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10)
2023-04-07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10期 总304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4月7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拟实施五项行动到2025年标培育不少于20家杆孵化器. 3
经济热点
上海出台四方面21条措施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 5
上海出台四个方面20条措施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 7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6.0版已在七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8
产业动向
上海三方面入手支持外资加快高端制造业在上海布局发展. 10
上海发布 “双千亿”重大文旅投资项目. 11
江苏明确从五方面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12
安徽出台五方面措施扩大汽车消费. 13
政策举措
上海将采取三措施加快释放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动能. 15
上海将重点强化三方面机制进一步优化外资企业服务. 16
上海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支持外贸企业拓市场扩份额. 17
上海发布浦东引领区税收征管服务措施“新10条”. 18
安徽在全国首创“纳税信用绿卡”联合激励. 19
经验交流
上海建成91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 20
上海推出“线上专业人工帮办” 进一步优化服务. 21
江苏12345“尚贤”热线推四举措用心服务来苏在苏人才. 22
安徽修订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 23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意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具有四个“突出”亮点. 25
山东启动“十链万企”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项行动. 26
广东12措施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 27
广东粤商通APP上线招商引资专区,一键选址并提交投资意向. 28
广州发布全国首个“数据经纪人撮合交易定价器”. 29
福建出台方案积极发展三类物流新业态新模式. 30
重庆从四方面发力打造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生成生态体系 31
科创聚焦
上海拟实施五项行动到2025年标培育不少于20家杆孵化器
日前,上海市科委制定了《上海市标杆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草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方案(草案)》明确,到2025年,培育专业人才汇集、创新策源能力强、精准服务水平高、硬科技企业持续涌现、产业集聚成效显著的标杆孵化器不少于20家,示范带动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实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升级;推进与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园、高新区联动发展,孵化培育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瞪羚企业、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以及一批拥有自主、前沿和颠覆性技术的科技企业;带动形成若干联动专业技术平台、概念验证、中试基地的孵化集群,打造2-3个创新资源丰沛、创新生态体系完善、具有国际影响力、千亿级产业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初步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企业最佳首选城市。
《方案(草案)》提出,重点实施五项行动:一是实施“硬科技”孵化培育行动。构建“超前孵化”新模式,引导标杆孵化器深化与高水平科技智库合作,对接“基础研究特区计划”“探索者计划”,加强对科学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的跟踪服务,助力孵化服务从“选育项目”向“创造项目”转变。建设“超前孵化实验室(研究院)”,把握细分赛道技术发展新趋势,实现“超前发现”“超前布局”。育孵“硬核”科技领军企业,引导标杆孵化器建立早期硬科技项目(技术)发现、验证及孵化机制,推动战略性、颠覆性、交叉性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畅通“转化-孵化-产业化”链条。引导标杆孵化器搭建开放式服务支撑平台,与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鼓励标杆孵化器联合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共建底层技术、共性技术专业化服务平台。二是实施孵化人才引领行动。引进国际一流孵化人才,将国际一流孵化人才纳入外国高端人才范畴。集聚培养专业孵化人才,鼓励标杆孵化器与双一流大学联合开展新工科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探索“学科+孵化”联合孵化新模式。强化科技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支持标杆孵化器设立科技创业导师库,探索孵化器-创业导师-创业者良性互动、相互成就的发展机制。三是实施金融赋能培育行动。设立上海科技创新基金孵化子基金,支持标杆孵化器和上海科技创新基金共同设立不少于一支早期硬科技投资种子基金。支持标杆孵化器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四是实施全球创新网络融入行动。支持标杆孵化器面向全球遴选前沿领域创新项目,提供跨境商业加速、应用场景验证等专业服务,完善“全球研发-上海转化-跨境孵化”服务链。引导标杆孵化器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创新基地。引导标杆孵化器搭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或联合孵化中心,打造长三角协同孵化网络。五是实施区域创新发展增能行动。推动标杆孵化器合理布局,原则上一个产业领域的标杆孵化器布局不超过3个行政区。通过“柔性引才”等方式,打造“离岸”“飞地”等虚拟标杆孵化器。引导和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拓展标杆孵化器影响。引导标杆孵化器与高新区、特色产业园区等建立长效合作和接力孵化机制,打造“共享、共融、共赢”的创新创业生态。
该市将坚持全球视野遴选、世界一流标准建设,通过“引进新建+培育升级”两种方式,分为标杆和标杆培育两类,逐一论证、分批建设,逐个形成“领域聚焦+方案凝练+一器一策”建设方案。该市将设立标杆孵化器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分阶段给予经费支持,包括:启动建设经费+年度运营经费补贴+绩效评价后奖励。
经济热点
上海出台四方面21条措施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
