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22)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22) 2023-07-21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22期   总316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7月 21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市科委四方面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办理. 3

江苏出台6方面举措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4

经济热点

上海实施四项行动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 5

上海出台16措施促进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 7

江苏省部署从七个方面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10

产业动向

上海五方面20项措施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11

上海搭建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高质量发展. 13

江苏出台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 14

政策举措

上海提出18项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16

上海着重从四个方面促进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 18

江苏出台多项措施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 19

经验交流

上海发布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18条措施 全力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21

上海市总工会出台10条意见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24

江苏启动“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 26

域外动态

山东三方面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 26

广东拟出台打造家电总部大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 27

重庆多项金融举措支持乡村振兴. 28

重庆出台“启明星”“北斗星”实施方案2025年软件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  29

重庆出台30条措施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 31

 

 

 

 

 

 

科创聚焦

上海市科委四方面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办理

日前获悉,上海市科委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事项作为高频行政许可事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优化。

一是采用AI辅助OCR技术实现智能预填。系统可自动识别用户提交的护照、签证、合同、学历、工作资历、无犯罪认证等多种类型文件,提取其中个人、家庭、工作、学历信息预填入并自动校核,达到平均预填率76%,业务量加权预填率83%。

二是上海本地系统实现智能预审。通过“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系统”定制化接口同步申报材料,进行数据传输前校验,校验准确率不低于90%,经过校验通过的材料可避免漏传、错填等问题。

三是提供在线专业人工帮办。组织选拔专人负责在线专业人工帮办,达到线上一分钟响应率100%,解决率100%。并在“一网通办”平台的办事指南页面提供帮办微视频,进一步降低企业群众学习成本,使复杂事项不再难办。

四是实现办理状态实时同步。办件状态变更后,办件信息可在15分钟内归集到办件库,办件用户可在系统首页、“外国人才在上海”官网、微信公众号直接查看办件状态。

江苏出台6方面举措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近期,江苏省出台《关于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管理和环境6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覆盖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

一是鼓励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实施产业专利导航工程、加快创新技术专利获权;二是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营机制、促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创新知识产权运用方式、壮大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三是实施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严格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加强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四是发展知识产权高水平服务,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五是实施知识产权高效能管理,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加强重大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深化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管理;六是构建知识产权高品质环境,打造知识产权人才高地、深化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

经济热点

上海实施四项行动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

7月18日,上海市经信委、商务委、发改委联合发布《上海市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实施四项行动,力争到2025年,产业互联网平台交易额突破3.3万亿元;引育100家以上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其中30个以上的头部平台、10家以上的新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一是产业互联网平台“集群”发展行动。深耕重点产业垂直服务平台,打造面向集成电路全要素流程的“云采购”“云设计”“云制造”“云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整合药企、经销商等上下游供应链要素,打造医药领域数字化平台,聚焦港机运行维护,构建集成港机设备、备品备件、船舶信息、水文地理系统等多元化模块的数字化平台。推动工业品数字服务平台扩品增量,扩容1500万个通用工业品产品品类,加快MRO(维护、维修和运营)核心数字产品研发,打造10个左右细分领域的工业品模型库,发布20款左右基于平台系统的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设计、制造、采购、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金融创新。支持平台在产业元宇宙、大模型、增强现实等未来技术上的研发投入,优化基于订单驱动生产要素的专业服务平台。聚焦钢材、煤炭、有色金属等大宗平台模式,构建集在线交易、咨询服务、数字化产品、供应链金融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二是要素市场创新行动。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总部基地,建设集总部运营、技术创新、场景应用、人才培育、区域招商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载体,深度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优化土地复合利用方式,引导产业互联网平台将业务总仓、中转仓、前置仓等仓库建设为高层仓库。加大产业互联网平台与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深度合作,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支持产业互联网平台及上下游企业参与数电票试点,支持平台设立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等研发型企业,探索小剂量科研用品白名单、备案承诺制,提升专业服务平台通关便利度,支持通过长协价、组团价等方式降低平台科研用品运输鉴定成本。培养“产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孵化20个左右高质量创新项目。建设安全态势感知、企业安全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业互联网平台领域安全漏洞挖掘、渗透测试、威胁情报分析等工作,形成安全基础知识库。

