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35)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35) 2022-10-14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2年第35期   总286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2年10月14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启动无人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支撑核心共性技术突破. 3

上海出台“知识产权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十五条举措. 3

经济热点

上海出台25项措施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5

上海重点实施八大专项工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7

上海将在四方面重点发力持续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10

上海首次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政策”. 11

产业动向

上海2025年个人新购车中纯电动占比超50% 12

上海出台行动方案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 13

江苏18部门联合发文共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 14

政策举措

上海市场监管局提出八方面要求规范电商 “双十一”网络促销. 16

上海三措施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17

上海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随申行”App正式上线. 18

安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技工强省建设. 19

经验交流

上海正式上线“进口危险品信息备案系统”. 20

上海推进超120个“免申即享”事项. 21

中远海运与上汽加强股权合作推动汽车产业链与物流供应链深度融合  22

南京机关事业单位共享车位上线. 23

安徽多措并举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双招双引”. 24

域外动态

山东加强人才工作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25

山东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双招双引”人才医疗保障服务平台. 26

广东省数字政府应用超市上线 优秀应用成果“一地创新,各地复用”  27

深圳在全国首推工业园区企业“零证办电”服务. 28

深圳发布氢能产业发展扶持计划. 29

重庆出台《外资行动计划》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30

重庆出台部署八大行动计划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31

科创聚焦

上海启动无人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支撑核心共性技术突破

日前,上海无人系统多体协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期建设项目正式启动。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这一人工智能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人工智能原创理论突破和关键技术验证的重要实验装置。据悉,复杂场景多任务下多智能体自主协同是无人系统的前沿科技,建设这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催生无人系统的中国原创科学思想,探索科技无人区,支撑无人系统核心共性技术突破,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创新发展。

上海出台“知识产权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十五条举措

近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制订了《关于知识产权政策实施提速增效 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共提出了充分释放知识产权资金政策效应、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效能、加快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机制等四方面共15项政策措施。

一是聚焦释放知识产权资金政策效应,推动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等中央财政资金加快落地;指导浦东和徐汇加快国家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资金执行进度;加强知识产权惠企政策供给,加快出台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是聚焦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效能,便利知识产权申请注册和权利救济,优化专利优先审查和商标注册申请快速审查推荐机制,发挥保护中心快审功能;对符合条件的集体商标注册等,依申请商国知局提前审查;对确因疫情延误期限导致权利丧失的,协助办理恢复手续;深化商贸流通领域长效保护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纠纷快速处理和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恶意商标注册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加强海外纠纷应对和维权援助。

三是聚焦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融资作用,全年质押融资登记总额达到100亿元,普惠质押贷款惠及企业数量增长20%以上;深化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建立“公共专利墙”和“专利超市”;强化知识产权保险业务;深入实施专利导航工程项目,多种形式加强专利导航公益性服务产品供给;发挥商标和地理标志品牌作用,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工作。

四是聚焦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业务办理和服务措施,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畅通业务咨询渠道;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便利度;优化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加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出台加强本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鼓励市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及专业服务机构加强中小微企业服务,规范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发展,提升服务能级。

经济热点

上海出台25项措施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日前,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四个方面提出25项措施,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

(一)保障产业优质空间载体。1.保障产业发展用地空间。对符合总体功能导向和规划布局要求的成片预留区,加快完成整体启动手续。2.加强土地指标统筹和项目落地支持。重大产业项目通过市级统筹增量建设用地指标应保尽保,并可一次规划、分期实施。3.探索工业上楼新模式。4.加强优质低价标准厂房和通用研发类物业供给。5.鼓励建设配套职工宿舍。支持符合产业导向的大型企业利用自有土地的15%配套指标建设职工宿舍。6.打造产业地标。支持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7.优化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8.支持重点领域产业项目配套仓储建设。9.明确重点产业链配套项目分类管理措施。对配套重点产业、符合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及优化布局的存量化工企业、新建项目、中试类项目实施分类指导管理。

(二)加大资金支持高质量发展力度。10.强化产业基金投资引导功能。支持设立市场化的市级园区高质量发展基金。11.加大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对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等不同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鼓励各区按照规定给予支持。12.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改造。对总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分类分档支持,对经认定的重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上限提高至1亿元。13.加大“三首”支持力度。优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按照规定给予不超过创新产品合同金额30%、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14.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示范及低碳零碳示范,单个项目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15.支持创新药械落地发展。对以委托生产方式实现产出的Ⅰ类创新药,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30%、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对通过本市生产或委托生产等方式实现产出的创新医疗器械,可依法依规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  