日前,上海出台《上海市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促进外贸稳规模、促转型、拓市场、优环境为主线,主要提出四个方面21条措施。
一是促进外贸规模稳定增长。聚焦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大通关、金融和退税等方面支持。主要提出: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两头在外”医疗器械产品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可免于加贴中文标签。鼓励扩大重点能源矿产和重要农产品进口。进出口银行上海分行设立100亿元外贸小微企业专项信贷额度。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全年承保规模不低于500亿美元等。
二是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释放外贸发展新动能。主要提出:加快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三期扩区,研究扩大洋山特殊综保区径予放行口岸。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加快推进再制造产品按新品进口实施监管试点。支持银行机构对离岸贸易结算跨币种收付。积极稳妥在该市锚地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业务等。
三是支持开拓多元化市场。以深入实施RCEP为契机,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主要提出:举办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线下展,组织更多企业参加广交会线下展。加大企业参加海外重点展会展位费支持。加大经核准出口商培育力度,指导企业用好原产地自主声明便利化措施。建设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鼓励跨境货物贸易优先使用人民币结算等。
四是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围绕边境和边境后措施,加大外经贸公共服务保障力度。主要提出:支持合规企业申请特定两用物项通用许可。拓展长三角区域异地货站业务。支持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案件调查。拓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业务范围。支持境外仲裁机构在上海设立业务机构等。
上海出台四个方面20条措施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
日前,上海出台《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聚焦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提出四个方面20条措施。
一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提升扩大开放水平。主要提出:支持外资证券、基金、期货、人身险、养老金管理、理财、财务公司率先落户上海。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开展沿海捎带业务试点。积极争取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扩大开放措施先行先试。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率先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数字贸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等领域探索扩大开放措施等。
二是提升引进外资能级。围绕支持和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主要提出:支持外资企业平等享受各类产业政策、技术改造和数字化改造等政策。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可依法依规享受资助和奖励。落实国家科技创新税收政策。鼓励外资设立开放式创新平台,推动设立外资研发机构协同创新项目。支持更多高能级首店、新品落户上海。支持外资企业参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
三是加大外资发展要素支持。围绕财税、金融、人员往来、进出口等方面提出支持或便利化举措,推动外资项目落地。主要提出:强化外资项目专班和专员服务机制。支持各区对符合该市产业发展导向的外资企业、外商新增投资项目、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项目给予奖励。在全市范围试点拓宽QFLP基金的外商投资渠道。扩充外国高端人才(A类)和外国专业人才(B类)的认定范围。为外资企业的高管、外籍技术人员本人和家属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
四是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围绕加强投资促进服务,保护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主要提出:开展“投资上海”境内外投资促进活动。举办政企沟通圆桌会议,建立驻沪外国商协会专员对接机制。拓展上海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功能,提供多语种服务。实现涉外服务专窗外籍人士出入境、工作许可等高频事项中英文在线办理功能。畅通外资企业投诉渠道。保障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建设等。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6.0版已在七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4月3日,从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年初发布的《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优化营商环境6.0版落实落地已有部分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市场准入退出方面,企业高频证照变更联办“一件事”深化推进,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等13项许可证和备案可与营业执照变更同步联办;电子营业执照改革向个体工商户拓展。二是解决商业纠纷方面,解纷“一件事”平台上线,可在线申请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三是信用服务方面,印发《关于推行市场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的实施方案》,推行“一份报告替代一摞(41份)证明”。四是企业服务方面,12345市民热线设立企业服务专席,并建立三方通话解决企业诉求机制;各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了解并解决企业群众“想办却办不成的事”。五是政策服务方面,正在推进政策集成式发布试点,强化涉企政策统一发布。六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启用,提供一窗口统办、一平台交易、一链条保护、一站式管理、一体化服务、一键式咨询六大服务。七是特色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张江科学城出台强化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发起设立张江创投联盟和张江孵化联盟等10项举措。