三是产业链场景赋能行动。引导央企、国企等大型制造业企业率先开放应用场景,推动大型制造企业通过系统对接方式开放数字化采购场景。实施“平台助企”行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批生产管理、智能营销、云端协同等产品,提升生产效率。鼓励产业互联网平台结合用户需求,帮助一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升产品性能,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设立企业研发中心、设计创新中心。

四是产业生态构筑行动。打响中国(上海)工业品在线交易节品牌,举办超百场专场活动,成立数字化供应链产业联盟,开发、开放100个左右交易节专属的工业数字模块,发布一批互惠互利的生态资源产品和旗舰平台,链接长三角制造业生产需求。支持头部产业互联网平台与标准化机构、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快完善通用工业品分类标准和编码规范。鼓励平台加大对编码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编码自动采集、智能分类编目等技术创新。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产学研专家库,定期更新重点平台项目库。

上海出台16措施促进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近日出台《关于促进本市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三个方面16项措施。

(一)在增强发展优势方面,一是做强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依托国家金融要素市场升级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平台,加强“期现联动”;建立重要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推动生产、流通及配套服务高效融合、创新发展。二是做大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鼓励平台提升能级、扩大规模,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支持平台与制造企业开展专业服务外包合作。三是做专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与软件信息服务商深度合作,形成基于数字基础的新型产业链、供应链和企业发展生态;拓展平台服务范围,鼓励发展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服务。四是做优专业服务平台,加快培育一批与重点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服务平台,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鼓励外资研发中心提供第三方服务,积极搭建“走出去”专业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发展服务外包。

(二)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一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用足用好各项专项资金、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平台支持力度;鼓励、指导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支持平台和上下游企业参与该市“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试点;创新发展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二是保障物流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结合本市与长三角一体化空间规划布局,编制仓储物流规划,保障平台必要的仓储用地需求;支持建设智慧化、共享型现代仓储基础设施,对承担重要功能性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给予政策支持。三是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应用,发挥平台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强化数据整合和资源配置能力,加快传统业务场景的优势;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管理。四是加快新技术整合应用,加快平台区块链技术应用;丰富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积极培育为平台提供垂直细分领域“大模型”技术支持服务的企业。五是鼓励国际化发展,依托重点展会推介平台,组织海外推介活动;推动平台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出海。六是加强碳管理基础建设,指导平台建立碳核算体系;支持建设低碳供应链服务平台,完善碳交易体系建设;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核算标准体系,支持平台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标准制订。七是促进区域融合集聚发展,推进浦东新区、宝山区、普陀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区域打造平台集聚发展新高地。八是加快培养集聚多层次专业人才,鼓励开展平台人才培训;创新平台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聚集世界优秀平台人才;推动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合作,开展平台应用人才定制培养。

(三)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推动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所需要建立完善的各项工作机制,形成各方工作合力。一是建立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推进机制,建立市级层面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市、区联手;不断拓展领域范围,逐步形成平台培育体系和梯队。二是加强平台标准化建设,将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平台的基础性工作予以推进,鼓励和指导制订地方或团体标准;支持平台参与国家、市级标准化试点。三是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治理机制,对平台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市场信用评价机制;加强平台金融风险防范,强化事中监管和区块链应用,形成联合监管体系。四是建立监测统计制度,建立平台运营情况统计监测与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江苏省部署从七个方面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7月19日召开的江苏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从七个方面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一是要着力扩投资,抓住用好政策机遇,优化全流程服务和全要素保障,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前瞻性谋划一批”的思路梯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多吸引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优质企业参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引导外资“加码”江苏、扎根江苏。二是要着力促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聚焦大宗消费、暑期消费等关键环节,创造新场景、发展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点面结合提振有效需求。三是要着力稳外贸,既拓展“新三样”等外贸新增量,又努力稳住传统出口产品市场份额,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促进新业态发展壮大,用好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在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上迈出坚实步伐。四是要着力强创新,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坚实的双重优势,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对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集聚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支持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做强功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五是要着力增信心,推动惠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加强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切实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多措并举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六是要着力稳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统筹做好民生“七有”工作。七是要着力防风险,抓实抓细防汛抗旱和能源电力保供,全力防范化解房地产、政府性债务、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领域重大风险,抓紧抓好安全生产,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产业动向

