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27)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27) 2023-09-01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27期   总321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9月1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优化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机制提升审评审批效率. 3

沪通签署新一轮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4

经济热点

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正式启动“万企千亿”行动暨首贷户“千企万户”工程  5

浦东开辟知识产权运用和价值实现新通道助力融资租赁发展. 6

江苏出台四方面政策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7

江苏将从三方面稳外贸稳外资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9

产业动向

上海明确三方面推动“工业上楼”. 10

上海发布两项5G标准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  填补了国内外相应标准的空白  11

江苏破“卡点”疏“堵点”攻坚油料生产全程机械化. 12

江苏省三方面加快推进太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 13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方案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 14

江苏出台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到202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  16

苏州出台行动计划推进算力产业发展. 17

安徽优化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 19

经验交流

上海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将实现“免申即享”. 21

上海出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行动方案,明确三年具体目标. 22

江苏构建农机应急作业油料代储机制 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供得上. 23

安徽强化农机应急作业队伍建设. 24

域外动态

山东从三方面推动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5

山东明确四大工程撬动现代轻纺产业量质齐升. 27

广东出台6条措施进一步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育儿妇女就业  29

广州出台多项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30

深圳扶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高奖励5000万元. 32

科创聚焦

上海优化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机制提升审评审批效率

上海近日印发《上海市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减免现场核查指南(试行)》,优化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工作。《指南》适用于该市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接受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核查时,检查员判定现场核查形式。

一是明确上海市医疗器械化妆品器审核查中心应根据注册申请人申报目的、产品类别、申报产品与已通过核查同类产品或原已上市产品的对比说明、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概况,基于合规确认和风险研判,有条件地简化核查方式和核查内容,实施减免现场核查。减免现场核查形式包括:资料审查,非全项核查。

二是明确三类产品原则上可减免现场核查。1.对于首次注册产品,注册申请人二年内通过同类产品注册体系现场核查,注册检验用产品和临床试验用产品的生产地址、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等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且二年内实施的产品注册体系现场核查中未发现存在真实性问题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严重缺陷的。2.对于变更注册产品,注册申请人三年内已通过同类产品注册体系现场核查,变更事项不涉及注册检验用产品和临床试验用产品的生产地址、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的实质性变化,且二年内实施的产品注册体系现场核查中未发现存在真实性问题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严重缺陷。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不参与现场核查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三是明确存在两类情况的医疗器械产品原则上不予减免现场核查。1.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及易发生群体性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产品(例如透明质酸钠、眼科填充物、角膜接触镜及其护理产品、整形类植入物等);2.注册申请人申请产品注册时提交的注册检验报告为自检报告或既往已通过核查同类产品均为委托生产的。同类产品已多次通过减免现场核查,二年内未实施过注册体系现场核查的。

沪通签署新一轮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8月24日,南通和上海签署新一轮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聚焦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创新平台载体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合力打造长三角具有引领性的区域创新共同体。

根据合作协议,一是两地将以“科创+产业”为引领,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二是支持上海高校院所和服务机构向南通辐射资源、拓展服务、布局医疗资源,推动科技信息资源、专家库资源、科学数据的共建共享;三是围绕两地重点产业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强化两地产业创新机构联动、联合开展产业链创新资源整合及布局优化,共建集成电路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济热点

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正式启动“万企千亿”行动暨首贷户“千企万户”工程

8月30日,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正式启动“万企千亿”行动暨首贷户“千企万户”工程。

一是上海银行业保险业“万企千亿”行动将持续到2023年底,首贷户“千企万户”工程将持续到2024年底。活动期间,全市银行保险机构深入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今年计划新增对接授信金额超千亿元;力争活动期间每年首贷户新增2万户。

二是本次活动重点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促进经济恢复发展,银行保险机构重点走访对象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中小微外贸企业、纳税评级较好企业、优质民营企业、专利工作试点示范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金融机构强化监测对接服务机制,增强走访对接的精准性。同时,建立“伙伴银行”“伙伴保险”服务机制,让金融服务伴随企业全生命周期。