下一步,该市发改委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6.0版落实:一是拓展市场化营商环境广度。近期将着力推动清除隐性壁垒、统一大市场、长三角高水平营商环境建设、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等工作;二是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亮度。近期将抓紧开展《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第二次修正,进一步夯实营商环境法治体系;三是彰显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度。近期将启动对标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标准改革专项行动。
产业动向
上海三方面入手支持外资加快高端制造业在上海布局发展
4月4日,上海市经信委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市将从三方面入手支持外资加快高端制造业在上海的布局发展。
一是支持外资优化在沪产业布局。完善上海市制造业外资重大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保障机制,及时保障政策和要素供给,用好重大产业项目工作专班,跟踪推动重大外资产业项目实现早投资、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大家应该也注意到,近期很多外资企业高管正密集来华来沪访问考察。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制造业外资龙头企业总部的沟通,通过举办一系列海外主题推介活动,加大上海制造业海外推介力度,同时吸引更多产业领域的海外重点机构和高端人才到上海扎根发展。
二是加快推动外资的低碳发展。促进外资实现双碳目标与动能增长互促共进。用好资源利用循环、绿色制造体系和数字赋能智慧等降碳抓手,支持外资企业率先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工业碳达峰。鼓励外资瞄准双碳机遇,聚焦前沿高端,攻关负碳、高效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强集成应用,实现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活跃绿色低碳产业投资。
三是优化制造业外资服务工作,加快培育外资制造业功能性机构。邀请外资企业高层作为专家,直接参与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相关规划、政策和行动方案的制定。在上海市企业服务云上线“外资企业服务专窗”,为外资企业表达和解决诉求提供平台。制定实施《上海市集聚高端制造业领域外资功能性机构行动方案》。重点突破解决一批外资反映比较突出的,复合型实用人才供给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行业准入负面清单未明确、外资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难等问题,吸引更多制造业外资企业,将总部、核心制造基地、运维基地、研发中心和孵化器等功能性机构更多落户上海发展。
上海发布 “双千亿”重大文旅投资项目
上海市政府4月4日主办第二届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集中发布2023年上海重大文旅签约投资项目28个,总投资金额为1080亿元。银行授信项目96个,总授信额度1000亿元。
这28个项目包括奉贤烈士事迹陈列馆等红色文旅集群项目4个,豫园福佑文商旅综合体等海派文旅集群项目6个,召稼楼古镇二期等江南文旅集群项目8个,外滩艺术中心等时尚文旅集群项目10个。围绕打造亚太旅游投资门户目标,上海紧抓文旅重振复苏机遇,重点布局红色文旅、海派文旅、江南文旅、时尚文旅四大集群,通过强信心、扩消费、抓投资、稳增长,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
江苏明确从五方面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近日,江苏出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从五方面推动加快构建产业链条完备、产业特色鲜明、领先优势突出的“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即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0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目标到2025年,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
一是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跨领域、跨产业、跨集群深度融合,实施新材料配套攻关、工业软件攻关和产业化等工程。开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打造面向重点产业集群的两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
二是促进集群能级跃升。构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提升徐州智能制造装备、常州智能制造装备、苏州生物医药三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能级。试点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创新和公共服务综合体,推动创新成果加速孵化。
三是夯实产业创新基础。实施产业多学科融合发展基础研究计划,鼓励引导高校院所优化学科及专业设置,探索“政府+高校+企业”长期合作开展基础研究新模式。
四是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实施制造业领航企业培育工程,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创新力优、带动力强的领航企业。发挥领军企业产业生态主导作用,开展“1+N”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带动10000家以上中小微企业发展。
五是强化资源要素集聚。分类组织实施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建立完善紧缺人才动态清单。加快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二期基金,加强对风险较高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项目支持。
安徽出台五方面措施扩大汽车消费
近日,安徽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从开展惠民消费、壮大流通主体、举办展销活动、提升金融服务、拓展消费场景等5个方面出台支持政策。
一是支持开展惠民消费,支持各地对购买非营运性质国六标准以上新车或新能源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消费补贴,省财政对3月至6月各地财政消费补贴实际发放金额按20%比例进行奖补,同时,鼓励各地联动省内外汽车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组织开展汽车下乡或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二是围绕壮大流通主体,计划对2023年新成立的企业年汽车(含二手车)销售额3亿元以上,或历年存续企业年汽车(含二手车)销售额超过10亿元、增速10%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取得二手车经营资格备案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培育年二手车销售额超5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以上,或实行统一结算、年二手车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
