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29)
2022-08-26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2年第29期 总280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2年8月26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发布生物医药全行业热力指数 投融资热度有所下降. 3
上海从两方面支持临港新片区引进人才. 3
上海23举措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任务. 4
经济热点
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全国率先设立数字资产板块. 6
上海拟出台实施细则规范智能网联汽车运营. 7
上海在六个方面更加着力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跃上新台阶. 8
产业动向
上海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基金启航. 9
上海率先试点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 10
江苏明确建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11
江苏成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12
政策举措
上海海关推出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八项措施. 13
江苏出台12条重点措施督促危化品产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14
江苏出台多举措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15
江苏印发贯彻“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17
经验交流
江苏修订全国首部保护和促进香港澳门投资地方性法规. 18
江苏苏州发布《乡村设计导则》. 19
安徽多举措确保高温期间市场物价稳定. 20
域外动态
广东成立战略性产业促进发展基金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 21
广州年内上线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畅通企业诉求渠道. 22
重庆首次发布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 22
重庆上线“个体工商户服务直通车”助企纾困排忧解难. 23
科创聚焦
上海发布生物医药全行业热力指数 投融资热度有所下降
在日前举行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与东方美谷联合发布了“2022生物医药全行业热力指数”。指数显示,生物医药全行业的投融资热度有所下降,但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脑科学等细分赛道仍然活跃。
热力指数是以华医研究院生物医药数据体系医耘指数为基础,采用多点量化方法,结合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对前沿技术和创新趋势的历年观察,以及东方美谷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深度认识,所形成的能反映生物医药一级市场投融资方向和热度的指数。
上海从两方面支持临港新片区引进人才
8月20日,上海市人社局表示,该市人社部门将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更大力度支持新片区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多层次人才需求。
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集聚方面,坚持政策和服务并重。一是拓展重点机构支持范围,采取动态调整的方式,凡是纳入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产业领域,均可由新片区直接推荐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支持新片区引进重点领域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二是将新片区纳入市区两级“16+X”职称公共服务体系。专设新片区职称服务受理点,提升人才评价公共服务能级。积极发挥新片区市级继续教育基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一站式创新平台作用,结合区内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大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产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引进方面,坚持授权和扩围并行。一是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支持新片区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区域技能人才引进职业工种专属目录,推动技能劳动者在新片区高质量就业。二是加大引进力度。扩大新片区行业代表性企业范围,增加技能人才自主评定和引进推荐的岗位项目,助力企业培养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队伍。
上海23举措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任务
上海市政府近日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23条任务举措,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和先行先试任务,在市级事权范围内最大力度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差异化制度探索。
一是强化产业支撑,进一步提升创新型产业发展水平。共5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提升高端制造业能级,加强国际氢能谷、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动力之源等重点园区建设;建设滴水湖AI创新港,培养AI创新生态;深化国际数据港建设,探索建设国家数据跨境流动试验示范区;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拓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更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和功能平台布局临港新片区,推动一批科研院所、高校研究院、产学研转化平台、保税研发中心布局临港新片区。
二是强化城市功能基础,进一步完善独立综合性城市功能体系。共8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打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临港集疏运中心、市域铁路南汇支线,加快启动建设小洋山北侧作业区相关工程、大芦线东延伸等项目;完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推动航空产业配套项目规划建设;建设临港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设融合生长的未来数字孪生城;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城市,建设临港风光气储示范区;提升韧性城市建设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打造上海产教融合示范区;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持引进上海优质中医资源建设三级中医医院;打造大都市旅游目的地,支持临港新片区承办国际、国内文化节展和顶级赛事活动。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要素供给。共10项支持政策,主要包括进一步优化人才落户政策,赋予临港新片区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重点扶持用人单位推荐权;推动技能劳动者在新片区高质量就业,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引进专属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人才子女就学服务,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提升人才管理工作政务服务效率,将“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服务人才范围从A类工作许可证扩大至B类;提高持永久居留身份证外籍人才工作生活便利性,外籍人才凭永久居留身份证在临港新片区定点医院享受网上挂号预约医疗等服务;完善海外人才服务体系,为重大项目建设紧缺急需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绿色通道”服务;定向优化临港新片区人才购房政策;支持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建设融资机制创新,支持临港新片区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申报发行基础设施REITs;进一步加强临港新片区资源性指标统筹,以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为导向,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适度优化产业用地转让管理,符合条件的园区平台公司物业直接转让比例可适度上调。
