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6)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3(6) 2023-02-24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3年第6期   总300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3年2月24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首次提出“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和奖励办法最高奖励500万元  4

上海企业成立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补强燃料电池创新链薄弱环节  5

上海启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 让算力如水电般“即插即用”  6

经济热点

上海今年将从三方面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7

上海实施“利用外资筑基引强”行动 今年力争实际使用外资240亿美元  8

江苏八部门发文推动新型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9

苏州全国率先推出“留创贷”金融产品服务 首批授信额度达1亿元  10

产业动向

上海明确2023年交通领域七方面重点工作. 11

上海临港新片区加快XR产业集聚发展 力争3-5年产业总规模超100亿元  13

上海提出从四方面促进算力网络产业发展. 13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条措施服务经济运行. 14

政策举措

上海拟出台意见加强设摊经营活动管理规范新型设摊行为. 16

浦东将按照“1+1+10”体系推进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建设. 17

江苏医保今年推出一揽子惠民举措. 18

江苏开展“法润江苏·2023春风行动”. 20

经验交流

浦东将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消费活跃度. 21

江苏出台六方面扶持措施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22

江苏启用全国首个水利风景区线上服务平台. 23

安徽建立招商引资 “赛马”奖励机制 每季度通报晾晒结果. 24

域外动态

山东以省市人才卡为载体,创新强化重点产业人才服务保障. 25

广东发布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团体标准. 26

广东出多项实招促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27

深圳推行生态环境包容审慎监管执法. 28

深圳出台12条金融举措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29

重庆再发36条政策措施推动经济企稳恢复. 30

重庆出台14条措施支持消费恢复 助力扩大内需. 32

 

 

 

 

 

 

 

 

 

 

 

 

 

 

 

科创聚焦

上海首次提出“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和奖励办法最高奖励500万元

2月22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和奖励管理办法》,明确创新型企业总部在支持标准上具体有四个方面要求:一是具有较强创新性。在本地自主拥有国内外影响力产品或服务的核心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居于行业领先地位。二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重要优势能力,以及高成长发展能力。三是具有较强贡献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高贡献度,或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四是具有较强功能性。开展跨地区经营,并对分支机构(或业务)具有实际控制权。同时,《管理办法》详细列出了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的标准,包括综合条件、领域范围、研发投入、知识产权、技术实力等。

《管理办法》规定,对符合相关标准的创新型企业总部,政府可给予开办费资助、房租资助和经营奖励3类支持。 一是开办费资助。对2022年1月1日以后在上海市注册或迁入上海市,新设法人实体企业的实缴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创新型企业总部,择优给予一定的开办资助(不超过500万元)。二是房租资助。对符合上述开办支持条件的创新型企业总部,按一定标准由相关区给予三年资助(以不超过1000平方米办公面积、每平方米每天不超过8元的标准,按租金的30%);自建办公用房的按上述同等标准给予资助。三是经营奖励。创新型企业总部自2022年1月1日以来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5亿元、10亿元、15亿元,并对所在区域新增综合贡献不低于1000万元的,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营奖励(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

除此之外,获得认定的创新型企业总部将在产业化重大项目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人才引进、研发用物品进口、创新产品采购、成果转化、注册登记等方面享受支持与便利。

上海企业成立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补强燃料电池创新链薄弱环节

日前,由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中德智骋(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发起的上海市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该创新联盟将在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下,通过协同创新,补强燃料电池创新链薄弱环节,加快融通全产业链,助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创新联盟将促进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共性基础研究领域的技术合作和交流,突破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汽车燃料电池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创新,积极推动创新联盟单位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共性技术,形成汽车燃料电池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和持续开发能力。同时,创新联盟将开展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和标准项目研究,支撑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根据计划,创新联盟将力争到2024年底,建成研发共享、检测共享、创新孵化、协同创新、推广展示、融资服务等6个平台,建设标准创新工程等6个工程,突破共性关键技术8项,新增专利20项,转化科研成果10个,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启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 让算力如水电般“即插即用”

从日前举行的上海“算网融合,智领未来”算力网络论坛上获悉,依托上海超算中心建设并运营的“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正式揭牌投用,该平台通过对公共算力和各种商业算力的集聚调度,努力实现算力如水电等基础设施一样便利使用,甚至“即插即用”。