(三)拓展市场发展空间。16.促进消费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支持上海制造与各类大平台相结合,扩大线上消费、丰富线下体验。17.支持生物医药创新药械应用。对符合条件的创新药械开展的上市后再评价项目,按照规定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支持。18.加大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及推广应用力度。19.支持应用场景开放。对标杆性示范项目按照规定给予不超过20%、最高不超过800万元奖励。

(四)优化产业综合生态。 20.推动产业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市级协调机制。产业项目全面推行桩基础工程施工许可单独发放。21.提供韧性供应链体系支持。加快建设电子化学品国际储备中心(交易中心)、集成电路产品和电子设备零部件国际交易中心(储备中心)。22.加强共性创新技术供给和创新能力培育。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对研究制定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际标准、知识产权等软实力提升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23.稳定先进制造业外资外贸发展。市、区协同对于列入市级重点外资项目清单的制造业项目予以重点支持。24.加快产业人才集聚。扩大产业人才奖励范围,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核心团队成员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奖励。25.市、区协同加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

上海重点实施八大专项工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上海市数字化办10月8日正式印发《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五大新城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完成智能工厂L2级改造提升。全市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形成“12345”即10个试点示范园区、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3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40家“工赋链主”、50个超级场景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引领格局,打造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高地。

《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实施八大专项工程。(一)数字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一是完善平台化赋能体系。打造30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2-3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国产化工业软件平台,实现重点行业工业软件自主化率达到60%;建设工业互联网微服务组件平台。二是加快工业元宇宙创新应用。联合打造5个以上工业数字化创新中心。三是强化智能终端规模应用。打造一批满足制造业需求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终端设备。(二)“工赋链主”梯度培育工程。一是打造“一链一平台”。培育40家“工赋链主”,带动和赋能上下游企业1500-2000家。二是实现“一链多场景”。打造5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超级场景。(三)智能工厂引示范工程。一是打造标杆示范智能工厂。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建设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推广1000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二是做精核心装备和零部件。三是引导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实现4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四)“平台+园区”融合发展工程。一是行业性平台赋能园区产业。支持引进或与龙头企业共建符合园区产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市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一园一平台”。二是公共服务平台赋能园区管理。打造10家“平台+园区”试点示范。(五)数据要素价值提升工程。一是创造数据新供给。打造一批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建设钢铁、能源、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大数据平台。二是激发数据新需求。推动100个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六)基础设施更新进化工程。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提档加速。二是算力基础设施纵深发展。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核电、航空航天、船舶、钢铁化工等行业建设一批高性能工业云。(七)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工程。一是创新网络安全服务模式。完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及态势感知平台。二是完善安全制度体系建设。制定本市重点联网工业企业清单和重要数据保护目录。(八)服务生态共建优化工程。一是做深专业服务。引进和培育200家数字化专业服务商。二是完善公共服务。高质量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区城一体化两个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上海市工业互联网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加强标准服务。编制汽车、航天、钢铁等重点产业及“平台+园区”数字化转型建设导则;制定数字化相关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50项以上。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政策供给、推动金融服务、完善人才体系、强化开放合作五方面保障措施。

上海将在四方面重点发力持续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从上海10月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下一步该市将在四方面重点发力持续打响“上海购物”品牌。

一是发挥政策效应,激发消费活力。重点鼓励业态模式创新,出台消费市场创新发展支持政策,对具有市场引领性的创新业态、模式及创意活动予以支持,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二是注重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按照“4+X+2”体系,打造“国际级-市级-地区级-社区级”4级商业中心,以一江一河交汇为核心,打造东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以提升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消费枢纽功能为定位,打造西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围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等领域打造X个特色商业区域,并增强物流、数字化2个支撑体系,形成超广域、多中心、集聚型、网络化、多层级的国际大都市商业新格局。

三是创新优化供给,引领时尚潮流。持续发展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免税经济、夜间经济,全年预计引进首店超过800家;培育一批引领性本土品牌和网络新品牌;加快离境退税网点布局;围绕“24小时活力城市”愿景,加快建设15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

