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22)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22) 2022-07-01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2年第22期   总273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2年7月1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江苏省成立全国首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 3

江苏2024年年底前培育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商100家. 3

经济热点

上海聚焦企业海外维权痛点将形成海外纠纷应对服务网络. 4

上海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发文提出十大新市民金融产品体系. 6

上海8措施支持特殊监管区域复工达产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7

安徽省推出夏季促消费系列精品活动. 9

产业动向

上海推出养老机构纾困发展政策. 10

江苏印发意见布局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 11

江苏出台首个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标准. 12

江苏首单政策型 生猪“保险+期货”价格险落地. 13

政策举措

上海启动“重点企业用工保障集中行动”. 14

上海建立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 15

江苏出台促消费23条 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17

安徽出新规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 18

经验交流

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开业,国际金融中心再添基础设施. 19

上海出台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户用水用电用气成本政策. 20

江苏率先出台“环保担”政策激活绿色经济. 21

域外动态

山东将研究出台“揭榜挂帅”专项支持政策. 22

山东将从两方面打造全国领先的算力资源高地. 22

广东省上线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 23

广东将从5个方面推动联动发展区建设. 24

重庆将从4个方面推动链主企业加快产业链融通发展. 25

 

 

 

 

 

 

科创聚焦

江苏省成立全国首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

6月24日,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家成立的省级集群联盟。

该联盟按照市场化、轮值制方式,依据平等自愿、互利合作原则,在该省工信厅指导下组建,首届成员单位共48家,旨在联合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产业链支撑机构和智库单位,以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单位、社会机构等,探索新形势下先进制造业集群治理新模式,构建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命运共同体。

该联盟的成立,将有效汇聚整合政、产、学、研等各方资源及优势,围绕该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为集群促进机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提供加强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江苏2024年年底前培育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商100家

6月29日从江苏省工信厅获悉,2022年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遴选工作正式开启,该省今年启动领军服务商培育工程,建设“智改数转”服务资源池,到2024年年底,累计培育省级领军服务商100家。

此次申报单位必须在江苏省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正常经营一年以上;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3000万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事故,无严重失信行为;具有较强的综合集成服务能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已形成3个及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示范性强的场景案例;拥有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相关的授权专利不少于6项、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或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0项,且近三年内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该省将对经遴选确定为重点培育对象的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实施菜单式跟踪管理,主动帮助开展融资等专题服务。支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研发创新和规模扩张,对领军服务企业针对客户需求制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视同为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享受省首台套重大装备相关支持政策。

经济热点

上海聚焦企业海外维权痛点将形成海外纠纷应对服务网络

日前,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市贸促会将共同出台《关于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该市重点产业、行业和企业海外维权的痛点难点问题,针对对外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中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供给。该市将在重点贸易、投资国家(地区)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机构,形成海外纠纷应对服务网络。

根据《实施意见》,该市将健全海外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制度,合作共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遴选一批有资质、有实力的国内外知识产权及法律服务机构;建立国内服务机构和海外法律服务机构“1+1”合作机制;引导外向型企业、知识产权及法律服务机构等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共同建设“海外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

同时,该市将加强海外风险防控与纠纷应对指导服务,共同建立海外知识产权诉讼、贸易调查等信息跟踪和发布机制;制定重点展会国家或地区展会及跨境电商领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及纠纷应对指南手册;建立上海重点外向型企业商标品牌清单,制定海外重点国家或地区的商标品牌维权指南;开展重点产业领域和重点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发布重点产业海外商标、专利注册申请实务指引。

此外,该市将在引导企业通过和解、调解、仲裁等方式快速解决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同时,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海外维权成本,推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互助机制。

上海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发文提出十大新市民金融产品体系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十大新市民金融产品体系。

