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39)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39) 2022-11-11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2年第39期   总290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2年11月11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发布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 3

上海成立绿色低碳城市产业联盟 聚焦产业前沿加强创新集成. 4

经济热点

上海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值将超5000亿元. 5

长三角10市(区)发起组建“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 5

上海优化跨国总部扶持政策,新增“事业部总部”类型. 6

产业动向

上海明确四方面任务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7

上海“浦东张江·金桥未来车产业集聚区”揭牌. 9

上海修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主要调整四方面内容  11

江苏实施青年群体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12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6方面20项举措加快打造面向全球亚太仲裁中心. 13

江苏十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 14

江苏4部门启动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 15

苏州市出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八项制度. 16

安徽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 17

经验交流

上海将从四个方面打造新时代统计现代化改革新高地. 19

江苏发文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 20

江苏探索建立信用修复工作机制 让危困企业重获经营能力. 21

域外动态

山东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统一的医保短信服务平台. 23

山东“16市公共免费停车场地图”正式上线. 24

前海发布“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 聚焦八类服务商. 25

前海将推出四个“政策包”加快打造“四大聚集区”. 26

福建首个“福路贷”项目落地 实现四个方面创新. 27

川渝鄂皖苏共推万州新田港多式联运枢纽建设. 28

 

 

 

 

 

科创聚焦

上海发布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

11月7日,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上海市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

车路协同是指依托无线通信和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

《实施方案》以加速车路协同技术与智能交通体系融合为核心,以推进道路更智能、场景更丰富、服务更智慧、管理更精细、数据更开放为主线,以实现车路协同技术商业化应用为目标,重点推进18个各具特色的创新应用项目。到2025年,该市将建成智慧高速公路和智慧城市道路(含快速路)超过800公里、智慧路口超过500个;针对大型(备案泊位数300个以上)和特大型(备案泊位数1000个以上)公共停车场(库),建成示范性智慧公共停车场(库)超过100个。其中包括:国内第一个G3级智慧停车场库、国内第一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集卡营运的全息道路、国内第一个多元储能快充融合的智能化公交枢纽场站等填补空白类工程,也包括伴随式交通管理信息发布应用和人机共驾交通管理新范式等技术管理创新。

同时,该市交通委还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实施细则》,结合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及该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实际,明确了管理机制及第三方机构职责,确定了申请主体开展示范运营的范围、路径、流程、条件等,为企业开展示范运营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此外,该市交通委、市经信委、市公安局等管理部门共同给参与洋山港集装箱运输业务的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示范运营通知书和全球首张智能网联载货示范运营证件。

上海成立绿色低碳城市产业联盟 聚焦产业前沿加强创新集成

11月7日,上海市绿色低碳城市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该产业联盟由中国能建集团华东区域总部、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徐汇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高等院校为主要发起方,是联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共同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协调议事机制,将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聚焦产业前沿、促进规模集聚、加强创新集成、丰富场景应用,综合提升上海绿色低碳能级,依托上海徐汇,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低碳产业高地。

经济热点

上海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值将超5000亿元

从11月8日至11月10日召开的2022中国汽车论坛上获悉,上海正全力打造产业规模大、生态环境优、整体竞争力强的汽车产业集群,到2025年,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年产量将达200万辆,产值将超5000亿元。

目前上海将汽车作为“3+6”新型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之一,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已布局8家整车企业、600余家国内外主要零部件企业。今年前10个月,上海实现汽车产量240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77万辆,同比增长66%。上海目前已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90万辆,规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

长三角10市(区)发起组建“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

11月9日,沪苏浙皖长三角联席办和上海市青浦区、松江区,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 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等10市(区)政府,共同发起组建“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

该联盟由行业与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科创平台、智库机构、行业协会等组成,致力打造“共建共享、开放融合、互助共进、多跨协同”的“数字长三角”合作平台。