浦东开辟知识产权运用和价值实现新通道助力融资租赁  发展

近期,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融资租赁发展若干规定》,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第七条,明确了“融资租赁公司按照规定开展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融资租赁业务的,应当取得租赁标的相关权利,建立健全适应无形资产特点的价值评估和定价体系,合理确定租金水平。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密切监测无形资产价值对融资租赁债权的风险覆盖水平,科学确定无形资产价值,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该条款包含了四大突破与创新,一是首次明确了可以用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为企业打开知识产权运用与价值实现的新通道;二是首次确定了操作上需取得租赁标的相关权利;三是明确了与固定资产不同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定价体系、租金水平;四是针对无形资产的特殊性,提出风险监测的规定性防控举措。该立法的一系列突破,将为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融资租赁建立健全体系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江苏出台四方面政策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8月30日,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

一是扩大有效需求。从省级层面,新增专项资金对购买绿色节能家电进行补贴,分别安排专项资金对成效显著的旅行社和提质升级的旅游民宿进行奖补,对高端体育赛事和特色品牌赛事进行奖补。市县层面,鼓励发放消费惠民券、数字人民币红包和现金补贴。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限制性政策,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和首套房、二套房贷款利率等政策,放宽住房公积金提。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激励引导各机场加快恢复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对企业参加省级境外重点展会展位费给予最高80%的补助。

二是增强发展动能。加快组织实施89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8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等推广应用。持续扩大“苏科贷”等投放规模和覆盖面,设立“苏质贷”等产品。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对为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提供研发服务年度金额达500万元以上的省内临床试验机构,择优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设立海洋经济投资基金,对国家级和省级涉海研发平台载体给予1000万元至5000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设立平台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开发更多应用场景,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保障改善民生。对招用2023届及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相关保险费1个月及以上的企业,按照每人1500元的标准发放扩岗补助。全省除南京、苏州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和适老产品研发制造,对养老机构按照每人1100元的标准发放纾困补贴。推动具备条件的党政机关等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2023年开放不低于20%的院落。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部分行业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暂免征收“房土两税”,执行期限延续到今年年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将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规模提升至200亿元。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两清单一基准”(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免罚轻罚清单和行政裁量基准),对市场监管领域经营主体涉嫌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一般不对相关财物等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对绿色发展领军企业、纳入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的企业,除特定情况外,一般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

江苏将从三方面稳外贸稳外资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日前获悉,江苏将从三个方面稳外贸稳外资,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一是继续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方面,夯实稳增长政策支撑,认真落实国务院优化外商投资环境“24条”和该省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9条”,加快出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好鼓励外资利润再投资等政策研究储备,加强与已出台政策的协同配合,更好发挥叠加效应。另一方面,用好稳存量扩增量两张清单,省市联动紧盯重点企业,加强“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加力拓展“新三样”、二手车等出口,做大外贸新增量。

二是更好统筹外贸稳规模与优结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货物贸易提质增效,加强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设,持续提升一般贸易、民营企业、新兴市场等的出口占比,增强外贸产业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13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公共海外仓、知名品牌梯度培育和认定工作,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支持“市采通”平台做大做优,加力争取国家保税维修政策,力促新业态提速发展。

三是促进平台载体提能增效,塑造高端化特色化发展优势。高水平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推进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开放创新发展,支持片区做强特色产业,加强与重大平台的联动改革、联动开放、联动创新,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放大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溢出效应,持续举办江苏开放创新发展国际咨询会议和新苏、苏港等机制性活动,优化提升驻外经贸代表机构的“桥梁”“纽带”功能。

产业动向

上海明确三方面推动“工业上楼”

8月28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指出,推动“工业上楼”助力工业占比“再上层楼”。

一是要注重产业集聚,把推动“工业上楼”与打造“智造空间”紧密结合,优化激励扶持政策,完善配套实施细则,围绕打造产业生态,推动创新、创业、创投联动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二是要注重标准引领,深化完善建筑设计指引等实施细则,注重企业需求与建设供给的适配性。三是要注重全程监管,坚持工业属性,确保“智造空间”用于支持工业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充分尊重产业规律和企业意愿,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确保建设运行安全。

上海发布两项5G标准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  填补了国内外相应标准的空白

日前,上海正式发布施行《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规划建设和验收要求》和《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要求》两项团体标准。这是国内首部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和建设验收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相应标准的空白。

《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规划建设和验收要求》共分为 9 个章节,规定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高级别自动驾驶网络建设场景分类、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 5G 网络组网架构、网络规划建设和验收、网络安全性要求等内容。该标准从 4 方面满足道路交通各参与方需求降低道路事故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损失及相应的社会成本;提高通行效率,降低整个社会的交通运输成本和出行成本;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的充分联网和信息交换使监管部门减少人力成本,同时提高管理能力和效率;通过建立车联网综合平台,为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和信息消费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

