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28)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28) 2023-09-08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28期   总322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9月8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率先在张江科学城试点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和功能复合政策创新  3

上海提出三方面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4

经济热点

上海提出九大措施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更新消费. 5

南京出台多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回升. 7

产业动向

上海出台住房公积金支持城市更新政策. 8

上海全面推广“一址两用”,食品研发中心可直接生产. 9

苏州“五大行动”加快培育未来产业. 10

政策举措

上海六措施统筹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迭代升级. 11

江苏出台四方面创新举措解决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堵点难点. 13

南京市发布6项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最新举措. 14

安徽出台六方面举措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5

经验交流

上海明确比例、年限推动“优质校”向“薄弱校”交流师资. 16

江苏:到2025年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3000亿元. 17

江苏出台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意见 推行“三证同发”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18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多条措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

广东提出多项政策措施促消费. 21

深圳出台若干措施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23

深圳明确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推进深港深度合作. 25

福建发布第一批“免申即享”惠企政策. 26

重庆启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八大行动”. 27

重庆上线“渝企零距离”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信息平台. 28

 

 

 

科创聚焦

上海率先在张江科学城试点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和功能复合政策创新

近日,上海市规划资源局、浦东新区政府和上海科创办联合开展了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和功能复合政策创新工作研究,形成了《关于促进张江科学城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土地管理试点意见》,并经上海市政府同意印发。

《试点意见》共11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4个“创”:创设、创新、创立和创建。一是创设产业综合用地(M0)类型。《试点意见》聚焦张江科学城220平方公里范围,创设了产业综合用地(M0)类型:即针对主导功能为工业或研发的项目,允许工业、研发、仓储、公共服务配套等功能混合配置。通过支持产业用地功能复合,促进规划土地管理要求与产业空间弹性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空间保障。

二是创新存量产业用地用途转换路径。《试点意见》明确:允许存量产业用地根据不同生产阶段的实际需求,在满足产业、环保、安全等要求下,将研发功能与实体制造在同一地块或同一建筑内实现使用转换。该举措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空间保障,有利于科创成果快速转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如生物医药等特定产业,因企业需求或行业规定需在研发用地中实现生产功能的,可以经相关部门论证,通过建筑管理审批确定配建的工业建筑面积,并在后续签订研发用地补充出让合同、办理新的不动产权证时予以明确。

三是创立产业配套设施统筹设置方法。《试点意见》提出,同一主体的相邻多个产业用地,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统筹平衡生产、生活配套,根据需求集中配建生活配套设施,相关要求在土地出让合同中进行约定。

四是创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试点意见》明确包括更高效的规划优化机制、更放权的实施深化机制、更聚焦的土地供应机制、更规范的登记监管机制。这些机制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综合用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信用监管。

上海提出三方面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9月4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区块链关键技术攻关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指出,要把握发展趋势,发挥上海优势,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要夯实创新策源基础,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引领性新型研发机构,聚力开展前沿理论研究。二是要构筑产业新优势,加快推进市级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深化区块链技术在航运物流、电子商务、元宇宙等领域的应用,打造一批典型场景和标杆工程,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增长企业。三是要全力推动内容监管、行业监管、金融监管协同,构建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

经济热点

上海提出九大措施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更新消费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等8部门9月7日发布《上海市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更新消费若干措施》,提出九大措施加快老旧汽车淘汰更新,促进汽车大宗消费。

一是出台新一轮老旧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自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让(不含变更登记)本人名下在该市注册登记的非营业性燃油小客车,并且在该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的汽车销售机构购买燃油小客车新车,注册使用性质为非营运的,可申请一次性2800元购车补贴。

二是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2023年12月31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者转让(不含变更登记)本人名下在该市注册登记的非营业性小客车,并且在该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的汽车销售机构购买纯电动小客车新车,注册使用性质为非营运的,可申请一次性10000元购车补贴。

三是进一步推动汽车销售合同网签,引导合同双方对合同中定(订)金、提车时间、服务性收费、其他口头承诺等要素进行细化和确认。

四是结合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申领“一件事”,做好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申请的受理、发放等工作。

