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31)
2022-09-09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2年第31期 总282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2年9月9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浦东首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揭牌运行. 3
上海临港新片区将实施“人才筑巢工程”. 4
全国首单科创资产支持票据在安徽落地. 4
经济热点
上海出台七方面重要举措抢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赛道. 5
上海发布全国首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指引. 7
产业动向
上海加快布局新赛道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8
江苏成立跨境电商工程研究中心. 9
政策举措
沪苏浙皖市场监管局共同推进长三角市场准入一体化. 10
江苏明确全面推动实体店7天无理由退货. 10
经验交流
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启用. 12
全国首单农垦类企业革命老区债券落地安徽. 12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全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储能支持政策. 13
山东将在高耗水行业等重点领域推进合同节水管理. 13
广州率先探索地下管线脱敏共享利用机制. 15
深圳发布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 16
福州公安“海外110”推出出入境“八简办”掌上办新举措. 17
重庆“四大试点”推进绿色金融改革. 18
科创聚焦
浦东首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揭牌运行
9月8日,张江机器人谷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正式揭牌,标志着浦东面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一站式”质量综合服务模式正式开启。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简称“NQI”),是指有机整合各项技术资源和要素,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品牌培育、人才培养以及知识产权等8个方面,能够极大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
根据线下“一个窗口”和线上“一个平台”服务模式,“NQI服务站”除采取线下窗口、进驻园区、上门服务等形式开展“一站式”服务外,网上平台也正式上线投入使用。当日,《张江机器人谷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机器人质量服务规范领域的空白。
此次“一站式”服务站的启动运行,将满足机器人产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服务需求,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发挥质量工作在服务协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激发经济活力等方面的引领性、基础性作用。
上海临港新片区将实施“人才筑巢工程”
日前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举行的高品质城市建设座谈会上获悉,未来三年新片区将着力实施“人才筑巢工程”,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兴金融等高端产业,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吸引各方面人才选择临港;加快研究制订《关于实施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的若干意见》,推出求职创业、安家落户、租房购房、技能提升等一揽子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和服务举措。
全国首单科创资产支持票据在安徽落地
近日从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获悉,9月5日,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定向资产支持票据(科创票据)完成注册发行,标志着全国首单科创资产支持票据落地安徽。本期债券发行金额21.5亿元,期限3年,发行利率2.85%,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联合担任主承销商。
科创票据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出的债务融资工具,专项用于支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科技创新企业,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金融机构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将其及子公司应收账款债权转化为可在公开市场流转的高信用标准化资产,有助于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对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运用债券市场工具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经济热点
上海出台七方面重要举措抢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赛道
日前,上海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专项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技术突破、产业布局、规则制度等全方位保障,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
一是紧盯新技术突破。开展复杂系统体系架构、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控制等前瞻技术攻关,聚焦车载操作系统、智能计算平台等关键领域实施一批攻关工程,重点研发虚拟仿真、实车道路测试等技术和验证工具,完善网络及数据安全、软件升级等测试和评价技术。二是抢抓新终端布局。开发智能驾驶系统,加快车路协同技术赋能与应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打造集生活、办公、社交、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座舱终端,在特定区域、特定场景行驶汽车预装智能通信终端,培育技术领先、功能集成、生态引领的智能网联汽车终端产品。三是加快新生态培育。围绕整车集成应用等布局一批示范创新项目,打造“中国标准”智能网联汽车品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加快布局一批骨干企业。畅通汽车终端、云控平台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数据流,布局智能出租、智慧公交等智慧出行新生态。四是打造新空间格局。规划建设临港高等级自动驾驶示范区,探索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制度,探索开展商业运营服务。