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26)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26) 2023-08-25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26期   总320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8月25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将每月认定一次. 3

张江生命健康产业孵化天使基金正式运作. 3

江苏首批55家实验室组成联盟  构建高水平合作、交流和共享平台  4

经济热点

上海提出从七方面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

上海将三方面加快提升临港新片区服务贸易发展能级. 6

上海发布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7

合肥市出台多项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力争到2025年总部企业数量超过150家  10

产业动向

上海发布建筑师负责制工作指引(试行). 11

上海浦东新区全国首创行业综合许可变更、注销“免申即办”. 12

上海数交所发布“繁荣计划” 面向全国推出一亿元补贴. 13

政策举措

上海静安上线轻微失信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可即办即结. 14

上海出台新一轮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促就业政策措施. 15

安徽首批11个经营许可事项纳入“证前指导”. 17

经验交流

上海加强社区药品配备保障: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衔接,定期优化药品目录  19

江苏苏州发布“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25条”. 20

安徽出台地方标准进一步强化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23

域外动态

山东强化安全生产分级分类驻点监督. 23

山东实施专项行动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 25

深圳发布十大措施力促物流供应链发展. 26

深圳先手布局、原创突破、创新机制,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深圳路径”  28

深圳发布律师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30

重庆出台十条政策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重庆出台银保业支持“双倍增”行动方案. 33

 

 

 

科创聚焦

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将每月认定一次

日前从上海市商务委获悉,修订完善的《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2.0版日前正式实施。根据新版试点方案,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认定周期由半年度一次调整为每月度一次,更加匹配企业(研发机构)承接研发项目的周期。

张江生命健康产业孵化天使基金正式运作

近日,张江生命健康产业孵化天使基金(“张科禾苗基金”)I期顺利完成基金备案,将正式迈入运作。该基金的设立是张江科投在推动“孵化+投资”深度融合上的重要探索,用以补足生命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从0到1的资本短板,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在浦东张江转化和孵化,带动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该基金将专注于投资张江生命健康领域的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聚焦创新药、医疗器械、细胞&基因治疗、医疗服务等优势赛道,注重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布局。张江药谷平台作为张江生命健康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将参与该基金的运作,深化概念验证与股权投资的联动探索。同时依托张江科学城整体资源优势,从空间载体、专业技术服务、人才集聚、科技金融、大中小融通等多维度为被投企业赋能,畅通“转化、孵化、产业化”链条,为张江生命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持续引入源头活水。

江苏首批55家实验室组成联盟  构建高水平合作、交流和共享平台

8月17日,在苏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及部分省重点实验室等共同组成的江苏省实验室联盟正式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共55家。联盟旨在构建高水平合作、交流和共享平台,促进实验室与区域特色园区、行业骨干企业等形成互动,引导实验室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创新资源信息等充分共享,建立跨学科、大协作和政产学研融通的创新合作机制、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是该联盟将肩负多个重任:发挥应用需求牵引的作用,推动联盟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承担国家的重大任务;发挥“智库”和“创新联合体”作用,面向重大需求,联合提出重大任务指南;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探索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研究,统筹协调大科技装置等共建共享;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政府部门、各领域联盟、联盟成员、地方(园区)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间的信息平台。

二是该联盟将按照“1+N”的模式组建,“1”是实验室联盟,“N”是若干领域联盟。领域联盟由该省相关领域学科优势明显、行业地位领先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发起成立,吸收相关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等参与,在联盟的指导下相对独立运行。经过前期的酝酿,近期将由东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发起组建信息领域联盟和制造领域联盟。

经济热点

上海提出从七方面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8月21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指出,要从七个方面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持续用力扩大市场需求,继续发挥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基本盘。二是要持续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抓好产业政策落地见效,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高增长企业,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要持续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浦东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及首批授权事项清单等重点任务,及时排摸疏通各类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四是要持续用力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五个新城功能,加快南北转型步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是要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六是要持续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介等“不断线”服务,切实推动今年一系列惠民生举措落地见效,扎实推进民心工程建设。七是要持续用力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上海将三方面加快提升临港新片区服务贸易发展能级