五是进一步推广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使用车辆信息报告,涵盖车辆登记、保险、理赔以及维修等信息。支持二手车经销企业通过增设线下服务网点、拓展线上业务办理、提供上门收车服务等方式,为市民提供二手车交易的便利服务。

六是进一步便利优化二手车出口流程。推进二手车登记服务站开通“转移登记待出口”权限试点,实现该市二手车交易市场办理“转移登记待出口”和“出口注销”业务全覆盖。支持待出口二手车投保交强险短期险。

七是鼓励该市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出台车辆报废注销“一件事”。

八是推进该市汽车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上海市机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二手车交易类电商平台发展。

九是支持各区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出台促进汽车更新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区打造汽车品质消费示范区,并给予网点布局、金融服务等相关政策支持。

南京出台多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回升

南京近日发布《南京市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多项措施,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聚力推进产业强市,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单个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支持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产业链骨干企业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组建市级产业发展基金群,制定百亿级工业企业跃升行动,对首次获评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分档奖励。

二是更大力度促进发展惠民,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新增“35周岁(含)以下大专学历毕业生,正在南京市缴纳社保即可落户”的内容。推进户籍准入同城化,长三角区域社保缴纳年限均可累计纳入南京市缴纳年限计算。

三是更大力度繁荣消费市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相关板块根据区域市场实际对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实施一定比例补贴。出台集体土地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办法,建立全市统一的“安置房源超市”。发放惠民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红包。与此同时,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友好城市,深化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组织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等活动。

产业动向

上海出台住房公积金支持城市更新政策

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日前审议通过《关于调整本市住房公积金购买存量住房最长贷款期限的通知》及《关于本市住房公积金支持城市更新有关政策的通知》。

一、《关于调整本市住房公积金购买存量住房最长贷款期限的通知》明确,对借款人购买6(含)至35年之间房龄的存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最长贷款期限进行调整。其中,所购存量住房房龄为6(含)至20年之间的,住房公积金最长贷款期限从原来的不超过“35减房龄”的计算规则调整为不超过30年;所购存量住房房龄为20(含)至35年之间的,住房公积金最长贷款期限从原来的不超过15年调整为不超过“50减房龄”。

二、《关于本市住房公积金支持城市更新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对纳入该市城市更新范围内的旧住房更新改造项目实施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支持购买更新改造后房屋公积金提取。业主(产权人或公有住房承租人,下同)购买改造后具备交易条件的房屋(含增加面积),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实际购房款。二是支持项目建设期内租房公积金提取。业主在项目建设期内租赁住房过渡安置的,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扣除过渡费补贴后个人承担的租金。三是扩大提取申请人范围。提取申请人范围为业主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申请人为该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借款人、借款人配偶、共同借款人的,应当符合当前贷款无逾期的条件。

上海全面推广“一址两用”,食品研发中心可直接生产

9月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宣布,正式将前期试点的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符合条件的食品企业研发中心可申请“一址两用”,直接从事食品生产,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内的资源,降本增效。此前,食品研发和生产两个环节划清界限,分工明确,研发的新产品必须送至具有资质的生产环节才能批量生产上市,生产环节则基本不涉及研发。

今年2月,联合利华上海研发中心成为上海首个“一址两用”试点,获颁特殊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可以直接从事食品生产。“一址两用”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可以让企业直接在研发中心小批量生产产品,投放市场“试水”后再决定是否扩大生产规模,既充分利用了研究中心的闲置资源,又不占用成熟产品的生产线,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新产品的研发成本和投资风险。

对于将上海作为研发总部但未布局生产线的食品企业,“一址两用”丰富并提升了研发总部的功能,让企业通过“试样”更早更全面地收集消费者的感受和建议,及时优化调整产品,最终又快又好地推向市场。

苏州“五大行动”加快培育未来产业

日前,苏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工作意见》,聚焦前沿新材料、光子芯片与光器件、元宇宙、氢能、数字金融、细胞和基因诊疗、空天开发、量子技术等8个重点领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工作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市重点突破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核心技术,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主导产业形成有效衔接,全市未来产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到2035年,全市形成1到2个领跑全国的千亿级未来产业创新集群,全市未来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0亿元。

