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40)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40) 2022-11-18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2年第40期   总291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2年11月18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将重点从五方面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支撑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3

上海发布升级版的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 4

江苏开展首批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 4

经济热点

上海从四个方面积极服务全球6G发展. 5

江苏加快建设现代数字政府 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6

南京出台包容审慎监管十项举措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7

产业动向

上海首个数字康养产业创新与体验中心揭牌. 8

上海浦东出台加强产医融合若干举措. 9

江苏消保委上线全国省级首家消费投诉公示系统. 11

 

 

 

 

政策举措

上海探索四种模式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 12

上海法院发布首个碳中和示范区司法服务保障意见. 14

江苏从三方面促进残疾人就业. 15

南京建立全国首个上市公司重整全流程协同机制. 17

经验交流

浦东新区全国首推文体旅“一证通”31个审批事项合一. 17

上海全国率先将健康科普纳入职称评价体系. 19

安徽天长发出全国首张“电话注册营业执照”. 19

域外动态

山东探索实行“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举荐制. 20

山东省推进农产品寄递销售“创牌”. 21

青岛港启用首个空箱专用闸口. 22

广东十部门出台意见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 23

福建对国家高新区实施晋位奖励 最高300万元. 24

福建多措施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25

 

 

 

科创聚焦

上海将重点从五方面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支撑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11日,上海市科委表示,下一步,该市将重点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支撑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加快布局实施糖类药物、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药物、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控关键核心技术、重要器官精准蛋白质图谱等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前瞻布局细胞治疗等创新药物、高端影像设备等医疗器械以及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生物技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持续推进临床研究和转化能力建设。积极支持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等25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建设,持续推动上海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是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全力支持临港实验室建设,培育建设若干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用,加快推进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建设。谋划筹建非人灵长类动物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 

四是持续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面向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继续实施启明星等科技人才计划,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是持续推进创新氛围和环境建设。持续办好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等品牌活动,推进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助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上海发布升级版的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

11月14日,上海在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活动上发布了升级版的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

升级版的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旨在进一步提升上海高水平医院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转化。在进一步推动临床试验同时,通过产医融合政享荟、医企融合创新联盟、创新产品入院绿色通道等解决创新药械入院“最后一公里”。

江苏开展首批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

江苏省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已于近日组织开展,首批入围的10家创新联合体,将“集中力量办大事”,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模式。

首批建设试点按照“国家战略部署、江苏最具优势、合作基础稳固、攻关任务明确”的原则开展,锚定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建设,牵头单位涵盖法尔胜、中复神鹰等创新型领军企业以及华进半导体、苏大维格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共计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创新主体136家,建有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154个,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52个,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资源集聚效应。

该省科技厅将积极探索建立创新联合体连续支持机制,对研发基础良好、技术储备丰富的创新联合体,按照省地会商的方式给予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着力解决制约当前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加快打造该省重点产业发展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经济热点

上海从四个方面积极服务全球6G发展

从11月15日举办的“2022全球6G发展大会”上获悉,上海已把6G纳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前沿技术方向,将从四个方面积极服务全球6G发展。

一是将强化科技战略规划研究,制定上海6G纲领性发展规划,明确总体目标,优化任务布局,引导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将整合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发挥上海5G/6G专家委员会等相关组织作用,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发展。三是将推进测试验证能力建设,形成具备上海特色的关键技术内外场测试验证环境,服务支撑6G技术研究。四是将打造国际创新服务平台,持续办好全球6G发展大会,共建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平台。

