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心中之“贼”
2018-06-15
大清贪官郑恒临刑前,问昔日好友相国陈廷敬处于贪腐成风的官场上会不会贪,陈廷敬坚定地回答:“我若无力除这山中之贼,我必尽力除去心中之贼!”好个除去心中之贼,人活着,就得坚定地不断地除去心中之贼。所谓“心中之贼”,其实就是贪欲,就是妄想,就是私心杂念。郑恒在被处死前,双手高擎着自书的“我本高洁”的条幅,让观者扼腕寻味,他本是一位清廉的官员,为什么会堕落为不可赦免的贪官?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坚持除去心中之贼。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们每天都应三省自身,替他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交往诚实守信了吗?老师传授的学业用心研习了吗?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其实就是除去心中之贼。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能见得思义,不该得的就不得。在曾子身上发生过这么件事:鲁国国君见曾子常穿着破旧衣服在地里劳作,就派人对他说,国君见你家境贫寒、生活清苦,要赏给你一块封地,让你以其收入来补贴家用。曾子听了,觉得自己没有理由该得封地,就婉言拒绝了。鲁国国君亲自写了赏给曾子封地的凭证,派人送给曾子。来人还说,不是你要的,是国君送的,你为什么不要呢?曾子还是拒绝接受。
“无功不受禄。”曾子对国家没有作出贡献,他就觉得自己没有理由接受封地,接受了,就与道义不合,就会被别人戳脊梁骨。接受了,自己就要听命于国君,受国君的摆布,自己就失去了自由与独立,与自己的个性与道德不合。正因为曾子有这些合乎义的好的想法,所以他断然拒绝接受封地。卢梭认为,现代人物欲旺盛,10岁时被美食点心所诱惑,20岁被异性所诱惑,30岁被名声所诱惑,40岁被野心和所谓的成功所诱惑。而且,这些诱惑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一增加的。现代社会让人心地无法清静,因为这个年代的物欲旺盛,这种物欲将人的内心欲望无限放大,使得人们无休止地为了满足这放大的欲望不断地奔波劳作,同时也使物欲、利欲、私欲、贪欲、野心等等心理杂念像垃圾一样在心里堆放,甚至永不能放在阳光下暴晒,倍增了心理负担和压力,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烦恼和苦闷。因此,我们必须像曾子那样每天都进行反思,坚持对的,纠正错的。
19世纪50年代中期,甘祖昌将军放弃高位,自愿回到江西
老家莲花县当了一名农民,龚全珍随丈夫甘祖昌也来到这里。龚全珍从工作到离休以后,写了40本日记。她通过写日记,来勤扫自己的“心地”,来修身养性。在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自己要求极严,自律性极强。她常常进行自省、反思,检点自己的所想所说所做,字里行间无一不是真情流露、襟怀坦荡。龚全珍在任教期间,一天,她对少数学生在课堂上不守纪律很恼火,严加训斥,还扬言要开除两个学生。当晚,她就对自己的这一不良言行进行了自我检讨。她在日记里写道:“我训斥学生,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听我的话,维护我的尊严。‘我’字又挂了帅,‘我’这个坏家伙也是会钻空子的,什么时间头脑发热,它就冒尖。”龚全珍知错即改,从此,她爱生如子,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工作兢兢业业,成了优秀教师和模范校长。离休后,她仍然坚持写日记来自省自律,从而做了大量的善事。乐于除去心中之贼的龚全珍,能极其认真地工作,能坚信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能克己奉公、公而忘私,能乐于助人、大爱无垠。由于龚全珍心灵美丽、道德高尚,她当上了2013年全国道德模范,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扬。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喜怒哀乐,人性决定着人人都有“心中之贼”,人人都要坚持不断地除去“心中之贼”。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可见对一个人来说,道德何等重要。大千世界,诱惑多多。人心多变,善恶往往在一念之间。一个人要想禁得住诱惑,要想心不生邪念,就得坚持不断除去心中之贼。正念有力,杂念自可少之又少,这样自己才会有个纯洁的心灵。
进入测试
进入投票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