《工作意见》指出,苏州市将实施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五大行动”。通过优势产业“强基行动”,全力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场景示范带动产业发展,以“揭榜挂帅”、公开遴选等方式打造标杆性应用场景。关键技术“攻坚行动”旨在推动技术与产业联动,开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应用”全链式布局,形成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突破、以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创新主体“引培行动”围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技术在产业中转移扩散。发展空间“优化行动”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培育未来产业新方向,依托产业园区、双创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组织载体,打造未来产业核心承载区。生态伙伴“共建行动”允许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在“安全空间”内试错创新,完善未来产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政策举措

上海六措施统筹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迭代升级

9月6日,从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交流会暨数字化诊断启动会上获悉,上海将坚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一条主线”,协同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把方向、建制度、摸底数、强引领、创模式、优生态,统筹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迭代升级。

一是牢牢把握转型方向。抓住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工厂两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牛鼻子”,以“一链一平台”打造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一链多场景”打造数字化转型超级场景,以“一厂一方案”打造标杆性示范智能工厂,建设“链主”平台、智能工厂、超级场景、创新生态“四位一体”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

二是深化建立转型制度。强化组织协调,设立市级和区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形成多方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标准引领,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各领域标准研究和应用推广,编制相关数字化转型建设导则。

三是全面摸清转型底数。建立起市区协同的制造业数字化诊断工作机制,实现规上制造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强化诊断成果转化,结合企业诊断结果,形成本市规上制造业企业画像及生态图谱,推动企业量身定制数字化提升方案。

四是加快做强示范引领。实施好“工赋链主”梯度培育工程,聚焦“3+6”重点产业,打造40家“工赋链主”企业,带动和赋能产业链上下游2000家。推动制造业组织模式变革,打造长三角数字供应链体系。

五是不断创新转型模式。深化供需对接,发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业服务商、创新产品、工业软件及智能工厂评估诊断机构等推荐目录。加强评价考核,对全市新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将数字化水平纳入考察评估范围。打造一批绿色低碳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双化协同”转型。

六是持续优化转型生态。加大市区各类专项资金对“链主企业”、“平台+园区”及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数字人才引育,打造一批人才实训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5G专网建设,标识解析体系落地,推动建设一批高性能工业云。

江苏出台四方面创新举措解决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堵点难点

8月31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出台16条举措,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增量政策创新供给力度,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

一是规划上进一步释放空间,为确保近期各类建设项目依法依规有序实施,进一步释放建设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增量空间“十四五”期间原则上不超过40%,城镇开发边界外。在乡村地区,统筹安排村庄规划专项流量指标,在保障需求的同时,落实减量化发展理念。

二是计划上进一步应保尽保,以往省级主要保障省以上重大项目所需用地计划。本次进一步拓宽用地计划保障范围,对于市县级重大项目,采取地方保障+省级统筹的“双保险”,各级重大项目用地计划实行“分级保障、省级统筹、应保尽保”。

三是效能进一步能快则快,考虑到土地征收前期相关程序周期较长,支持各地同步开展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合国家要求,扩大先行用地申请范围。选取试点地区,探索开展用地用林合并审批,做到用地用林审批的时序进度相统一。

四是用海上进一步优化提速,提出“优化建设项目涉及海域的预审服务,对备案制项目涉及海域不再进行用海预审”和“对公益性用海,可同步提交海域使用权许可和海域使用金减免申请”,进一步节约项目用海报批时间,确保重大项目用海及时落地见效。

南京市发布6项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最新举措

9月7日晚间,南京市发布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最新举措,共有6条。

一是落实国家信贷政策最新要求 。落实国家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和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二是部分区不再需要购房证明。自9月8日起,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等四区范围内购买商品房不再需要购房证明。

三是出台集体土地房票安置办法 。对征收集体土地涉及住宅房屋的,鼓励被征收人选择房票安置,满足被征收人多元化安置需求,缩短安置过渡周期,具体由各区制定实施细则。

四是对购置新房实施补助 。部分区域对在2023年8月1日—12月31日期间购置新建商品住房的给予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和条件以各区细则为准。