江苏加快建设现代数字政府 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11月14日,江苏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设区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快建设现代数字政府,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一是持续夯实数字化转型基座,建好全省政务“一朵云”“一张网”,提档升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各级各类政务服务系统全面应用“苏服码”、整合接入“苏服办”。二是加快建设一体化大数据体系,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促进电子证照应用拓展和服务提升,加快推进教育、交通、公共信用等重点领域数据安全有序开放。三是深化数字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推进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推动数字城乡、数字交通等建设。四是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优化便民利企数字化服务,加强跨部门综合监管。五是严格落实安全制度要求,全面加强安全技术防护,构建全方位、多层级、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六是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管理、提升数字素养、完善考评机制,确保数字化转型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南京出台包容审慎监管十项举措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近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对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实施意见》,推出市场监管领域包容审慎监管十项举措,促进该市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对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市场主体,给予合理的“预警观察期”,在“预警观察期”内实行“无事不扰”。对非因生活消费需要反复多次购买或接受服务产生的职业打假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实行审慎的分类监管处置措施。同时,出台对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模式涉及市场监管职责范围的一揽子市场主体合规指引清单,引导市场主体完善内部管理流程,快速识别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主要风险点,对经营风险点实现自我优化、自我监督、自我堵漏。

《实施意见》规定,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降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频次,除投诉举报、专项检查外,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同时创新信用修复机制,加大对失信市场主体的帮扶力度,对因受疫情影响暂时失联的市场主体,暂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模式的经营异常企业、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以及受到市场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的市场主体进行主动提醒和专项指导。

产业动向

上海首个数字康养产业创新与体验中心揭牌

近日,上海首个数字康养产业创新与体验中心——国药数字康养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该创新中心由国药康养、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亿慈智能共同发起成立,将联合打造数字康养产业创新中心,旨在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通平台资源与服务机构,协同推进“医、食、住、行、康、养、护”服务的数字业务全覆盖,助力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康养产业转型升级。

该创新中心将以“推动康养产业升级,引领行业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使命,以数字康养、数字健康为主攻方向,持续为政府及行业提供创新发展的前沿解决方案。创新中心还将携手高校、科研院所及头部企业,共同研发落地“1+3+N”数智康养系统,同时围绕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智能终端、养老金融等细分领域集聚百千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技术链、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等多链合一的新型数智康养产业生态圈。

未来该创新中心将与各方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搭建上海市数智康养产业平台,持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带动关键技术突破提升、加速康养人才聚合培养,建设成为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建设成果转化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促进康养产业规模化发展。

上海浦东出台加强产医融合若干举措

11月15日,《浦东新区加强产医融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发布。《若干举措》包括以下9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产医融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成立浦东新区加强产医融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产医融合工作计划、确定重点任务、协调重大事项等。组建“2+X”工作专班,项目化推进落实产医融合工作。

二是成立浦东新区临床研究和应用联盟。由相关委办局、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共同组成,建立医疗、产业沟通平台和共商机制,发挥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医疗与生物医药产业有机衔接。

三是建立临床研究和应用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统一的信息发布、业务受理、资源分配、伦理审查、过程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构建创新药械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加速通道,打造临床研究和应用一站式服务高地。

四是开展区域医学伦理互认。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医学伦理审查工作规则和专业培训体系,提高临床研究项目伦理审查规范化水平。建立高效、包容的区域医学伦理审查互认制度,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由牵头机构召集开展联合伦理审查,参与机构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直接采用牵头机构的伦理审查意见,避免重复审查,加快创新药械研发进程。

五是推动生物样本库开放共享应用。统筹区内生物样本资源,建立浦东新区生物样本地图,推动生物样本资源的集中存储和共享应用。加强生物样本库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打造统一的管理体系、质控标准和操作规程。构建规范、高效的阳性生物样本、研发用血等人体组织材料获取渠道。

六是建立健康大数据资源共享应用机制。区内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可根据研究需求,向浦东新区临床研究和应用联盟提出数据开放申请,由联盟统筹区内数据资源,提供经过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处理的健康数据,为研究者提供高质量、大数量、良好结构化的健康数据,提高科研效率和科研成果产出质量。

七是支持科研合作和临床研究科研合作。鼓励医疗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和联合技术攻关。聚焦细胞基因治疗、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医学影像设备等前沿优势领域,建立核心项目清单,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支持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和真实世界研究。试点建设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重点病种专病数据库。