日前获悉,上海聚焦发展数字贸易、高端服务业、技术贸易等服务贸易重点领域提出了六条政策措施加快提升临港新片区服务贸易的发展能级,概括为三个“加快”:

一是加快推进数字贸易发展。主要包括明确要探索数据资源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支持国际数据港核心承载区“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建设等。

二是加快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主要包括明确要提升高端航运服务能级,支持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气)加注等相关企业在临港新片区集聚发展,对牌照申请、政策支持的个予以倾斜;鼓励外资机构投资者通过QFLP试点,投资区内科技创新领域或高新技术类企业;建立新片区管委会推动外商投资性公司设立登记机制等。

三是加快推进技术贸易发展。主要包括明确要完善技术贸易交易体系,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创新发展;支持进口国内急需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探索建立跨境技术贸易结算便利化试点和跨境技术交易标准体系等。

上海发布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上海市近日出台《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 2025年)》,明确到2035年,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邮轮枢纽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区域邮轮经济中心。同时,包含6个具体工作目标,即打造邮轮“枢纽港”、打造邮轮“总部港”、打造邮轮“制造港”、提升邮轮自主运营能力、建成亚太邮轮船供基地、邮轮经济规模明显提升,形成由“枢纽港+总部港+制造港”构成的邮轮经济发展上海模式,亚太区域邮轮综合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邮轮总部型经济拉动效应更趋明显,邮轮制造和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行动方案》聚焦5个方面提出20项工作举措:第一,做大邮轮总部经济。围绕集聚培育中外邮轮企业总部,提出2项措施。一是培育发展本土邮轮企业总部,提升本土邮轮品牌品质,积极推动邮轮制造企业专业化重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邮轮企业。二是集聚外资邮轮企业总部,吸引全球邮轮公司地区总部、总部型机构、跨国公司事业总部落户上海,打造跨国公司总部基地,形成国际邮轮总部集聚效应。

第二,做强邮轮制造体系。围绕提升邮轮制造核心竞争力,提出3项措施。一是建立邮轮自主研发设计体系,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邮轮产品,争取国家级邮轮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平台落户上海。二是培育邮轮建造工程总包能力,建设世界级邮轮设计制造总装基地、建造配套供应链、建造运营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三是融合长三角修船资源,拓展邮轮维修改造业务。

第三,做实港口枢纽功能。围绕提升港口服务水平,提出6项措施。一是统筹规划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宝山、虹口和浦东优势互补的上海国际邮轮经济产业集群。二是丰富邮轮航线产品供给,吸引全球不同等级、品类、主题邮轮靠泊,开发差异化航线,打造多样化国际邮轮航线体系。三是增强邮轮目的地吸引力,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设,实现邮轮旅游与城市旅游、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四是提升邮轮访问港影响力,增加高品质邮轮产品供给,促进邮轮入境旅游消费,提升上海邮轮枢纽港影响力。五是优化邮轮口岸功能,持续推动邮轮口岸通关便利化,升级改造邮轮港口查验配套设施,提升邮轮口岸贸易功能。六是深化邮轮口岸“单一窗口”建设,夯实邮轮经济数字底座,形成通关流程全覆盖、要素全聚集的邮轮口岸通关模式。

第四,做精邮轮配套服务。围绕优化邮轮经济营商环境,提出4项措施。一是打造亚太邮轮服务贸易平台,完善船舶管理供应、教育培训、检测认证、交易服务等功能。二是建设亚太邮轮物资供应中心,制定邮轮物资供应产品标准和服务体系,提升邮轮物资供应综合服务能级。三是培育亚太邮轮消费中心,推进建设邮轮文旅新地标和综合体,拓展邮轮消费内涵,打响邮轮消费品牌,实现邮轮消费提质扩容。四是建立亚太邮轮船员服务中心,搭建邮轮船员线上服务平台、线下培训服务中心,打造邮轮船员综合服务体系。