一是做好新市民“贷”。鼓励各银行保险机构根据新市民特点和信用状况,制定新市民专属产品和服务方案。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信贷投放。做好新市民无缝续贷增量扩面,加强信贷对创业就业支持。二是做好新市民“担”。鼓励发展创业担保贷款、科创助力贷款等,加强“政银保担企”合作。鼓励保险公司提供更优惠的费率,为新市民提供担保增信。三是做好新市民“租”。鼓励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给予优惠利率政策。支持上海市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宽新市民住房租赁渠道。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出租人责任保险、承租人责任保险,探索“保险+服务”模式。四是做好新市民“保”。鼓励扩大个人医保账户余额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面,研究扩大“沪惠保”覆盖面、丰富普惠型保险产品供给的可行性。鼓励试点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鼓励参与承接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经办服务,提供新市民职业风险保障。五是做好新市民“养”。加强对养老产业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支持新市民在常住地就地养老。支持试点保险机构聚焦新产业、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推广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六是做好新市民“财”。扎实推进辖内养老理财等金融服务试点,规范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针对新市民家庭在储蓄存款、投资理财、保险计划等方面的结构变化和特色需求,提供具备稳健性、长期性、普惠性特点的养老金融产品。七是做好新市民“卡”。加快推行小微企业和新市民简易开户服务,设置与客户身份核实程度、账户风险等级相匹配的账户功能。鼓励推出新市民专属银行卡,配套专属权益和资费减免。八是做好新市民“减”。鼓励最大程度减免新市民开户、结算、担保等方面的费用,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户费用给予更多优惠。九是做好新市民“信”。鼓励银行机构主动加强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对接,分类分批建立新市民数字金融信用档案。稳妥发展数字化金融产品,根据新市民不同群体提供更为灵活、实惠、便利的场景化金融产品。积极拓展征信查询渠道,提升新市民征信服务水平。十是做好新市民“创”。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创业就业中的金融需求,建立监测、对接、服务机制,提供新市民“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上海8措施支持特殊监管区域复工达产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日前,上海海关推出8方面措施,支持上海特殊监管区域复工达产,促进外贸保稳提质。

一是充分发挥特殊监管区域区位优势方面,着力加强特殊监管区域与口岸联动,充分运用相关政策和区港直通、联动等监管便利措施,畅通口岸与区域货物流转。

二是发挥长三角一体化联动机制方面,依托长三角海关一体化协同机制,进一步便利企业开展保税间流转业务,重点保障长三角供应链顺畅。

三是发挥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功能传统优势方面,上海海关支持企业全面拓展特殊监管区域国际中转、转口贸易、货物存储、集拼分拨等保税物流功能,实现全球货物便捷中转、集散、配送。推动区域成为药品、疫苗、试剂、医疗器械等抗疫物资及相关民生保障物资的首选备料存货地。

四是助力企业拓展多元化市场方面,进一步落实特殊监管区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选择性征收关税、委托加工”等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解决部分订单转移以及海外订单受影响等困难,助力企业有效开拓市场、获取订单。

五是促进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业务发展方面,鼓励区内企业设立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退货中心仓,畅通进口网购货物退货渠道,并支持开展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和包裹零售出口新业态,助力国内产品出口渠道多元化。

六是支持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制度创新优势,推动民用航空、集成电路、电子产品、航运产业、大宗商品、汽车物流、食品等重点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七是强化纾困解难为企服务方面,以普惠方式解决企业集中反映的减免税费、畅通物流、延期办理保税业务核销手续、加快口岸通关等共性问题。同时,依托特殊监管区域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与市有关主管部门和区域管理主体协作配合,以精准方式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八是培育新动能拓展新市场方面,支持特殊监管区域开展贸易创新,通过保税监管政策+金融工具发挥组合效应鼓励新业态发展,培育各特殊监管区域发展新动能,为外贸提供新的增长点。