八是支持医疗创新产品临床应用。建立以临床价值和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药械快速应用、优先应用机制。制定《浦东新区创新药械产品推荐目录》,支持“张江创造”品牌产品限时入院及推广应用,对其中符合社区临床诊疗能力及用药需求的药品,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选药品”目录推广使用。鼓励公立医院优先采购已经转化成功的临床研究创新成果。优化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体系,创新产品支付费用不纳入均次费用、药占比、医疗收入占比等考核。

九是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优化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备案流程和审评机制。积极推进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工作。率先开展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LDT)试点。

江苏消保委上线全国省级首家消费投诉公示系统

11月16日,江苏省消保委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系统正式上线,这是目前省级首家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系统。

该系统由消费投诉信息指数评分、消费投诉基本信息公示、企业曝光台、消费资讯四个模块构成,对已完结消费投诉的投诉时间、商品服务类型、投诉详细信息等进行公示,将问题晒出来,对拒不配合工作或者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定期选择公示以滚动方式呈现。公众可以从“江苏省消保委”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智慧315”模块中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或是在江苏省消保委官网点击“维权公示”模块进入该系统。

该系统的上线,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可查的科学化消费评价信息,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消费投诉信息指数评分采取一年期制,企业曝光台每三个月动态更新一次,被公示的经营者对公示内容有异议时,该省消保委为其保留复核通道。

政策举措

上海探索四种模式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

11月14日,从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获悉,上海探索出四种模式,深入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

一是“张江研发+浦东转化”,张江地区集聚大量创新型企业,一旦产生创新成果,将其就地转化(项目数量约占10%,投资额约占20%);二是“张江研发+外区转化”,张江、浦东地区空间有限,一部分成果转化至该市其它区域(项目数量约占64%,投资额约占32%);三是“张江外溢+回流上海”,早期外迁企业在当前呈现一种回流态势,较多流向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南虹桥智慧医疗园区(项目数量约占9%,投资额约占20%);四是“张江试水+本市扩张”,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张江地区并将其从事研发作为“首选项”,待条件成熟即在沪拓展产业化板块(项目数量约占 17%,投资额约占28%)。

为此,上海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为“好”的产业化项目适配“好”的发展空间。通过拓展增量、挖掘存量等方式,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生物医药企业的空间需求,对大型企业提供“购地盖楼”、中型企业“先租后售”、小型企业“拎包入住”服务。二是为“好”的研发成果适配“好”的产业化政策。在支持研发成果加快产业化方面,上海鼓励合同委托研发生产新模式(CMO/CDMO),对受托企业给予交易合同 20%、最高500万的资金支持;加强对生物医药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及重大产品产业化支持,最高按新增投资30%、1500万元予以支持;重大项目列入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给予最高1亿元资金支持;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深度融合,最高按总投资20%、1000万元予以支持;鼓励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最高按总投资 10%、5000万元进行资助。三是为“好”的落地项目适配“好”的协调服务。针对生物医药的产业特性,上海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探索政策先行先试,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将重点企业纳入人才引进直接落户机构重点支持范围;根据生物医药行业特点,量身定制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包,同时支持优质企业科创板上市融资。

上海法院发布首个碳中和示范区司法服务保障意见

11月15日,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关于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这是该市发布的首个碳中和示范区的司法服务保障意见。

《意见》围绕高质量服务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在“融入生态司法大格局、融合专业化审执力量、融汇多元共治合力、融合区域现实需求、融入国际化司法理念”等五个方面作出了探索创新。

《意见》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共18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出总体要求。《意见》第一部分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牢生态司法的政治方向。贯彻系统观念,强化生态司法的保护合力。坚持目标导向,优化生态司法的服务质效。主动融入大局,全力服务保障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实现。二是明确工作举措。《意见》第二至第四部分聚焦审判主责主业,对标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案,找准司法服务保障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切实提高现代化生态司法服务水平。全面贯彻预防性司法理念、系统保护司法理念、恢复性司法理念和国际化司法理念,全力推动崇明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充分发挥“刑事、民商事、行政”生态审判职能,加大生态专门执行工作力度,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多维度、立体化的生态司法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生态司法研判,深化智慧法院建设,着力提高现代化生态司法服务水平。三是推进共治共管。《意见》第五部分围绕提升司法服务效能,协调多方力量,共同打造“司法行政协调联动、区域生态司法协作、全流域协同治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减污降碳多元共治共管新格局。