第五,做优邮轮产业生态。围绕夯实邮轮产业政策支撑体系,提出5项措施。一是强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邮轮建造领域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邮轮企业IPO。二是构建完整邮轮人才体系。加大本土邮轮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邮轮人才库,储备邮轮全产业链人才。推进邮轮产教融合,强化国际邮轮行业高层次人才交流。三是建立邮轮数据统计监测体系。加强邮轮经济研究国际合作,搭建邮轮产业统计调查制度框架和经济监测体系。四是推进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建立邮轮产业政策支撑体系,适时出台支持邮轮发展地方性法规。五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合作交流平台。设立“国际邮轮经济上海高峰论坛”,支持搭建国际性邮轮交流平台,扩大上海邮轮国际品牌传播力影响力。

合肥市出台多项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力争到2025年总部企业数量超过150家

近日,合肥市印发《合肥市支持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力争到2025年,总部企业数量超过150家,实现三年翻一番,成为长三角总部经济重要集聚地。

《若干政策》提出多项支持政策:一是多作贡献奖励方面,对总部企业年度营业利润和本地经济贡献两项指标均较上年增长10%及以上,且年度本地经济贡献不低于近两年最高值的,按照年度营业收入的1%且不高于本地经济贡献增量的40%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其中最高不超过20%可由企业发放给管理团队。二是核心员工激励方面,总部企业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较上年度增长20%及以上且不低于近两年最高值的,对不超过员工总人数的10%且工资性年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其上年度工资性年收入的2%给予奖励。三是产业链对接和场景应用支持方面,支持总部企业在肥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供应商大会,对参会企业150家(含)以上、实际会期2天或在肥住宿1天及以上,且达成合作协议超10亿元的会议,一次性给予50万元支持;参会企业每增加50家,奖励资金增加20万元,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四是金融支持方面,对获得多作贡献奖励的总部企业,上一年度新增贷款的,按实际贷款利息金额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贴息。总部企业将上市主体迁入该市的,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五是办公用房支持方面,总部企业在该市新购、自建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的,按照每平方米500元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分3年安排,每年不超过企业年度本地经济贡献。六是用地保障方面,支持符合该市产业发展导向的总部企业项目,按照新型产业用地方式供应土地。鼓励总部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七是出入境和通关便利方面,将总部企业纳入出入境中管办证白名单,建立“一对一”专人联系服务机制,确保5个工作日内完成签发制证。

产业动向

上海发布建筑师负责制工作指引(试行)

近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会同上海市规划资源局、浦东新区建设交通委等单位组织编制并印发了《上海市建筑师负责制工作指引(试行)》。

《指引》包含概述、试点概要、项目规划设计、项目策划咨询、项目工程设计、项目采购质量管理、项目施工技术管理、项目运营维护、其他附加服务、执业责任保险、试点项目收费原则、项目后评估12项内容。一是主要明确了责任建筑师在规划设计、策划咨询、工程设计、采购质量管理、施工技术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细化了每项工作的服务范围、职责权利、责任义务等具体细则。二是兼顾与现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管理要求相衔接,通过组织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研究探索建筑师负责制的服务模式、监管方式和管理手段,探索建立建筑师负责制服务体系。三是全面整合责任建筑师及其团队在前期咨询、设计服务、专业协同、工程造价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抓好试点项目的落地,指导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其他参建单位在项目全过程或部分阶段中用好建筑师负责制模式。

上海浦东新区全国首创行业综合许可变更、注销“免申即办” 

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再放大招,全国首创行业综合许可变更、注销“免申即办”。8月21日,浦东新区发出首张“免申即办”的行业综合许可证,企业全程免申请、免填写、免提交,营业执照和行业综合许可证变更“一次办成”

改革前,办理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名称变更、企业注销,需要先到商事登记窗口办理营业执照变更、注销,再到多个许可窗口办理许可证变更、注销业务,需多次往返,时间相对较长。改革后,“免申即办”系统自动检视企业持有的行业综合许可证及其子证情况,精准匹配行业综合许可变更、注销套餐,同步生成一套完整的证照申请材料,企业全程免申请、免填写、免提交,只需简单勾选确认,签字、盖章即可一次办成,真正做到证照“一变皆变、一销皆销”。