该联盟将在引领数字基建新布局、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推进数字科技新合作、增强数字政府新效能、优化数字社会新环境、加快数字素养新提升、共商数字治理新机制、筑牢数字安全新屏障等方面加强区域合作,共建具有辐射性、示范性、带动性的“数字长三角”智库平台、协作平台和服务平台,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产业联动互补、数字场景共建共享、数字智治高效协同的“数字长三角”发展新格局。

上海优化跨国总部扶持政策,新增“事业部总部”类型

11月6日举行的上海城市推介大会上,由上海市政府修订的《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最新发布。新版《规定》新增“事业部总部”类型,同时结合实践,优化总部企业支持举措。

一是新增“事业部总部”类型。首次定义“跨国公司事业部总部”,与跨国公司最新发展趋势相契合,将营业收入规模和占比纳入认定标准,为跨国公司进一步提质发展提供赋能支持。

二是优化总部企业支持举措。聚焦总部企业在沪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改革举措。资金运作与管理方面,在跨境资金池、资本项目外汇收入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贸易便利化方面,支持企业开展离岸贸易、分拨中心、保税维修等新型国际贸易,优先培育重点总部企业成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支持企业申请政府科研项目,列入生物医药试点企业和物品“白名单”享受通关便利;商事登记方面,便利企业开展市场登记“全程网办”,申领、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人才引进方面,为企业人才落户、参与职称评审、参评白玉兰友谊奖等方面提供便利;出入境方面,为企业相关人员办理出入境、申办在华永久居留等方面提供便利;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推荐企业涉外商标纳入本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提供异地维权保护协作等。

三是强化总部企业服务机制。该市将设立市区两级总部企业服务专员机制,依托市区外商投资协会、驻沪商协会等行业组织搭建政企服务沟通平台,形成合力服务好总部企业的发展。

产业动向

上海明确四方面任务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上海市科委、市经信委、市卫健日前印发《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明确到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建设市级及以上细胞治疗创新基地和平台(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20家,新增临床试验批件和备案创新申报项目20个以上。创新产品上市申请量3个以上,培育5个以上各具特色的市级细胞治疗产业集聚区,引进培育50家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集聚50名产业高端人才和100名产业英才。

《行动方案》提出四方面重点任务。(一)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一是强化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前瞻布局免疫新靶点发现、干细胞命运调控、新型工程化细胞疗法等基础前沿和学科交叉领域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融通发展。二是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强化高通量靶点筛选、体外基因修饰系统、新型载体递送技术、高质量源头细胞制备、细胞产品溯源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单细胞技术等前沿技术应用。三是加快核心装备与材料研发。开展自动化封闭式细胞处理设备、过程分析技术系统等仪器装备及功能鉴定试剂、细胞培养基、病毒纯化层析填料等试剂和耗材研发攻关与应用。

(二)提高临床研究和转化水平。一是加强临床研究布局。依托相关医院在细胞治疗领域建设若干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构建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基地网络体系。二是建立临床研究和转化平台。对标国际标准,优化提升细胞制剂研发与制备服务平台和第三方检测服务平台功能。三是深化产医融合发展。依托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HI-CLIP),推动企业研发需求与医疗机构临床资源的有效对接。

(三)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一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核多点”的细胞治疗产业特色集聚区。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级。大力培育和支持细胞治疗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细胞治疗产业链头部企业、优质企业和研发机构来沪发展。三是促进产业全链条发展。加快高端生物试剂、生物原料、病毒载体、培养系统、检测设备、生产设备等关键装备和材料的国产化。四是加强行业服务能力建设。组建上海细胞治疗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组建细胞治疗相关标准化专委会。

(四)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加强产品上市审批支持和服务。对在本市注册的企业、获得上市许可并在本市转化的细胞治疗产品,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每个单位每年累计支持额度不超过1亿元。支持细胞治疗相关企业购买生物医药产品责任保险,对符合条件的主体保费给予50%的财政补贴,单个保单的补贴不超过50万元。二是推动研发用物品及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建立细胞治疗特殊物品进出境联合监管机制。三是优化伦理审查和人类遗传资源审批服务。