论坛上,公共算力服务平台与首批医疗、出行、科研领域行业重要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共建算力网络应用创新实验室,为数字医学创新、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产业领域发展进行探索。据悉,目前,三大运营商以及商汤、华为、腾讯等智算中心的算力都在踊跃加盟平台,该平台还在推动算力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对不同需求客户形成不同价格、提供不同优先级的算力市场商业机制。

经济热点

上海今年将从三方面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2月21日召开的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该市要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持续深化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一是要扩总量,坚持目标导向,着力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着力办好一批重大活动,推动外贸、外资、消费规模稳步做大、持续进位。二是要提能级,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制度型开放引领,强化重点区域对外开放的示范带动,强化总部型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集聚。三是要强功能,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重点在建设大平台、大通道、大跳板上下功夫,精心做好第六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促进企业更深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上海实施“利用外资筑基引强”行动 今年力争实际使用外资240亿美元

上海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日前表示,该市将通过实施“利用外资筑基引强”行动,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今年力争实际使用外资240亿美元左右,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25家。

一是以“稳存量”为基础。落实国家六部委《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商务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等,做好上海市稳外资政策储备;重点围绕推进扩大开放措施在上海市先行先试、支持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便利跨境人员往来、深化政企沟通和常态化交流机制、完善外资企业投诉和兜底服务机制等,稳定外商投资信心和预期。

二是以“扩增量”为重点。该市将出台行动方案,明确下一个阶段外商投资促进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充分发挥驻外代表处、境外经贸部门和投资促进机构、驻外使领馆等海外网络作用,聚焦重点国别和地区筹划一批境外投资促进活动;放大进博会投资溢出效应,办好“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加强优质外资项目引进。

三是以“提质量”为关键。在自贸试验区特别是临港新片区持续推动和积极争取相关领域放宽外资准入,力争首创性外资项目取得突破;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接相关贸易便利化政策,吸引更多外资主体和相关业务落地;鼓励更多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全球事业部总部、全球研发中心等高能级外资主体落户。

江苏八部门发文推动新型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近日,江苏省工信厅等八部门正式印发《江苏省新型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省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装备绿色低碳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良好产业链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是以推进新型电力装备谱系化发展、推进产业基础能力和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推进优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进电力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推动电力装备产业协作和区域合作等六大任务为主线,加快全省新型电力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服务化发展。

二是支持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立服务链主企业绿色通道,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强产业规划布局,支持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推动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新能源装备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建立健全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产业强链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和问题;支持金融机构对新型电力装备重点项目设立项目贷款绿色通道;支持相关院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各类电力装备人才培养。

苏州全国率先推出“留创贷”金融产品服务 首批授信额度达1亿元

2月21日,苏州在全国率先推出“留创贷”金融产品服务,针对留学回国人员及其创办领办企业提供专属授信产品服务。当天,首批11家留创企业获得授信意向,单笔授信最高额度达5000万元,总额度达1亿元。

“留创贷”首家试点单位为建设银行苏州分行,首发产品涵盖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住房金融服务和个人金融服务三类。其中,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包括初创贷、成长贷、成熟贷、上市贷4个子产品,覆盖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将依据产品类型和留创企业具体情况,评估授信额度。上市贷支持拟公开上市留创企业,授信额度不设置上限。此外,苏州市“留创贷”还具有低门槛、低利率、高额度、高效率等综合优势,并加大对初创企业的融资服务供给,提高获贷率、首贷率及信用贷占比。

产业动向

上海明确2023年交通领域七方面重点工作

2月23日,上海召开2023年上海交通工作会议暨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今年上海交通做好七方面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交通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更加协调的“软硬并举”,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提升国际海空枢纽能级,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开工建设,有序推进罗泾港区集装箱改造、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增强航运服务功能,做好国际航运公会等国际组织引进服务工作,创新上海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功能。推进智慧绿色航运发展,全力搭建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MaaS平台。

二是以更加高效的统筹协同,深化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以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为重点,有序推进沪苏湖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域铁路嘉闵线北延伸、金山至平湖线等项目前期工作。以线路发展规划等为抓手,推进毗邻公交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长三角区域国三柴油货车限行指导方案。

三是以更加融合的发展理念,完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重点是推进重大规划编制和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建设。