此项改革有四大亮点:一是全面体检,证照数据智能关联。“免申即办”系统将企业营业执照信息与“一业一证”数据库进行比对,自动获取企业的行业综合许可证及其载明的单项许可信息。二是精准匹配,业务套餐智能定制。通过梳理变更、注销需联办情形,建立营业执照、行业综合许可及单项许可业务情形的对应关系和业务规则。再通过证照信息共享、数据关联,申办系统将为企业个性化定制可联办的商事+许可业务组合套餐。三是自动生成,填报信息智能抓取。根据企业营业执照拟变更、注销信息,并依托电子证照库精准获取企业名称、企业法定代表人等信息,自动生成一整套准确、完备的企业营业执照+行业综合许可证变更、注销申报材料。四是集成办理,变更,注销一次完成。企业完成签字、盖章后即可一次完成营业执照和行业综合许可证及相关单项许可证的变更、注销。

上海数交所发布“繁荣计划” 面向全国推出一亿元补贴

8月21日,上海数据交易所发布“数据要素市场繁荣计划”,将面向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要素市场相关企业,推出关于开展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专项激励资金的方案,拟设立一亿元人民币的专项激励资金,从支持数据产品登记、鼓励数据产品交易、培育优质数商企业三个维度制定激励方案,以繁荣数商生态、活跃场内交易。

围绕数据产品组织与交易,“繁荣计划”涵盖三大方面的激励举措:一是首次登记挂牌补贴,数据产品供方企业在上海数交所首次登记并挂牌的,按照每家不超过10万元的额度给予一次性补贴。二是数据产品交易示范补贴,对符合一定交易合同数量且达成相应交易额的数据产品供需方企业给予相应激励资金。三是优质数商培育补贴,鼓励数商更多、更好地为场内交易主体进行多元服务,活跃场内交易。

政策举措

上海静安上线轻微失信企业信用修复“一件事”,可即办即结

近日,静安区上线了“轻微失信信用修复‘一件事’”,帮助轻微失信企业快速修复信用。通过认定单位内部核查、电子表单智能预填、电子印章自动调用等手段,企业无需提前准备任何纸质申请材料,直接通过“一网通办”线上确认即实现电子材料上传。整个业务办理时长,也从法定的“7—10个工作日”,直接缩短成“即办即结”。

一是静安区对信用信息修复证明材料的获取流程进行优化再造。区信用平台上线了履罚情况核查模块——一旦行政处罚信息达到《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最短公示期,即向认定单位发送短信提醒,认定单位在企业尚未提交申请时就可以提前开展服务。

二是静安区还充分发挥区信用平台归集使用公共信用数据和区“一网通办”平台服务企业办事的能力,打通两个平台之间数据、文档交换的通路,保障信用信息修复证明材料有关数据的实时共享调用。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实名登录后,企业基本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将自动填入预先生成的格式化电子表单。确认系统预填的电子表单后,企业只需在《“信用中国”网站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申请表》和《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承诺书》中调用企业电子印章,一键提交申请。

目前,轻微失信信用修复“一件事”已经在静安区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消防安全、政府采购、安全生产、定点医药机构、人防工程等信用信息修复申请较多的领域推行。

上海出台新一轮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促就业政策措施

近日上海出台新一轮“3+1”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促就业政策措施,优化完善鼓励用人单位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助力困难毕业生就业的求职创业补贴政策,启动实施帮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的十个“一”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等,全力确保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实施3项毕业生就业补贴新政。一是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将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招用该市2023届高校毕业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该市登记失业3个月及以上人员或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的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相关单位均可按2000元/人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二是新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补贴对象为新招用毕业年度或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该市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补贴标准为按照该市缴费当月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下限作为缴费基数计算的养老、医疗(含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缴费额中用人单位承担部分的50%;补贴不超过12个月。人社部门将定期向相关用人单位“精准推送”补贴信息,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可在为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参保登记手续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后的6个月内,向企业纳税地(社会组织向组织注册地)所在区人社部门提出申请。三是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对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残疾、特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贫困残疾家庭、脱贫家庭、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可申请10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经学校、区人社部门审核,补贴资金将发放至毕业生个人银行账户。

