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31)
2023-10-06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31期 总325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10月6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浦东发布创投体系“1+2”政策
上海出台区块链关键技术攻关专项行动方案 有序推进关键技术突破
经济热点
上海8方面31条措施推进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改革创新
上海浦东新区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浦东新区行动方案” 具有三方面特色亮点
江苏省发布430个民间投资项目清单 融资需求近1000亿元
产业动向
浦东新区将从“资金、空间、服务”三方面完善布局激发国资创投活力
浦东制定“加快培育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力争三年突破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材料
江苏出台18条措施恢复和扩大体育休闲服务消费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意见进一步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浦东新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获批,将落实五大措施
江苏拟出台21条政策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 明确软件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经验交流
上海医保出台15条措施赋能基层
上海开展社会餐饮服务领域开展光盘行动 针对机关食堂浪费实施评估通报制度
江苏六措施加快提升现代设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安徽省出台多项措施促进低效用地盘活
域外动态
山东多项措施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出台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新一轮五年规划,实施六大主要工程
广东多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广东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广东东莞出台6条措施力挺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深圳市贸促委出台“服务企业十二条” 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科创聚焦
浦东发布创投体系“1+2”政策
9月28日,浦东新区关于进一步完善创投体系的“1+2”政策文件正式发布,其中,“1”是《关于进一步完善浦东新区创投体系的若干意见》;“2”是《关于区属国资国企助力建设浦东新区创投体系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浦东新区支持创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目标是聚焦硬核科技、前沿技术,立足浦东先导产业、未来产业,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力争到2030年实现浦东创投体系基金规模达到万亿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一是大力支持创投企业发展。优化创投机构设立和服务流程,对做出贡献的创投机构给予综合贡献奖励。支持QFLP试点机构在浦东开展资金跨境双向流动,引入境外资金设立人民币创投母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和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设立创投基金,支持创投主体发行创投专项债券,拓宽创投企业募资来源;支持设立S基金、并购基金,推动私募股权份额转让平台建设。完善创投人才综合配套服务,对重点创投人才给予人才奖励、直接落户便利。
二是全力服务创新企业成长。建立高水平研究机构长效对接机制,围绕科学家团队提高早期项目转化能力。建立早期创新项目跟踪库,及时匹配资源、陪伴企业成长。鼓励金融机构推动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新模式,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创新公司债等新业务。支持国企打造浦东全区域、全周期、全要素的科技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到2025年为创新企业提供孵化培育、公共技术、人才、协同等25大类超300项精准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国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科创母基金、引领区产业母基金、天使母基金等三大国资母基金牵引作用。组建浦东创新投资集团,打造浦东国资创投主平台,注重科创策源、成果转化和投早投小。支持国企布局早期孵化器,加大公共技术平台、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供给。支持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开放电子政务、医疗卫生、智慧园区等各类应用场景,鼓励创新企业参与揭榜挂帅。
上海出台区块链关键技术攻关专项行动方案 有序推进关键技术突破
9月26日,上海市科技委员会印发《上海区块链关键技术攻关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在区块链体系安全、密码算法等基础理论以及区块链专用处理器、智能合约、跨链、新型存储、隐私计算、监管等技术领域,加快实现创新突破,形成可支撑Web3.0创新应用发展、可管可控、开源开放的新一代开放许可链技术体系与标准规范,为构建数字经济可信安全技术底座、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区块链创新生态奠定基础。
行动方案聚焦新型体系架构、资源调度与管控、信任增强三大主攻方向,提出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基础软硬件技术突破。重点攻关安全计算芯片、广域网高鲁棒传输等关键技术,推动虚拟机与执行引擎、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后量子密码等理论与技术创新,促进区块链基础软硬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是体系架构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多链组网架构、治理与经济模型等关键技术,推动扩展分片、安全合约语言、编译器和工具、链数据存储、分布式可验证存储、密态数据库、共识机制等技术创新,促进新一代开放许可链技术体系构建。三是资源调度技术攻关。重点攻关区块链系统抽象模型与中间件等关键技术,推动资源调度、跨链互操作、可信数据上链等技术创新,促进结构化、可扩展性强、可靠性高的区块链资源调度平台构建。四是安全管控技术研究。重点攻关区块链链上行为分析、内容监管等关键技术,推动形式化验证、漏洞挖掘等技术创新,促进区块链管控技术发展。五是信任增强技术突破。重点攻关隐私计算等关键技术,推动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身份、可验证计算等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区块链作为信任基础设施在数据流通、数字资产交易等方面的应用支撑能力,推动相关跨境应用试点。