安徽省推出夏季促消费系列精品活动

日前从安徽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获悉,该省陆续推出夏季促消费系列精品活动。

其中,“安徽人游安徽”活动已于6月初启动,在暑期将推出一批“研学游”“亲水游”“避暑游”等旅游产品。该省文旅厅将于7月启动第九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在统筹协调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开展看书、看报、看演出、看电视、看电影、游览景区街区等消费活动予以补贴,宣传推广省内优美风光、特色民俗、多彩人文;该省商务厅将于7月举办“安徽国际汽车展览会·年中大促”活动,同时在家电、家具家装消费领域推出系列促销活动和推广计划,促进大宗消费;该省体育局安排体育强省专项资金近400万元支持合肥、黄山开展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包括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发放体育消费券、举办体育夜市等促消费活动,挖掘体育消费潜力。此外,安徽省“智慧体育”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平台依托皖事通App,为居民提供场馆预定、赛事报名和体育技能培训等服务。

产业动向

上海推出养老机构纾困发展政策

上海市民政局等九部门日前联合推出《上海市扶持养老机构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若干补贴政策。

一是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作为核酸检测“应检尽检”重点人群纳入各区联防联控机制统筹保障,由各区财政对养老机构(不含财政全额保障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防疫要求定期开展核酸检测的费用给予全额保障;2022年6月至12月期间,由各区对养老机构(不含财政全额保障的事业单位)落实预防性消毒专项行动要求和按照防疫要求配备防护服等方面的费用,适当给予补贴。

二是在稳岗补贴方面,对养老机构(按事业单位登记的除外)不裁员少裁员的,按照养老机构申请时上月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人数计算,给予每人600元一次性稳岗补贴,每户机构补贴上限300万元,鼓励养老机构稳岗留岗。

三是在缓缴社会保险费方面,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2022年4月以来累计一个月及以上无法正常生产经营且2022年1月至5月发生累计亏损的养老机构,可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应缴纳部分,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江苏印发意见布局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

近日,江苏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的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创新链,落地一批车路协同应用服务和自动驾驶典型场景,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行业引领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车联网基础设施实现跨区域规模覆盖。为此,该省明确了推进路径:实施车联网先导区建设“123”行动,围绕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生态目标,以典型应用场景遴选、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重要抓手,力促政策创新、应用落地和产业发展先行,推动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应用等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意见》提出,重点推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牵引和模式创新、标准引领和安全支撑以及产业集聚发展等主要任务,构建形成政策引领、技术创新、产业壮大、应用推广全生态闭环。

《意见》指出,该省将组建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落地与商业模式探索、产业集聚发展等工作;建立健全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统计监测机制;省各相关专项资金加强统筹,加大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支持力度;促进产教融合,鼓励高等院校设立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与企业联合制订培养计划、开展教学实践,加快引进和培养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

江苏出台首个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标准

江苏省人社厅日前印发《江苏省规范化零工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标准(试行)》,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出台的规范化零工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建设标准。

江苏省规范化零工市场定位于为辖区内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主要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就业登记、失业帮扶、困难援助、技能培训、创业服务、权益维护等。零工市场将定期发布零工岗位工资指导价位、市场紧缺职业(工种)等信息,发布的零工岗位招聘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工种)、技能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时长、薪资待遇、计酬方式等。在零工市场,将有工作人员为有意愿灵活就业的求职人员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服务,为有需求的人员进行职业素质测评,制定个性化就业服务方案,提出择业建议并精准匹配零工岗位信息。

根据《建设标准》,该省计划到2025年在全省范围内建成100个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其中2022年首批建成17个。该省要求各地强化任务落实,推进市场建设,鼓励先行先试,做好宣传引导。该省将建立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工作“月调度、季督查、年考评”推进机制,年底对照《建设标准》对各地考评验收,考评结果作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地区督查激励重要参考。

江苏首单政策型 生猪“保险+期货”价格险落地

6月28日,由弘业期货联合保险公司开展的江苏省首个地方财政补贴型生猪“保险+期货”价格险试点项目正式签单,这标志着江苏省生猪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省内生猪中小养殖主体开辟了一条有效应对“猪周期”的新途径。

本次在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等地区率先开展的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是政府和金融行业联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有益探索。江苏省级财政对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试点的每个设区市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比例不超过总保费的40%(上限为500万元);各试点设区市提供的资金配比不低于总保费的40%;参保生猪养殖主体自缴保费不超过20%,大大降低了投保主体的资金压力。