四是以更加明晰的战略导向,推进更高水平“公交都市”建设。公共交通方面,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增能提效,进一步优化延时运营,更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启动建设一批“微枢纽”、公交站点品质提升项目。推进郊区建成区公交电子站牌建设,确保覆盖率不少于50%。道路设施方面,创建120条精品道路和16个精品区域,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200公里及示范镇(路)创建。实施100处道路交通拥堵点改善工程。

五是以更具活力的创新驱动,推进交通智慧绿色发展。推进洋山港智能重卡“减人化”测试运营,力争完成20万标准箱。持续推进G15、G60等智慧高速建设。海铁联运完成61万标准箱。支持临港、金山打造氢能公交示范区。推进纯电动、燃料电池重卡应用。新增公共(专用)充电桩1万个。

六是以更加坚韧的攻坚魄力,推进交通领域深层次改革。推进“超限运输许可”等市级重点“一件事”,推进高频事项“好办”“快办”改革。加快推进信用监管落实落地。

七是以更加前瞻的发展视角,打造交通安全发展新范式。针对自动驾驶、网络货运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完善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等重点领域多层级应急装备物资和运力储备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建设。

上海临港新片区加快XR产业集聚发展 力争3-5年产业总规模超100亿元

2月21日从上海临港新片区XR产业大会上获悉,《临港新片区加快XR产业集聚发展行动方案》和《2023年临港新片区信息化项目场景》发布,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XR产业总体规模突破100亿元,围绕XR关键器件、关键技术、终端设备、内容供给、关键软件等方向展开布局,建成一批覆盖全产业链生态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园区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并推动产业与场景联动。

XR即扩展现实,是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多种技术的统称。

当日,15家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项目签约入驻临港新片区,总投资额177亿元,覆盖AR光学零件及产品制造、AI芯片、工业软件等多个热门领域,包括舜宇光学、优铖工逸、芯链微等多家细分赛道领军企业。

上海提出从四方面促进算力网络产业发展

在2月20日举办的上海“算网融合,智领未来”算力网络论坛上,上海提出要在算力网络产业发展中抓住先机、赢得主动、抢占未来制高点。一是要夯实基础,持续建设“双千兆宽带城市”,推进千兆光网建设应用;在5G覆盖全市域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中心城区、五大新城及其他郊区城镇化地区5G网络深度覆盖。二是要创新发展,推动算力网络在统一架构、度量标准、交易机制、安全管控等实现突破;推动异构平台的算力调度、国产算力芯片的应用,加快核心算法的研发突破。三是要融合应用,推动全社会上云、用数、赋智,繁荣线上消费业态,推动多元算力服务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合理配置优质算力资源。加速释放算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潜能,促进算力融合应用走向更广、更深、更精的领域。四是要统筹协同,提供具有共性的普惠算力。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将积极探索算力调度新模式,与各类社会算力供给方、算力服务商充分对接、融合共享。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条措施服务经济运行

2月20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服务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促进市场主体加快恢复发展。

一是在提升市场准入准营和退出便利化水平方面,包括全面推进“一照多址”改革、强化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优化登记审批方式、延长涉企许可有效期限4项措施。推进市场主体设立、变更、注销全程网上办理。推广实施市场监管行政审批远程评审工作规程和告知承诺规范,推行“只见一次面”评审。二是在减轻负担方面,《措施》提出降低部分检验检测收费、减免药械注册检验费用、加强涉企价费整治3项措施。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减免市场主体自主委托的检验检测收费的减免期限都是从2023年1月16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三是在加大市场主体精准帮扶力度上,包括扶持培育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深化“百企千坊”帮扶行动、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扩容增效4项措施。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扩容增效,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2023年向企业提供总额不少于500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贷支持。四是在助力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方面,包括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助推广告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引导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强化产业链发展技术支撑4项措施。五是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方面,包括创建放心消费环境、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环境、打造宽严相济监管环境3项措施。六是在完善政企沟通服务机制方面,包括坚持问需于企、组建专家服务团队2项措施。其中,“组建专家服务团队”是首次提出,将在登记审批、信用修复、质量提升等方面提供精准指导,助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