五是实施“卖旧换新”补助。在享受第四条补助的基础上,对出售自有住房并购买90平方米以上新建商品住房的,再给予一定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和条件以各区细则为准。

六是推出“换新购”服务 。南京房地产业协会、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联合开发企业、重点经纪机构推出“换新购”服务,搭建“换新购”超市,超市房源不高于案场销售最低价,通过“优先卖、放心买”保底交易服务,缩短二手房出售和新房购买周期,加快满足居民住房改善需求。

安徽出台六方面举措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日前,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安徽省加快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期举措》,提出6条具体务实的措施,更好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一是在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上,将重点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专项整治重点领域不当市场干预行为;二是在强化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上,将高标准建设安徽省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出台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指导意见;三是在加快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上,将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四是在加快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上,将加强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资源要素等流通顺畅;五是在加快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方面,将制定消费维权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六是在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上,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市场行为,纠治行业协会商会依托行政机关、利用受行政机关委托事项或利用行业影响力强制服务、强制入会、违规收费等行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存在的梗阻。

经验交流

上海明确比例、年限推动“优质校”向“薄弱校”交流师资

近日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上海已启动市示范性学区和集团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缩小城乡及校际教育差距,措施包括加强学区和集团师资流动、促进学区和集团资源共享、实施学区和集团一体考评等。

一是加强学区和集团师资流动。创建市示范性学区和集团的优质校,每年流入相对薄弱校的教师人数应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20%,其中在教育教学领域表现突出的骨干教师不低于30%,流动期限不少于3年。同时,将流动教师在相对薄弱校跨校任职、兼课、指导的表现作为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绩效工资分配、表彰奖励、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将学区、集团内2年交流轮岗工作经历作为提任校级干部的重要因素。

二是促进学区和集团资源共享。每学期学区、集团内每校至少有1门共享课程,可共享课程应不低于5门且逐年增加。鼓励在课后服务、研学实践、科创实验等方面进行跨校选课。学区、集团内各学科联合教研每学期不少于5次。

三是实施学区和集团一体考评。市示范性学区和集团在创建过程中,将以学区、集团为整体,集中开展教学质量综合评价,重点考核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和增值情况,包括优质资源总量增减、校际教育差距变化、牵头学校辐射带动、成员学校融入提升及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等。上海各区将把示范性学区和集团创建成效作为成员校年度考核和各校校长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在校长考评中的占比不低于50%。

江苏:到2025年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3000亿元

江苏省体育局8月5日印发《体育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该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2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70%,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

行动计划提出,一是该省将持续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农村乡镇“15分钟体育健身圈”,增加球类等功能性体育场所供给,推动全省室外公共健身设施器材全部实现闭环管理。到2025年,新增体育公园(广场)130个、步道2000公里、室外灯光球场10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并推动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全部向社会开放。

二是该省将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创新项目共同体学校协同合作机制。同时要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吸纳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工作。此外还将推进各级各类体校建设发展,到2025年参与县级体育督查的64个县(市、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全部达到有组织机构、有教练队伍、有场馆设施、有经费保障、有训练竞赛、有人才输送的“六有”标准,并实现全省青少年运动员义务教育在普通中小学就读全覆盖。

三是该省将进一步提升体育服务和治理水平。优化整合体育场馆、国民体质监测、体育赛事活动、体育社会指导员、体育社会组织、全民健身设施等管理和服务系统,打造一体化体育服务数字化新模式。同时强化对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发行预付卡健身企业的监管等。

江苏出台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意见 推行“三证同发”重大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8月31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出台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意见。

一是明确已经批准的省、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可作为现阶段项目用地用海组卷报批的规划依据;切实保障城镇开发边界内增量空间;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允许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等项目纳入村庄规划。实行重大项目用地计划应保尽保。全省各级重大项目用地计划实行“分级保障、省级统筹、应保尽保”。推进产业园用地更新改造,因地制宜采取改造提升、功能转换、撤并整合、生态退出等模式,促进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规范落实补充耕地任务。