江苏从三方面促进残疾人就业

江苏省近日印发《江苏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到2024年,江苏省净增残疾人就业5万人,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7万人次。

一是在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方面,要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制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项目推进计划,落实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年报、年审制度,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长效机制,确保“十四五”期间所有编制50人(含)以上的省、市级机关和编制67人(含)以上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通过公开录用、遴选、选调、公开招聘、退役军人安置等多渠道、多形式,采取专设职位、岗位招录(聘)等措施,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

二是在加大国有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力度方面,要求国有企业应当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将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社会责任报告。常态化开展国有企业助残就业岗位开发、定向招录和专场招聘工作。在国有企业年度招聘计划中,应安排不少于1.5%的岗位,通过多种形式定向招聘残疾人。

三是在促进盲人按摩行业发展方面。具体包括:加强盲人按摩行业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把盲人按摩纳入生活服务业补短板内容,推动与社区生活服务、健康养生服务、职工生活服务协同发展,鼓励发放盲人按摩消费券,培育盲人按摩消费市场。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盲人医疗按摩岗位,促进盲人就业。做好盲人保健按摩师提升培训和等级评定,全省每年培训不少于1000人。鼓励盲人按摩师参加学历教育,并按规定给予学费补贴。对受疫情等原因影响正常营业的盲人按摩机构按规定给予场地租金减免或补贴。各设区市至少建立1家盲人按摩实训基地。

南京建立全国首个上市公司重整全流程协同机制

近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江苏监管局联合发文,强化上市公司重整全流程协调,以行政、司法的进一步衔接提升上市公司挽救效能。这是全国首个专门针对该领域的协同机制。

双方明确,对于具有挽救价值和条件的上市公司,将共同研判分析企业困境成因、重整价值和挽救条件,法院积极引导运用庭外重组、预重整、重整等方式,提升挽救效果。法院在司法审查上市公司重整、预重整申请过程中,提前征求监管部门对重整价值及可行性意见。当重整程序启动运转后,如上市公司存在未能严格依照计划或者擅自变更重整计划等情形,可能严重影响重整计划执行效果甚至导致执行终止、宣告破产的,双方将及时共同介入;如上市公司存在违规占用担保、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严重损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形,双方则提前评估上市公司可能受到的处罚及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数额等,确定企业上述行为造成的影响,并可据此调整重整程序。

经验交流

浦东新区全国首推文体旅“一证通”31个审批事项合一

11月11日,浦东简政放权再出新招——在全国率先试点“文体旅一证通”。

“文体旅一证通”试点的具体做法是将民宿、游泳、书店、攀岩、画廊等31个文化、体育和旅游审批事项融合为一。一次申请,经营主体在浦东文体旅行业全领域内经营范围不设限,准入门槛不受限。按照便利化原则,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法定代表人知晓浦东新区文体旅一证通告知书(1.0版)内容,并做出承诺后,即可获得准入资格。

这项改革有三大特点:一是审批时间缩短。以前审批单个事项各需要平均7个工作日的审批期,现在可以告知即颁,当场出证。二是审批提交材料减少。原先一个事项就需要十几份材料,如开设多个事项,还要重复提交。现在,31个事项合一,只要一张营业执照和承诺书等一些基本信息就可以。三是监管效能提升。以前,只有日常监管和执法监管两个维度,现在变成五个维度即要素监管、日常监管、服务监管、执法监管、熔断监管。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素监管和熔断监管。例如,有企业拿到文体旅一证通后,如想开书店,审批部门会对其房屋、进书渠道等核心内容进行要素监管,对可能影响安全的风险逐项开展核查和销项。熔断监管,则是对以前仅限于罚款、警告等监管手段的再升级。对有重大意识形态风险隐患的企业实施其经营的全业态停业整顿。