在保障措施方面,行动方案提出,组建区块链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聚焦基础前研究,探索政府长周期科研支持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各界捐赠或设立科学基金会,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协作融通,加快原创性突破。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在沪设立区块链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以任务为导向的“预算+负面清单”经费支持方式。
经济热点
上海8方面31条措施推进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改革创新
9月21日,《上海市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共8方面31条,持续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改革创新,除需国家相关部委出台实施细则的试点措施或国家相关部委要求加快落地的试点措施外,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将用一年时间,着力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商务人员临时入境、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各项试点措施落地实施。
一是推动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要制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方案,及时报国家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自境外暂时进入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部分货物,在入境时纳税义务人向海关提供担保后,可以暂不缴纳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企业办理进口海关申报时,海关对于企业提供的原产地证书,如仅存在印刷错误、打字错误、非关键性信息遗漏等微小差错或文件之间的细微差异,在确认货物原产资格情况下,可给予企业享受优惠关税待遇,企业不必反复修改、递交申请材料。
二是推进服务贸易自由便利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申请开展中资金融机构已开展的新金融业务的,在沪金融管理部门根据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明确的外资金融机构开展新金融服务的机构类型、机构性质、许可要求和许可程序,实施外资金融机构开展新金融服务许可,充分给予外资金融机构国民待遇并进行审慎监管。
三是便利商务人员临时入境方面,注册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其内部调动专家的随行家属,可享受口岸签证办理便利,口岸签证机关将为其办理一次入出境、停留期限30日的S2字签证。拟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筹建分公司或子公司的外国企业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及随行家属,也可享受口岸签证办理便利。
四是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应允许真实合规的、与外国投资者投资相关的所有转移可自由汇入、汇出且无迟延。外商投资企业的外籍职工和香港、澳门、台湾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可以依法自由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对币种、数额和汇入、汇出的频次等进行限制。
上海浦东新区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浦东新区行动方案” 具有三方面特色亮点
9月26日,上海浦东新区正式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浦东新区行动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色亮点:
一是依托立法优势,彰显制度创新。方案提出,要充分利用好引领区浦东立法的突破变通优势,在质量领域不断出台全国领先、接轨国际的创新制度,着力破解质量发展领域的难点、堵点。今年以来,浦东已经制定出台了《浦东新区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若干规定》和《浦东新区促进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两部质量领域法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便利政策和更稳定的法治保障。
二是夯实基础设施,强化技术支撑。方案要求,要建设布局一批国家级和市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促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目前,浦东新区已获批筹建了上海市创新生物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上海市高密度系统级芯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家上海市首批市级质检中心(全市仅5家),为生物医药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是加强互联互通,服务国家战略。方案明确,要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引领区建设、浦东综改等重大国家战略。
江苏省发布430个民间投资项目清单 融资需求近1000亿元
9月26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召开民间投资项目推介暨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启动会,共推介430个项目,总投资3235亿元,融资需求近1000亿元。
430个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超过7.5亿元,项目规模效应明显。其中,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 50亿-100亿元项目5个, 10亿-50亿元项目91个,10亿元以下项目332个。从行业分布看,一是投资回报较为稳定的基础设施领域项目数量较多,共284个,总投资2376亿元,其中,城建类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排在首位,达到165个、1699亿元;交通类项目24个,总投资224亿元。二是公共服务领域项目覆盖面较广,其中,文化旅游项目15个,总投资90亿元;教育文化卫生领域项目15个、总投资106亿元;医疗养老项目9个,总投资26亿元。三是产业类项目共65个,总投资401亿元;科技创新项目11个,总投资99亿元;农业项目16个,总投资72亿元。
会上,江苏省发改委启动省级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机制。该省发改委将与国开行等13家银行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及时沟通、研究解决民间投资融资工作重要事项,着力推动解决投资主体和金融机构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该省将定期评估合作银行实施效果,并“有进有出”进行适时调整优化。