三是以展示展销活动拉动汽车消费,对2023年上半年各地举办并在各市商务部门备案、持续时间2天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展销促销活动,财政计划按展览展销活动费用总额的30%、最高50万元给予补助。
四是金融服务助力汽车消费,将建立健全汽车(含二手车)销售企业“白名单”制度,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资产信用良好的汽车(含二手车)销售企业,引导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金融服务,积极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五是拓展汽车消费场景,围绕高速公路网、旅游集聚区、交通集散地、生态自然资源区等,将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汽车自驾与体育旅游深度融合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和精品自驾线路,促进汽车文旅消费。
政策举措
上海将采取三措施加快释放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动能
4月4日,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表示,该市下一步将采取三方面积极措施,加快释放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动能。
一是持续推动跨境电商发展。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围绕跨境电商平台、物流、支付等环节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推动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化发展,拓展跨境电商B2B出口海运渠道。便利跨境电商进口退货,落实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二是促进离岸贸易提质扩容。深入开展自由贸易账户项下离岸经贸业务试点,支持有实际需求且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自由贸易账户开展离岸经贸业务。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提升经常项目结算便利,扩大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项下离岸贸易业务规模。三是强化保税业务政策支持。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保税维修,提升承接国际维修业务的能力。支持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两头在外”的保税维修业务,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符合条件的企业探索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等。
上海将重点强化三方面机制进一步优化外资企业服务
4月4日从上海市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下一步,该市将重点强化三方面机制来进一步优化外资企业服务。
一是强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完善驻沪商协会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通过政企沟通圆桌会议、政策宣介会、外资专班服务等多种方式,听取外资企业意见建议,回应诉求关切。对于外资企业关心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跨境投融资等政策,继续组织开展解读说明。同时,更好发挥上海投资促进机构联席会议(SIPP)作用,建立与驻沪外国商协会专员对接服务机制,开展常态化交流。
二是强化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继续发挥市、区两级外资企业投诉机制作用,完善投诉接收、协调转办、及时反馈的闭环处理流程。深入开展外资企业“大走访、大调研”、通过外资企业投诉在线平台,市、区两级外资企业投诉中心热线电话,多渠道接收企业诉求。完善跨部门问题协调转办机制,持续缩短处理时间,及时分类推进解决好外资企业反映在项目落地、生产经营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市、区商务部门作为外资企业诉求解决的兜底部门,确保外资企业诉求件件有回应。
三是强化信息精准推送机制。持续深化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涉外服务专窗等涉外服务平台建设,在中英双语信息推送和公共事项办理等方面加大优化力度,实现外籍人士出入境、工作许可等高频事项中英文在线办理功能,在“随申办”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开办、经营和政策汇编等中英文信息指引服务等,让外资企业获取信息更加精准便利。
上海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支持外贸企业拓市场扩份额
4月4日,上海市商务委表示,该市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加大力度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一是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首先组织办好第31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此外,组织企业参加外省市举办的进出口展会,比如广交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上海已经发布了108个2023年度上海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海外展会推荐项目,对参展企业展位费加大支持力度。对中小外贸企业参加推荐项目以外的海外展会也给予支持。加强与海外经贸促进机构、境外商协会合作,联合举办纺织品、服装、家居用品、电子类产品的经贸投资对接活动。
二是支持企业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善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原产地规则查询系统和最优关税税率查询系统功能,引导企业用好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互惠措施。提升原产地证签发工作服务效能,实现80%以上的原产地证书2小时内办结,其中,超过50%的原产地证书当场办结。加大经核准出口商培育力度,指导企业用好原产地自主声明便利化措施。优化实施原产地规则,实施原产地证书及自主声明微小瑕疵容缺机制,允许企业在规定时间内予以补正,货物可先予担保放行。