弘业期货将会同江苏省内保险公司,在地方政府的监管下,稳步、有序的在试点市县(区)推行生猪“保险+期货”价格险,为江苏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保价护航”。

政策举措

上海启动“重点企业用工保障集中行动”

上海市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自6月28日起,共同开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集中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来沪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提升人岗匹配效率,活动将一直持续到8月底。

本次集中行动包括:一是一系列线上招聘活动。6月28日起,该市就业促进中心将依托“上海公共招聘新平台”,为该市重点企业组织开展一场为期一个月的“2022年上海市重点企业用工保障线上招聘会”。同时,各区就业促进中心也将结合区域内重点企业的不同招聘需求同步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招聘活动。

二是十场系列直播带岗活动。6月30日起,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联合各类有招聘需求的重点企业,通过“上海人社”官方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出10场直播带岗活动。直播活动每周一场,将开设“高校毕业生专场”“对口支援地区专场”“G60科创走廊企业专场”“就业见习基地专场”等特色直播场次。首场直播活动设定为“高校毕业生专场”,并将于6月30日举办。

三是百名就业服务专家公益咨询活动。6月30日起,来自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的百名专家将为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各类重点群体提供“每人1小时,公益接力100小时”在线咨询指导服务,并将通过上海人社APP“个人预约职业指导”渠道开放预约报名。

四是“面试闯关,助力应聘”线上互动活动。集中行动期间,“乐业上海”平台将结合企业招聘面试需求,通过开展线上面试闯关互动活动,为多家重点企业搭建快速面试和人才匹配筛选通道,加大重点企业招聘宣传力度,并优先向参与企业推荐面试闯关互动中与招聘岗位契合度较高的求职者,提高人岗匹配精准度。

上海建立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联合上海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建立上海市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精准支持受疫情影响急需纾困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

该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明确支持对象为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现金流紧张,但仍有市场前景、信用良好、员工人数基本稳定的中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制造业、批发零售、物流仓储、交通运输、文旅会展、住宿餐饮、农业、外贸、科创和养老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

二是确定融资条件与要求。原则上小微企业单户纾困融资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中型企业不超过5000万元。资金用途采用负面清单管理,规定除不得用于金融投资、理财或其他套利和非法活动外,款项可用于满足生产经营的各方面资金需求,同时强化融资资金用途流向管理,对严重不守信企业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三是强调适当降低融资综合成本。要求“纾困融资”定价原则上不高于本行同等增信条件和期限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以同期限LPR为基准给予企业优惠利率。

四是对纾困主体实施名单制管理。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筛选符合纾困条件的企业名单,或从各级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园区获取需要对接的企业名单,并对名单进行专门的台帐管理。

五是多措并举为企业恢复发展保驾护航。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市、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深化银担合作,用好各项支持政策,创新推出符合企业需求和经营需要的信贷产品,做实不良贷款容忍和尽职免责机制,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同时,上海银保监局鼓励保险机构稳步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性信用保证业务。

江苏出台促消费23条 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长短期结合、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要求,提出了5方面23项重点举措。

一是促进市场加快复苏,充分激发和释放消费需求。全面恢复商业场所正常经营,持续开展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全面激活餐饮文化旅游体育消费,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二是持续稳市场预期,进一步增强消费潜能动力。围绕保市场主体,精准施策助企纾困,完善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机制,稳就业促增收提升消费能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三是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全力打造品质消费新高地。提升新型消费供给能力,加快发展绿色消费,培育壮大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消费,充分激发县乡消费潜力,多渠道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完善消费品流通体系,高质量推进消费载体平台建设。四是优化消费市场环境,加快建设放心消费新生态。破除消费市场壁垒障碍,加强消费领域执法监管,加快完善消费维权机制,健全完善标准体系。五是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强化财税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强化用地用房保障,压实各方责任。

安徽出新规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

近日安徽省住建厅下发文件,要求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实施工程款支付担保,有效期限为三年。