上海五方面20项措施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近日,上海市商务委制定出台《上海市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五个方面20项措施。

一是立足大局,高水平服务国家战略。依托国家级战略平台,加快建设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着眼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带动更强的重要会展载体。支持重点展会扩大与长三角合作,推动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二是提升能级,增强配置全球资源功能。加强“四位一体”联合招商,引入高水平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吸引更多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组展机构落户,推动国际性高端专业会议与高端品牌展会联动发展。鼓励本市会展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打造展览场馆新优势,积极研究优化展览场馆布局。提升各类展会对内对外辐射能力,集聚和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行业竞争力的会展项目。到2025年,全年展览总面积达到2200万平方米左右,国际展占展览总面积的比重达到80%。

三是优化布局,构建会展经济新生态。充分用好展览场馆资源,激发会展中小企业、中介组织创新活力,促进会展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发挥浦东会展经济示范引领功能,依托东方枢纽国际特定管理区建设,打造会展经济新增长点。推动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建设,逐步构建链接长三角、服务全国的会展经济发展战略、资源共享机制。加快会展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支持打造一批云上会展品牌项目和带动力强、知名度高的双线展会。到2025年,进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机构数量超过35家,培育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

四是融合赋能,放大会展经济综合带动效应。聚焦重点产业,打造和培育一批与产业主导方向高度契合的高质量展会,推动各类展会与高端专业会议、论坛结合。深化优质展会与重要节庆活动的合作互动,持续培育、举办各行业高水平国际会议,打造一批会商旅文体联动项目。释放消费活力,支持举办各类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提升“会展+商贸”常年展示交易功能,推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五是集成创新,构建会展经济营商环境高地。深入贯彻《上海市会展业条例》,提升展品、人员通关便利化水平,降低办展成本。统筹用好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引进国际知名展会和企业,支持培育与该市现代化产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专业展会。完善会展服务、会展经营、绿色会展等标准体系。规范会展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杜绝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展览展示活动,完善赴境外办展参展管理。

上海搭建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高质量发展

7月19日,由上海市商务委会同税务、海关、外管等部门指导,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搭建的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亮相。

该服务平台将集成海外仓货物出口通关、境外销售、国际物流等信息,构建海外仓境内外全流程数字化贸易闭环,为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收结汇、退税、退货提供贸易过程溯源、真实性验证等服务,为数字化智能监管提供信息支撑,促进海外仓贸易便利化。

一是在数据归集环节,企业入驻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后,进行相关资质备案,并完成电商平台销售数据和通关数据的授权,就能体验一站式服务。通关申报时,企业在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成订仓单申报,在单一窗口进行9810报关单申报;货物运送至海外仓,在电商平台销售,产生销售记录后,平台归集企业出口通关、境外销售、国际物流等信息,并通过风险数据模型进行验证,形成企业电子信息台账。

二是在出口退税环节,企业向税务部门提出退税申请后,税务部门可通过平台辅助监管系统,了解掌握企业商品境外段物流、销售记录,以验证贸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缩短业务办理周期,提升企业退税便利度。

三是在资金结算环节,企业在平台发起结汇提款申请后,平台将收集的境外销售订单信息与提款申请进行匹配,并将结果数据推送至合作银行,助力企业安全、合规地回笼资金。

江苏出台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

江苏省发改委会同该省工信厅近日印发《江苏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企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力争全部达到基准水平。其中,炼油、乙烯、水泥、平板玻璃、炼铁、炼钢、电解铝等行业(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力争超过30%;烧碱等行业(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力争超过40%;对二甲苯、煤制烯烃、纯碱、铜冶炼等行业(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力争超过50%。