三是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多载体和便利。进一步发挥海外仓境外物流节点作用,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主体建设海外仓,优化市场布局。加快推进公共海外仓建设,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海外仓“抱团出海”。深入开展更高水平人民币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将更多优质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范畴,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凭优质企业提交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收/付款说明》或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持续便利国际经贸人员往来,对因洽谈商务、签订合同等事由临时紧急来沪外籍人员,可凭主管部门或邀请单位出具的相关材料办理口岸签证,口岸签证机关提供“24小时”办证服务。
上海发布浦东引领区税收征管服务措施“新10条”
3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发布浦东引领区税收征管服务措施“新10条”。
“新10条”的核心内容凸显三个特点:一是体现创新性,例如积极推进创投型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落地,推动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天使投资等个人所得税政策落实,将助力引领区吸引全球人才资源,进一步带动引领区科创产业集聚;积极落实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将降低企业纳税成本,从制度层面解决纳税人缴费人办事繁、办税难等问题。二是体现国际性,例如综合运用国际税收服务机制,提升国际税收规则指导服务水平,将切实降低企业跨境交易税收负担与重复征税风险,提升企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引领区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提供支撑;扩大离境退税政策实施效应,积极推进离境退税便捷支付、“即买即退”试点双扩围等措施,将助力引领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三是体现便利性,例如试点“进一个厅,办全国事”智慧办税新模式,将降低跨区域办税成本;在引领区各办税服务厅提供无差别税费服务,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办问协同为主+预约办税兜底”的立体化服务,将进一步优化纳税人缴费人办税服务体验。
安徽在全国首创“纳税信用绿卡”联合激励
安徽省在全国首创“纳税信用绿卡”激励措施,通过联合25个政府部门,共同为诚信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授信、项目申报、执法服务、荣誉评选等49项激励措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守信纳税人办事更便捷。
目前,A级纳税人可以享受到“四个优先”待遇:一是融资授信优先待遇。如,金融监管部门为A级纳税人放开“税融通”额度5倍上限限制,给予超额授信优先待遇。二是项目申报优先支持。在办理项目申报、专项资金投放等事项上,优先考虑A级纳税人。如,财政部门在组织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时,优先考虑A级纳税人。三是政务服务优先办理。优先为A级纳税人提供容缺办理、绿色通道、专人辅导等政务服务。如,住建部门、交通部门优先办理A级纳税人房地产企业预售申请、道路运输证年审等事项。四是荣誉评选优先推荐。相关部门在各类项目申报、荣誉表彰等方面优先推荐A级纳税人特别是“3连A”纳税人。
经验交流
上海建成91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
4月4日举行的上海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启动会透露,历经两年建设,全市累计建成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91家。这91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已全部规范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设康复病区。
一是全市已建成的91家康复中心治疗区面积平均达600平方米左右,并配有上下肢机器人、移动天轨、数字OT、步态训练、体外反搏等现代化智能化康复设备,结合中医康复技术等,可为居民提供“基本+X康复服务”。
二是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康复服务,还拓展特色康复服务。目前全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形成儿童、卒中后、心脏、呼吸、盆底、骨折等特色康复,还完善了残疾人康复,以此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三是下阶段该市将继续尝试服务场景由门诊、病房为起点,逐步延伸到站点、居家、功能社区等场所,整合残联等多方力量,配备便携式康复设备、智能穿戴设备,为居民提供优质可及的社区康复服务。
上海推出“线上专业人工帮办” 进一步优化服务
日前,上海市印发《进一步优化在线为企帮办服务工作方案》,畅通企业与政府的互动渠道,提升服务及时性、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针对首批52项依申请企业高频事项,要求线上人工帮办实现1分钟响应、90%解决。
《方案》要求,在工作时段,“线上专业人工帮办”基本达到1分钟首次响应,90%解决。“12345”热线接到来电后,通过企业、“12345”热线、业务部门的三方通话机制,直转业务部门专业人员接听,接通率也要基本达到90%。在非工作时段,热线将企业诉求以次紧急工单形式转派主管单位,相关单位工作日要基本实现24小时内直接联系企业回复。
目前,“12345”市民热线已设立15个企业专席,相关市级部门和各区政务服务中心均配备了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负责“线上专业帮办”和响应“12345”热线转办诉求,努力提升即时精准解答率。“12345”市民热线还对52项高频事项涉及的119个业务部门转接号码逐一进行核对测试,制作事项业务口径、派单流程和培训课件,并对话务系统和工单系统进行配套改造升级。
下一步,该市在已上线的52项高频企业事项基础上,全市各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拓展高频事项范围,对法人和个人各超过100项高频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开通“专业人工帮办”,并实现1分钟响应、90%解决、三方通话接通率90%。同时,还要健全发现问题机制,建立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帮办、整改闭环联动机制,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
江苏12345“尚贤”热线推四举措用心服务来苏在苏人才
4月3日从江苏省政务办获悉,江苏12345“尚贤”人才服务热线推出4项新举措,包括提供人才政策信息专题查询、提供人才“一件事”政策咨询、辅助人才“一件事”办理、征集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为来苏在苏人才提供标准化公共服务和个性化精准服务。
“尚贤”热线与设在该省政务服务中心的省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建立联动机制,共同为高层次人才“一件事”办理提供咨询服务、开展办事辅导。一是高层次人才如咨询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证明、人才创新创业指导、博士后进(出)站迁户、公积金服务、人才落户等政策,可先拨打设区市12345热线,要求转接省级“尚贤”专席。“尚贤”专席将通过“三方通话”,由省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政策专员负责解答。二是高层次人才的办事需求,可通过设区市12345热线转接省级“尚贤”专席,再转接省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区窗口工作人员,由其辅导人才进行线上材料申报,完成相关事项办理。