经济热点
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全国率先设立数字资产板块
8月24日,上海数据交易所在全国率先设立数字资产板块,重构数字资产体系,打造数字资产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样板。同日,上海数据交易所联合华谊集团旗下国有老字号“回力”和数字资产首批发行平台“哔哩哔哩”首发数字资产“回力DESIGN-元年”。
本次联合发布中,回力作为数字资产创作者和发行方,哔哩哔哩作为发行平台,上海数据交易所作为板块组织方负责数字资产板块的制度建设、资产登记、信息公告、保障发行等工作。业内人士认为,“回力DESIGN-元年”数字资产不仅将赋予国有老品牌新的数字化内涵,让回力拥抱Z世代,走向元宇宙,更是有利于形成上海虚实结合、以虚促实的数字经济新业态。
上海拟出台实施细则规范智能网联汽车运营
上海市交通委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形成《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即日起公开征询公众意见。实施细则的制定及实施,将突破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收费等瓶颈问题,规范该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活动,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实施细则与现有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管理体系衔接,为企业开展示范运营活动提供操作指引。比如,明确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的实施、延续及新增路径,同时对申请主体开展示范运营的行驶路线或区域、运行时段、管理平台、数据报送等提出要求;在现有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管理基础上,明确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中止的相关情形,包括发生运营安全、网络及数据安全事故等。
上海在六个方面更加着力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跃上新台阶
8月20日,从上海举行的临港新片区三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下一步要在六个方面更加着力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跃上新台阶。
一是更加着力于制度创新,让高水平开放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最大红利。围绕“五自由一便利”,实行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在跨境金融、离岸贸易、数字经济等若干重点领域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
二是更加着力于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让先进制造业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根本基石。聚焦“重点前沿产业”,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更完善的产业生态。
三是更加着力于科技研发,让科技创新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临港实验室、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引进培育一大批国家、市级研发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载体。
四是更加着力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让“五型经济”成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特色亮点。大力发展保税研发、保税制造、保税维修等新兴保税业务,积极发展跨境金融、科技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金融业态,全力发展人工智能、软件等数字经济产业,高水平建设好洋山特殊综保区、滴水湖金融湾、滴水湖AI创新港,快速提升临港新兴产业发展能级。
五是更加着力于现代化新城建设,让智慧、低碳、韧性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全力推动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全域开放,搭建更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场景。结合氢能产业发展,推动主城区公交、市政特种车辆全部实现氢能化。以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为目标,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数字化建设交付、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化集中监管,切实增强城市安全运行、防范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是更加着力于“筑巢引凤”,让人才成为推动临港新片区发展的第一资源。启动实施临港新片区“人才筑巢工程”。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兴金融等高端产业。继续完善高水平基础教育、医疗、文体等城市公共配套功能。制定更大力度的人才支持政策。
产业动向
上海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基金启航
8月20日,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虹口区政府合作发起设立,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北科创集团作为基石投资人共同参与的上海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基金正式启航。
该基金总规模拟定20亿元,将聚焦数字文化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以“基金+产业”为纽带,构建“资本+文化+数字”创投生态圈,不断放大基金引导功能,激发投后区域发展效应,持续提升产业黏度、区域核心竞争力和感召力。基金将主要投向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及生活数字化应用,数字科技、底层技术等数字产业项目,面向科技前沿,聚焦核心技术,推动创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生产消费模式。
上海率先试点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
近日上海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肛痈”等22个中医优势病种作为第一批试点病种开展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并选择该市22家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
试点病种以中医病名命名,以体现中医药特色,分别涉及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该市中医临床优势领域。在明确试点病种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出入院标准、住院诊疗规范、中医主要治疗技术等基础上,参照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结算管理,合理确定病种支付标准并实施动态调整,合理体现中医药技术劳务价值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同时,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按疗效价值付费模式,以发挥中医药临床价值为导向,探索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制定了试点病种按疗效价值考核的指标评价规则、数据采集及绩效支付办法。在绩效评价设定方面,一方面对每个试点病种设定中医药服务量和服务技术使用率等中医内涵指标。另一方面,以临床价值和临床疗效为指标,充分体现中西医同病同效的原则。