四是打造载体地标,丰富消费场景。持续推动商圈商街的梯度化和差异化发展,聚焦点亮“一江一河”,加快打造滨水夜间经济活力带,提升10个水岸夜生活体验区能级,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商业资源下沉社区,增强“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一批新载体、新地标的建设,进一步塑造场景丰富、闻名遐迩的消费商圈。

上海首次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政策”

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发改委和上海市财政局近日决定, 10月1日起,实施“上海市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政策”,通过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一定补贴,推动家电以旧换新,扩大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规模。

补贴政策实施时间自2022年10月1日至补贴资金使用完毕;补贴对象为年满18周岁的在沪消费者;补贴标准和范围是消费者在参与企业的门店或电商平台购买符合条件的产品,按照剔除所有折扣优惠后成交价格的10%享受一次立减机会,可购买若干件符合条件的补贴产品,最高不超过1000元。补贴资金总额2亿元。

符合条件的补贴产品包括空调、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含干衣机)、电视机、热水器(含壁挂炉)、吸油烟机、燃气灶(含集成灶)、洗碗机8大类产品,产品须在中国能效或水效标识网备案且达到一级能效,具有统一的国标13位商品编码。

补贴活动按照消费者“先到先得”原则实施,直至补贴资金使用完毕。购买时消费者定位应在上海,线上消费送货地址须在上海市域范围内。本次活动补贴可与企业各类优惠叠加。

产业动向

上海2025年个人新购车中纯电动占比超50%

10月13日,上海市经信委在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预计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一是将强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25年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占比超50%,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等新能源占比超过80%;推动公交和环卫等领域开展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2025年力争达到1万辆规模。

二是将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充换电设施规模、运营质量和服务便利性。到2025年,计划建成充电桩76万个,换电站300座,车桩比不高于2:1;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加氢站超过70座,实现重点应用区域全覆盖。

三是将出台燃料电池汽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氢站专项规划、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一系列政策,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持续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出台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专项政策。

上海出台行动方案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

10月11日,上海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明确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成立5家左右未来技术学院,培育15个左右未来产业创新中心;打造5个未来产业集群,建设15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攻关100个左右核心部件,推出100件左右高端产品,形成100项左右中国标准;推动10家左右领军企业向未来产业布局,发展20家左右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造100家左右企业技术中心,培育100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形成50个左右综合性应用场景。

方案提出,布局未来产业,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一是打造未来健康产业集群,包括脑机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治疗四个方面。二是打造未来智能产业集群,包括智能计算、通用AI、扩展现实(XR)、量子科技、6G技术五个方面。三是打造未来能源产业集群,包括先进核能、新型储能两个方面。四是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包括深海探采、空天利用两个方面。五是打造未来材料产业集群,包括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非硅基芯材料三个方面。

同时,实施六大计划,竞逐未来赛道。一是未来技术“筑基计划”。筹划组建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组建一批未来产业创新中心,布局一批海外技术转移转化网络节点、国际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中心。二是未来布局“领跑计划”。谋划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未来产业加速园,打造未来产业试验场。三是未来伙伴“携手计划”。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鼓励国有企业加强未来产业布局。引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布硬核科技百强榜单,形成一批在细分领域引领的“未来之星”。四是未来场景“开源计划”。发布早期验证场景,加速“0-1”的创新突破。发布融合试验场景,推动“1-100”产业加速孵化。发布综合推广场景,以大规模示范推动“100-100万”的爆发式增长。五是未来人才“雁阵计划”。引进全球顶尖人才、科研团队和创新型企业,建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利益风险分担机制。六是未来生态“雨林计划”。探索设立市场化主导的未来产业引导基金,建立未来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搭建未来产业合作交流平台,举办未来产业大赛。

江苏18部门联合发文共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

日前,江苏省工信厅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江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创新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到2024年底,江苏要累计建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超过60个,支持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0条重点产业链企业推广应用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累计达到3000亿条,标识解析量累计达到2000亿次;累计接入企业数20万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全面接入,活跃企业用户数超过3万家,活跃应用场景数超过60个。 

《通知》明确,江苏将建成工业互联网检测评估中心、产业大数据智能服务中心、星火开放实验室体系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形成“1+13+N”标识展示体系,即在南京建设1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在13个设区市各建设1个区域标识解析展示中心,在N个二级节点运营单位各建设1个标识解析展示体验区;鼓励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企业联合研发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工业软件、标识中间件、工业传感器、数采网关、芯片模组等基础软硬件,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融合创新,提升数据综合服务能力。 