支持打造嘉定智能网联汽车完整生态圈,支持浦东、奉贤、五大新城和宝山、金山等重点区域,打造协同互补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集群。五是推动新应用落地。加快异地测试评价成果认可机制落地,减免测试费用,压缩审核时限。推动智能重卡运营方式向减人化转变,探索智慧物流配送商业化运营新模式。加快布局智能出租、智慧公交、无人清扫作业、外卖零售无人车、智能接驳观光巴士等示范应用场景。六是夯实新基建配套。推进交通信号灯等智能化升级,开展智能路侧设备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试点,构建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开展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应用试点,探索地图众包等新型模式,健全高精度地图安全监管措施。支持跨领域合作组建新型市场主体,探索智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机制。七是强化新规则保障。加快实施制度规则标准优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立法落地。建立覆盖基础通信、复杂环境感知等多种技术综合标准体系。推动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和应用监管体系。
为保障政策落地,上海将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工作协调机制,定期梳理并滚动实施重点项目,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各类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同时,完善人才创新“容错”、考核激励和社会保障机制,深化推进长三角地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互信互认互证。
上海发布全国首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指引
9月6日,《上海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和发展行动指引(2022-2025)》发布,该市将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聚焦点亮“一江一河”,完善“1+15+X”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着力打造滨水夜间经济活力带,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夜动等七大领域,丰富夜生活的多样性。
“1+15+X”空间布局体系,即“1”指以一江一河交汇口为核心,沿黄浦江、苏州河岸线展开的1条滨水夜间经济活力带;“15”是全市范围内夜间活动最活跃、夜间项目最密集、最能引领潮流的15个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X”指将在各区培育一批多样化形态的夜间经济特色示范项目。此外,该市将进一步完善精细化的夜间经济治理体系。
该市将持续打造一批夜生活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推出一批奋斗创新、点亮城市夜晚的“夜生活造梦师”,并且继续培育一批公益项目,致谢为城市夜间经济保驾护航、默默付出的都市夜归人,加快建设具有引领性的24小时活力城市。
产业动向
上海加快布局新赛道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
9月1日,上海市市长龚正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面向未来,上海将加快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全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一是进一步激活创新引领的策源力。将持续深耕基础理论、前沿算法、通用模型,大力攻关核心芯片、框架软件、智能终端,积极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努力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突破跃升。
二是进一步打造应用示范标杆地。将进一步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持续打造更加泛在的超级场景,推动更大规模的融合应用,提升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度、显示度,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
三是进一步培育开放融通的生态圈。将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入推进创新算法开源、算力开发、数据开放,持续推动国际组织、学术机构、产业联盟多方合作,全面推进科技产业金融多元联动,努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资源汇集配置和供给的关键节点。
四是进一步展开数字治理的新探索。将秉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供给,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伦理审查规则、算法监管框架,形成有制度、有温度的治理模式。
江苏成立跨境电商工程研究中心
日前,江苏省跨境电商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由江苏省属国企苏豪控股集团牵头,联合行业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等单位共建。
该研究中心将聚焦跨境电商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贸易发展与技术创新等深入研究,着力解决跨境电商载体平台建设、市场主体培育、业态模式融合、贸易便利提升和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助力建设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政策举措
沪苏浙皖市场监管局共同推进长三角市场准入一体化
9月7日召开的2022年长三角市场监管联席会议上,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市场监管局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市场准入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长三角地区标准规范统一、信息共享互认、改革协同共进、预期稳定透明的市场准入一体化体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对市场准入提出统一要求,推动四个“统一”:统一登记标准,统一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登记要求,统一实施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和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服务事项清单,全面建立长三角地区线下“跨省通办”专窗;统一信息共享,建立长三角地区电子营业执照共享共用机制,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信息共享机制,统一惩戒措施;统一创新步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及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探索代位注销、强制除名、强制注销等改革试点,挖掘长三角示范区企业名称资源。