方案明确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加强重点领域能效水平管理。建立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企业装置能效清单,根据能效核查情况动态更新企业装置能效清单。二是推进重点领域企业技术改造。建立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清单,根据能效清单更新情况动态调整技术改造项目清单。各地要按照“一企一策”要求,指导技术改造项目清单内的企业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三是有序退出重点领域低效产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加强对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企业能效水平执行情况的节能监察。四是强化重点领域项目源头管控。严格落实投资管理、产业政策、市场准入、能耗与环境管理等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五是加大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加强技术研发和装备攻关,推动节能降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

方案提出三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实施。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调度、随机抽查、实地督导、通报约谈等方式统筹推进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技术改造。二是加强政策支持。综合运用财政资金、税收优惠、绿色金融等政策支持重点领域节能改造。三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媒体宣传和节能改造典型案例复制推广等措施,营造重点领域节能改造的良好氛围。

政策举措

上海提出18项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近日,上海市商务委制定出台《上海市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五个方面18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强化主体培育,打造自主品牌。主要包括:加快集聚跨境电商主体、持续推进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和实施“出海优品”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鼓励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设立总部。支持优质跨境电商企业纳入上海外贸重点企业,享受通关、税务、外汇等便利化政策,给予相关信用保险保费支持。对跨境电商出海品牌企业注册境外商标、申请境外专利等给予支持。鼓励跨境电商平台为传统外贸企业提供快速入驻审批、流量扶持等。

二是支持模式创新,培育增长新动能。主要包括:推动出口规模化发展、推动进口消费升级、强化专业配套服务和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效能。明确提出:推进跨境电商邮路出口落地,按规定对跨境电商监管场所软硬件投入等费用给予支持。制订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试点方案。大力培育网站运营、软件开发、国际物流、跨境结算等跨境电商专业服务企业。支持出口商品与退货复出口商品合包运输到境外。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对接中欧班列。搭建覆盖海港、空港的跨境电商物流撮合服务平台。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海外仓建设。主要包括:支持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海外仓、搭建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企业优化海外仓布局。明确提出:重点支持一批智能化发展、多元化服务、本土化运营的海外仓,鼓励中小微企业租用海外仓抱团出海,探索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为海外仓出口收结汇、退税提供支撑服务。建设一批境外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络。

四是优化监管服务,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主要包括:提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能级、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落实税收政策、优化跨境资金结算服务、支持企业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明确提出: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海关、税务等部门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根据风险状况动态调整零售进口商品人工查验率。支持企业适用跨境电商税收政策。对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期收汇用于偿还外汇贷款的企业,贷款银行可办理购汇偿贷手续。对企业通过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相关贸易融资产品给予贴息支持。

五是加强交流合作,营造良好行业生态。主要包括:培育集聚行业人才、推进行业交流合作。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校企实训式跨境电商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落户,鼓励进口电商主动对接进博会,鼓励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加强国际交流。

上海着重从四个方面促进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

上海市经信委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着重从四个方面促进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

一、在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集群”做大做强方面,将联合市商务委、市发改委重点推进建设6类平台,一是建设面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汽车产业、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领域的重点产业垂直服务平台。二是建设一批服务一站可寻、产品全网可溯的工业品数字服务平台,加快核心数字产品研发,打造一批工业品模型库和基于平台的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三是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贯通发展的创新产品和制造模式。四是做强专业服务平台,提升垂类大模型等技术在平台中的应用力度。五是厚植工业原料数字服务平台,搭建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的“交易+咨询+供应链金融”综合平台。六是构建跨境产业数字服务平台,打通核心零部件、备品备件的采购渠道,为企业出海提供服务。

二、在完善平台发展需要的要素保障方面,将从多个方面持续发力。组织创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总部基地;在税企直连、进出口通关便利度等方面,探索包容审慎的制度供给;通过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专项和产业菁英高层次人才专项,加大对人才的支持力度。

三、在强化平台对产业链的服务能力方面,集中力量构建3类应用场景。一是引导大型制造业企业与平台共建数字化采购等应用场景。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批生产管理服务场景。三是支持平台建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应用场景。