上海“浦东张江·金桥未来车产业集聚区”揭牌

11月8日,上海“浦东张江·金桥未来车产业集聚区”正式启动。该集聚区覆盖张江西北区、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以及金桥开发区全域,将结合张江先进的芯片、人工智能技术和金桥已有的整车及配套资源,进一步夯实和扩大浦东“未来车”产业优势,形成“汽车芯片设计+制造+封测+模组+汽车电子器件+整车+道路测试”的完整“未来车”生态链,构筑国内技术最先进、门类最全的未来车产业集聚区。

张江高科园区将重点在产业的专项政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场景等方面发力,从三个维度打造专业、先进的未来车产业集群:一是加快推进针对性政策出台。深入研究当前“未来车”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在车规级芯片流片、车规级工艺切换平台、车规级全功能测试认证等细分环节,分阶段、分类别,对症下药,精准扶持。二是搭建汽车芯片测试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设立汽车芯片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将为汽车芯片企业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本地测试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有力支持。三是提供全周期的应用场景。张江高科将充分发挥产业资源整合的优势,进一步推进芯片企业、系统集成企业、整车厂之间的产业链联动,加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协同发展。此外,张江将联合金桥29.3公里的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为整车厂及方案商提供更有效的测试场景。

上海修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主要调整四方面内容

近期,上海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会同市经信委、市科委等部门,对《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调整管理推进部门职责。根据部门职责分工调整,将生物医药领域推进部门由市科委调整为市经济信息化委。

二、分类完善投资补助管理。1.对于非上市企业承担的项目,投资补助支持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亿元,其中: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率先打破国外垄断、先进技术国内首次示范应用、获批国家级公共技术平台的项目,投资补助比例可达到核定新增投资的30%。2.对于已上市企业(含控股子公司)承担的项目,投资补助的支持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核定新增投资的10%,补助金额上限由1亿元调整至5000万元。

三、完善项目调整、终止、撤项的管理。1.细化项目调整管理。一是加强项目调整管理。原则上项目延期不能超过3年,项目只能申请一次重大调整,调整申请应在中期评估前提出。二是加强项目调整的分类管理,明确了项目一般调整和重大调整的分类和对象。2.补充项目终止和撤项管理。一是明确了项目终止和项目撤项的对象。二是明确了项目终止和项目撤项的流程。

四、其他调整。强化市场化协同联动。市战新办与战略投资机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建立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对接,推进“投贷补”联动。

江苏实施青年群体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江苏省人社厅11月6日发布消息,在全省实施青年群体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面向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24周岁青年、新入职不满3年以及新就业形态青年从业人员等群体。

一是专项计划以提升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聚焦创业项目、数字职业、制造产业和平台经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每年面向青年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以上,力争就业技能培训上岗率达到40%以上,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稳岗率和创业培训合格率分别达到90%以上。

二是专项计划细化为青年就业培训行动、青年稳岗培训行动、青年创业培训行动和新就业形态培训行动四大专项行动。分别立足帮助未就业的青年就业上岗、帮助新入职的青年提技稳岗、帮助有创业意愿的青年成功创业和建立适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促进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

三是专项计划强调优化培训服务、丰富培训资源,积极创新“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工作格局,构建培训学员“点单”、人社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企业提供优质岗位“订单”的工作链条。有效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模式,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6方面20项举措加快打造面向全球亚太仲裁中心

上海日前印发《关于支持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20项具体举措,为亚太仲裁中心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其中,在深化仲裁业务对外开放方面,支持将仲裁业务对外开放范围从临港新片区拓展至上海市全域,突破现有区域限制,全面提升上海招引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落沪的吸引力。

在优化仲裁发展支持政策方面,为仲裁相关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财税支持政策以及支付和购汇便利政策等3项举措,并细化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财税、外汇、出入境等支持政策。

在推动仲裁制度创新方面,鼓励该市区域内注册的企业相互之间约定在境内特定地点、按照特定仲裁规则、由特定人员对有关争议进行仲裁,支持仲裁机构探索开展东道国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国际投资争端仲裁业务,支持探索建立涉外仲裁案件司法审查集中管辖机制。