安徽修订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
近日,安徽出台了《安徽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修订)》,从精选考核指标、精简指标体系、科学确定目标、奖优罚劣多方面着手,推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选考核指标,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围绕推动改革和创新发展,设定6个一类指标,26个二类指标,其中8类为加分项,包括开发区市场化改革、新增上市企业个数、智慧园区建设等。减分项指标重点体现发展的底线和红线要求,扣分项包括存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发生工矿商贸类较大生产安全事故以及较大级别突发环境事件等。
二是精简指标体系,《办法》借鉴了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及赛迪智库考核体系,对现行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大幅度删减,剔除与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联系不紧密的指标,尤其是除重大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事故外,严控“一票否决”事项,切实为基层减负。
三是科学确定目标,《办法》建立了新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以沪苏浙同类开发区为标杆,以“十四五”目标为底线,根据开发区的发展阶段提出基本要求,重点考评与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相关指标。其中,将《安徽省“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分解到各市。各市根据本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所辖开发区发展目标,作为对各开发区进行年度考核的依据。
四是奖优罚劣,新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了约束和倒逼机制,对综合考核评价中排名居前30位的开发区,予以通报,并在体制机制、要素资源、环境容量、扩区升级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其中提出,连续2年考核居后5位的,3年内不予扩区、调区、移区;连续3年考核居后5位的省级开发区,予以摘牌撤销或整合。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意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具有四个“突出”亮点
山东近日出台《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率先实现文旅行业由全面提振复苏向高质量发展跃升;到2027年,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省,年接待游客超过1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万亿元;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文化旅游强省和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意见》具有四个“突出”亮点:一是突出市场化社会化导向,提出大力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发展,鼓励民营经济、社会资本、行业协会进入旅游业发展政策体系;二是突出开辟新赛道制定新标准,将推出高等级景区创建新举措,到2027年创建30个5A级标准的旅游景区;三是突出构建完备政策体系,重点建立“1+3+N”的政策体系,即1个重点项目清单、3个专项文件(进一步促进文旅消费的若干措施、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旅游住宿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及度假旅游、海岛旅游、旅游购物、自驾露营、旅游演艺等N个专项实施方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政策体系;四是突出组织实施落地见效,整合设立100亿元旅游发展基金,实施“文旅强县”评价激励,给予每个县5000万元奖励。
山东启动“十链万企”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项行动
4月3日,山东省工信厅发布《山东省“十链万企”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2023年行动方案》,启动“十链万企”标志性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项行动,以推动“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今年该省将扶持打造一批强链补链稳链合作示范项目,培育开发一批融链固链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提升一批卡位入链优质企业,总结凝练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模式,全年开展省级重点产业链融链固链供需对接活动20场以上,组织重点产业链省外对接活动5场以上,举办市级产业链融链固链供需对接活动50场以上,促成企业间达成合作意向1000项以上,覆盖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
在此过程中,该省将统筹做好“345”三篇文章:一是挖掘企业实际需求和产业链风险节点,梳理大企业配套需求清单、中小企业合作意向清单和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清单“三张清单”,提升融链固链行动针对性;二是举办国家、省、市、县“四级”对接活动;三是用好省域合作交流、集群内部协同、高校院所合作、融资机构服务、协会深度参与“五类”对接资源。
广东12措施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
近日,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结合“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提出12条政策措施,从供给制造端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大产业”方面,明确产业链各环节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强化锂离子电池储能优势,提高关键材料生产水平、提升工艺装备产业化水平、壮大储能电池制造规模。积极培育新兴储能产业,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培育氢储能关键环节。前瞻布局未来储能产业,开展新型空气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等新产品布局。提升储能电子元器件产品供给能力。开发安全高效的储能集成系统,提升热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性能。开展电池高效综合利用,突破储能电池安全高效回收拆解、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技术。