《通知》提出,要支持二级节点面向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通用型标识服务,支持建设自主可控的网络体系和促进要素流通的标识解析体系,鼓励开展数据资产、数字资产等数据要素的市场交易试点工作。此外,还在推广智慧出行服务、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数字医疗整合、强化应急物资保障等多个方面明确了标识解析体系应用的重点任务。

政策举措

上海市场监管局提出八方面要求规范电商 “双十一”网络促销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10月11日发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指导书》,向电子商务企业提出八方面合规要求。

一是促销规则要更加透明、简单易懂。加强促销方案的事前审查,不玩“促销套路”,促销规则简单明了。禁止采取“虚假打折”“虚假标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二是做好“亮照、亮证、亮规则”工作。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的管理和服务,落实各项审查核验义务,引导其依法履行主体资质、交易规则等信息公示义务,规范有序开展促销活动。三是禁止虚假宣传和发布违法广告。加大平台内部广告审核力度,不借重大活动进行商业营销炒作,杜绝虚假宣传、低俗广告。加强对直播促销行为的管理力度,重点规制假人气、假优惠、假商品等直播乱象。四是严格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强制入驻商户“二选一”。不得存在“虚拟中奖”“内定中奖”等虚假促销行为。不得通过虚假交易、刷单炒信、虚假评价等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提高虚假销量。五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杜绝销售过期食品、含金银箔粉食品、非法添加食品等违法行为。六是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执行问题商品处置规则。对销售的假冒伪劣商品及时采取禁限措施。加强对第五届进博会期间相关商品的质量管控力度。七是禁止销售禁限售商品。加强信息发布审核和实时巡查,及时下架涉军、“专供”“特供”商品、窃听窃照设备、非法手机信号放大器、非法定位器以及各类重大活动相关的“纪念币”“纪念章”等违法违规产品。八是做好网络交易纠纷的化解工作。建立便捷、高效的投诉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不得推诿拖延。针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做好物流保障应急预案,完善内部审查机制,妥善处理好因疫情造成的物流纠纷。

上海三措施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从上海10月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下一步,上海将采取三措施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一是聚焦功能提升,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培育一批离岸贸易标杆企业,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扩大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业务规模,着力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二是激发创新活力,深化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支持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等共建共享海外仓。扩大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集群。鼓励综保区内企业扩大保税维修业务规模。加快推进浦东新区部分再制造产品按照新品实施管理试点。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地。

三是优化制度供给,持续以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等国家战略为牵引,对接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研究储备体现上海开放创新特点的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上海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随申行”App正式上线

10月10日,上海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随申行”App正式上线,意味着上海城市级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即MaaS)系统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随申行”App是国内外首个由政府主导、专门组建主体负责建设运营的特大城市出行即服务平台。在1.0版本阶段,平台聚焦出行服务的整合,建立统一的出行服务入口,全方位打通出行换乘的链路。

“随申行”1.0版内设“公共交通”“打车出行”“上海停车”三大功能模块。 “公共交通”服务可以实现随申码、乘车码、健康码、核酸检测“一码畅行”。市民在出行时,打开“随申行”App即可一键展码,无需再切换App或重复扫描“场所码”。 “打车出行”服务模块依托于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整合全市优质出租车司机资源。“上海停车”覆盖全市4300多个公共停车场(库)和收费道路停车场、89万个公共泊位。通过“随申行”App,市民可以实时获取公交车辆当前位置和即将到站的位置信息,灵活选择出行方式,告别等车焦虑。

MaaS 2.0阶段将拓展共享单车、网约车、一键拖车等公共出行及车生活服务,并实现航空、铁路、省际客运等功能的接入。预计2023年底,还将从“行”逐步延展到“衣、食、住、购、娱”,以及文体、健康等生活服务各领域。此外,MaaS 3.0将升级到区域级MaaS技术,逐步拓展出行服务至长三角区域,推动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出行生态圈。

安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技工强省建设

安徽省近日出台若干政策支持技工强省建设。该省计划做大做强做精职业技能培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新兴产业,依托企业、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等,精准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深入实施“新徽菜·名徽厨”行动。到2025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210万人。