《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 5G 网络性能要求》共分为 9 个章节,规定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高级别自动驾驶网络架构、高级别自动驾驶业务场景、高级别自动驾驶基本应用等内容,通过对 8类业务场景进行分析,提炼了 6 类基本应用进行网络性能要求分析。该标准主要作用是为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 5G 网络和产品开发提供指导,已在上海临港自动驾驶示范区开展相关测试验证。

江苏破“卡点”疏“堵点”攻坚油料生产全程机械化

近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印发全省油菜和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启动油菜和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坚行动,部署攻关制约油菜、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卡点”“堵点”,加快推进油菜、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油菜、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70%、75%,播种面积10万亩及以上的县(市、区)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以上。

一是攻坚行动聚焦油菜种植和收获以及花生播种、收获、摘果等环节机械化短板弱项,联合科研院所、企业等协同推进农机装备技术攻关;聚合农机、农艺、种业等全系统力量,加强宜机化品种、栽培技术、适用机具、种植模式等油菜、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协同攻坚;聚力提升油菜、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大工作推进和政策扶持力度,为我省油料扩种和产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组建省级油菜、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坚协作组,协同开展技术调研、培训、服务指导。加快培育油菜、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典型,加大油菜、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宣传力度,推进油菜种植规模化、生产全程机械化。

江苏省三方面加快推进太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

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召开的太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该省将从三方面推进太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

一是今年起,该省将在江阴、武进、昆山、太仓、丹徒5个县(市、区)开展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试点工作,到2025年,太湖流域16个涉农县(市、区)实现“两制”全覆盖。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引导应用水稻直播改机插、水稻油菜轮作、小麦大豆轮作、小麦绿肥轮作等种植技术和模式。

二是坚持推进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和畜禽生产率为目标,指导养殖场合理布局生产功能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广节水、节料、节能、饲料营养调控养殖工艺,实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加强畜禽养殖减排降碳技术推广应用,科学防控动物疫病,努力打造一批示范场。

三是今年年底前,该省将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摸排5亩以上池塘养殖底数,建立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档案。对照相关标准,对已实施标准化改造的池塘开展养殖尾水达标效果评估。集成示范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养殖用药减量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模式,引领全省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水平提升。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方案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

8月31日,上海市发改委制定并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对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域(约431平方公里)内的企业投资项目实施承诺制改革。

《实施方案》提出9项工作举措:一是深化承诺制度改革。制定发布承诺制改革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按照企业自愿原则实行承诺准入。滚动制定并公布承诺事项清单。二是承诺准入制度。根据“两个清单”,企业自主决策是否参与承诺制。企业在作出承诺后依法依规自主开展设计、施工等相关工作,按照规定通过承诺制改革试点管理系统报备相关情况。三是加强协同监管。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建设基于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的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改革管理系统,并利用“一网通办”平台加强与市级主管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形成纵横联动协同监管体系。四是深入推进区域评估。加快推进交通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雷击风险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估等事项区域评估,实现项目相关评估(评价)事项简化或取消。五是优化审图程序。逐步扩大施工图设计文件免于审查范围,强化设计单位终身负责制,企业按照建筑、消防、人防等强制性标准规范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无需送审查机构审查。六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全过程监管制度,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建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根据项目法人签署的承诺事项书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违法违规行为,综合运用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联合惩戒、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手段,依法进行惩处。七是竣工验收与市政配套服务。优化网上审核、现场验收,对于承诺事项推行“以测代验”和“分期验收”。优化市政公用配套服务,推进水电等配套接入与竣工验收同步办理。八是承诺兑现确认。在企业组织竣工验收前,对企业是否兑现承诺事项开展检查复核。复核发现存在与承诺不一致的,予以告知提示,及时整改。九是实行信用奖惩。对守信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在实施行政许可、项目支持等方面采取激励措施;对失信企业依法实施惩戒措施,包括限制享受政府资金资助、在一定时限内限制适用承诺制等行政管理便利化政策。

江苏出台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到202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

江苏省政府近日印发《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初步培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十大海洋产业、10家海洋产业特色园区、20家涉海创新平台、30家海洋产业重点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到203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在2022年基础上翻一番,海洋经济总量规模实现争先进位,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创新高地。