四、在营造融合协作的产业生态方面,将大力提升3类服务。一是提升中国(上海)工业品在线交易节影响力,计划举办超100场专题活动。二是建立联合创新体系,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三是组织发布行业白皮书、开展平台成熟度评价研究等,为行业发展服务。

江苏出台多项措施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

近日,江苏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推动该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左右。重点发展电网侧储能,到2027年,全省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350万千瓦左右。鼓励发展用户侧储能,到2027年,全省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100万千瓦左右。支持发展电源侧储能,到2027年,全省电源侧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50万千瓦左右。支持“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开发,支持企业用户建设“微电网+储能”。引导技术创新应用,积极支持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热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等创新技术试点示范,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项目技术应用种类达到5种。

二是加快工程建设。优化项目纳规流程,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应对项目可研报告评审意见等评估后纳入规划, 5万千瓦以下的项目由设区市能源主管部门评估, 5万千瓦及以上的项目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评估。建立服务推进机制,设区市、县(市)能源主管部门是项目服务推进责任单位, 5万千瓦及以上的独立新型储能项目,由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牵头统筹协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5万千瓦及以上的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可经申报纳入省重大项目管理,项目所需要素予以优先支持和安排保障。做好接入电网工作,电网企业应优化独立新型储能项目的并网流程,原则上于20个工作日内完成接入电网方案评审,于20个工作日内签订接网协议。严格工程建设标准,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有效全容量下连续放电时间不应低于2小时,采用锂电池技术的在不更换主要设备的前提下完全充放电次数不应低于6000次,充放电深度不低于90%。加快并网调试工作,电网企业要优化流程,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原则上应于建成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网调试和验收工作。

三是支持项目运营。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可作为独立主体注册并参与电力市场,其他类型的可联合或聚合参与电力市场。优化调用结算方式:在迎峰度夏(冬)期间(1月、7-8月、12月),原则上全容量充放电调用次数不低于160次或放电时长不低于320小时,不结算充电费用,放电上网电量价格为该省燃煤发电基准价0.391元/千瓦时。在非迎峰度夏(冬)期间(2-6月、9-11月),放电电量上网价格为该省燃煤发电基准价,充电电量按该省燃煤发电基准价的60% 进行结算。鼓励项目加快建设,在2023年至2026年1月的迎峰度夏(冬)期间(1月、7-8月、12月),依据其放电上网电量给予补贴,补贴标准逐年退坡,具体为:2023年至2024年0.3元/千瓦时,2025年至2026年1月0.25元/千瓦时。

经验交流

上海发布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18条措施 全力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

近日,上海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5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多措并举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是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要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扩岗政策支持,将重点工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等纳入重点企业用工服务范围,配备就业服务专员,实行“一企一策”定制化服务。大力推进政策“直补快办”,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稳岗扩岗服务和贷款业务,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加大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计划,加强社区创业帮扶指导,开展创业培训,推行“创业担保批次贷”模式。要加大技能培训支持力度,研究发布新技能培训项目和重点支持培训项目目录,优化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经费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大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评价。

二是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要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延续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扩岗补助政策。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要鼓励引导基层就业,稳定“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科研助理招募规模,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原则上2023年所有新招聘社区工作者岗位全部面向应届生开放。要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在沪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要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实施上海工程师选调培养生项目,并逐步扩大选调规模。要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规模,持续实施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选调招录工作。支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鼓励各区加大优秀高校毕业生储备力度。要提升就业见习质量,落实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支持、引导本市红色资源申报就业见习基地,落实见习补贴政策。要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组织开展“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实施高校毕业生“乐业护航”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十个一”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确保到年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不低于90%。

三是强化帮扶兜牢民生底线。要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实行分类援助办法,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相关就业补贴,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完善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政策。对吸纳失业人员的用人单位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要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等常规性保生活待遇发放工作。

四是推动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要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优化就业惠企政策“点单式申请”平台,加强“企业招用员工(稳就业)一件事”系统和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建设。要加强基层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各区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街镇社区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的“家门口”” “楼门口”就业服务站。要强化零工市场支持,鼓励零工岗位供需较旺盛的地区推动公益性零工市场建设,完善零工求职招聘服务。