(二)集中开展十个“一”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通过强化十个“一”举措,确保到年底该市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不低于90%,同时有就业意愿的该市登记失业青年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十项举措主要包括:形成一个实名信息库,加强对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的动态排摸;开展一次就业服务信息公开行动,集中推介各项就业帮扶政策服务;落实一套实名制就业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青年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实施一人一策就业结对帮扶,并聚焦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此外,落实一揽子就业扶持政策、组织一系列招聘服务活动、打造一个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实施一项青年专项技能培训计划、织牢一张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网、挖掘一批就业创业典型案例。

安徽首批11个经营许可事项纳入“证前指导”

日前,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会同该省住建厅、省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将首批11个高频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证前指导”服务清单,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实施,进一步推进经营主体合规经营、便利许可,快速进入市场开展经营活动。11个高频事项涉及市场监管、住建、卫健、药品监管、消防等多部门。该省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将在试点成熟基础上不断扩大覆盖范围。

“证前指导”服务指在经营主体办理营业执照后提交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前,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申请人申请,提供业务咨询、提前查看现场等指导服务。

通知明确,一是对需要准备材料的事项,审批部门要提供材料指导服务;对需要提供布局图、平面图等材料的事项,审批部门要提供审图指导服务;对需要现场核查的事项,在经营主体现场布置完毕并提出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审批部门要安排人员提供远程或现场指导服务。二是省、市、县(市、区)三级市场监管、住建、卫健、药品监管、消防等部门将结合事项职责权限,分级建立协调联络工作机制,选派业务骨干、专家等担任指导服务人员;同时,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窗口增加“证前指导”服务业务,为经营主体提供精准、高效的指导服务。

经验交流

上海加强社区药品配备保障: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衔接,定期优化药品目录

8月22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药品配备保障的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上下衔接”的原则,形成“1+X”用药模式(“1”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X”为非基本药物,由社区根据实际用药需求确定)。定期调整和优化本单位药品供应目录,应配尽配,满足辖区内群众用药需求。

文件要求,一是要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各区卫生健康部门要定期分析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情况,特别是常见病、慢性病用药情况,指导督促各级医疗机构不断优化用药目录。

二是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疗机构常见病、慢性病用药目录衔接,实现区域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常见病、慢性病用药目录统一。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开设专科(专病)门诊的,应根据医联体内上级医疗机构专科用药情况配备药品,以满足患者治疗需求。鼓励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联体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内调剂使用。

三是各区卫生健康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技能和政策法规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师下沉社区开展用药指导和帮扶,提高基层药学服务能力,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或联合二、三级医疗机构开设药学门诊,提供用药咨询和指导。

四是医保部门要做好定点医疗机构预算统筹分配,科学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总额预算,进一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倾斜。推进电子处方流转,实现定点医疗机构电子处方顺畅流转到定点零售药店,提高人民群众看病配药便利性。

江苏苏州发布“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25条”

近日,《关于支持建设苏州高端纺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工作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推出25条重点任务和举措,鼓励企业目标化发展,明确各部门主体责任,协同推动苏州高端纺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一是聚焦创新,提升品牌硬实力。通过设计创新、模式业态创新、文产融合创新共同助力企业时尚化转型。鼓励纺织服装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创意设计开放式平台,提升全行业设计原动力。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加强研发、创意、设计等前端环节服务的投入,推动企业从单纯制造产品向“制造+服务”转型。引导企业在制造业生产全过程中融入更多文化创意元素,积极向集文化传播与产品制造于一体的文产融合类企业转型。同时,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一批“苏州制造”品牌。着力引进和扶植培育一批时尚设计师品牌、服装高级定制品牌和电商快销品牌,对新获得“苏州制造”品牌登峰企业给予20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同线同标同质”。着力推动区域特色化、重点化发展,支持区域市场聚合融通、进位升级,打造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

二是数字赋能,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聚焦数字化建设,推进生产经营全流程数字化。支持企业在工艺装备、生产制造中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形成数据闭环,推动5G在纺织行业供应链的场景应用。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模型库、软件库、数据库。同时,推动技术攻关,给予项目奖励,实现高端化提升。支持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组织实施一批基础研究试点项目,给予每家不超过500万元的研发经费支持。工程化阶段瓶颈创新攻关、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按照投入的50%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鼓励企业加大新装备研发应用,对投入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投资额给予6%至15%的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此外,聚焦绿色化产业升级,构建绿色循环体系。支持企业使用低能耗、低水耗、低排放的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制造工艺和绿色纤维,支持使用再生纤维及制品。