此外,将推动建设亚太国际仲裁中心大厦,打造一站式、全链条的国际争议解决平台。

江苏十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

江苏省文旅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该省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地标品牌引领、区域特色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传统工艺类品牌产品达600个以上,知名品牌不低于60个,产品销售额年增长达3%。

实施意见提出,加强传统工艺项目保护,坚持分类施策,对于传承情况好、市场空间大、有助于带动就业的项目,建立传统工艺优秀实践项目名单;对于传承困难、在现代生活中缺少应用场景的项目,建立急需保护项目名单,加强抢救记录。

同时,在加强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方面,该省将加大传统工艺中青年传承人培育力度,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传统工艺相关专业,继续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鼓励传统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参与院校教学科研和相关企业技能培训。为完善激励举措,开展传统工艺类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建立职称评审向优秀人才倾斜机制,积极培育“江苏大工匠”“江苏工匠”,加强领军人才建设。

此外,在促进传统工艺发展振兴方面,建立100个非遗工坊带动就业创业;鼓励非遗创意基地、非遗旅游体验基地联合开发旅游线路和文创产品;探索应用元宇宙技术,推进“数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

江苏4部门启动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

近日,江苏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推进技能江苏建设的通知》,明确2022年至2025年,江苏每年建设省级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10所左右,开展制造业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40万人次,培养制造业技工院校学生不少于4万人,发布制造业职业技能评价技术资源不少于10个。

《通知》提出,一是在平台载体建设方面,要紧密围绕江苏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制造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技师学院,遴选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形成规模化培训示范效应。

二是在项目技能培训方面,要积极发挥培训目录的指引作用,适度增加并动态调整制造业培训项目,确保制造业培训项目占比不少于40%。建立培训成本调查机制,提高制造业培训补贴标准。大力推进项目制培训,建立揭榜挂帅机制,采用公开征集、招投标、行业部门推荐等方式,遴选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培训项目,重点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技工院校、职业院校面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

三是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有机贯通车间与课堂资源,完善企校“双导师 ”“双基地”联合培养模式。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积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包。到2025年,全省建设30个以上制造类品牌特色专业群,省重点技师学院、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普通技工学校主干课一体化率分别达到100%、70%和50%以上,专业教师一体化率分别达到90%、85%和80%以上。完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社合作,组建制造业技工教育联盟。大力开展制造业职业技能竞赛。

四是在推进数字技能提升方面,鼓励支持技工院校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合作,组建数字技能协作联盟,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资源共享的数字技能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持续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数字技能研修班,大力培育专家级数字工匠。

苏州市出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八项制度

近日,苏州市出台《苏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八项制度》,以“八项制度”组合拳共筑未成年人保护“防护墙”。

一是议事协调制度,明确每月召开未保办例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每半年召开主任会议,形成未保办成员单位协同议事、各级未保办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二是信息报送制度,进一步明确信息报送内容、频次和途径,加强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信息共享;三是督查检查制度,通过督查督办推动重点任务完成,妥善解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规范未保工作;四是宣传教育制度,通过宣讲、评选、培训等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宣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高群众知晓率;五是项目支持制度,支持未保委成员单位开展未成年人保护项目,为未成年人提供特色化、精准化服务,打造苏州未保特色品牌项目;六是理论研究制度,面向市未保委成员单位、基层未保办、高校、专业社会组织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实践理论研究,推进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创新实践;七是突发事件处置制度,明确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加强未成年人突发事件的处置力度,快速有效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各类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八是考评激励制度,以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区)和平安苏州建设为总抓手,纳入对各板块、部门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的绩效考评体系,研究出台鼓励社会各界主动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激励措施,全面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开展。

安徽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

近日,《安徽省建筑节能降碳行动计划》印发实施,该省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到2025年,全省建筑能效较2020年提升30%。