根据新规,今后凡是安徽省内应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均应办理工程款支付担保。建设单位应向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施工合同额8%-10%的工程款支付担保。未提交工程款支付担保的工程建设项目,视作建设资金未落实。时限上,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施工许可证3个月内办理工程款支付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保证期限原则上应与施工合同约定的期限保持一致。保证期限到期前30天,预计施工工期延期的,建设单位应在银行保函、保证保险、担保保单到期前办理延期手续。

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文件中承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载明担保额度、提供期限及其他事项。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还要在工程项目施工合同中,对工程款支付担保予以明确约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依法依规处理。工程款支付担保保证有效期内,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拨付工资性工程款,或者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施工进度款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同时将拖欠信息推送至省级实名制监管平台。对发现未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问题,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项目停工,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经验交流

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开业,国际金融中心再添基础设施

6月29日,上海市地方征信平台——上海市联合征信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再添基础设施。

作为上海市目前唯一一家市级国有征信机构,该市联合征信公司承担着融合地方公共信用信息、金融信贷信息以及市场信用信息的核心任务,旨在推动涉企信息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域间依法共享和互联互通,是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市联合征信公司还打造了信用服务基础设施——“沪信融”上海企业投融资智慧服务平台。该平台围绕金融机构获客筛选、企业融资需求精准匹配、贷前审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和政府部门融资奖补政策落地增效等需求,面向中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申请、信息查询、征信报告查询、信用评价、融资担保、融资需求智能撮合、政策扶持等环节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上海出台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户用水用电用气成本政策

6月24日,上海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和市水务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阶段性降低我市非居民用户用水用电用气成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通知》,决定阶段性降低该市非居民用户用水用电用气成本。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给予阶段性补贴。对该市非居民用水户、非居民电力用户(含电力市场化用户)、非居民管道天然气用户(不含燃气发电企业),2022年6-8月用水用电用气费用给予10%的财政补贴,非居民用户(含自取水用户)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阶段性降低10%,执行居民价格的非居民用户除外。供水供电(包括增量配网经营企业)供气企业在向非居民用户计收当月水电气费用时,统一按原水电气账单费用的90%结算。

二是免除欠费违约金。2022年3-5月期间,对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缴纳已出账水电气费用的非居民用户,欠费不停供,免除欠费违约金。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向供水供电供气企业申请缓缴费用,缓缴期限至2022年底,缓缴期间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免除欠费违约金。

三是免收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对非居民用户免收2022年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同时,该市水务局将继续加强用水计划、定额管理,完善水量核算工作,跨前一步主动服务,支持帮助用户持续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江苏率先出台“环保担”政策激活绿色经济

近日,江苏率先出台“环保担”政策,省财政通过新增安排环保产业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的方式,鼓励担保机构对3000万元以上大额融资提供增信,并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和融资利率,架起了大中型环保项目享受“普惠”金融政策的桥梁。  

“环保担”是由江苏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信用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环保产业综合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担保、再担保、增信等综合金融服务,为符合支持范围的环保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增信服务。

“环保担”政策具有“五增两降”特色。“五增”即:担保增信,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信保集团三方携手、风险共担,通过担保、再担保、增信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范围增加,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类、节能环保服务类、碳减排类、资源循环利用类以及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类等“大环保”项目纳入支持范围;额度增高,单笔融资最高可达3亿元;贷期增长,单次担保期限最长为三年,还可再续保三年;渠道增多,不仅包括贷款担保,更多倾向绿色债券担保。“两降”即:成本降低,环保项项目、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融资利率低;门槛降低,与其金融产品相比,由于担保、增信等,授信条件相对较低。

域外动态

山东将研究出台“揭榜挂帅”专项支持政策

日前获悉,山东省工信厅将会同省委组织部等省直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揭榜挂帅”专项支持政策:一是通过“揭榜挂帅”达成实质性合作,在山东企业落地的研发项目,直接列入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引进的高水平研发人才优先纳入省级相关人才工程进行支持。二是成立由省工信厅牵头,高校、科研院所、知名投资机构及企业等多方面专家参与的“揭榜挂帅”专题工作小组,对榜单项目进行全程跟进指导,协助发榜企业进一步厘清技术需求,对接揭榜人才;推动相关投资机构密切关注技术研发进展,适时给予金融支持,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技术“孵化”机制。

