点企业“沪岗行动2.0”,建立缺工企业清单,强化就业服务专员精准服务,实行“一企一策”服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三是创新创业助力帮计划。提高创业组织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加大对青年等重点群体的融资贷款和贴息支持力度。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搭建创业资源对接平台。全年创业帮扶创业组织数达1万户以上。四是深化劳务协作对接计划。充分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机制,赴劳务输出大省开展驻点招聘、组团招工等,成规模成批次引进更多劳动力。五是就业见习实习质量提升计划。开发一批重点见习岗位,拓宽就业见习基地资源,全年提供见习岗位3万个以上。实施实习“扬帆计划”,支持全国高校优秀学生来沪参加政务见习和企业实习。六是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完善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目录、新技能培训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鼓励高等学校备案成为院校类技能评价机构,推进落实“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七是灵活就业服务保障计划。将灵活就业人员全面纳入该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新设立一批线下零工市场,研究“妈妈岗”就业支持政策。八是就业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计划。高质量建成350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推出“乐业上海优+”电子地图,精心组织“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推进“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三期建设。九是劳动权益保障护航计划。畅通维权反映渠道,多措并举推进“劳动维权+就业帮扶”,全年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免检企业一万家以上。十是宜居宜业保障计划。全年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7万套(间),新增3万张以上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推广“青年驿站”服务模式,推进社区长者食堂建设,兼顾提高全年龄段居民就餐便利性。

安徽出台2024年“徽动全球”出海行动方案

近日,安徽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专班办公室印发2024年“徽动全球”出海行动方案,全力扩外贸拓市场增订单、扩外资强招引促增量、扩外经提质量促合作,确保2024年全省货物进出口增长9%左右,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以上,实际对外投资增长10%以上。

一是聚焦外资方面,方案突出“投资安徽行”引外资,计划省级在境外举办“投资安徽行”招商对接活动5场以上,“海客圆桌会”“走进跨国公司总部”等活动15场;突出“产业链需求”引外资,由各市成立100支以上招商小分队,开展常态化招商突出“专业化招商”引外资,省“两稳一促”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将落实“管行业管投资管外资”职责,推动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

二是聚焦外贸方面,省级将集中组织参加32场境外展和5场境内国际展,集中组织参加14场中间品专业展,期间举办贸易对接活动。针对跨境电商重点产品和重点市场,各举办5场海外专场推介活动。

三是聚焦外经方面,安徽省将紧盯十大新兴产业开展“双向投资”,省市联动组织行业骨干企业赴境外洽谈对接,力争新增备案一批千万美元海外投资项目和过亿美元承包工程项目。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接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带动产品、装备、技术、服务、品牌和标准“走出去”,支持汽车、光伏、锂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东盟、中亚、中东、东欧等地区建设新一批境外合作园区,推动奇瑞巴西汽车工业园、欧侨实业匈牙利科技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经验交流

上海明确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六方面重点工作

2月28日,上海召开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暨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会议,明确六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优化就业促进工作体系,着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全年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以内。全力开展“乐业上海优+”行动,吸引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群体来上海就业创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帮扶,全力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精准服务和权益保障。全面开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工作,精准提供人岗对接服务。建成350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和一批综合性、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

二是聚焦产业和就业需求,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会同教育部门大力推进“学历证书+若干技能证书”制度,探索开展“课证融通”试点,夯实职业院校培训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针对“3+6”产业以及城市运行保障所需紧缺急需的人才,完善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动态调整新技能培训目录。全年开展职业培训120万人次(其中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新增培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4.5万人次。着力提高技能人才薪酬等待遇水平,定期发布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新修订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降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比例。完善失业和工伤保险制度,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提质扩面。大力支持个人养老金发展,持续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稳妥做好养老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民生保障待遇调整。

四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推进重点领域职称制度改革,分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优化科技创新人才评价。加大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岗位招聘力度。推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项服务包,建立市、区两级重点企业培育库。

五是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效能,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对于达标企业不纳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主动监察范围。围绕健全劳动关系协商、争议处理、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和纠纷预防指导,提升矛盾调处效能。

六是优化人社公共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强化人社窗口政风行风建设,深入推进数字人社建设,打造数字化、便捷化、亲民化政务服务大厅。推进落实“一网通办”改革任务,优化法人和个人高频服务事项。