上海全国率先将健康科普纳入职称评价体系

    近日,上海市人社局、市卫健委等印发《关于深化上海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职称制度改革中,在全国率先把健康科普纳入医疗、药学、护理、技术等卫生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价,包括作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及以上科普期刊上公开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2000字以上的科普文章,或作为主编公开出版与申报专业相关的专著,或在省部级及以上的官方媒体发布与申报专业相关的科普作品,或完成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局级及以上科普课题、科普项目且成果通过验收,或获得与申报专业相关的局级及以上科普奖项,进一步对健康科普工作细化制度保障。

安徽天长发出全国首张“电话注册营业执照”

11月15日,安徽省天长市发出全国首张“电话登记注册”营业执照。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网上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成为主流趋势,然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申办人来说,却无法享受全程电子化登记带来的便利。针对这种情况,该省天长市市管局开动脑筋、创新思路,推出了个体工商户“电话登记注册”模式,再一次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

 “电话登记注册”模式是与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相结合,以平台共享系统为依托,在该模式下,个体工商户注册不用填写任何申请表格,通过电话口述的方式申报名称、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等登记信息,由窗口人员录入系统,自动生成材料,经申办人电话确认后,当场予以受理、审批,当天可将证照邮寄送达。“电话登记注册”模式的推行极大提升了个体工商户注册速度,解决了个体工商户注册来回奔波办材料、文化程度低填表难、线上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同时也为因其他特殊情况带来的难题、急件提供了又一条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新通道。

目前,个体工商户“电话登记注册”服务已在天长市铺开。下一步,天长市管局将继续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流程,将“电话办照”覆盖更多申办事项。

域外动态

山东探索实行“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举荐制

近日,山东省人社厅、省工信厅出台《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职称评审机制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探索实行“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举荐制:“专精特新”企业内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取得原创性科技成果以及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经企业董事长(或研发团队技术带头人)署名举荐,可不受原职称资格、学历资历、工作年限、继续教育等条件限制,直接申报工程技术系列高级职称。

根据规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每年度最多可举荐2人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其中,申报正高级最多1人);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每年度可举荐1人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

 “专精特新”企业职称评审突出创新导向,将创新创业、技术开发、专利发明、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纳入职称评价标准。同时,建立职称申报举荐责任制,对举荐工作把关不严、弄虚作假的企业,一经发现,取消企业职称举荐资格。

山东省推进农产品寄递销售“创牌”

近日,山东省邮政管理局联合该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产品寄递销售“创牌工程”的通知》,该省将加快推广“农产品+电商寄递”服务模式,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示范性强的“一市多品”“一县一品”典型项目,重点打造烟台苹果、金乡大蒜、寿光蔬菜、沂蒙蜜桃等年寄递量超1000万件的国家级“金牌”项目和超500万件、100万件的“银牌”和“铜牌”项目。

通知指出,推进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支持电商、邮政、快递等市场主体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合作,鼓励涉农主体联合寄递物流企业开发针对农村电商的定制化寄递物流服务产品,推动物流运输集约化、设备标准化和流程信息化,打造一批具有山东特色、有全国影响力的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同时,创新村级快递服务网点“一站多能”“多站合一”运营模式,探索农村电商快递共同配送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和较大的村布设智能快件(信包)箱,打造开放的“快递超市”,不断提升农村寄递服务能力。构建电商快递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寄递物流企业依托现有园区,合理布局电商快递冷藏库、冷冻库,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电商冷链快递物流集散中心。

此外,通知要求各市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动全省农村寄递物流网点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增强服务能力,降低运行成本。

青岛港启用首个空箱专用闸口

日前,青岛港首个空箱专用闸口在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正式启用,空箱在港内的运输距离由原先约4公里降至一闸之隔,打通了码头与物流企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空箱专用闸口是青岛港联合海关等部门为解决各船公司空箱周转问题,提供的一项服务新举措。空箱专用闸口全流程无人化智慧监管。现在进出闸口车流量达到日均1000车次以上,满足了物流企业和车队对于高效集疏运服务的需求,预计每年可为物流企业节约物流成本200余万元。