江苏明确建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
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该省文旅厅、省发改委共同制定的《江苏省贯彻“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明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优化现代旅游业体系,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提升旅游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立完善休闲度假体系,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
《实施方案》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和35条具体任务。重点任务包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拓展大众旅游消费、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创新旅游宣传推广模式、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稳步推进旅游开放、强化旅游人才培养。其中,在“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方面,提出推动形成“两廊两带两区”新格局、构建特色旅游城镇体系;在“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方面,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加快发展绿色旅游、创新资源保护利用;在“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方面,提出培育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观光休闲旅游精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序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等。
江苏成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
8月20日,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该创新中心围绕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装备技术、海洋电子信息技术三大领域,为行业提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服务,目标是打造全国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集群,铸造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核心竞争力。
该创新中心坚持科学家、企业家双轮驱动模式,每个平台的团队均由顶级科学家+骨干科学家+项目经理(企业家)组成。与共建单位和合作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吸引一批科技企业与创新创业团队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拟建设“六中心四平台”,按照“通盘考虑、分步实施”的原则,一期建设项目主要有蓝碳实验室、现代贝藻类育种研发中心、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政策举措
上海海关推出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八项措施
8月23日获悉,上海海关推出支持新片区高水平开放促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八项措施,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提升新片区产业链稳定性与竞争力。
八项措施包括:一是发挥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优势,推动“径予放行”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管创新试点;二是发挥洋山特殊综保区对接洋山港、南港、浦东机场空港等口岸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为智能汽车、大飞机、集成电路等新片区重点产业所涉及的进出口货物提供通关便利;三是为洋山特殊综保区内开展民用航空、集成电路、电子设备、船用装备、医疗器械等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业务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区内实质性加工制造业发展;四是支持新片区推动国际航行船舶燃油、液化天然气(LNG)保税加注及船用备件保税供给业务开展,支持外资班轮“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推动期货保税交割、离岸贸易等业态发展,支持开展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零售和包裹零售出口业务新模式试点;五是支持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建立大飞机试飞“绿色通道”,保障国产大飞机组装、试飞和交付,支持飞机零部件和原材料制造、飞机维修、飞机租赁等上下游企业在新片区落地,推动形成完整的民用航空产业体系;六是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和进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在新片区的应用,支持洋山特殊综保区建设集成电路产业物流分拨配送中心;七是强化因企施策、为企服务,建立推进新片区信用管理联系配合机制,确定信用培育重点企业名单,优先培育和认证;八是支持洋山特殊综保区三期扩区,配合地方政府推动区域规划、产业升级、功能配置等研究工作。
江苏出台12条重点措施督促危化品产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江苏省安委办近日印发《江苏省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十二条重点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其中,在责任落实方面,要求强化主要负责人责任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第21条规定的安全生产职责,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在基础管理方面,要求企业强化依法依规生产经营,严禁使用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设备及工艺,及时淘汰更新陈旧落后的设备及工艺,全面推进企业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持续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数字化建设,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或储存装置,操作人员每小时巡检1次,其他生产装置操作人员每2小时巡检1次。
同时,该省要求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强化本质安全水平提升,积极运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广泛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等先进技术,重点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完成全流程自动化建设应用;强化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定动火、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等特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此外,在强化专业人才配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该省也对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提出明确要求。