《行动方案》明确三方面具体目标:一是打造海洋领域国家重要科技创新力量。加快海洋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推动海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和高端海洋产业加速发展,积极拓展海洋产业创新策源地。二是打造全国知名海洋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发展海洋产业为重点,加大力度精准招商引资,引进培育一批海洋特色产业链条和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一批海洋产业特色园区,不断夯实海洋产业主阵地作用,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三是打造彰显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深化南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连云港、盐城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连云港打造彰显山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盐城打造彰显国际湿地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南通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

《行动方案》提出重点推进五大行动:一是十大海洋产业链培育壮大行动为聚力十大海洋产业链,扬优势补短板,培育壮大海洋技术服务、海洋信息服务、高端航运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二是海洋经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为围绕加快打造涉海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完善海洋科技产学研、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合联动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三是海洋产业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行动为开展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四是海洋产业开放合作行动打造高能级开放合作载体平台,促进省内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国内外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五是“123”引培工程行动围绕扶持发展十大海洋产业,在推进重点牵引工程、重点科创平台的基础上,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并有较好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的海洋产业特色园区、海洋创新平台、重点海洋企业,带动引领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苏州出台行动计划推进算力产业发展  2025年算力产业创新集群规模达4000亿元

日前,《苏州市关于推进算力产业发展和应用的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到2025年,全市数据中心总规模达到50万标准机架,数据中心算力超过15EFLOPS(FP32),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统筹智算算力不少于3000PFLOPS(FP16);算力产业创新集群规模达4000亿元,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算力创新中心、算力应用中心和算力产业高地。

一是提升算力综合供给能力,完善算力服务支撑体系。推动“三核三区两基地”的算力空间布局,推动算力网络建设优化,到2025年,推动跨区跨域带宽容量达到T级以上,实现市域算力资源池间百G以上高速直连,苏南地区时延控制在1毫秒以内,省内时延控制在3毫秒以内,和西部枢纽节点时延控制在10毫秒以内。重点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算力券”,通过“算力券”购买平台算力形成良性互补。对使用苏州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智算服务的本市企业,按实际支付人工智能算力费用20%给予每年最高200万元补贴。推进全市算力调度交易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接入不少于10家算力资源服务商,实现多元异构算力调度机制。

二是加快算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全力推进算力发展应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算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单个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展流片验证,单个企业最高奖励1000万元。对专业从事集成电路EDA设计工具研发的企业,最高补助1000万元。支持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算力企业做大做强,根据营业收入上台阶等指标给予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采取“双向”奖励制度,给予场景提供主体(非政府投资主体)最高200万元奖励、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最高100万元奖励。

三是加大公共数据开放运用,建设算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质量运营“苏周到”“苏商通”“数字苏州驾驶舱”,发展壮大苏州大数据交易所。2025年,政务信息系统上云率达95%以上。建设算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新建平台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鼓励平台对外开放共享,根据年度服务成效每年给予最高500万元绩效补助。到2025年,建成1至2个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四是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对新获得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贯标评估三级及以上,且获评当年度省级以上数字经济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

安徽优化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印发《关于推进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为企业在爬坡过坎、成长壮大中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一是鼓励银行机构自主研发推广单户授信额度覆盖500万元至3000万元的成长接力金融产品,更好适应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扩大生产的融资需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结合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特点,打造信用贷、订单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贷、资产抵押贷、供应链贷款等产品和产品组合,明确准入条件以及贷款金额、期限、用途、利率水平、还款方式等具体标准。

二是要求银行机构将成长接力金融服务与“贷投批量联动”服务模式有机融合,深化项目源头批量对接,对项目库中已投已贷的企业项目要互相推荐,及时进行跟贷跟投研究,推动项目资源信息共享协同增效。探索推广“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模式,拓展投资机构合作清单,深化批量化联动、打包化投入。积极参与“基金丛林”建设,依托科创金融特色机构加强与总部集团以及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等内外部金融资源联动安排,加大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种子期、初创期、快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投资孵化支持。

三是支持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科技型企业执行差异化“三查”标准,贷前调查可适用差异化评级要求,可不以企业历史业绩和担保条件作为放贷标准,提高对企业还款能力的分析水平,适当提高成长接力信贷业务风险容忍度。小微型科技型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可较各项贷款不良率提高不超过3个百分点。各级监管部门要探索建立成长接力金融产品和服务量化监测评估机制,定期统计监测和通报银行机构业务进展情况,对支持不足、推进不力的机构,加强监管提示和督促。