产业动向
浦东新区将从“资金、空间、服务”三方面完善布局激发国资创投活力
9月28日,浦东新区国资委主任王勇表示,未来将从“资金、空间、服务”三个方面完善布局,进一步激发浦东国资创投的活力。
一是加大国资创投资金供给。首先是完善国资创投平台体系。新组建浦东创投集团,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与新区已有的国资创投企业进行协同联动。同时支持区属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加大产业投资,增强产业属性,加快转型发展成为科技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其次是打造国资创投基金矩阵。今年新设立了浦东天使母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与已经设立的科创母基金、引领区产业母基金,组成总规模超600亿元的三大基金群,合力发挥投资牵引作用。目前,浦东国资创投累计投资金额超过4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浦东国资创投体系将带动社会各类基金达到总规模4000亿元。
二是提升国资创新空间供给。首先,促成科创企业实现“从0到1”的孕育孵化。目前,区属企业累计打造了21个孵化器,孵化面积超3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1000家,有力促进了创新项目的孵化培育。接下来,将加大布局早期孵化器,打造标杆孵化器,形成梯度联动的创新空间载体。其次,助推科创企业实现“从1到10”的加速成长。区属企业提供低价优质的产业空间,加大对科创企业快速成长过程中所需的研发、办公、厂房、人才公寓等各类产业物业的有效供给,并进行租金补贴或实施价格折扣。目前,区属企业累计运营了各类产业物业950万平方米。未来三年,还将在浦东的金色中环区域新建产业载体460万平方米。第三,保障科创企业实现“10到100”的就地扩张。目前,区属企业累计建设了17家市级、区级特色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超2500家,营收超4000亿元。接下来,将打造形成市、区、镇三级园区联动和“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格局,为科创企业留下来、待得住、发展好提供良好环境。
三是加强国资创新服务供给。支持张江集团发展成为浦东全区域、全周期、全要素的科技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提供更加专业、精准的各类服务。目前,张江集团已形成6方面、25大类、超200项科创服务产品。未来,张江集团还将持续丰富服务体系,到2025年,服务产品预计将超300项。同时,还将鼓励区属企业加大公共技术服务供给,提供技术熟化、产品试制、算力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
浦东制定“加快培育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力争三年突破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材料
9月25日,《浦东新区加快培育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明确到2025年底,招引培育行业领军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3-5家、初创企业50家、区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0家;引进3个以上顶尖科学家及团队,建设3-5个高能级创新载体与共性服务平台,在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及装备材料形成突破,同时提供跨区域创新网络初步构建、生物制造创新产品市场准入、示范应用等政策制度保障。
行动方案提出将实施五大行动:一是实施创新筑基行动,支持高校院所、领军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等重大创新载体,支持各类创新主体承担各级重大科技任务,同时通过揭榜挂帅,着力底层技术和装备工艺的突破。实施创新伙伴计划,强化国内外优质资源的联动整合,构建协同创新网络,致力于打造全球创新链接的重要节点。
二是实施集群的培育行动,依托浦东的国资创投体系,强化招投联动,为重点企业实施清单式招引,对突发性的项目在政策实施“一事一议”。同时支持领军企业发挥综合优势,大中小融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建立专业孵化载体、孵化基金,依托创新伙伴计划,推动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汇聚落地浦东。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工具类、平台类、关键设备材料类企业的招引和培育。
三是实施产业护航行动,重点推动创新产品市场准入的先行先试,分类组织制定行业标准、指南,引领规范行业发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和专利侵权的快速响应机制,加大对重大原创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技术安全性评估,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培训,开展审查、审评和监管科学研究,确保生物安全的风险可控,同时将结合产业的特点,开展产业的立法研究。
四是实施生态提升行动,重点是支持张江科学城建设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天然产物合成高通量筛选等公共服务,同时分类推动医药产品、新型食品的推广应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支持建立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大各类人才的招引力度。
五是实施空间的优化行动,结合生物制造产业各细分领域的特征,分类布局对高附加值的产品,按照总部+研发、制造实施一体化的布局。对大宗产品实施总部+研发的分段布局,同时加快医学园区的规划扩容,优化老港工业园区的产业地位,推进张江药谷、滨海制造基地的规划落地,引导重点产业化项目落地。
江苏出台18条措施恢复和扩大体育休闲服务消费
日前,江苏省体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体育休闲服务消费的措施》,今年该省安排省级资金3000万元,对各地承办举办高端体育赛事和特色品牌赛事进行奖补。每年全省安排5500万元补助1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支持推动南京、常州、苏州积极创建国家级体育消费活力城市,择优推荐具备条件的城市申报新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推介发布100个体育消费创新场景典型案例,引导各地重点培育1至2个体文旅商联动的消费新场景,释放体育休闲服务消费潜力。