此前空箱、重箱在码头是混在一起堆放,然后过闸。如今为空箱专门开辟堆场,设置空箱专用闸口,目前有进出各两个无人闸口,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升级,实现数据自动审核、信息自动校对、记录自动核销,实现进出口集装箱空重分流,运输距离缩短,效率更高。自试运行以来,空箱专用闸口完成空箱疏运量4.9万标准箱,集装箱卡车单次通过时间压缩至15秒以内,码头集疏运能力提升33%。

广东十部门出台意见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科技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竹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大力推进竹林精准培育、竹子精深加工、竹文旅康养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到2025年,全省竹产业综合产值达600亿元,将创建广东竹业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2个以上,培育以县域为单位的广东省竹(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10个,建设以竹业为主题的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6个,培育以竹产业为主体的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0家;到2035年,全省竹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200亿元。

《意见》提出竹产业发展的八大主要任务,包括推进竹林资源保护培育、推进竹加工产业创新发展、推进竹文化与竹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竹产业全链条发展等。《意见》指出,要培育壮大竹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竹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强新兴竹业科技产业,推动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发展,构建循环经济复合产业链。同时强调要创建一批竹主题森林康养基地,丰富竹产业多种功能,并鼓励各地发展竹产业区域特色品牌。

福建对国家高新区实施晋位奖励 最高300万元

日前,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出台《福建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位奖励实施办法》,对全国评价排名在100名(含)以前的福建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国家高新区”),每晋升一个位次,奖励100万元,封顶300万元;对全国评价排名在100名以后的国家高新区,每晋升一个位次,奖励50万元,封顶150万元。

《实施办法》以2021年为界点,以2021年公布的国家高新区评价排名作为晋位奖励对比基数,首次获奖励时的排名作为下次晋位奖励的对比基数,以此类推。国家高新区排名以每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国家高新区评价排名结果为准,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后,晋位奖励从进入排名的次年开始实施。

奖励资金发放后由高新区自主管理,统筹用于创新发展和园区建设,主要用于支持高新区内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新区科技孵化服务等创新平台建设,高新区创新型企业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以及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和品牌建设等。

福建多措施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福建省商务厅等9部门印发《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提出多项措施,推动福建预制菜成为富民强省的特色产业,打造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

一是该省将在马尾、连江、福清、平潭等地发展以水产品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基地。打造预制菜产业园区,支持福州元洪投资区中科经纬预制菜产研城建设,打造福建省内首家预制菜产业园和中印尼“两国双园”预制菜产业示范园区;支持马尾供销预制菜供应链产业园建设;支持打造预制菜生产加工基地;支持打造预制菜产业博览园。

二是培育一批涵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等环节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跨区域的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引导、支持预制菜生产企业设立、扩大研发厨房,加大闽菜研发及闽菜工业化生产、标准化转化。培育“+旅游”新业态,鼓励龙头企业建设集生产、加工、科研、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的预制菜文化产业园、观光车间、观光工厂等,开展工业、农业旅游。

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等组织参与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以龙头企业优势抢占行业标准“制高点”,打造预制菜“福建标准”,推动“福建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四是对利用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自营平台,实现福建预制菜年网络零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择优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鼓励商场、超市、便利店、火车站、机场设立预制菜、预制食品专区、专柜,推动预制菜知名品牌产品进社区、工厂、医院、景区、服务区。

五是多形式全方位推广预制菜,推动预制菜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预制菜促销活动,支持开展预制菜产业专项主题展、八闽美食嘉年华、闽货华夏行等系列活动,培育和打造福建预制菜产业一站式展示、交易空间。生成推广一系列以国别地区为鲜明标签且富含“侨韵侨味”的特色预制美食。

六是打造“福”文化系列预制菜,鼓励餐饮经营单位研发并推广具有福建各地特色的预制菜品和名小吃,对“福宴”“经典闽菜”“闽菜药膳”等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加工,推出半成品、成品预制菜。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