江苏明确全面推动实体店7天无理由退货
日前,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该省消保委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江苏省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规定》,在全省全面推动线下实体店购物无理由退货承诺,给予消费者充分的选择权和后悔权,退货时限不少于7天。
该《规定》共23条,包括开展无理由退货的目的依据、范围、原则、承诺内容、商品完好的判定标准、退货程序和要求、监督管理等内容。一是明确实施原则。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坚持“政府倡导、企业自愿、承诺即受约束”的原则。二是明确适用范围。在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具有合法经营主体资格的线下实体店经营者均可参加。从事相关服务的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无理由退订服务的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三是明确经营者告知义务。承诺无理由退货的经营者应当公开展示市场监管部门统一制作的“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标识,并将承诺内容、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退货条件、退货时限、退货流程以及相关说明等,以张贴、悬挂、摆放、电子屏等形式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明示。四是明确无理由退货的条件和程序。规定了退货时限、商品完好标准及不完好标准、返款方式、运费承担及排除适用的情形。鼓励同品牌连锁实体店、厂方直营实体店、商场和超市等推行异地异店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探索建立生产与流通同步、线上与线下同步的“厂商一体化”无理由退货机制。五是明确监管要求。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建立动态名录库,对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单位实行动态管理。鼓励省以下地方人民政府建立无理由退货先行垫付制度,设立无理由退货先行垫付资金,建立无理由退货信息平台,确保消费者48小时内收到退款。
经验交流
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启用
9月3日,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启用,集装箱空箱可通过水、公、铁等多种路径运输到长三角区域以及长江流域港口,缓解企业用箱难题,进一步增强上海港作为国际航运枢纽的资源配置能力。
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将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促进港口和航运企业的互联互通,为船公司以及东北亚、我国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的客户提供空箱服务,有效提升港口航运综合服务水平,同时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
全国首单农垦类企业革命老区债券落地安徽
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近日成功发行2022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革命老区/专项乡村振兴),标志着全国首单农垦类企业革命老区及专项乡村振兴债券落地安徽。
本期债券发行金额5亿元,期限270天,发行利率为2.10%,由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共同承销。募集资金100%专项用于乡村振兴相关领域,其中,1.9亿元用于革命老区振兴领域。
域外动态
山东出台全国首个电力现货市场储能支持政策
近日,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我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要依托现货市场,推动市场化发展。其中,新型储能示范项目作为独立储能可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对示范项目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基于容量补偿。鼓励示范项目发挥技术优势参与辅助服务。引导新能源项目积极配置新型储能设施。
此外,《通知》提出,鼓励发展大型独立储能电站。对功率不低于3万千瓦、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建新型储能项目,按照自愿原则,在具备独立计量、控制等技术条件,达到相关标准规范和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等有关方面要求,并接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可被电网监控和调度的基础上,可转为独立储能,作为独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支持储能多元化发展。
山东将在高耗水行业等重点领域推进合同节水管理
山东省水利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重点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等领域推广合同节水,到2025年,培育壮大一批专业技术强、融资能力强的节水服务企业,规范形成竞争有序的节水服务市场。
合同节水管理是指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以合同形式,为用水户募集资本、集成先进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成本、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
《通知》提出,推行合同节水管理,要突出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并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特点和实际,统筹平衡用水单位和节水服务企业之间的利益诉求,因地制宜推行效益分享型、效果保证型、费用托管型等典型模式。
同时,鼓励公共建筑、产业园区等运用用水费用托管型或“托管+保证”型混合模式推广合同节水管理,不断提升用水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用水费用。在污水处理回用、水资源梯级利用等项目中,鼓励探索“合同节水管理+水权交易”等其他创新模式;在高效节水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水环境治理等项目中,鼓励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因地制宜探索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合同节水管理创新模式。
广州率先探索地下管线脱敏共享利用机制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保密局联合发布《广州市地下管线信息在线共享实施方案》,率先探索地下管线脱敏共享利用机制,为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提供制度保障。