《措施》从供需两侧围绕5个方面采取18条举措,将激发体育休闲服务消费潜力,推动体育休闲产业提质增效。一是丰富产品供给,普及推广体育休闲各类项目,提升体育场地利用服务水平,加大高质量体育赛事供给,深化体教融合拓展青少年体育服务,进一步释放体育休闲服务消费潜力。二是创新场景业态,丰富体育休闲服务消费场景,推动体旅融合赋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体育休闲服务数字新业态,培育乡村特色体育休闲产业,全力促进体育休闲服务强链补链延链。三是加强示范引领,做大做强体育休闲市场主体,推动体育休闲产业载体创新,加强体育休闲产业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体育休闲服务品牌效应。四是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体育消费试点建设,优化体育休闲产业营商环境,加强体育休闲重点领域安全监管,营造假日体育休闲服务消费氛围,着力打造体育休闲服务消费优质生态。五是完善保障措施,强化体育休闲产业要素保障,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和体育消费调查,压实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工作责任,夯实体育休闲服务消费发展基础。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意见进一步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加强消防救援站和消防装备建设。加快推进消防救援站建设,在市中心城区增建小型消防救援站。构建现代化消防装备体系,加强特种消防车辆、特种专用装备配备。按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落实市、区两级消防救援站(基地)建设和维护、消防装备配备和更新。
二是加强消防水源建设。按照“应建尽建”原则,补齐市政道路消火栓缺口。在具备天然水源条件的区域,推动建设天然水源消防取水设施。结合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分工,进一步加强市政消防水源规划、监管、维保等工作职责。
三是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提升消防安全重点风险领域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水平,并推广应用消防技防手段。健全建筑消防设施维护更新机制,保障消防设施及时修复更新及正常运行。推进消防物联网组网和建设要求,并明确其数据平台优先接入范围。基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加强智能消防建设,健全城市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四是加强消防通信设施建设。依托城市应急通信体系,加强消防无线通信集群专网建设。推动相关场所建设室内消防350兆无线通信系统。升级消防灾备中心,实现“双活、热备、无缝切换”。扩容应急指挥信息网,接入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各执勤点位。制订微型消防站可视化建设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将该市微型消防站统一纳入可视化调度管理平台。
五是加强社会消防组织建设。建立政府专职消防员数量与消防救援站数量、规模相匹配的动态调整机制。各区政府应合理选址布局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社区微型消防站,并加强消防车辆装备保障。社会单位要按标准建设专职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保障从业人员待遇。消防救援部门要加强社会消防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考核评价,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浦东新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获批,将落实五大措施
9月26日,上海市召开知识产权保护大会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动员部署会,会上宣读了批复浦东新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的通知并进行授牌。示范区建设将落实五大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整体部署。建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
二是树立知识产权法治建设的标杆。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彰显法治创新能力,建设期间将制定3部知识产权法规,形成对标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改革事项5项,以地方立法保障知识产权领域“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三是争当知识产权治理的样板。构建运行顺畅的协同保护机制、功能完善的平台支撑体系、高效便捷的多元解纷模式、科学精准的监管监测机制。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优先推荐覆盖率达到90%,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办理周期缩短10%。
四是全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实施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会展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商贸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项行动、旅游度假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五是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利益。支持创新主体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建立4家海外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健全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宣传浦东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举措。
江苏拟出台21条政策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 明确软件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近期,江苏拟制定出台《关于深化软件名城名园建设 加快工业软件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明确到2028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力争实现2.5万亿元,其中软件名城名园的贡献度超过80%;工业软件产业链规模超5000亿元,打造10个行业应用场景测试中心、3个以上供需结对创新联合体,实现工业软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20项,支持250项以上自主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形成3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软件知名品牌。
围绕上述目标,该省拟出台六方面共21条举措。一是在凝聚名城名园建设合力上,建立软件名城名园创建指导协调工作机制和培育库,采取系统性举措,推动有条件的设区市积极争创、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名园,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重点发展工业软件;鼓励有关设区市设立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联合社会资本设立软件类产业投资基金。
二是在增强工业软件创新能力上,加强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制造业领军企业和工业软件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搭建工业软件和基础软件产业基础共性技术平台以及软件应用创新中心、软硬件适配中心、软件领域“中试验证”平台等,开展供需结对攻关;推动开源技术创新,鼓励建设引进自主开源软件平台,支持参与开源项目,鼓励举办开源技术交流活动。