行动计划提出,一是促进建筑节能降碳,建立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开展“绿色工地”建设行动,推动全过程绿色建造,促进绿色建材规模化应用。从2022年起,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按照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到2025年,全省星级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

二是新立项的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单体地上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以及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小区,应采用装配式建造,其他地上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公共建筑,以及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居住小区,原则上采用装配式建造。在合肥、六安、广德等地开展装配式绿色农房区域试点。持续加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开展智能建造试点,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培育皖北、沿江、省会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是推进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建设,推动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含政府投资项目)强制采购符合标准的绿色建材。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对绿色建材消费可给予适当财政补贴或贷款贴息。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鼓励工程项目使用数据库中的产品。

经验交流

上海将从四个方面打造新时代统计现代化改革新高地

国家统计局与上海市政府日前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上海发挥统计改革引领示范作用,打造新时代统计现代化改革新高地。

一是树立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新标杆。探索以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和“租购并举”政策下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超大城市自有住房统计方法;着力开展碳排放、新基建投资、新领域新业态研发活动和总部经济等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核算制度方法改革试点研究。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资源,探索形成新型信息化业务解决方案,全力打造智慧统计。

二是探索浦东引领区统计试点新前沿。国家统计局将授权浦东新区在若干重点领域开展统计改革创新试点,如研究完善统计单位分类标准和管理制度;开展新兴金融业统计调查试点;研究境外服务交易、离岸贸易统计方法等。

三是打造高质量统计工作新品牌。研究建立统计数据质量核查机制;探索市级统计机构采取有效形式加强对区级统计机构的管理,健全分级分专业统计数据质量管控体系。研究形成上海市统计督察工作机制,提升统计监督效能。探索“精准执法”与“双随机执法”有效结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形成信息化精准统计执法模式。

四是创建服务国家统计需求新示范。在浦东新区建立“国家高层次统计人才上海培训基地”和“全国统计大数据应用人才培训基地”,为全国培养高层次统计人才和大数据应用人才。同时,国家统计局将积极支持上海发挥对外开放窗口优势,承办各类国际统计交流活动,加强国内外统计合作交流。持续完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工作机制,开展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举办长三角统计论坛。

江苏发文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

江苏省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明确了五个方面23项任务84条落实举措,着力破解市场主体运营中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成本等问题。

第一方面,持续破除隐性门槛,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重点提出试点推进“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管理、升级改造企业注销“一网通办”等19项落实举措。

第二方面,持续规范涉企收费,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针对严格规范政府收费和罚款、推动规范市政公用服务价外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清理协会商会收费、推进物流降本减负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广使用“转供电费码”、进一步优化和推广“小微查”等降费服务平台、开展省级行业协会商会专项审计等17项落实举措。

第三方面,持续优化涉企服务,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针对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办事更便利、优化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持续优化税费服务、提升中介服务质效、推动惠企政策直达等方面提出实现94%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信息卡制度、设立“水电气讯”联办窗口推行“一表申请、统一受理、联动办理”的联合办理模式、拓展“单一窗口”的“通关+物流”“外贸+金融”功能等22项举措。

第四方面,持续加强执法监管,切实保护场主体权益。提出推动省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与省行政监督平台及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公平竞争审查在线监测评估系统等12项江苏特色举措。

第五方面,持续规范行政权力,切实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方案提出依托江苏12345“一企来”服务热线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政企常态化的沟通渠道、建立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管+失信问责”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省政府专项督查等14项落实举措。

江苏探索建立信用修复工作机制 让危困企业重获经营能力

江苏省发改委、省法院、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破产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工作的通知》,支持破产重整、和解企业重建信用,促进有再生希望的危困企业脱困重生、重获经营能力,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通知》明确了破产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的范围和原则、内容和条件、修复程序、信息处理、权益保护、工作协同等方面要求。修复对象包括破产重整、和解企业,申请人还包括管理人。按照“谁认定、谁修复”,由失信行为认定单位负责信用修复申请的受理、审核、确认、反馈和信息处理等工作。破产重整或和解企业信用修复遵循自愿申请、程序合法、公开透明、平等保护、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原则。