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该省鼓励产业和人口集中度高的市、县利用财政资金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新建、改建、扩建职教园区或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技师学院、优质技工学校和工学一体的高水平专业(群),提升技工教育内涵和质量,发挥技工院校在技工培养、职业培训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同时,该省重点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实施技师研修培训计划,鼓励企业在岗职工参加技能研修培训,给予个人技能提升补贴。深入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大力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工等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该省将大力提高高技能领军人才各项待遇,探索实行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工会等群团组织中挂职和兼职。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每两年评选100名安徽省技能大奖获得者、50名“江淮杰出工匠”,颁发荣誉证书,分别给予奖励。

经验交流

上海正式上线“进口危险品信息备案系统”

上海海关开发的“进口危险品信息备案系统”已正式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部署应用。

该系统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企业类型更兼容。系统可供各类企业使用,无论您是危险品物流企业、生产企业还是报关企业都可以运用本系统进行备案。二是产品备案更便捷。系统支持以物料号为索引进行备案,无缝对接企业自有信息系统及产品管理要求,便于企业使用和后续管理。三是备案内容更精简。对于企业和产品信息,只需进行一次备案,后续每次进口都可直接引用,大大减少企业上传信息量,增加系统使用好感度。

同时,该系统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提前获取监管证件提醒。海关对近几年进口危险品查验异常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提炼出最容易导致危险品滞留的重点监管证件,在企业完成备案时,系统能进行有效提醒,由此大大降低差错率。二是实时获取货物通关状态。对于使用本系统完成备案的进口危险品,系统已实现与海关业务系统的对接,对货物通关状态进行实时展示。同时系统还有各类催办功能,帮助企业掌握通关进度,提高通关效率。

上海推进超120个“免申即享”事项 

从10月12日举行的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改革新闻通气会获悉,今年市、区两级推进的“免申即享”事项超过120个,其中,市级“免申即享”事项有32个。部分事项已完成并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群众直接兑现相关政策或服务,实现政策红利的直达直享。

由于办理事项性质的不同,“免申即享”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一是“直接兑现,免于申请”。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要求必须通过依申请方式办理,且不对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和群众直接兑现有关政策,提供有关服务。二是“一键确认,免于填报”。对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有申请环节的,自动生成申请表和申请材料,依托市民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精准推送至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企业和群众确认申领意愿后,即可享受有关政策和服务,免去申请环节的表格填报和材料提交。三是“扫码识别,个性服务”。依托“随申码”识别用户身份,推进老年人、残疾人、烈属、学生等群体在相关场景的优待“免申即享”。

“免申即享”实现了惠企利民政策智能匹配、快速兑现,同时,在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的过程中,“免申即享”也将更好发挥助企纾困等政策效应。

中远海运与上汽加强股权合作推动汽车产业链与物流供应链深度融合

近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署协议,中远海运集团拟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所持有的旗下控股上市公司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5.00%的股份划转至上汽总公司;上汽总公司拟向中远海运集团无偿划转其所持有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82%的股份。

本次股权合作是中远海运集团与上汽总公司加强两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支持并推动上市公司以股权为纽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合作的重要举措。引入高协同性、高匹配度、高认同感的战略投资者作为旗下上市公司股东,将有利于促进双方在汽车供应链、零部件进出口物流等领域的深度协同,在新市场条件下拓展汽车行业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合作,加强海外业务发展,加快推进双方国际化拓展步伐,推进数字化、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南京机关事业单位共享车位上线

从南京市城管局10月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市级停车资源共享主平台9月底投入试运行,已汇总44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开放共享的独立停车院落,7400多个共享停车泊位全部上线。市民可通过“宁停车”客户端、小程序,申请车位、提交材料、缴纳停车费。

南京自去年大力推进停车资源共享以来,着力构建全市停车资源共享“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APP”。目前,“宁停车”客户端用户数突破247万,用户可在线自主查询、报名、缴费、开票,车场方可在线抽签、公示并进行非税收入管理等。平台还与公安部门进行技术联动,实现在线实名认证、车辆认证和背景审查,既满足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安全管理要求,又为市民省去繁琐的开具证明环节,提高共享效率。

此外,南京1400余家公共备案停车场、8万个道路临时泊位也已全部联网,它们将逐步开放共享,市民可以线上随时查看公共停车资源分布详情、余位数等信息。

安徽多措并举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双招双引”