经验交流

上海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将实现“免申即享”

日前从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市大数据中心获悉,该市陆已续推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免申即享”、在线教育缴费等教育领域“一网通办”举措,方便学生与家长办理相关业务。

一是9月1日起,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将实现“免申即享”,通过“一网通办”,将市教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的数据进行联合治理,精准匹配符合资助条件的该市低保、特困、低收入、残疾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成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单,将信息推送给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只需要实名制登录“一网通办”,核对信息无误后,在线电子签名确认申请意愿,线上即可完成资助申请,免去了资助申请环节的表格填报、户籍所在地街道(镇)核定盖章、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等环节。

二是依托“一网通办”平台,该市将逐步实现教育行业行政性事业收费及代办费服务性收费网上缴费。家长通过“随申办”登录后,无需办理指定银行卡,就可以任意选择支付宝、微信、银联等渠道进行实时付款,也可以方便地查询到缴费及退费的所有历史情况。

上海出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行动方案,明确三年具体目标

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近日出台《上海市推进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行动方案(2023-2025)》,全面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

《行动方案》明确了2023-2025年的具体目标:一是2023年,完成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及应用场景信息化建设阶段性任务;对已纳入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目录的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追溯信息覆盖率和上传率保持在100%;开展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中的应用试点和地产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的推广试点;推进源头赋码,本市生产的食品(纳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目录)的外包装赋码率达到100%;大型商超、学校食堂供应商实施追溯单或加贴追溯二维码的比例大幅增长;有序推进追溯信息与基层市场监管所数字化监管系统融合。

二是202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纳入“一网统管”。持续扩大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品种目录,加快推广地产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应用,本市生产的食品外包装追溯二维码赋码率达到100%;追溯信息源头采集和全程传递的精准性不断提升,信息追溯平台与数字化监管系统进一步融合,基层市场监管所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数字化监管全面覆盖。

三是2025年,持续提升追溯信息源头采集和全程传递的精准性;鼓励本市食品生产企业自有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自动对接,推动连锁超市通过收银、电子标签等方式自动打印追溯二维码,市民对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码的查询率明显提升;智慧监管效能有效提升,市民食品安全满意度明显提高。

江苏构建农机应急作业油料代储机制 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供得上

近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销售分公司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机作业用油保障构建农机应急作业油料代储机制的通知》,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探索应急保障机制,提升农机作业用油保障水平。

一是提早谋划部署重要农时用油保供工作,严格落实优先加油、优惠供应、优质服务、免费办理“三优一免”服务措施,优化完善农机用油保障工作举措,将“安全、绿色用油”纳入农机手培训内容,开展送油下乡、送油到田服务,农忙期间优惠幅度不低于5%。

二是建立农机应急作业油料代储机制,共同做好农机应急作业油料代储工作,提升应急作业用油储备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确保关键时刻农机应急作业用油调得出、供得上、不误事。农业农村部门要确定区域内应急作业用油储备规模,石油供应部门要综合考虑加油站点分布、油料储备等情况,建立覆盖涉农乡镇的农机应急作业油料代储点,代储油料实行动态管理,油料储备库存量能够满足突发情况时农机作业用油供应。

安徽强化农机应急作业队伍建设

日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指导意见,加强农机防灾救灾应急作业队伍建设和组织调度工作。

意见要求,一是各地要充分尊重农机作业服务主体意愿,采取政府支持、鼓励和引导等措施建设一批常态化、专业化的农机应急作业队,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分环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辖区农机应急作业队,加强区域协作,推动相关机具和设施在一定范围内共享共用。二是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应根据当地灾情特点做好农机应急作业队建设的规划布点,原则上产粮大县每个农业乡镇至少配1个农机应急作业队,非产粮大县每3个乡镇至少配1个农机应急作业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向村级延伸。每个农机应急作业队原则上最低不少于5名应急作业机手,重点围绕抢收抢烘、抗旱排涝、灾后抢种、应急植保等作业,拥有不低于5套应急作业机具。三是各地要明确应急工作责任,加强作业队能力建设,确保应急调度时有设备可调、有人员参加应急防灾救灾工作。四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成立农机防灾救灾应急组织调度机构,制定农机防灾救灾工作预案,明确应急情形、工作机制、应急队伍以及应急组织调度工作流程。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强化沟通协作,统筹做好农机防灾救灾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域外动态