三是在强化应用牵引发展效能上,鼓励用户单位开放场景,支持通过云服务平台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工业软件和数字化服务;定期发布优秀软件案例和首版次软件应用推广目录,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优先采购优质软件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相关免责机制,支持我省自主创新软件产品首购首用。
四是在梯度培育优质软件企业上,分类分策培育头雁型软件企业、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专精特新”软件企业,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发挥软件研发优势成立独立法人软件企业,加快优质软件企业“引进来”“走出去”,鼓励聚焦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孵化前沿技术创新企业和项目,促进大中小软件企业融通发展。
五是在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上,加大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省内高校软件类交叉学科建设,高标准打造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鼓励软件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深化合作,建设一批国产软件教学实验室,推动国产软件进校园、进课堂;加强高端紧缺软件人才招引,通过省人才服务体系等加强对软件人才的支持和服务。
六是在完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上,依托“数字工信”平台提升产业运行监测能力。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鼓励金融机构针对软件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强化软件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举办各类产业交流活动。
经验交流
上海医保出台15条措施赋能基层
9月26日,上海市医保局会同该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上海市医保进一步支持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若干举措》,从四方面出台15条措施赋能基层,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是优化制度设计,合理引导参保患者就医下沉。适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门急诊报销比例。在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使用的医保目录内的乙类药品(定额标准自负药品除外),参照甲类药品支付。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分中心、服务站,以及村卫生室的直接联网结算。积极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适宜技术,将相应的医保门诊大病定点资质扩大至基层医疗机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参保人员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保目录内药品的费用,纳入门诊统筹报销范围。
二是聚焦功能定位,满足群众基层就医用药需求。完善社区药品配备,定期调整和优化药品供应目录,加强社区与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衔接。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时,优先向促进分级诊疗、体现基层医疗特色的医疗服务项目倾斜。以院际合作方式为患者提供CT检查等医技诊疗服务的,支持检查费用由医疗机构间协议分配。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设立的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
三是强化价值购买,激励家庭医生优化签约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失能老人、医疗救助对象等重点人群应签尽签。在增加签约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标准。完善签约服务评价考核与质控管理机制,优化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加强医保数据信息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家庭医生团队及医保相关部门可依法合规调阅相关医保数据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水平。
四是完善医保支付,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不断深化推进DIP付费、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等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社区特点的基层支付模式。医保总额预算继续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重点考虑就诊下沉、慢病管理等带来的服务量增长因素。支持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探索紧密型医联体内按人头付费试点工作。
上海开展社会餐饮服务领域开展光盘行动 针对机关食堂浪费实施评估通报制度
日前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由上海市商务委联合该市文明办、市机管局等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在社会餐饮服务领域开展光盘行动的工作方案》将于9月底印发。方案以商务宴请、家庭宴请、自助餐和餐饮外卖场景为重点,健全餐饮行业光盘行动系列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体系,探索建立餐饮用户光盘行动奖励机制,开展光盘行动示范店创建。
一是针对机关食堂浪费,实施评估通报制度。该市机管局加快建立和实施机关反食品浪费工作的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并纳入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和节约型机关评价等指标体系。推进上海全市公共机构携手打造由“公职人员到家庭到社区再到社会”的“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示范共同体。
二是针对学校食堂浪费,加强食堂餐饮运行管理。该市教委将指导相关单位完善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库房储存、物流配送、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链条节约管理,实现食材配比有效动态调整。创新使用科技手段,打造节约型智慧食堂。不断提升餐饮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改进烹饪工艺,鼓励更多学校提供“小份菜”“半分菜”、拼菜、按量点餐等多样化点餐服务,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浪费。