五是加强组织实施。要落实市、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责任,协同推进各项稳就业政策落实落地。要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资金和服务力量投入,强化监督管理、风险防范,保障资金安全运行。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更新发布就业创业政策清单,推动政策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村),提高知晓度。

上海市总工会出台10条意见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上海市总工会日前制定出台各级工会组织促进安全生产工作10条意见,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关注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燃气电力、特种设备、“三合一”及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利用每年一次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将安全生产问题纳入议题范围。

二是配齐配强一线职工群众、安全信息员、职代会代表和安全咨询专家等四支队伍,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构筑一张群防群治保护网。

三是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安全生产大培训、大比武、大练兵,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培训。推出快递骑手充电安全、网约车出行安全、燃气使用安全等服务职工实事项目。

四是针对不同对象群体,利用“第一课”“微课堂”“直通车”“办案记”和“安博会”等“五位一体”宣传阵地,宣讲安全生产工作。

五是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特别针对户外作业职工、特殊作业职工、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劳动保护措施。

六是推进职业健康工作,开展企业“健康促进”专项活动。

七是对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危害事故,各级工会要依法参与事故善后处理。发挥维权和监督作用。

八是在事故处理中要当好职工的“娘家人”“贴心人”,做细做实职工和家属的安抚慰问、心理疏导、工伤鉴定和抚恤赔偿等关心关爱工作。

九是加强工会监督检查力度,如在安全检查中发现重大问题,要通过发放工会劳动保护监督“两书”,推进问题整改。

十是强化职代会民主监督,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纳入职代会、厂务公开和集体协商制度体系。

江苏启动“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

7月18日,江苏省司法厅、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联合启动“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

涉外公证文书要在国外顺利使用,涉及公证、认证两个环节。以往当事人拿到公证书后,还要跑一趟省签证服务中心办理相关认证手续。该省启动“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后,申请人在有关公证认证联办实施机构办理涉外公证时,即可同步申请领事认证代办服务。公证机构可根据申请人意愿,在办理涉外公证时同时受理领事认证办理申请。根据安排,南京市石城公证处、常州市常州公证处与江苏省签证服务中心先行试点联办。明年起,一体联办将在全省有序推广,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约8万份涉外公证认证“一站式”办理服务。

域外动态

山东三方面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6部门印发《关于印发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工作的十项措施的通知》,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精细、精准、精心”的创业服务。

一是精细落实,降低青年创业者融资成本。鼓励各市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进一步降低反担保门槛或取消反担保。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落实“创业提振贷”政策,个人最高可申请50万元贷款,创业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1000万元贷款,并积极运用无还本续贷政策,充分保障创业资金无缝续接。

二是精准推送,确保青年创业者应享尽享。与各高校加强联系,积极对接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快速转化落地。鼓励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园区)提供一定数量的创业见习岗位,招用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帮助其了解创业流程,为创业做足准备。

三是精心服务,激发青年群体创业活力。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无担保、无抵押的困境,引导全省名单内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实行优惠担保、再担保费率。鼓励各级金融机构积极推出专属信贷产品,优先办理信用贷款,并提供注册登记、营业执照领取、融资等“一站式”服务,提升办事效率,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投身创业。

广东拟出台打造家电总部大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

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 《广东省关于打造家电总部大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打造家电产业总部、创新总部、企业总部、品牌总部、营销总部、服务总部“六大总部”,培育发展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家电产业集群,促进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到2025年,广东省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其中家用电力器具制造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3700亿元,集群企业入选中国品牌五百强达到10家;到2027年,市值超过2000亿元企业2家,入选世界五百强企业达到2家,“粤家电”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区域质量水平整体跃升,产品质量合格率领先全国水平。

征求意见稿指明了广东省家电产业发展方向,要重点发展“四增长极”“五支柱”。“四增长极”分别为:生活电器、个人护理电器、健康家电、高端家电;“五支柱”分别为:空调、冰箱、彩电和影音设备、厨房电器、照明电器。到2027年,生活电器、个人护理电器、健康家电、高端家电家电“四大新增长极”形成显著带动作用,空调、冰箱、彩电及影音设备、厨房电器和照明电器“五大支柱”产品营业收入达到1.6万亿元。