山东从三方面推动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8月31日召开的山东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强调,从三方面推动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数字产业化,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聚力强化龙头引领,建强济南、青岛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聚力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实施集成电路强芯工程、高端软件铸魂工程、先进计算固链工程、数字终端扩量工程、人工智能赋智工程、虚拟现实提质工程、空天信息跃升工程、云服务大数据融通工程、能源电子聚能工程、新型电子材料融链工程。聚力狠抓实体支撑,坚持集群化、园区化、项目化的思路,培强一批重点企业,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一批重点园区。

二是加快产业数字化,奋力建设数实融合最强省。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提标行动,打造“数字领航”企业,推进“工赋山东”,培育“产业大脑”,建设“数字经济总部”;实施农业数字化突破行动,加快建设智慧农场、智慧牧场,建好盐碱地国创中心数字育种加速器,加快企业生产加工设备信息化改造升级,建设运营好“齐鲁农超”农产品交易平台;实施服务业数字化提速行动,做强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培育具有我省特色的平台经济生态体系;实施能源数字化绿色转型行动,推进“双碳”数字化驱动,加快传统能源数字化转型,加强企业新能源数字化管理;实施海洋数字经济培育行动,深化海洋传统产业数字赋能,大力发展数字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海洋数字平台建设;实施数字金融惠企行动,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创新数字金融服务模式,优化金融服务产品;实施智慧交通示范行动,加快建设智慧公路、智慧港口,加快内河水运数字化改造,发展智能高铁、智慧机场;实施文化数字化赋能行动,聚力搭建新平台,着力丰富新应用,大力发展新业态。

三是强化数字关键支撑,培优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优良生态。强化数字技术突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力创新平台建设,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强化数据要素保障,围绕挖掘汇聚、开发转化、交易流通,做好激活数据价值文章。强化数字基础建设,建强计算“中枢”,壮实网络“躯干”,织密终端“末梢”,打造算力网络发展新格局。强化数字服务创新,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打造安全可靠的数字生态。

山东明确四大工程撬动现代轻纺产业量质齐升

近日,山东省工信厅联合该省发改委、教育厅等十一个部门印发《山东省现代轻工纺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省将实施四大工程,用三年时间,在现代轻纺产业打造30家左右百亿规模知名品牌企业和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高效、融合、畅通的优良产业生态。

一是创新引领工程。聚焦纺织、食品、家用电器等领域,将编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精准补齐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基础工艺、基础产业技术等“六基”短板。聚焦现代食品、智能家电、造纸、纺织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重大创新需求,持续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到2025年,累计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0项以上。

二是产业链提升工程。实施食品综合精深加工行动,提高原料梯次利用、全值高值利用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水平。规划建设智能家电配套产业园,招引高端压缩机、高性能电机等核心配套,以及高端精密金属外观件等关键配套,打造包含芯片、器件、软件、整机、系统在内的智能家电产业链,提升本地配套率。同时,强化纺织服装产业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打造包含纺纱、织造、印染、服装服饰、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鼓励纺织服装、家具等行业开展相关原创设计赛事活动,补齐创意设计短板。推动振兴鲁锦产业,壮大汉服产业,开辟中华传统服饰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三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升级工程。在现代轻工纺织领域,培育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和制造业高端品牌企业,每年遴选推广一批“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引导企业围绕健康、科技、时尚、绿色等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升级创新产品研发。

四是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每年打造3家左右主业突出、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领航企业,每年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50家、10家左右。围绕海洋食品、畜禽肉制品、食用植物油、淀粉加工及淀粉功能糖、果蔬加工、休闲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等,培育一批省级重点特色优势食品产业集群、强县、强镇、基地。到2025年,轻工纺织产业领域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要达到25家以上,较2022年底增加10家左右。每年聚焦现代轻纺领域20个工种左右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培育40名左右“山东轻纺工匠”。

广东出台6条措施进一步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育儿妇女就业

8月30日,广东省人社厅发布《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的通知》,提出6条措施进一步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育儿妇女就业。

一是广泛开发设置“妈妈岗”岗位。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劳动强度不大、工作环境好的生产岗位和专业技术管理岗位设置为“妈妈岗”,实行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方式。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设立“妈妈岗”车间、“妈妈岗”生产线等,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用人单位对负有照护儿童、失能老人或残疾人义务的其他劳动者,参照“妈妈岗”就业模式实行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