上海提出6方面任务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月26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本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底,该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松江、青浦、嘉定、奉贤等4个新城建设用地面积50%以上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南汇新城建设用地面积60%以上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底,该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意见提出6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完善海绵城市规划技术体系。编制各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行业专项规划时,应衔接落实各级海绵城市规划和片区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的相关核心指标、空间管控要素和管理要求。2025年底前,各区政府、管委会完成2030年达标区域系统方案编制计划。修订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标准图集、竣工验收标准等,编制建设成效评估标准、设施运维定额标准和施工指南。

二是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超大城市森林体系,修复河湖海岸湿地空间,提升河湖水质净化、洪涝滞蓄行泄等能力。建立完善城乡公园体系,提升城镇公园的雨水调蓄能力。打造蓝绿融合生态廊道,提升道路地表径流、洪涝等滞蓄行泄和净化能力。

三是构建韧性安全城市河湖系统。提升流域洪潮防御能力,加快流域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推进主海塘达标建设。提升河湖水系除涝能力,有序实施通江达海的骨干河道整治工程。推进河湖水系生态治理,以街镇为单元,集中连片开展河道水系生态保护与治理。

四是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推进城镇雨水排水系统建设,通过泵站、管渠、绿色调蓄等各类提标项目,全市城镇25%面积达到3—5年一遇雨水排水能力。开展易涝积水点消除专项行动。推进初期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建成中心城区6座污水处理厂初期雨水调蓄工程,建设一批水环境敏感排水泵站初期雨水调蓄设施。推进排水设施提质增效,实现分流制强排地区雨水主管满管率低于50%。

五是全域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新改扩建项目应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加强雨水调蓄设施功能复合利用,改变雨水直排等传统做法,并确保排水通畅。加强区域雨水提标统筹,建设水绿融合空间,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个新城、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地区等重点区域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六是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管理能力。加强项目立项、规划条件、设计质量管控。建设项目应在立项、可行性研究或核准、备案、初步设计等阶段,因地制宜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在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施工图审查环节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纳入审查范围。加强项目施工管理和项目运营维护,建立集聚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审批、运维、评价全过程信息的平台。

域外动态

山东将着力做好4方面工作推动数字赋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2月28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着力做好4方面工作,加快推动数字赋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着力抓落实,构建数字化转型推进大格局。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全面开展转型路径优化、基础设施强化、服务供给深化“三化”专项行动,加快打造点上企业有标杆、线上行业有示范、面上区域有样板的一体化格局。持续优化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一套指标体系、一个待转企业库、一个服务商资源池、一套转型指南”4张清单和“辅导诊断、应用推广、年度评估”3个机制“七步走”工作体系,力争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0%左右。

二是着力强支撑,打造工业互联网赋能大生态。全面筑牢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扎实推进“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加速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深度覆盖。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梯次培优机制,新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0家左右。深化“工赋百景”行动,聚焦行业转型需求,“揭榜挂帅”打造100个左右易复制推广的典型场景解决方案,“1+N”带动提升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

三是着力优服务,建强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大平台。聚焦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鼓励服务商探索“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尝鲜”机制,定期发布“先免费试用再购买”服务清单,助力中小企业迈好转型“第一步”。扎实推进济南、青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好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构建场景体验、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等一体化服务平台,全年汇聚优质服务商500家以上,服务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

四是着力提素养,抓好企业数字化培训大课堂。突出数字化转型工业企业“一把手”工程,全面开展工业企业负责人数字化转型培训,聚焦尚未转型企业和处于转型关键期“两类企业负责人”,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线上课堂+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模式,针对性开展普及培训和提升培训,年内培训企业50万家次,力争实现规上和规下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全覆盖。

山东今年开展三大行动夯实数字经济“底座”

2月28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该省通信管理局将组织全行业实施“信号升格、赋能升级、科创升档(三升)”行动,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一是“信号升格”行动。深化“双千兆”网络协同部署,开展“5G蓝海”行动,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厚度,优化“连接山东”布局。持续优化直联点“一省双节点”结构布局,全力推进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申报工作,力争早日落地。推动打造窄带物联网、5G轻量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等新型感知基础设施,完善“感知山东”体系。开展一体化算力网络提升专项行动,适度超前布局高性能算力建设,推动提升“计算山东”能力。