江苏出台多举措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促进该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若干政策措施》共分为六部分18条政策措施。第一部分,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打造沿江区域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搭建产业链供应链集成平台、培育江苏船舶海工品牌等4项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大力发展高端海工装备;支持符合条件的船舶海工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依法依规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优先办理有关事项;依托链主企业搭建专业技术交流供需对接平台,鼓励建立长期采购、物流供应机制,形成稳定配套联合体;实施质量品牌精品工程,着力打造品质高端、信誉过硬、市场公认、全球领先的江苏船舶海工精品。
第二部分,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包括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3项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提出,聚焦重点领域,支持骨干船舶海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优势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提升关键配套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发布高技术船舶海工重大战略产品清单,加大对列入清单的首台套产品支持力度;支持南通、泰州、连云港等地加快建设省船舶工业海洋油气装备创新中心、省船舶工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省船舶工业软件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与省内外高校、大型科研院所共建涉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融合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部分,加快推动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包括推进试点示范、建立项目库、培育系统集成服务商等3项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提出,发布船舶海工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推动建成一批智能制造单元,打造一批中间产品智能生产线和船舶海工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加大对船舶海工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服务商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船舶海工行业特色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第四部分,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包括增加融资支持种类与额度、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强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等3项政策措施。
第五部分,加强用工保障与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包括提升船舶海工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水平、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2项政策措施。
第六部分,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保障。包括强化试航交付和引航服务保障、优化船舶检验服务、加快构建全球售后服务体系等3项政策措施。
江苏印发贯彻“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近日,江苏省文旅厅、省发改委共同制定并印发《江苏省贯彻“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该省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扩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激发旅游消费活力,优化现代旅游业体系,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提升旅游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立完善休闲度假体系,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旅游富民效应更加彰显,旅游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实施方案》突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10项重点任务和35条具体任务,并参照国家发展规划体系内容,向上衔接、向下对接,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至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42个省有关部门单位,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同时,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土地供给,更好地保障各项任务有效落地。
经验交流
江苏修订全国首部保护和促进香港澳门投资地方性法规
8月24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修改后的《江苏省保护和促进香港澳门投资条例》进行解读。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部涉港澳投资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结合该省“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鼓励港澳投资的总体方向和具体方面。一是紧扣吸引投资,在金融、文化、会展、旅游、健康等方面增加多项内容,重点鼓励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合作。港澳投资者与政府共同投资建设非营利性医疗、教育、文化、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项目的,还可依法以划拨供地。二是加强产业导向,鼓励港澳投资者在江苏参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建设,明确港澳投资企业可以申请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认定,支持港澳投资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是聚焦质量提升,支持港澳投资者在江苏投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和规划的实施。四是强化政府服务,依法保障港澳投资合法权益。对港澳投资企业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来该省工作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限制。同时,港澳青年人才在江苏创新创业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各项人才政策和有关服务。
江苏苏州发布《乡村设计导则》
日前,由苏州市住建局组织编制的《苏州乡村设计导则》正式对外发布,以更好地开展乡村设计工作和管控。
“导则”结合苏州市情、尊重村民需求,本着“村域着眼,村庄着手;统筹要素,聚焦建设”的基本原则,建构富有苏州特色的“6+3”乡村设计及管控体系框架。其中“6”即纵向六大系统设计。针对乡村建设行动涉及领域广、部门多,涉及专业多、工种杂的特点,根据乡村建设需求梳理出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生态设计、基础设施设计、公共节点设计六大系统设计内涵,明确各自设计内容、工作边界和相互关系。“3”即横向的三大要素体系。对苏州乡村风貌要素进行系统研究,将涉及到乡村建设和风貌塑造的“全域全要素”总结凝炼为“田林、路河、聚落”三大体系。其中,“田林”构筑乡村基底,“路河”搭建乡村骨架,“聚落”承载乡村本体。