三是针对餐饮企业浪费,开展常态化监管执法。该市市场监管部门将把制止餐饮浪费的监管执法由专项行动转为常态化工作,督促餐饮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与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同频同步开展。推行制止餐饮浪费“简案快办”模式,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公布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强化震慑效果。
江苏六措施加快提升现代设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加快提升现代设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通知。
通知明确提出强化推进六方面措施。一是持续优化补贴政策。将现代设施农业保险工作纳入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评价。优化省级财政奖补政策,将各设区市、县(市)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设施保险保费的财政补贴投入,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因素,分配奖补资金。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优化本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支持政策。
二是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强化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一揽子设施农业综合险,将温室大棚、农机装备与农房仓库等设施设备纳入保障范围。推进现代设施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等金融工具联动,支持农业保险经办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深度合作。
三是稳步有序开展试点。将保险作为现代设施农业特色示范县创建的重要内容,支持示范县聚焦“扩面、增品、提标”,与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加强联动,大力开展设施农业保险创新,设计和推出更加适合现代设施农业的保险产品。
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鼓励农业保险经办机构选聘设施农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确保服务能力和业务规模相匹配,提高承保理赔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引导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增加防灾减损投入,依法合规开展现代设施农业保险防灾减损工作,发挥农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五是加强保费补贴监管。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增强契约守信意识,提高补贴资金申请受理效率,及时合法依规拨付保费补贴资金。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保费补贴资金绩效评价机制,促进资金使用绩效提高。
六是强化承保理赔管理。加强承保理赔真实性、合规性监督管理,引导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制定和完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的实施细则和监督检查制度。农业保险经办机构须规范做好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等服务工作,确保承保理赔信息真实、完整、准确。
安徽省出台多项措施促进低效用地盘活
近日,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促进工业低效用地盘活利用的若干措施》,着力推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开展全省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和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一是对低效工业用地连片再开发范围内无法单独出具规划条件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或难以独立开发的零星建设用地,单宗用地面积原则上不超过3亩且累计不超过再开发项目用地总面积10%的,经批准可与邻宗土地一并开发,并按照再开发地块的供地方式办理供地手续。
二是要求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化工园区批准范围内工业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时,原则上应保持工业用途不变。鼓励有条件的省级以上开发区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开发工业立体空间。各地可设立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均参照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资产配置相关规定执行。鼓励低效工业企业依法依规通过提高开发强度、增加建筑容量、开发地下空间、建多层标准化厂房、实施“零增地”技改等方式增容提质。
域外动态
山东多项措施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年底,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三年年均增长5.5%以上,达到5.5万亿元左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每年增加1000家以上,总量超过1.5万家。培育形成现代服务业重点骨干企业1000家、领军企业300家、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2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20个。
一是在着力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产业新体系方面,推动山东发展基础较好的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贸流通、软件服务、工业互联网、商务服务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提升、放大优势;着眼提升服务品质、改善人民生活,加快促进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医养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五大生活性服务业提档扩容、优化供给;聚焦新领域新赛道,推进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科技服务、生态环保、检验检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六大新兴服务业提前布局、补齐短板、突破发展。