《通知》从企业重点关注的纳税、市场监管、行政处罚、司法执行、金融等五个方面明确信用修复要求。同时严格信用修复程序,包括提出申请、受理申请、修复确认,并规定受理、办理信用修复的时限要求。推动企业破产信息共享公示和动态更新,多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反映企业破产重整、和解状态。

《通知》注重加强企业权益保护,规定了信用主体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异议权,引导各地各部门、金融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支持破产重整、和解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招投标、融资、基本户使用、保函开具以及信用评级等活动,促进重整企业保持经营价值。

域外动态

山东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统一的医保短信服务平台

11月8日,山东省医保短信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运行,免费为全省参保群众发送医保知识普及宣传、医保政策精准推送、医保业务办理提醒告知等便民短信。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该省医保局广泛调动多方社会资源力量,打造“一个平台”,构筑“一个体系”,实施“三个统一”,实现“两个精准”。“一个平台”即建立全省统一的医保短信服务和监督指导平台,“一个体系”即以省平台为中心,各市分平台为支撑,链接多部门信息系统,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延伸、协同推进的短信服务体系。“三个统一”即短信发送号码统一、短信发送模板统一、短信发送标识统一。两个精准”即手机号码精准和短信服务精准。目前,该平台可分类提供短信告知、提醒、推送等服务。

下一步,该省医保局将继续拓展医保短信服务业务范围。12月底前,实现由目前的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联网结算、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医疗费手工报销审核拨付、生育待遇报销拨付、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一次性支取等7项高频医保服务事项短信服务,拓展到职工和城乡居民参保信息变更、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申请等全部医保公共服务事项。同时,探索“智能+人工”服务,利用智能语义分析,快速响应答复参保人的提问咨询。此外,提升个性化应用水平。推进短信发送的个性化应用,探索推出针对老年人等群众的个性化医保服务短信,着力为老年人等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精准的服务。

山东“16市公共免费停车场地图”正式上线

11月4日,山东“16市公共免费停车场地图”在大众日报客户端和“爱山东”App同步上线。该数字服务产品由大众日报、山东省大数据局联合推出,汇集了全省16市机关事业单位可对外开放停车场信息,可轻松实现查询、定位、导航,切实便利大家出行,缓解“停车难”问题。

为充分释放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可对外开放停车场效能,该省大数据局组织各市大数据局对全省各市机关事业单位可对外开放停车场的位置数据进行了汇聚,并通过该省公共数据开放网向外开放。在此基础上,大众日报围绕“新闻+服务”,对政府公共开放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在海信网络科技的技术支持下,成功上线“16市公共免费停车场地图”。

该产品基于天地图·山东,可自动定位使用者当前位置,筛选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在此功能下,该省16市机关事业单位可对外开放停车场的地址、电话、停车场类型、停车位总数、免费周期、免费时间段等信息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16市公共免费停车场地图”对接山东公共数据开放网中的信息查询接口,可进行动态更新,并将进一步与现有错时免费开放政策、导航停车服务等功能互补,打造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可对外开放停车场数据“一张网”。

前海发布“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 聚焦八类服务商

11月8日,前海发布“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积极招引、培育细分领域全球前50、国内前20的现代金融、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8类全球服务商,形成以世界500强总部企业为支柱、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主体的全球服务商集群。到2025年引进、培育全球服务商300家以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00亿元以上。