此外, “导则”还提出了“4+1”的实施保障措施,即乡村设计专项审查、农房安全管理、巡查纠偏、驻镇(村)设计师四项制度和乡村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设。
安徽多举措确保高温期间市场物价稳定
安徽采取多项措施,稳定“菜篮子”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保障高温期间市场供应和物价平稳运行。
一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持续跟踪监测全省78个重点商超和农贸市场的生活必需品供需及价格变化,分析研判高温、旱情对市场供应和价格影响,及时向各地、各有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二是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稳定蔬菜种植面积,推进标准化、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确保全省人均菜地保有面积不低于3厘。及时发布蔬菜生产信息和价格行情,指导蔬菜种植户抢种补种生长周期短的叶类蔬菜。三是落实成品粮油、猪肉、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政府储备,引导批发市场、商超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增加外调蔬菜品种和数量,保持充裕的商业库存。四是开展平价惠民销售。自8月25日起至中秋假期结束,在全省522家大型商超及其社区门店统一启动“惠民菜篮子”运行,向群众平价销售蔬菜及猪肉等民生商品,稳定市场物价,引导市场预期。五是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按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规定,在7月份食品价格涨幅超过6%的12个市,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域外动态
广东成立战略性产业促进发展基金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
近日,广东战略性产业促进发展基金、广东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同时成立。两大基金总规模预计900亿元左右,致力于打造广东省战略性产业的金融支撑平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资本运作平台和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平台。
其中,广东战略性产业促进发展基金是由重大战略投资平台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恒健控股公司联合建信投资、工银投资组建,规模各100亿元,并通过母子基金架构模式放大带动引领和资源整合效应,预计将形成600亿元规模。该基金聚焦广东省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为地市引入战略性产业的重大项目提供资本金配套支持,立足于打造广东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资本支撑和金融服务平台。
广东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通过引入上市公司、银行、券商、信托及社会资本,以创新基金模式拟带动大约300亿元资金参与地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广州年内上线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畅通企业诉求渠道
8月25日广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该市正在谋划建设广州市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预计今年内可以上线。该平台旨在搭建涉企服务信息“好找到”、涉企数据“好分辨”、企业政策“好理解”、供需资源“好获取”、诉求“好反馈”、制度“好体验”的“六好”服务体系,以数字化手段为企业提供精准化、便利化“护航”服务。
该平台将整合广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穗好办”APP、广东政务服务网(广州市)的企业咨询服务能力,让网上办事、智能解答和人工服务同界面无缝衔接。平台还可将诉求“一键派单”,推动相应部门“接诉即办”,实现“有事速办,无事不扰”。
重庆首次发布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
重庆市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配套服务等内容。
一是在认定标准方面,符合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中外国高层次人才(A类)、列入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且符合现行有效的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中外国专业人才(B类)、国际著名奖项提名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该市有关单位推荐的外籍人士可认定为该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
二是在认定程序方面,符合条件的外籍“高精尖缺”人才只需填写《重庆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申请表》并经认定通过后,即可发放《重庆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确认函》。
三是在配套服务方面,外籍人才凭《重庆市外籍“高精尖缺”人才确认函》,在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时,可享受“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服务,同时优先推荐申报市级相关人才计划。其中,在“绿色通道”服务方面,符合外国高层次人才条件的,申请工作许可可不受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限制;符合重点领域紧缺急需外国专业人才条件的,申请工作许可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或工作经历等限制。在“容缺受理”服务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办理来华工作许可证,部分申请材料可采取“承诺制”,审批时限全面压缩,并可根据需求提供急事急办等服务。
重庆上线“个体工商户服务直通车”助企纾困排忧解难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依托重庆市政府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渝快办”建设的“个体工商户服务直通车”专区近日正式上线,设置“通政策、通办事、通金融、通服务”4个专栏,进一步方便个体工商户办事,提高各类助企纾困政策的普惠性、可及性。
一是“通政策”专栏针对个体工商户对各类政策“找不到、不会用”的情况,精简梳理市、区县两级各部门出台的税费优惠、房租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政策措施,形成直观易懂的政策“干货”图表,并运用“渝快办”后台信息,通过大数据测算,对个体工商户根据行业、区域等进行分型分类,精准推送政策信息,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实现政策直达、精准滴灌。
二是“通办事”专栏为方便个体工商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将与个体经营发展密切相关的如注册登记、食品许可、线上办电、税费缴纳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系统归集,实现网上办事一键跳转,政务服务“指尖办、掌上办”,最大限度简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时间。
三是“通金融”专栏为有效解决个体工商户资金周转难题,提供了长江渝融通、信易贷渝惠融、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金融服务以及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机构在内的银行金融产品,方便个体工商户快速找到适合经营发展需求的金融贷款融资服务项目。同时,个体工商户可在线查找需要的普惠金融产品,并直接申请贷款。
四是“通服务”专栏聚焦个体工商户实际所需,将活动预告、留言咨询、办事指南、营业情况问卷调查整合在一起,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专属的个性化服务。
进入测试
进入投票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