政策举措

上海拟出台意见加强设摊经营活动管理规范新型设摊行为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加强设摊经营活动管理,规范新型设摊行为。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完善商业布局。形成以基本商业服务为主体、设摊经营为补充的服务格局。推进夜间经济发展,推动标准化菜市场、早餐门店等配套设施改造完善。二是允许设摊开放区有序设摊。综合考虑市民需求、市容环境卫生、交通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菜篮子”供应保障等因素,可以划定设摊开放区,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特色点是以新型业态为主,符合城市高品质要求,品牌化、主题化、特色化的集市、夜市、外摆位、限时步行街等点位;疏导点是以服务基本民生为主,采取入场入室经营的点位;管控点是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为主,利用闲置空间经营的点位。三是采取分区管理。全市行政区域采取差别化管理模式,划定严禁区、严控区、控制区。严禁区内不得开展设摊经营活动,严控区内仅可设置特色点,控制区内可以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四是规范个人设摊。个人可以参与设摊开放区内的设摊经营活动。食品摊贩和街头艺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符合条件的个人可以向运营主体提出申请。

浦东将按照“1+1+10”体系推进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建设

近日,浦东新区制定形成了《浦东新区加强集成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行动方案》,将按照“1+1+10”体系全面系统推进。

第一个“1”,指全面推进,落实一张任务分解表。第二个“1”,指重点突破,推动一批重点工作,即《浦东新区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重点工作20条》。前十项为对标举措,主动对标世行“宜商环境”10个评价指标,后十项为特色举措,将加大探索力度。

“10”,指聚焦提升,开展十大提升行动。一是张江科学城打造科创特色营商环境行动,聚焦“开放创新”,积极探索产业政策改革创新,构建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圈,完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打造具有科创特色的营商环境。二是保税区域诚信建设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聚焦“守信激励”,把政府管理和企业需求、行业特点结合起来,助力诚信示范企业“批得快、查得少、得政策、得资源、得荣誉、获成长”。三是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扩围行动,聚焦“深化扩围”,在10个试点行业的基础上,新增12个行业实施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四是建设项目审批集成提升行动,聚焦“集成增效”,充分发挥集成化政务服务功能,巩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政策的成果,不断扩大改革政策适用范围。五是“信易+和谐”领跑行动,聚焦“和谐赋能”,以创建“市级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为切入点,整合形成“信易+和谐”守信激励措施清单,向和谐企业提供简化、提速、免申即享、免于审查等一揽子激励措施和政务服务。六是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行动,聚焦“创新活力”,通过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市场主体提出真需求,增强科创资源市场化、专业化配置能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七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环境升级行动,聚焦“提质升级”,围绕新消费趋势和消费热点,从增加供给、拓展场景、便利准入、规范服务等方面,创新服务措施、释放消费潜力。八是法律服务业促进行动,聚焦“创新执业”,进一步探索法律服务业制度开放性改革,吸引国内外一流法律服务机构、优秀法律人才集聚浦东。九是政务服务提级行动,聚焦“智能精准”,立足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从办事便捷、政策精准、服务专业三方面,推动浦东新区政务服务减环节、优服务、强功能。十是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行动,聚焦“以法兴业”,持续围绕营商环境建设所需和企业发展所急所盼,出台新一批浦东新区法规或管理措施。

江苏医保今年推出一揽子惠民举措

在2月20日召开的江苏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江苏医保部门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领域的“急难愁盼”,端出一揽子便民惠民举措。

一是分类健全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双预警机制,合理确定监测标准。重点监测经基本保障后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成员,精准识别、有效预警、及时救助。二是进一步优化异地就医服务举措,加快推进省内和跨省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直接结算及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推动全省统一的门特病种按病种直接结算、国谈药“双通道”药品异地线上备案和异地购药费用直接结算。鼓励省内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异地就医“免备案”直接结算试点。三是全面推行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大幅提升职工门诊待遇水平,报销比例提升至不低于60%,并进一步降低起付标准。四是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五是研究制定地方“惠民保”与“江苏医惠保1号”衔接办法,让惠民产品更好惠及参保群众。六是推进带量采购提速扩面,年内新开展省级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含省际联盟采购)各不少于2次,到年底,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品种数量累计不少于450个。七是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开展户籍人口参保扩面排查专项行动,重点针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儿童、新就业劳动者等开展参保扩面,使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升至98.8%以上。

江苏开展“法润江苏·2023春风行动”