近日安徽省药监局联合该省卫健委、科技厅、医保局出台《安徽省医疗器械“双招双引”工作若干举措》,提出了加强园区建设、引进高端人才、引导资本支持等20项具体政策措施,力促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若干举措》,该省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对生产设施、生产工艺等进行改造升级;引导本省医疗器械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医疗器械创新成果在安徽省转化落地;促进医学成像、体外诊断试剂等产业集聚发展;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合肥、滁州等地打造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构建创新与产业“双链”融合的生态圈,形成集聚和规模效应。

同时,充分利用安徽既有人才资源优势,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战略型人才,在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认定、科研课题立项等方面对引进人才提供支持政策。

此外,聚焦堵点优环境,着力解决企业注册难、试验难、检测难、进入市场难等“痛点”问题,缩短审评审批周期。开辟优先审批医疗器械注册检验绿色通道。

域外动态

山东加强人才工作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近日,山东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大数据局印发《加强人才工作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数字领域人才的引进培育、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提供“全链条”政策支持,全力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培育“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典型数字职业,加大“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数字经济新职业岗位的开发力度。二是鼓励将数字技能类职业(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三是动态发布数字人才需求清单,建立健全数字人才常态化招引机制。四是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扩大“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规模,精准引进优秀青年数字人才。五是实施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七是支持有关单位举办数字技能大赛,优先纳入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八是鼓励支持技工院校开设数字技能专业,适当扩大相关专业办学规模,联合开设数字技能“订单班”“冠名班”。九是加大数字领域新职业职称专业设置力度,动态调整职称评价标准。十是支持数字领域企业自主确定数字技能类评价职业(工种)范围,鼓励相关产业链链主企业建立总数据师制度。十一是积极培育数字经济专业人才组织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支持各市开展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试点。十二是发挥省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作用,提升数字化服务高层次人才能力。

山东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双招双引”人才医疗保障服务平台

近日,山东省“双招双引”人才医疗保障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运行,该省成为全国首个建成省级“双招双引”人才医疗保障服务平台的省份。

该平台可为全省持“山东惠才卡”和各级人才服务保障凭证的“双招双引”人才及其子女、配偶及双方父母,提供“全流程”“全天候”“全地域”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帮办代办服务。比如,平台提供“全流程”医疗保障帮办代办服务,即为人才及其亲属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变更登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一次性支取、异地就医备案等8项医疗保障业务的一对一、全流程帮办代办。

同时,该平台围绕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两大服务,形成了热线与人工相衔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在热线服务方面,设立了全省统一的95169000服务热线,负责全省“双招双引”人才的需求受理、帮办代办、质效跟踪等事宜。平台还可以提供线上服务,在“山东互联网大健康”微信公众号设立了“双招双引”人才服务专区。此外,省本级和16市还按照便捷、温馨、规范的标准,建设了专门的线下服务场所,或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服务专窗。

广东省数字政府应用超市上线 优秀应用成果“一地创新,各地复用”

10月11日,广东数字政府应用超市“粤复用”正式上线。 “粤复用”与广东政务服务网、粤政易、粤商通等平台相互打通,覆盖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及数字政府建设参建企业用户,旨在促进优秀应用成果快速、可靠、低成本地复用推广。目前,已上架全省各地各部门253个数字政府建设优秀应用、139个关联产品和35个公共能力。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可根据业务需求,结合“粤复用”应用超市上的优秀应用成果的服务内容、收费模式和部署方式开展需求调查,快速明确本部门复用采购需求,推动快速复用落地。

 “粤复用”应用超市鼓励具有明确知识产权和合理收费模式的产品优先上架。目前,主要有标准版免费、低折扣速配和即用型服务三种模式。其中,标准版免费:免收标准版软件开发部分的费用,适当收取部署费用,提供产品的部署、初始化配置和操作培训,后续再根据使用单位需求另行提供定制化服务、运营服务等。低折扣速配:以低折扣方式向用户提供产品,包含软件产品、部署实施和少量本地化快速配置服务,需要承诺较低的折扣,且保证服务质量。即用型服务:以订阅服务等形式提供应用服务的成品软件,要明确周期服务费用,除了部署必须的云资源、安全产品租赁、操作系统、数据库费用、安全测评等费用外,不再收取其他部署费用。

 “粤复用”应用超市汇聚了各级政府部门优秀应用成果、服务商产品和省数字政府建设公共基础能力,并对全省公职人员开放“应用产品清单、公共能力清单、服务商名录”查阅权限。用户可通过省数字政府项目管理平台和粤政易进入应用超市,进行应用产品搜索、详情查阅、服务商咨询、应用推荐等操作。