二是建立“妈妈岗”用人单位名录。引导用人单位在为“妈妈岗”员工办理就业登记时,主动申明相关岗位为“妈妈岗”,并添加相应身份标识。对设有“妈妈岗”的用人单位建立统一名录。对纳入名录的用人单位配备就业服务专员,主动提供招用工服务,并通过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模式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

三是优化“妈妈岗”就业服务。畅通“妈妈岗”招聘求职信息收集、发布渠道,提供免费场地,举办专场招聘会。探索打造“妈妈岗”市场化服务模式。支持建立“妈妈岗”余缺调剂联盟并支持“妈妈岗”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补贴。

四是加强“妈妈岗”员工劳动权益保障。对实行劳动合同形式用工的,用人单位与员工协商弹性工作、不强行安排加班、工作时间因照护儿童需要可以请假等相关事项,协商明确的应列入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补充协议)。对实行劳务形式用工的,应签订劳务协议,合理确定权利义务,保障“妈妈岗”做到兼顾工作和家庭。

五是开展省级“妈妈岗”就业基地认定。遴选一批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好的用人单位,认定为当年度的省级“妈妈岗”就业基地,给予适当激励,并择优推荐参加“巾帼文明岗”评选。有条件的地市可开展市级“妈妈岗”就业基地认定。

六是强化组织实施。各级人社部门、妇联组织强化协同联动,加强政策扶持、创新激励举措,积极培育和挖掘先进典型。“妈妈岗”工作推进情况将纳入省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广州出台多项措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多项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通过参与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开展基础研究,并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对当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企业上一年度申报享受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金额,给予最高不超过70万元的奖励。对南沙先行启动区符合条件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南沙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

二是支持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扩大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规模,持续深化“以赛代评”“以投代评”联动创新机制,进一步挖掘优质科技企业,对获奖企业给予10万-200万元不等补助。

三是优化创新产品名录推广机制。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奖补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首版次软件研发项目给予不超过投资额30%的奖励,最高300万元;符合市目录要求的产品,对同一家企业的同一个装备产品按不超过单台(套)销售价格的30%给予奖励,成套装备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单台设备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总成或核心部件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将扩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应用、首版次软件应用、取得重大原创突破等纳入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范围予以激励。

四是推动企业技术和品质提升。支持制造业企业发展,对“十四五”期间该市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在省级对其新增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超过2%比例普惠性投资奖励的基础上,市级财政给予1∶1配套扶持;实施“四化平台”赋能产业、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力争为超1000家工业企业提供从诊断到解决方案等一揽子服务,并提高事中扶持比例。

五是服务企业主体做优做大做强。对首次认定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重新认定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支持企业采购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法律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市级资金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深圳扶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高奖励5000万元

8月25日,8月25日,深圳市工信局发布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扶持计划操作规程,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应用推广等方面,对不同项目类目的软件产业发展项目进行“真金白银”的扶持,最高奖励5000万元。

一是技术创新体系扶持计划方面,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项目,资助标准为按照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入的50%,给予项目实施软件企业最高1000万元资助。国家和省相关文件未明确配套金额或者比例的,配套比例不超过1∶1,且政府总资助额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50%。

二是产业发展环境建设扶持计划方面,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软件名园的软件园区,分别一次性给予园区运营主体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奖励;对考核获评优秀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软件名园,分别给予园区运营主体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新建平台,按照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入的50%,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对符合条件的已建平台,按照项目上一自然年度审定运营费用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三是市场主体培育扶持计划方面,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50万元、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年度营业收入及增速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按照不超过营业收入增量的1%及所在行业增加值折扣率给予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2000万元。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落户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落户深圳的国家重要开源组织,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

四是应用推广体系扶持计划方面,为对符合条件的采购应用软件云服务、低代码产品的推广应用项目,按照项目审定采购额的5%给予用户单位资助,最高500万元。人工智能软件应用示范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入的30%给予用户单位资助,最高1000万元。对软件企业按照符合条件的首版次软件首次销售合同及其一年内所有销售合同审定销售额(实际到账额)的30%,给予软件开发商最高1000万元资助。对重大开源项目商业发行版软件推广应用项目、重大开源项目终端操作系统芯片模组采购项目、重大开源项目相关软件和终端产品应用示范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