2月22日从江苏省司法厅获悉,即日起到5月底,该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开展“法润江苏·2023春风行动”,保障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一是开展助企稳岗促经济行动。加大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企业”力度,面向各类市场主体开展“法治体检”,宣讲现行助企纾困法规政策,帮助摸排梳理生产经营法律风险点,“一企一策”提供定制和特色服务;推动相关部门开展柔性执法、精准执法,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制定涉企轻罚免罚清单,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企业合法经营。

二是开展护农强基助振兴行动。深入村组和家庭,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体提供合同法规培训、涉农合同文本审查、签约指导;排查化解农药化肥、种子购销、土地纠纷等方面问题,因地制宜提供普法、调解、维权等法律服务。

三是开展援贫扶困惠民生行动。针对不同群体,拓展载体形式,分类精准提供法律援助和帮困扶助。加强困难群体权益保护,突出“一老一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

四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春季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纠纷、劳动争议、资源环境、征地拆迁等重点民生领域矛盾,完善“网格+调解”工作模式,加强集中攻坚。

经验交流

浦东将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消费活跃度

日前,浦东新区商务委表示,浦东将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消费活跃度。

一是增加消费供给,建设一批高品质商业综合体和文体旅设施。今年将有一批重大商业和文化项目开业;推进一批重大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同时在陆家嘴地区加快老旧消费设施城市更新,力争在三年内初步建成一批国际级引领性消费地标。

二是优化大型活动申报备案机制,支持消费节庆、首发首秀、会议展览、文体旅等主题活动举办,打响浦东自己的消费品牌。整合商旅文体展资源,推出一批更具标识度和显示度的品牌活动。商业方面将继续举办好第四届“五五购物节”、夜生活节、汽车嘉年华、戏剧生活节、咖啡节等主题促消费活动和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等一批知名消费类展会,文体旅方面将联动桃花节、旅游节、电影周等活动,多业态融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三是拟出台促消费扶持政策,支持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在落实“十四五”财政扶持政策和各部门专项资金基础上,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支持消费中心发展实施细则》,鼓励支持品牌集聚、载体升级和业态创新。

江苏出台六方面扶持措施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2月1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扶持农业生产、扩大投资消费和提升为农服务等提出6个方面具体措施。

一是强化农业生产政策支持。提早安排省级农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加大对春季农业生产、粮食、油料生产支持;支持生猪、蔬菜、水产品等“菜篮子”工程建设;优化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等。

二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链主”企业和骨干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支持分层分类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尤其加大经营主体金融信贷支持,破解堵点卡点;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三是着力释放城乡消费潜力。安排资金支持各地开展“苏韵乡情”系列推介,支持建设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区、推介休闲农业“乡产”;对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农业品牌建设给予支持;大力发展展会经济,举办一系列展示展销活动;鼓励农村电商发展,打造新营销场景。

四是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启动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年度投资额1000亿元以上;支持高标准农田、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争创一批国字号平台载体和省级园区。

五是促进更高水平农业对外交流合作。鼓励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支持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培育一批实力强的开放型农业企业;支持与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国际交流。

六是持续优化提升为农服务能力。鼓励各地强化政策创设,全面动员农业科技力量提供产业发展和技术指导服务等。

江苏启用全国首个水利风景区线上服务平台

2月23日,由江苏省水利厅开发的全国首个水利风景区线上服务平台——“云上水景”正式上线运行。

该平台以微信为基础平台,以全省水利风景区相关水利设施及涉旅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料为基础数据,集宣传水景、服务公众、水景管理、水情教育功能于一体,为全省水利风景区提供集中宣传推介和智慧便捷的高效管理服务,打造随时查询应用的门户工具。该平台上线运行,标志着江苏水利风景区发展将由注重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品牌转变、由景区创建向规范管理转变、由景区供给向公众服务转变。

安徽建立招商引资 “赛马”奖励机制 每季度通报晾晒结果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3)》,提出2023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10%以上。

一是聚力“招大引强”,该省将建立全省招商引资、招大引强“赛马”激励机制,每季度通报晾晒“赛马”结果,鼓励各地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全国制造业百强、国家级“专精特新”等企业,激励市县新开工建设100亿、80亿、50亿级重大项目。二是力争全年从省外引进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400个,利用省外资金增长10%以上;实施外资招引攻坚工程,开展高效率投资促进行动、高能级平台培育行动、高质量项目攻坚行动,力争全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增长10%以上,重点外资项目个数突破150个。三是调整优化投资“赛马”考核指标,将民间投资等指标纳入,全方位评估投资工作成效。建立全省吸引民间投资重大项目库,依托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向民间资本推介并滚动更新。将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省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分级分类联系调度。建立常态化长效兑现机制,推进涉企政策供给“一键直达”和兑现“免申即享”,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域外动态