一是在深化跨境创新方面,将对银行、证券、保险、金控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每年给予最高2000万元经营团队奖励;认定为总部的每年最高可获3000万元经营团队奖励、1000万元纳统奖励。二是在集聚商贸物流服务商方面,将对大型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天然气贸易商、离岸贸易企业、批零企业给予经营团队每年最高2000万元贡献扶持。三是在集聚信息服务商方面,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工业软件等领域服务商落地发展,实施15%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信息服务业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经营团队每年最高2000万元贡献奖励。四是在集聚科技服务商方面,将支持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机器人等研发类企业发展,实施15%企业所得税优惠。对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每年最高100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五是在集聚文化创意服务商方面,对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动漫及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企业,实施15%企业所得税优惠。六是在集聚商务服务商方面,对高端咨询、法律服务、会计、税务、人力资源、品牌展会等企业实施15%企业所得税优惠,给予经营团队每年1000万元贡献奖励。七是在集聚航运服务商方面,支持海运、航空、船舶管理、船舶融资租赁、邮轮游艇等产业发展,鼓励世界知名海洋科研机构落地发展。八是集聚公共服务商方面,将引进港澳及国际知名大学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医院设立机构,提供高品质、国际化的公共服务。

前海将推出四个“政策包”加快打造“四大聚集区”

11月8日获悉,前海将推出四个“政策包”,加快打造“四大集聚区”。

一是打造风投创投集聚区。依托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拓展8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支持风投创投机构、团队叠加享受深圳市、南山区和前海政策,涵盖“募投管退”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推动创新资本跨境流动便利。

二是打造天然气贸易集聚区。将重点支持国内外知名天然气贸易企业的亚太总部、订单中心、结算中心落户前海,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天然气贸易中心。目前已落地天然气贸易企业16家,年内将达到20家,贸易总额将达到120亿元。

三是打造跨境电商集聚区。将支持跨境电商拓展产业链生态链,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平台,努力打造辐射全球的跨境电商重要枢纽、货通天下的“网上丝绸之路”,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目标。

四是打造涉税服务业集聚区。优化行业发展生态,将积极探索注册税务师、会计师、律师等涉税服务专业人士混业经营、归口监管,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涉税服务业发展高地。目前,全国7家深港、深澳联营税务师事务所均已落户前海。

福建首个“福路贷”项目落地 实现四个方面创新

日前,福建省首个农发行“福路贷”项目——永安市贡川镇乡村振兴示范路综合提升工程获批并成功放贷。该项目是该省第一批通过省农发行批准和第一个在农村路网建设中使用贷款资金的项目,放款额度6000万元。

 “福路贷”是三明市交通运输部门与永安市携手,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职能,旨在筹措交通项目建设资金而积极推动落地的全新融资模式。 “福路贷”项目将公路建设与沿线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园区开发和旅游景区推介一体推进,建成后的一系列综合收益作为还款来源,最终实现“公路盘活资源,资源变身资本,资本促进发展”良性循环,为推动农村路网高质量发展提供试点支持。

与一般性贷款相比,“福路贷”实现四个方面创新:一是转变承贷主体。突破县级主体,在交通公路项目银行信贷领域首次以乡镇国有企业为承贷主体;二是创新抵押模式。打破现有交通工程项目依赖政府投资、财政还入的模式,整合开发沿线资产进行抵押,与公路捆绑建设,发展路衍经济,达到“以路建路”“以路养路”;三是延长还款期限。将以往交通项目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延长至30年;四是优化还贷方式。通过政银协调,变逐年均衡还贷为“先少后多” 的差异化还贷方式,减轻还款压力。

川渝鄂皖苏共推万州新田港多式联运枢纽建设

11月8日,川、渝、鄂、皖、苏的30多家港口、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签署了新田港多式联运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长江沿线港航物流企业间互利共赢的“朋友圈”。

新田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港区后方直接连接万州绕城、万忠、万利、沪蓉、万开等5条高速公路。在建的新田港集疏运中心工程,预计年内建成,届时将连接达万铁路、宜万铁路,为该港实现铁公水多式联运提供重要保障。

根据合作协议,各方将以新田港为核心,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在信息互通、业务互助、管理互促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各方将持续加大物流网络建设力度,开展水公铁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链,实现业务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业务链的延伸和发展。

未来,新田港将依托自身区位和港口自然条件的特色,逐步建立起以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和水水中转为特色的多式联运体系,全力打造腹地型港口,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长江黄金水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无缝连接。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