三是多措并举,全链路支持企业发展。聚焦大中小企业融通,组建苏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联盟,增强产业集群优势。支持龙头企业聚焦核心技术、市场渠道、品牌打造等方向,实施强链补链兼并重组,对符合条件的兼并重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扶持。对首次入选“中国500强”的企业,给予1000万元奖励。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化纤、纺织、服装服饰等产业链中小微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对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亿元、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政策工具引导撬动作用,督促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开展“高端纺织集群贷”工作,实施“一行一链一品牌”行动,鼓励商业银行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用好“政策计算器”“苏链通”“市采通”等,帮助企业更便捷更精准匹配各级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专业人才引育,给予一定的人才奖励。围绕直播电商产业链,加大对电商直播平台和电商直播人才的招引支持力度。先进纤维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引进高端人才及高技能人才,加大力度引育一批制版师、工艺师、封样工、视觉传达和主播等行业人才。对新引进的高技能领军人才,给予个人最高100万元安家补贴、引才单位最高50万元引才补贴。

安徽出台地方标准进一步强化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近日,安徽省正式发布省级地方标准《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体系要求》,进一步指导企业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工作。

该标准对商业秘密管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企业所处的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等作了明确规定。就企业在建立和运行商业秘密管理体系过程中,如何应对风险和机遇、如何进行涉密事项的管理、如何做好应急准备及响应等提出应对措施和解决路径。该地方标准的发布,将有效指导企业系统建立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体系,引导企业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环节对商业秘密进行自主管理和保护。

域外动态

山东强化安全生产分级分类驻点监督

山东省政府安委会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驻点监督工作的意见》,强化分级分类监督,该省将根据企业现实安全状况、潜在风险大小等情况确定安全等级,实施分类派驻。

一是驻点监督重点对象为存在重大风险、重大事故隐患等危险性高的企业,设备工艺落后、安全管理水平低下、新投产运营、人员密集等本质安全水平较低的企业,近3年内多次违法违规、曾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以及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安全生产巡查、“四进”等各类督导检查中发现问题隐患数量较多的企业,以及建设项目危大工程施工阶段。各级行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直接监管责任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避免对同一企业重复开展驻点监督。

二是各级驻点监督派出单位要根据各行业领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及自然、社会等各类因素,聚焦基坑施工、高空作业、复工复产、极端天气等事故易发阶段,统筹重要节假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重要敏感时段,合理安排驻点监督力量。化工和危险化学品行业要按照全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部署,开展“两人一企”常态化驻点监督,驻点监督工作应严于其他行业。煤矿继续按照全省煤矿驻矿监督实施意见,对所有煤矿开展驻矿监督。

三是各级驻点监督派出单位要选派懂业务、懂技术、懂生产、懂政策且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驻点监督人员。特别是要优先选派业务科(处)室骨干、具有行业工作经历人员。在选派驻点监督人员的同时,可邀请安全专家辅助开展工作,提升驻点监督工作专业化水平。驻点监督人员原则上每半年轮换一次,重要延续性工作,可视情延长驻点监督时间或接续开展下一轮次驻点监督。

山东实施专项行动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

山东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山东省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征集发布2000项以上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1000项以上高校院所创新成果,推动一批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到中小企业落地转化。

一是创新平台赋能方面,鼓励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和研发,到2025年,力争解决100项以上“卡脖子”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强化省市联动,到2025年围绕11条标志性产业链征集发布1000项以上中小企业创新需求,举办不少于15场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促成300项以上对接合作。每年将举办10场以上省级重点产业链融链固链供需对接活动,市级融链固链供需对接活动50场以上。聚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举办5场以上细分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推介行动和展览展示活动。每年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发明专利申报300项、获批授权专利100项以上。每年推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100亿元左右。

三是机器人赋能方面,围绕农业、矿山、化工、建筑、医疗、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机器人+”示范应用。到2025年,打造40家以上机器人领域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每年新增100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