山东以省市人才卡为载体,创新强化重点产业人才服务保障

近日,山东省人社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工信息厅印发《关于建立全省重点产业人才精准联系服务机制的通知》,将以省市人才卡为载体,创新强化重点产业人才服务保障,助力山东产业发展。

按照通知规定,一是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表彰人选(含省杰出企业家、省行业领军企业家和省优秀企业家),将被纳入直接颁发类“山东惠才卡”发放范围,“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四链”融合机制重点实施企业主要经营管理和技术负责人,将被纳入市级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范围,颁发市级人才卡。此外,面向他们所在的企业,各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和省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将常态化开展人才服务精准对接工作,围绕人才政策推介、基层专家需求梳理、引才协调对接、人才服务问题办理等,定期汇总形成“公共服务需求、市场服务需求、意见建议”三个台账,解决好人才创新创业的“关键事”。

二是各市每年可从当地额外选取不超过十家重点产业企业,采取配额制方式发放“山东惠才卡”,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每家企业每年可推荐一名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申领“山东惠才卡”。

三是进一步强化省市人才卡前端引才服务功能,对尚未达成正式引进协议的省级及以上人才工程人选,允许重点产业企业先为其申领“山东惠才卡”。

下一步,山东重点产业企业申报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时,将得到优先支持,对通过第三方机构引进人才三年内培养为省级及以上人才工程人选的企业,还将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引才补贴。

广东发布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团体标准

2月21日,广东省发布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评价体系》团体标准。

该标准由广东省人才交流协会牵头发起,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全国23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5所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及11个地级以上市人才服务协会,共同研究起草。标准包含9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98个三级指标,采用打分制,总分定为1000分,从高到低分为5A、4A、3A、2A、1A等不同等级。标准全面规范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评定工作,明确了机构资质及从业人员要求、等级划分与评定程序、评定指标分值设置与计分方法等。重点考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创新性地设置了党建加分、社会公益加分等内容,强调评审工作的程序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帮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组织部门便捷、高效、规范开展评定工作。该团体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诚信示范制度建设,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广东出多项实招促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近日,广东省商务厅等13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实施方案》,通过全省性家电主题促消费活动、“粤造粤强粤贸全球”广货促消费联合行动、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消费券等多项实招,进一步补齐家电市场短板弱项,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一是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鼓励各地市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通过“政府支持、企业促销”方式,全面促进家电消费。二是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各地市可举办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消费券等促销活动;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发生产适应农村市场特点和老年人消费需求的绿色智能家电产品,促进乡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培育家电消费新增长点。三是鼓励基本装修交房和家电租赁,鼓励保障性住房配备绿色智能家电,并积极开展家电租赁业务,引导学校、公寓等与家电租赁企业合作,满足新市民、年青人等群体消费需求。四是优化绿色智能家电供给,在完善标准上,支持在粤认证机构开展高端品质认证,研发开展绿色家电、智能家电、物联网等高端品质认证;引导家电生产企业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产品及插头、充电器、遥控器等配件标准开放融合、相互兼容、互联互通。在场景试点上,支持广州市番禺区、深圳市龙岗区开展数字家庭试点,鼓励其他城市因地制宜探索推进数字家庭的路径和服务模式。五是加强基础设施支撑,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持续加强农村中压配电网主干网架建设,补齐电网薄弱地区供电短板;扩大光纤到户覆盖规模、高清数字业务有效用户规模,推动终端光纤化、IP化、智能化,推进广电5G网络建设,推进广电5G核心网华南中心节点建设,推进广电5G网络间互联互通;促进4K/8K超高清视频消费,鼓励省内4K电视播出平台加大符合HDR、50帧以上标准的优质4K节目引进力度,确保全年可提供优质4K节目量稳定在2万小时以上。

深圳推行生态环境包容审慎监管执法

日前,深圳在广东省率先出台《关于推进生态环境包容审慎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了二十条具体措施,系统化、规范化体现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原则。 