二是提出推行“三证同发”,探索实施规划许可豁免制度,在已确权登记土地上的建设项目,经产权人同意,且不改变使用性质的,可不再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全面推行“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地服务模式。对市政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项目,探索“带方案供应”土地,在完成土地交付手续当天或次日,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三证同发”,依法依规实行“交地即交证”。探索工业企业项目用地首次登记“零材料”办理。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和专精特新等企业提供分幢(层)登记发证服务。推广不动产“带押过户”登记服务。

三是要求优化用海用岛服务,改进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要求,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简化“未批已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内用海审查程序,优化项目用海审批程序,进一步完善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两权合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多条措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多条措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发债。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支持优质民营上市公司赴境外发行股票,推动每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0家左右。推动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

二是全面提升管理人才素质,打造民营龙头企业。实行青年民营企业家培育“导师制”,每年轮训300名以上青年民营企业家。积极培育全省民营龙头企业,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引领,加快打造一批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的新跨越民营企业。培育更多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三是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每年新培育民营创新型中小企业5000家左右、民营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左右。

四是深入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广先进技术改造系统解决方案,每年遴选1000个左右民营企业重点项目纳入省级技术改造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贷款贴息、股权投资、设备奖补等方式给予支持。构建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每年新增省级以上民营企业绿色工厂100个左右。

五是深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产业基础标准研发。支持民营企业积极融入“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每年优选100个优质民营企业品牌重点推广。

广东提出多项政策措施促消费

9月6日,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促消费专项行动政策措施》,提出多项“干货”举措。

一是促进家电消费,鼓励各地市举办家电(含手机)“家电焕新”活动,推动全省家电销售增长。延续《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的做法,各地市采取企业让利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的激励政策,对消费者购买各类音像器材、家用厨房电器具、小家电、制冷电器、清洁电器、洗涤电器、保健电器、电脑、手机九大类家用电器给予补贴。省对各市(不含深圳,下同)在202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活动实行奖补政策,补贴比例和标准另行制定。

二是支持制造业企业设立销售公司,鼓励各地市对大型家电、家具、家装以及其他工业、农业消费品生产制造企业今年内新设立销售公司、电商公司、大型零售法人,对大型零售企业今年内设立独立法人企业,并纳入统计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奖补。同时,省对各地市给予一定奖励。

三是促进文旅消费,抢抓商文旅消费旺季,持续开展文旅消费季惠民补贴活动。加快文旅品牌打造和整体形象提升步伐,面向全国和世界展现广东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魅力,打造“活力广东 时尚湾区”优质品牌,吸引全国游客来粤旅游。举办文艺院团千场演出进景区和进文商旅综合体、自驾车进乡村和景区、岭南特色文旅节事活动,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四是举办促消费活动,一方面,统筹省内省外促消费,推进“粤贸全国”品牌工程,突出“展”和“销”相结合,扩大经贸活动规模,加强广货品牌宣传推广,组织百场展会,组织1万家次广东企业参展;省市联动举办促消费活动,线上线下结合,举办食在广东、步行街(商圈)促消费、123买年货等系列全省性促消费活动。另一方面,发展会展经济,对2023年在省内举办的品牌类、创新类、成长类以及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培育期展会活动,经认定后给予资金扶持。

深圳出台若干措施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9月7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四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扩充企业上市后备资源方面,建立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制定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入库标准,按行业赛道、企业规模、上市阶段等指标分为上市储备期、培育期、辅导期三个后备企业梯队资源。推进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各类风投创投机构按相关政策给予资助。积极争取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区域落地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私募创投等机构集聚,挖掘培育更多上市后备企业资源。支持深圳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按照孵化层、规范层、培育层分层管理,综合运用股权、债券、信贷以及地方金融工具,提供与各层特点和需求相适应的基础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形成区域股权市场转新三板挂牌绿色通道。

二是在提高企业上市服务水平方面,推动企业多层次市场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支持优质红筹企业回归A股上市,支持上市公司拆分子公司在境内外上市。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不同类型的优质国有企业在境内相应板块上市。吸引外地优质企业到深交所上市,引导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更多投资深圳。发挥深交所科交中心作用,提供从IP(知识产权)到IPO(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链条综合服务。推进上市公司出海融资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吸引境外优质上市公司来深交所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对拟在境内上市并完成股份制改造及上市辅导的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对在境外上市的给予最高80万元奖励;对首次在新三板挂牌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进入创新层的再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鼓励各区对上市或挂牌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给予相应奖励。