方案具有四大亮点:一是明确脱敏规则,保障脱敏工作科学合理。该实施方案以住房城乡建设等相关保密要求为基准,明确对涉及军事、军工、国家安全要害部门的电缆、光缆、人防指挥等地下管线数据全部去除。对地下管线数据进行脱敏处理,脱敏后的地下管线数据通过政务外网环境在线共享使用。
二是界定共享范围,建立全市地下管线在线共享机制。该实施方案的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单位为广州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地下管线数据脱敏后,纳入城市大数据体系,通过智慧广州时空大数据平台,面向全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提供管线信息在线共享服务。各区政府在线共享辖区范围内所有脱敏处理后的地下管线数据。管线权属单位及建设单位,由所属行业主管部门依规按需授权提供相应的地下管线数据。
三是构建全市地下管线“一张图”,不断夯实管线数据基础。根据该实施方案的脱敏规则,对广州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现有地下管线数据及时进行脱敏处理,构建全市地下管线“一张图”,实现“数据采集—更新入库—脱敏处理—共享应用—及时反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发挥地下管线数据作用。
四是支撑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融合,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将脱敏处理后的地下管线数据导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推动管线脱敏数据与发改、住建、交通、城管、水务等主管部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支撑项目建设与地下管线的运行、管理、日常巡查、保护工作,以有效减少管线事故发生,增强城市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
深圳发布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公布,《条例》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促进为主线,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服务进行制度设计。
一是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条例》厘清了数字基础设施的范围,提出统筹推进信息、融合、创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本市重大产业发展需求和应用场景,遵循绿色发展原则,编制本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二是在健全数据要素市场方面,《条例》提出,该市政府应当通过产业引导、社会资本引入、应用模式创新、强化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和个人开放自有数据资源;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和个人通过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对外提供各类数据服务和数据产品。探索建立数据生产要素会计核算制度,准确、全面反映数据生产要素的资产价值,推动数据生产要素资本化核算。
三是在推动产业集聚方面,《条例》提出,统筹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特色园区,提升产业园区智慧化服务水平。
四是在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方面,《条例》规定,支持跨行业、跨领域、行业级、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提供制造业场景应用需求数字化解决方案;培育壮大创意设计、数字文化装备、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产业,建设数字创意孵化和服务平台;鼓励开发数字化旅游产品,提供智慧化旅游服务,培育云旅游等网络体验与消费新模式,促进旅游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福州公安“海外110”推出出入境“八简办”掌上办新举措
9月6日,福州市公安局发布出入境“八简办”掌上办新举措,推出掌上预约办证、掌上申报住宿登记、掌上填表等8项服务。
一是简化办证预约流程,实现“随时办”。侨胞申请办证,可通过福州公安“海外110”微信端自行选择预约日期、时段及办证窗口。系统可对接“侨胞服务专窗”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为侨胞提供办证服务。
二是简化住宿登记手续,实现“快申办”。针对侨胞申报住宿登记业务,推出掌上申报住宿登记服务。侨胞通过“海外110”微信端申报的住宿登记表,可在福州市各交管、户政、出入境、派出所窗口办理相关业务时使用。
三是简化现场填表环节,实现“速审办”。原来侨胞办理各项业务要到窗口填写相应的申请表,如今通过“海外110”微信端,侨胞可提前自行下载填写带有“海外110”标识的申请表,并在现场打印,节省窗口填表时间,确保到场即可快速受理审批。
四是简化记录查询方式,实现“精准办”。新推出的掌上出入境记录查询服务,让侨胞可在线进行系统身份认证,无需到场即可获取本人出入境记录。
此次推出的掌上办服务还包括:简化证件到期提醒,实现“及时办”;简化证件信息查询,实现“全数办”;简化国籍认定审核,实现“限时办”;简化往返申请手续,实现“针对办”。
重庆“四大试点”推进绿色金融改革
近日,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等国家6部委联合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其中将围绕绿色产业发展,开展四个方面试点工作。
一是开展金融服务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试点,引导金融资源支持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绿色船舶制造。
二是开展金融支持绿色建筑试点,重点支持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开发与使用,创新融资服务,支持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材生产与使用、区域集中供冷供暖设施建设等。
三是开展金融支持绿色交通试点,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智能绿色交通体系、城乡公共交通系统、绿色货运、航电枢纽、共享交通设施以及充电、换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和运营。
四是开展金融支持生态农林和生态旅游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支持循环农业、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农林业产业园建设、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加大金融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农村电商等支持力度,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进入测试
进入投票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