一是提出“综合查一次”规定,在同一时间对清单内企业进行多个执法主体联合执法检查,除特别情形外,年度内原则上不再对其单独检查。 

二是从推行“观察期”制度、减免责清单制度、健全公开道歉承诺从轻处罚制度、建立环境信用修复便捷通道等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容错机制,对符合相关情形的企业给予从轻处理,使扶持企业在自觉遵法守法的同时不影响发展。

三是优化执法服务,包括加强当事人权利保护、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开展企业环境管理帮扶指导等内容,将执法与服务深度融合。执法人员在依法执法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环境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自觉遵法守法、及时了解各种优惠政策,更有效地帮助企业的纾困解难。

深圳出台12条金融举措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联合深圳银保监局等四部门印发《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金融服务两大方面提出了12条具体举措。

一是支持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做强做大,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加大对技术改造、研发投入、提产扩容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中长期贷款占比,助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高端化进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高端品牌,培育更多掌握产业链话语权的世界级领军企业。

二是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汽车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开展线上贷款产品创新。深化与新能源汽车品牌“总对总”合作,围绕销售网络开展汽车金融服务。支持车企设立汽车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为新能源汽车消费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

三是支持新能源车企“出海”,鼓励银行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纳入优质企业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鼓励有条件的中外资银行深圳分行协调行内和境外分支机构资源,强化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境外生产和销售提供包括国别风险预警、国际结算、汽车消费金融等服务,支持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和客群。

此外,引导深圳金融机构搭建多层次融资渠道满足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优化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支持企业技术攻关,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降低企业风险损失。

重庆再发36条政策措施推动经济企稳恢复

重庆市日前再发36条政策措施,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

本轮36条政策措施有四个特点:一是注重“降成本”,帮助企业“轻装上阵”。以政府性融资担保为例,重庆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今年新发生的政策性农担业务、小微担保业务融资担保费率原则上平均不超过0.8%,力争全年新增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担保业务规模超过250亿元。

二是注重“育主体”,帮助企业“茁壮成长”。36条政策措施重点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初步估算政策措施实施共涉及到的财政资金达到60亿元。此外还包括将企业牵头承担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比例提高到了70%以上,认定一批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

三是注重“扩内需”,帮助企业“开疆拓土”。如3月1日至6月30日,个人消费者置换新能源乘用车的给予每辆车1000元—3000元补贴,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的给予支付额10%、最高不超过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文旅消费方面还将发放300万元消费补贴。此外,重庆还将对企业参加境外线下展会最高按90%的比例给予展位费支持等。组织出国出境团组100个以上,全年支持1000家以上的企业“走出去”揽订单、拓市场。

四是注重“强保障”,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如安排不少于8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加大金融帮扶贷、乡村振兴贷发放,增加绿色信贷、债券、租赁等,推动绿色融资新增2000亿元。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三方面发力全年新增资金“3个1000亿元”,即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00亿元以上、新增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及贷款额度1000亿元以上、新增社会资本1000亿元以上。

重庆出台14条措施支持消费恢复 助力扩大内需

重庆银保监局联合该市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委于近日印发《金融支持消费恢复助力扩大内需若干措施》,推出14条措施,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金融支持。

这14条措施涉及推动消费供给提质、促进消费需求释放、支持消费市场纾困、完善消费促进机制四个方面,主要特点是强化金融对消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支持。

一是在推动优化消费供给方面,《若干措施》要求,围绕商品制造核心企业、服务消费主要行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等供给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信用贷款产品,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线上续贷等业务模式。同时,深化银保合作,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以及兴办多层次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社会化服务机构,助力共享经济、社交电商等新型消费培育发展,为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核心商圈和休闲旅游区建设提供高效金融服务。

二是在助力释放消费需求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优化汽车金融服务,联合车企加大让利、贴息力度,提振汽车消费市场。积极支持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创新推出新市民专属金融产品,满足新市民消费信贷和保险保障需求;大力支持绿色消费,通过利率优惠、息费补贴等形式,支持居民贷款购买绿色耐用消费品,促进居民耐用消费品的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

此外,《若干措施》还强调,强化消费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充分应用信息科技手段,弥合金融服务和消费场景断点,提高消费信贷客户的直接触达率。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