三是在支持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方面,鼓励上市公司以并购重组促产业升级。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提供“贷款+外部直投”、并购贷款等综合融资支持,联动参与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支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股票增发、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AB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和全球存托凭证(GDR)等资本市场工具融资,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并购重组,投资实体经济,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加强上市公司发展空间保障,实施“工业上楼”优质产业空间行动计划,推广产业用地联建模式,鼓励上市公司以“抱团联建”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和总部大厦。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资本地的工业项目,按相关政策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四是在建立企业上市工作考核和服务机制方面,明确各区推动企业上市的工作职责和考核目标,将企业上市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核事项。依托“星耀鹏城”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上市培育服务链条。

深圳明确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推进深港深度合作

9月5日,深圳市市长覃伟中表示,该市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推进深港深度合作。

一是着力激发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活力,对接香港以及国际通行创新规则,实行同行评议制、项目经理制、经费包干制等国际先进科研管理机制,对重大科技问题实行全球揭榜,探索实行科研机构与企业“白名单”制备案管理,加快建设国际数据专用通道。

二是着力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加速汇聚香港以及全球顶尖科创资源,力争到2025年打造深港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20个以上,落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5个以上。

三是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通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打造一批研发服务平台、产业中试转化基地,努力让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在这里试验,在这里成功转化。

四是着力推动“一区两园”协同开发建设,加强双方园区的规划衔接,加快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国际人才社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到2025年累计建成科创空间150万平方米以上。

福建发布第一批“免申即享”惠企政策

近日,福建省发布第一批共四项“免申即享”惠企政策目录清单。一是免征部分行业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即对该省工业、物流、餐饮、住宿、公路水路运输、旅游等六大行业免征2022年度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二是减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即对归属该省收入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按照缴纳义务人应缴费额的50%减征(2019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三是省技改项目融资支持专项政策,即对符合条件的省重点技改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给予最长3年、年化2%贴息支持。四是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即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按不超过30%返还。

以上政策,企业只需自主申请而无需向相关部门申报即可自动享受。如“减征文化事业建设费”政策,企业只需进入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电子税务局网页,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后,选择我要办税—税费申报及缴纳—申报税费清册—按期应申报,找到文化事业建设费,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填报应缴费基数,系统将自动减半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无需额外申请。又如“省技改项目融资支持专项政策”,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库、对接合作银行申请项目固定资产贷款,并在福建省金融云平台发布融资需求后,合作银行在平台受理融资需求,按照贴息后优惠利率与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无需企业另外申请贴息。

重庆启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八大行动”

9月5日,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八大行动”正式启动。

一是咨询诊断和能力成熟度评估专项行动,该市到2027年,遴选300家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全覆盖。二是龙头骨干企业引领示范专项行动,到2027年,全市建设50个智能工厂、500个数字化车间,实现重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三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该市到2027年,推动4000家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累计推动15万户企业上云。四是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专项行动,到2027年,我市将打造50个双化协同示范工厂。五是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到2027年,该市将累计推动建设15个“一链一网一平台”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1000家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六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专项行动,到2027年,该市将累计建设50个5G全连接工厂、50个创新示范工厂,打造300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场景。七是区域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该市到2027年,将打造10个数字化示范园区。八是供给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该市到2027年,将培育200家服务商。

重庆上线“渝企零距离”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信息平台

9月4日,重庆正式上线了“渝企零距离”平台并发布了2023智博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对接机会清单。

该平台设置“发榜揭榜”“供需大厅”“成果展示”“百场万企”四大专区,目前已入驻供需主体4700多家,发布需求清单2200多项,供给清单7300多项。通过搭建“渝企零距离”平台,构建起全行业、全要素、全天候、常态化的线上供需对接机制,将有效推动市内外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方面持续深入合作。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对接机会清单包括需求清单和供给清单,涉及汽车制造、电子制造、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材料及消费品等领域。该清单旨在通过大企业发布产品技术需求,中小企业提供供给,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