重庆多项金融举措支持乡村振兴

重庆近日出台《关于重庆市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多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举措。

一是支持重庆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加强资金供给。二是支持重庆实施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持续创新专属信贷产品,开展重点农业产业链“一链一策”专项行动,提供开户、结算、供应链融资等全产业链条金融服务,大力支持重庆培育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三是支持重庆实施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就业帮扶车间等创业就业载体的金融资源投入,鼓励将企业社保缴费、稳岗纾困情况等纳入授信评价体系,推出稳岗贷专属产品。四是支持重庆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实际经营情况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加大对乡村道路建设、供水工程改造、农村电网巩固提升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等。

重庆出台“启明星”“北斗星”实施方案2025年软件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

7月18日,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发布《重庆市加快培育“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到2025年,累计培育“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超30家。其中,人员规模万人以上或者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超大型软件企业1家;人员规模5000人以上或者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北斗星”软件企业超7家;人员规模1000—5000人或者年营业收入达10亿元的“启明星”软件企业超25家;全市软件产业规模超5000亿元,成功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到2027年,力争累计培育“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超50家。其中,人员规模万人以上或者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超大型软件企业2家;人员规模5000人以上或者年营业收入达50亿元的“北斗星”软件企业超10家;人员规模1000—5000人或者年营业收入达10亿元的“启明星”软件企业超40家;全市软件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

该市将从五方面重点着力,厚植软件产业成长沃土。一是建立企业梯度培育库。建立“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梯度培育库,分层分级开展精准培育和服务,打造一批“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对入库企业实施运行监测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调整。二是加大企业引培力度。建立软件企业重点招商项目库。鼓励市内重点工业企业、金融企业等剥离信息化部门组建软件企业,支持大型软件企业内部孵化成立专业软件子公司,培育一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支持有条件的软件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挂牌上市。鼓励入库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工程,聚焦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开源社区等方向,深度参与“揭榜挂帅”项目。围绕“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培育等挖掘开放应用场景,以应用场景促进关键技术、系统平台等创新升级。四是支持企业引培人才。探索建立以软件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为标准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专项资金奖补政策,给予“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重点支持,激发企业引才活力。支持“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通过长短期聘用、场景应用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软件人才。五是优化软件发展生态。支持“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加强合作,联合举办品牌创新成果发布、行业优质品牌培育等活动,定期在市内外宣传企业形象、创新产品、优秀案例,助力企业品牌宣传和市场拓展。

重庆出台30条措施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

重庆市科技局、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重庆市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若干措施》,从6个方面推出30条措施,加快培育更多优质市场主体。

一是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在汽车核心软件、高端器件与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每年度布局攻关任务200项以上,研发项目资金超过70%投向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一次性资助最高100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给予最高2000万元/年研发补助。

二是在支撑产业技术升级方面,支持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重点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奖励50万元、1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给予保费补偿,按照不超过实际投保年度保费的80%且实际保险费率不超过3%的上限计算,单个产品年保费补贴最高500万元。

三是在引育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加大市级科技计划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青年科技人才承担市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的比例,40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作为参研人员比例不低于60%。支持科技型企业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满足条件的给予50万元资助;企业每招收1名全职博士后,给予5万元资助;给予博士后每人16万元日常资助。

四是在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方面,做大重庆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落地,鼓励区县、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力争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运用市场化、专业化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在渝转移转化。深化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增信分险功能,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上限从30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

五是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方面,建设全市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库,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推介机制,制定科技成果推广清单,组织科技成果进区县专项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技企业牵头申报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在渝转化的重大科技成果。

六是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方面,加快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重庆市技术要素公共平台,为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全周期、全流程、专业化科技服务。持续开展“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月”活动,主动深入区县、开发园区、商务楼宇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传、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调研、民营科技企业培训实辅等活动,实现区县全覆盖,服务企业1万家以上。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