二是在实施集群集聚发展行动方面,发挥济青烟引领作用,支持济南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青岛打造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支持烟台培育新型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各市立足主导产业,推动服务业扩容提质,提升区域服务业特色优势和产业竞争力。
三是在实施消费引领扩容行动方面,进一步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加快培育信息、文旅等特色消费,积极打造高品质步行街和智慧商圈;加快推进充电换电设施、停车位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系列线上消费专题活动,打造山东主播特色IP,持续扩大线上消费规模等。
山东出台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新一轮五年规划,实施六大主要工程
山东省政府日前发布《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明确到2027年,产业增加值突破7000亿元,占GDP比重稳定在6.5%左右。形成3-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集聚1200家以上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强的龙头(规模以上)企业。
规划提出实施六大主要工程。一是创新能力突破工程。重点围绕高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抗体药物、重组蛋白、检测装备等技术领域,持续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每年实施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构筑高能级创新载体。布局建设一批省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院士工作站。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医养健康产业领域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技术研发机构。
二是产业能级提档工程。做大专业园区体系,重点打造生物药、海洋医药、医疗器械、中医药、健康养老、健康食品、健康美妆等具有影响力的园区。选择一批核心技术领先、产业链条完整、协作配套紧密、骨干企业支撑有力的优势产业,共同培育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健康制造业集群。扶持一批资源配置能力强、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三是人才梯队建设工程。加大医养健康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培养、引进、留用力度,针对产业短缺、行业高端人才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培育一批医养康养结合、医旅医体融合、“互联网+健康”“人工智能+健康”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深化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推动学校专业设置与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精准匹配。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医养健康产业人才激励机制,赋予企业更大的人才评价自主权。
四是质量品牌引领工程。推动医养健康产业标准化建设,实施健康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提升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医药等链群质量。实施百年品牌企业培育工程,将医养健康产业知名品牌纳入“好品山东”建设规划。
五是绿色低碳促进工程。完善医养健康产业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推进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完善产品能效、能耗等标准,实行碳排放统计制度,积极探索开展用水权、用能权等资源要素市场化交易试点。将环保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运输等环节,开展医养健康产业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
六是开放合作跃升工程。每年举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聚集全球大健康产业发展资源,搭建国际大健康交互展示平台。聚焦医养健康产业重点领域,推动招商引资、要素配套等向建链强链补链聚焦,加强与国外先进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企业交流合作,加大引进国外先进重点项目在山东落地的政策支持。
广东多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近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对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参与程序、重点领域、支持政策作出具体要求。
一是参与程序方面,市县级政府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确定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纳入省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储备库。合理制定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后,通过公开竞争引入生态保护修复主体,有序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监管,规范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产品市场化交易,切实保障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后期管护。
二是重点领域方面,划定森林、河湖湿地、自然保护地、农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矿山、海洋、红树林等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领域。此外,《意见》建议探索发展生态产业,鼓励和支持投入循环农(林)业、生态旅游、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海洋牧场等;发展水利风景区、水上运动、水文旅文创、生态养殖等新业态;发展经济林产业和草、沙、竹、油茶、生物质能源等特色产业。
三是支持政策方面,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达到一定规模和预期目标的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社会资本投入并完成修复的国有建设用地,拟出让用于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同等条件下,该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在招标、拍卖、挂牌中具有优先权。社会资本投资修复并依法获得的土地、海域使用权等相关权益,在完成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后,可依法依规流转并获得相应收益。