四是人工智能赋能方面,在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质量提升、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活动。每年举办2期先导区“百企百景”洽谈对接会,到2025年发布场景供需项目1万个以上。每年新培育100个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推动优质中小企业与服务商精准高效对接,共同打造100个以上 “工赋山东”典型场景。支持优质中小企业、高校和行业组织搭建虚拟现实应用体验中心,对其建设费用的20%,给予一次性最高300万元资金补助。

五是数据赋能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强化数据采集、传输、存算、管理及应用,力争到2025年,推动10000家左右的优质中小企业实施数据赋能专项行动,建设50个左右具备“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支撑能力的“产业大脑”。

 

深圳发布十大措施力促物流供应链发展

8月21日,《深圳市促进物流供应链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正式印发,从引进培育高能级贸易主体、拓展外贸新业态、供应链企业服务制造业、保障仓储设施供给、金融支持等方面,针对性提出10条具体举措。

一是在引进培育高能级贸易主体方面,引导物流供应链企业拓展大宗商品、消费品等领域进口业务,加快吸引一批境内外贸易体量大的渠道型、供应链管理型贸易企业落户;支持物流供应链企业参评贸易型总部企业,鼓励企业向上向下深度融入制造和流通等全产业链环节,拓展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在支持企业拓展外贸新业态业务、提升供应链企业服务制造业能力、强化物流集散功能等方面,支持物流供应链企业共建共享一批优质海外仓,加快布局境外物流网络,建设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吸引国内乃至亚太地区企业委托开展集货出口,还支持重点物流供应链企业开展代办跨境电商出口收汇业务,鼓励大型物流供应链批发企业加大力度在深圳建设全球或区域性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三是在强化物流集散功能方面,推动国际知名货运航空公司加大在深货机运力投放,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物流便利化改革,支持物流供应链企业依托物流通关优势扩大集货规模;联动香港承接跨国公司国际分拨中心业务,积极争取跨国物流企业将深圳作为全球或区域性物流分拨节点;争取开展外籍船舶沿海捎带业务,支持物流供应链企业依托前海和盐田综保区开展多国集拼业务,推广多式联运运单“一单到底”协同监管。

四是在加大金融支持方面,依托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强与金融机构数据共享,通过数据交叉互验,为金融机构对物流供应链企业尽调、贷中核验和贷后管理提供支撑;支持金融机构通过“监管沙盒”模式为物流供应链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中国信保拓展物流供应链企业进口预付款保险业务,协调商业银行支持企业利用进口预付款保单开展融资。

五是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建立重点培育企业清单,支持更多物流供应链企业获评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企业和RCEP项下核准出口商,将物流供应链企业正常出口业务退税时长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简化代办退税业务流程。同时,推动贸易平台企业拓展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并为物流供应链企业提供支撑服务;发挥“商务+海关+辖区”三人小组机制作用,为重点物流供应链企业做好贴身服务,引导企业扎根发展。

深圳先手布局、原创突破、创新机制,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深圳路径”

近年来,深圳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

一是重点领域布局百余个攻关项目。近年来,深圳围绕光通信、超高清视频、高端数控机床、集成电路基础材料等重点领域,新布局实施100多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通过央地协同、多方联动模式持续攻关,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取得重大突破。如深圳组织联合攻关团队全力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国产化研制,成功研制出首台ECMO,打破欧美国家30余年的技术垄断。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全自研的崖山数据库系统,实现内核代码自主率100%的技术突破,目前已在能源、交通、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推广应用。

二是持续提升自主创新“硬”实力。近年来,以深圳湾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瞄准世界前沿,围绕国家需求,主动承接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建立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直接委托和协同攻关机制,不断提升深圳自主创新“硬核”能力。目前,深圳正着力提升基础研究策源能力,坚持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引导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基金、捐赠等方式投向基础研究,今年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力争提升到7.5%。全面实施基础研究规划,继续实施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改革高校基础研究竞争性项目的支持方式,突出原创,探索建立长周期和择优滚动支持模式,实施200个以上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