二是“赋能升级”行动。结合“云行齐鲁·工赋山东”行动,打造“双千兆”网络协同部署典型应用场景,赋能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大力支持5G应用“扬帆之城”“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效支撑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工作,助力开展优质中小企业量质提升专项服务,以坚实的算网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科创升档”行动。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相关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等加强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创新生态;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需求,加速形成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综合解决方案;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应用试点,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广东出台临时用地管理新规,有四方面创新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从加强使用范围和选址审查、规范审批流程、合理保障用地补偿、落实土地复垦工作、压实工作监管责任五个方面对临时用地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并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可由施工单位作为申请和使用临时用地主体。在确保土地复垦义务履行的前提下,为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经借鉴其他省份已出台文件中关于施工单位申请临时用地的有关内容,《通知》明确交通、能源、水利等线性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临时使用土地的,可由施工单位作为临时用地主体,由项目业主单位作为履约担保人,确保土地复垦义务落实到位。

二是可采取履约保函方式办理临时用地复垦费用预存手续。在确保临时用地土地复垦落实的前提下,《通知》支持探索临时用地以银行出具履约保函形式办理土地复垦费用预存手续,该情形要求审批部门重点审查保函内容是否合理,担保金额是否充足,有效期限是否覆盖至临时用地复垦期满后一年,以切实保障土地复垦工作。

三是期满前依法转为合法建设用地的可不履行临时用地复垦义务。《通知》对临时用地范围土地依法转为合法建设用地后土地复垦和预存费用的处置作出规定:在临时使用期满前,经依法批准转为合法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可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该土地的临时建(构)筑物,由临时用地单位与有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协商处置,该土地涉及的复垦预存费用不再进行监管。

四是严格审批在生态保护红线内选址的临时用地。《通知》规定临时用地在生态保护红线内选址的,需报地级以上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规定临时用地在生态保护红线内选址的准入条件,与所服务建设项目等的准入条件保持一致,即:建设用地符合允许有限人为活动情形的,或者属于有限人为活动以外的国家重大项目的,其临时用地才可以在生态保护红线内选址。

深圳出台二十四条措施促进汽车出口

近日,《深圳市2024年促进汽车出口工作方案》印发,提出24条具体举措,纵深推动汽车“产运贸”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一是持续提升新车制造企业出口能力。加快比亚迪深汕汽车工业园二期建设进度,支持车企在深制造基地生产出口车型,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加出口产品产量;推进汽车产贸协同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发挥深圳供应链企业集聚及国有企业海外渠道丰富优势,组织全市重点供应链企业对接造车新势力企业,对接微型低速纯电动车制造企业,协同做大海外增量。

二是有序提升二手车出口企业能级。培育20家以上有实力、高水平、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二手车出口业务资质,形成二手车出口企业集群;推动信用记录良好、资金实力雄厚且具备二手车车源整合、海外市场拓展、售后服务保障等能力的汽车经销商、供应链企业、国有贸易企业加强合作;支持企业建立二手车出口整备基地,推进国三、国四等燃油车二手车整备出口或拆解零部件再制造利用业务。

三是加快二手车出口手续办理效率。开通出口许可证办理快速通道、开通车管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增设二手车出口上牌“周转指标”、开展出口退税业务辅导、加快海关车辆查验处置等一系列举措,最大力度提高二手车出口办理效率。

四是持续增强深圳口岸汽车出口运输能力。增加滚装船航线,争取更多外贸汽车航线以深圳为始发地或停靠深圳港口;支持企业购置滚装船,与船企签订长期协议;支持汽车出口企业参与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采用电子提单等国际贸易新规则提高出口运输效率;加大对集装箱、中欧班列出口汽车支持力度,满足小型车企、汽车贸易商和二手车等多频次、小批量的出口运输需求;指导企业办理海事危化品手续等。

五是不断完善汽车出口配套综合服务体系。支持企业用好综合保税区场地及出口监管仓闲余空间,推进在深出口汽车“入区(仓)即退税”,降低汽车集港等待船期成本;支持企业采用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备案单证电子化系统”,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支持汽车出口、海外设厂、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投保,支持出口企业完善售后服务体系;鼓励汽车制造企业和贸易型企业加快汽车散件出口,对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赴境外参加展会等给予支持,积极组织企业应对国外碳足迹认证、标准准入等技术性贸易措施。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