二是在“大企业”方面,依托骨干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打造新型储能电池、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辅材)、储能系统及装备、氢储能、电池综合利用等产业集聚区。
三是在“大项目”方面,围绕新型储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环节引进建设重大项目,对地市引进重大项目给予奖补。新型储能重大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能耗指标由省统筹安排。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储能项目用地、环评、节能、用林审批。
四是在“大平台”方面,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国家级基地建设,在空间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重点项目布局等方面集中予以支持。以省级以上各类园区为依托,培育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较高、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储能特色产业园。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五是在“大环境”方面,以新型储能多场景创新应用为牵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支持企业积极申报相关行业规范,强化全流程安全管理。策划举办中国国际能源电子大会,搭建行业前沿技术成果展示和国内国际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深化行业交流合作。
广东粤商通APP上线招商引资专区,一键选址并提交投资意向
日前,广东省招商引资对接平台在粤商通APP上线试运行。目前,该平台试点发布了该省部分地区的招商项目、产业园区、地块、厂房等信息。投资方可通过进入粤商通首页的招商引资专区,速览招商地图、获得产业相关资源推荐,在线查询招商载体具体情况,一键选址并提交投资意向。
该平台是全省的集约化招商引资门户,汇聚全省的园区、地块、厂房及其主导产业、要素成本、配套设施等信息,建设动态更新的招商数据库和招商地图,减少市县政府、产业园区、投资企业、商会协会等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服务客商高效选址,减少各方洽谈成本。下一步,该省将在今年10月前形成覆盖全省的招商数据库和招商地图,并建立省市联动、部门协作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确保招商信息准确、投资意向响应及时。
广州发布全国首个“数据经纪人撮合交易定价器”
日前,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发布了全国首个“数据经纪人撮合交易定价器”。该定价器将数据资产在采集核验、分析挖掘、转移交换等各阶段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量化分析,并纳入了数据质量系数、数据流通系数、数据风险系数等三重影响系数,结合市场供求情况综合评估计算数据产品价格,实现了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交易对象、不同实时状态下的“一键报价”功能。
数据经纪人撮合交易定价器已经市场初步验证: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已成功与联通产业互联网(广东)有限公司、广东德信行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广州金控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将电力数据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经济分析、信息服务等场景,有效释放了数据价值。
福建出台方案积极发展三类物流新业态新模式
近日,福建省出台《福建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基本构筑服务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区域协同、韧性联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该省要积极发展以下几类物流新业态新模式:一是围绕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冷链生鲜、电商零售等特色及时效性较强的产品,打造一批省内城市和周边省份主要城市“当日达”、国内主要城市“次日达”的高铁物流服务产品;二是发展“空空+空地”货物集疏快运,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打造一批面向境内外隔日达、当日达、限时达的航空快运物流服务产品;三是发展运力共享、统仓共配、分时配送、共同配送、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绿色物流;推广无人仓、无人集卡、无人配送车等无人化物流模式应用等。
重庆从四方面发力打造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生成生态体系
3月31日,重庆市经信委表示,该市将全面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耦合互动,打造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生成生态体系。
具体而言,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高水平建设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健全科技型企业育苗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全流程通道,让更多的科技成果由种子变成苗子,完成“1”到“N”的裂变,实现科技型企业的培育。二是利用工业园区、楼宇产业园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等载体,打造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备、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中小企业生态家园,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低租金的良好发展空间。三是发挥“专精特新”基金领投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推进银政企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一批服务于“专精特新”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融资方案,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四是匹配精准优质服务,依托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建立集创新、数字化、财务、融资、专利、上市等专业服务机构的中小企业服务资源池,为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全成长周期提供精准服务。
进入测试
进入投票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