四是财税支持方面,出让修复区域内新增的建设用地,允许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在首次缴纳比例不低于全部出让价款50%的前提下,剩余价款可在一年内缴清。修复后国有建设用地拟出让用于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或用于广东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的,土地出让底价可按所在地土地等别对应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采取混合用地方式出让的,出让最低价不得低于相应地段各用途对应级别基准地价乘以其比例之和的70%。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修复后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广东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日前发布《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规范有序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一是明确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范围。用海项目需排他性使用海域的特定层空间(水面、水体、海床或底土),且不妨碍其他层空间继续使用的,原则上仅对其使用的相应层空间设置海域使用权。包括但不限于:主要使用水面(含上覆空间)的跨海桥梁、桩基式海上光伏等用海;主要使用水体的温(冷)排水、污水达标排放等用海;主要使用海床的底播养殖等用海;主要使用底土的海底电缆管道、海底隧道等用海。
二是强化海域使用论证。实施立体分层设权管理的项目应充分考虑国防安全、工程安全、生态安全和防灾减灾等因素,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不得超过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项目用海申请单位开展海域使用论证时,重点论证以下内容:立体分层设权的必要性、合理性;不同用海活动的兼容性;利益相关者协调一致性。
三是规范用海报批程序。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项目用海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对已设立海域使用权的海域进行立体分层设权的,新申请用海单位应与原海域使用权人协商一致并达成协议,在项目用海审批前完成原海域使用权用海空间范围的变更登记。对未设立海域使用权的海域进行立体分层设权的,可将不同类型的多个用海项目整合优化,统一设计。其中,项目用海审批层级不同的,按审批层级先高后低的顺序办理用海报批手续;项目用海申请单位不同的,按照协商明确的用海空间范围,分别办理用海报批手续。
四是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项目按照“一物一权、一证一缴”原则,依据海域等别和级别、用海方式、用海面积分别计征海域使用金。
广东东莞出台6条措施力挺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近日,东莞出台《关于支持企业上规发展做大做强的若干措施》,立足工业企业、商贸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等三大领域,共提出6条具体支持措施,以“真金白银”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一是工业方面,对当年投产即上规的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次年实现产值(营业收入)正增长的再奖励10万元。对当年新上规的工业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次年实现产值(营业收入)正增长的最高再奖励5万元;对个体户或分公司转为独立法人企业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的工业企业,再给予额外最高10万元奖励。
二是商贸业方面,对新开业(上年第四季度及当年新开业),并于当年上规的批零经营单位、住餐经营单位,分别给予最高5万元、3万元奖励。其中,属于个体户或分公司转为独立法人企业,并符合新开业及上规要求的,批零企业、住餐企业再分别给予额外最高5万元、3万元奖励。对其他时间开业,并于当年上规的批零住餐经营单位,给予最高2万元奖励。
三是服务业方面,东莞对当年新上规的服务业企业,将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对当年新上规,并于次年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的服务业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
深圳市贸促委出台“服务企业十二条” 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近日,深圳市贸促委制定并出台《服务企业十二条措施》,以进一步发挥贸促系统资源优势,助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搭建国际经贸交流合作平台方面,服务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将精选境内外知名专业展会,定期发布供企业选择观展参展;组织深圳企业赴海外举办深圳精品展、组成展团集体参加境内外部分重点展会;举办专题推介活动,为企业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并给予企业一定的参展扶持。同时,为有需要的企业协调参加中国贸促会承办的高访团,以及参加经济、贸易、投资、技术和市场等领域的国际会议和论坛;推动企业加入中国国际商会或国际商会、世界贸易中心会等国际经贸组织,拓展国际资源;在世界博览会筹备和举办期间,组织企业现场参展观展;协调举办相关产业推介和企业展示交流活动;将帮助园区和企业入驻“投资中国”“贸企通”等平台,集中展示竞争优势、投资需求、项目信息等,向全球投资者推介深圳企业。此外,积极邀请国际组织、境外贸促机构、商协会和企业来深考察,组织深圳企业或经贸代表团出境访问和考察、参加国际经贸交流活动,促进供需对接;并将组织企业入驻深圳产品海外展示交易中心,在企业产品展示和运输方面给予支持,以“线下展出+线上交流”形式推介产品和企业,定期举办开放日、对接会、洽谈会等活动,帮助企业获取国际订单。
二是助力企业便捷“出海”方面,为企业签发出口货物(优惠)原产地证明书、商事证明书等,帮助企业在RCEP等自贸协定下享受关税减免;签发ATA单证册,便利企业货物通关;出具不可抗力证明,为因不可抗力而履约困难的企业提供应对和救济方式。发挥深圳RCEP服务中心平台作用,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加大惠企政策宣传,提高企业知晓度和享惠度;完善电子审签和企业自主打印功能,推行业务“无纸化”和线上审核、实时“秒批”。
三是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方面,积极为企业调解商事法律纠纷,通过“专职调解员+专家调解员”联合调解模式,为企业提供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商事纠纷专业调解服务;助力企业提高国际化合规经营水平,为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合规风险排查,“一对一”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编发企业合规指引,定期举办合规公益培训,依托企业合规师培训示范基地为企业培养合规人才;维护企业海外正当权益,将整合涉外商事法律服务资源,为深圳“出海”企业提供风险防范、经贸摩擦预警及应对、商事调解和法律咨询等服务。
进入测试
进入投票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