三是建动力机制加强前沿创新应用。近半年来,该市在主动承接国家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助力国家和省重大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积极进展。一方面主动承接国家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实施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吸引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在深圳进行产业化。另一方面助力国家和省重大核心技术攻关。在圆满完成全国首个部市联动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任务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十四五”合成生物学专项部市联动任务。对获得国家、省正式立项和财政支持的重大科技项目予以配套资助。

深圳发布律师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8月24日,《深圳市律师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提出多项奖励政策。

一是增强国际法律服务能力,为深圳市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境外知名律师事务所新到深圳市设立代表机构的,给予最高50万元落户奖励。对该市律师事务所的总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每设立1家并稳定运行1年以上且境外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的,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每家律师事务所总所奖励最高150万元。该市律师参加境外知名法律院校的法学学历学位教育并取得博士、硕士学历学位证书的,给予50%、最高25万元的学费支持。

二是加强律师专业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深圳市律师业服务能级。对营收首次达到1亿元的律师事务所,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营收达到1亿元的律师事务所,营收每增加5000万元,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每家律师事务所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于获得国家、省级律师协会法律服务产品评选项目奖项的律师事务所、律师,分别给予最高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在当地近三年平均营收超过1亿元的律师事务所迁入深圳市或到深圳市设立分所的,给予最高50万元的落户奖励;对近十年获得经市司法局认可的国家级荣誉的律师事务所迁入深圳市或到深圳市设立分所的,给予最高50万元落户奖励。对该市律师事务所新获得经市司法局认可的国家、省级荣誉的,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20万元奖励。鼓励市律师协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律师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并在合作办学方面给予财政支持,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对新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律师事务所,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对引进的近十年获得经市司法局认可的国家级荣誉的外地律师,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该市律师新获得经市司法局认可的国家、省级荣誉的,给予最高50万元、20万元奖励。

重庆出台十条政策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近期出台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该政策将持续3年,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一是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绿色园区的,按不同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2亿元奖励。二是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60%以上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三是支持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100家领军企业、100家高成长性企业新增贷款,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6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贴息支持。重庆农担集团等政策性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进行担保,担保费率平均不超过0.6%。四是支持种养业主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给予最高不超过85%的保费补贴。五是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不超过实际有效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化标杆工厂”,按不超过实际有效投资额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六是支持冷链流通体系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集散分拨中心项目,按不超过实际有效投资额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相关冷链物流示范项目建设,按不超过实际有效投资额的40%,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支持通道冷链运输,对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的冷藏集装箱,按普通集装箱奖励标准上浮5—10个百分点进行奖励。七是支持实施“爆品”打造计划,对新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企业,按不同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八是加大头部和龙头企业招商支持力度,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以及行业头部和龙头企业来渝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的,给予相应奖励。九是设立目标规模为100亿元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基金,加强市与区县(自治县)联动,有针对性设立行业、区域、专项子基金,积极引导产业项目落地。十是加大考核激励表彰力度。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佳园区,给予100万元奖励;对粮油、肉蛋奶、果蔬、休闲食品、预制菜、火锅食材、中药材等7大产业领域十佳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奖励。

重庆出台银保业支持“双倍增”行动方案

重庆市科技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重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明确到2027年,该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融资能级、保障水平、供给结构将实现新突破,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余额年均增长超20%、保险金额较2022年翻一番、信用贷款占比提升至30%,科技型企业融资余额迈上8000亿元新台阶、保险金额突破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比提升至65%。

该市将从3个方面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质效。一是在提升供给质量方面,鼓励各金融机构以“孵、育、壮”为服务路径,强化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与财政引导资金形成合力,加强重点产业集群金融服务,结合区域特色、企业集聚化情况,合理提升科创金融专项资源配置,以“走万企 提信息 优服务”活动为抓手,建立常态化“金企对接”机制。二是在拓宽供给渠道方面,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强化保险保障作用,加强数字化金融服务与科创人才综合金融服务。比如,探索“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新模式,持续推广“知识价值”“商业价值”等创新信贷产品,形成企业信用信息政务数据库,积极开发消费、理财、养老、创业等定制化金融产品。三是在拓展应用场景方面,打造金融服务“白名单”生产系统与产业运行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科技型企业经营情况实时感知,提升产业链经营风险预警水平,统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