深圳在全国首推工业园区企业“零证办电”服务

近日,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联合深圳市政府在全国首推工业园区免产权证明“零证办电”服务,针对园区内终端企业,通过“承诺备案制”免去了各类用电业务办理的产权证明资料,大幅提升企业办电服务便利度,助力用电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按照常规做法,办理用电业务需提交产权证明。但终端企业为园区承租人,不拥有园区物业产权,因此,在办理新装及过户业务时需提前获得园区业主等支持,拿到相应证明。据企业反映,该资料的获取时间长、难度大,对企业入驻、组织生产等均造成影响。

在“承诺备案制”新型办电模式下,园区终端用户可凭与业主签订的《租赁合同》代替产权合法性证明材料,并承诺其为最终用电主体,确保用电地址、用电性质真实一致即可办理用电新装、变更等各项业务。同时,供电企业会定期将已改造园区的用电业务办理情况与各区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共享,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可按此信息组织辖区各街道对园区终端用户用电情况进行核查,及时发现园区可能存在的违建、实际用电主体与实际不符等问题,对拒不整改的终端企业通过“失信主体对象”进行惩戒。

深圳发布氢能产业发展扶持计划

深圳市发改委日前发布了组织实施深圳市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扶持计划的通知,促进氢能产业创新发展。

此次扶持计划包括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扶持计划、高技术产业化事后补助扶持计划两类。一是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扶持计划重点支持领域包括绿色高效制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高密度高安全性储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符合条件的工程研究中心可以分阶段获得资助。工程研究中心组建项目、工程研究中心提升项目均可按经评审核定的项目总投资的4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二是高技术产业化事后补助扶持计划重点支持电解水制氢设备、储氢材料、储氢瓶、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零部件、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等领域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单位须先自行投入资金组织实施项目,待项目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后,按经专项审计核定项目总投资的20%予以事后资助,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

重庆出台《外资行动计划》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重庆市日前出台《重庆市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地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提出2022—2024年,力争重庆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4年,重庆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水平明显提高,外资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同时,2022—2024年,全市制造业吸收外资占比30%以上。

《外资行动计划》提出,一是要充分释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等重大试点政策机遇,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外资项目,引导重大外资项目、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集聚,带动全市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二是要突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四链联动”和集成发展,优化我市外资产业结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高能级外资总部经济,支持外资在渝设立跨国公司总部以及功能性机构。三是从明年开始,该市将对年实际到位外资金额超过一定标准的制造业新项目或增资项目给予奖励,奖励额度比例翻一番;对设立符合条件的研发中心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开办奖励,并将加大对外资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四是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发展环境,落实外商投资国民待遇,持续推动国家《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增加重庆优势产业目录,动态推出境外人员可申报的职业资格目录,支持重点外资企业向税务机关申请谈签预约定价安排,以稳定经营预期。

重庆出台部署八大行动计划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日前出台《重庆市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到2024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将突破1万亿元;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主体突破3万家,培育10家国家级贸易双循环企业;服务业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000亿元,贸易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

为完成上述目标,《外贸行动计划》主要部署了8大行动计划。一是贸产融合提升行动,到2024年,重庆将培育20个产业聚集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创新成效突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外向型产业聚集区。二是贸易结构优化行动,主要是做好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贸易方式、优化市内外贸区域布局等。到2024年,重庆进口在外贸进出口总值中的占比要提升至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突破7000亿元。三是贸易主体壮大行动,包括加快引进和培育高能级外贸主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外贸企业,以及培育贸易双循环企业。到2024年,重庆力争年进出口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00家。四是多元化国际市场拓展行动,主要是持续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推进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加强国际营销体系建设等。到2024年,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占比要达到30%以上。五是对外贸易创新行动,包括推动跨境电商高水平发展,提升保税维修业务发展水平,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速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六是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行动,要持续加强国际物流保障,加快推进贸易援助调整,推动贸易和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引导全市完善供应链并做好工作保障。七是区域合作提升行动,比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贸易协同发展,深化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进而带动区域内的外贸联动与合作等。到2024年,重庆对RCEP成员国贸易占比要达到30%以上。八是贸易便利化提升行动,重庆将推进通关服务便利化,推进出口退税服务便利化,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抓实抓好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