山东将从两方面打造全国领先的算力资源高地

6月29日从2022中国算力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下一步,山东将加快建设一批数据中心核心区和集聚区,建成一批规模发展、存算均衡、绿色节能的大型数据中心,推动数据中心“提质增量”,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数据中心资源高地。

一是大力推动算力“提质”。实施省级新型数据中心创建工程,将PaaS层以上云服务占比逐步提升至25%以上。推动各领军企业在用大型数据中心网内层次提升,引导边缘数据中心和直连专线精准建设。充分发挥海上风电、光伏、核能发电等“绿电”作用,开展“风光储能+大数据中心”建设。到2025年底,推动山东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25%以上。

二是加快推进算力“增量”。持续加强与电信运营商和算力产业领域相关领军企业对接,引导鼓励在山东布局全国或区域性算力枢纽节点。集中发展满足敏捷连接需求、赋能产业发展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支持建设低时延数据中心核心区和集聚区。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据中心体系,有效满足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算力需求。

广东省上线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

6月29日,“广东省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上线。该平台依托粤商通、粤省心和广东政务服务网等数字政府一体化平台,为全省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全天候、智能化、及时办”的诉求响应服务,对市场主体诉求提交、分办、监督通报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

该平台覆盖全部市场主体,不论类型、规模、行业和属地,都可登录粤商通平台或者是广东政务服务网提出诉求;外省市场主体在广东遇到经营困难,也可以在该平台提出诉求。为提高市场主体诉求响应效率,该平台全面梳理国家和该省近期出台的系列政策举措,形成涵盖17个部门,共13个类、48个细分领域的诉求响应清单和知识库。在此基础上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诉求分办效率。通过粤省心12345热线,平台覆盖省、市、县、镇、村五级体系,可快速将诉求分派至职能部门,全程监督诉求工单办理进度,做到“企业有呼,政府必应”。

此外,该平台通过共享结果,联动多方督查督办力量,及时发现政策措施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强化助企纾困效果。职能部门还将定期对市场主体诉求进行分析研判。

广东将从5个方面推动联动发展区建设

6月28日,从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近期在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将从5个方面推动联动发展区建设。

一是以清单形式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率先复制推广的62项改革创新事项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和法治服务等四个领域;二是开展联动创新探索系统性集成性改革创新,支持联动发展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投资贸易自由便利、金融开放创新、粤港澳深度合作等领域开展联动创新;三是强化区域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各地市加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在制度、平台、产业、项目、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对接;四是开展全产业链创新促进重点产业发展,谋划在生物医药、航运物流、石化油气等联动发展区的重点发展领域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举措,争取把各地区的一些优势产业打造成为百亿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五是积极争取在联动发展区实施广东自贸试验区有关特殊试点政策,研究向各联动发展区下放相关省市级管理权限。

重庆将从4个方面推动链主企业加快产业链融通发展

6月29日,重庆市经信委表示,即日起,该市将从4个方面对链主企业予以扶持。

一是在引导企业开放供应链体系方面,该市将引导链主企业优化采购、经费保障和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的便利化机制,减少制度性障碍,同时支持链主企业通过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方式,建立和优化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开放的、可参与的供应链采购管理系统。

二是在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供需对接方面,该市将搭建大中小企业产品对接平台,引导链主企业滚动发布产品需求清单,定期收集并匹配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配套产品供给清单,实现线上对接;开展大中小企业供应链协同伙伴计划,形成联合培训、标准共享的协同管理体系,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组织链主企业开展本行业、跨行业配套产品对接活动,实现供需双方线下对接。

三是在聚焦产业生态方面,该市将持续推进“链长制”,营造有利于大企业带动中小配套企业融通发展的环境支持链主企业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分享制造平台,有效对接大企业闲置资源和中小企业闲置产能;对开放供应链、打通上下游、协同创新攻关、扩大中小微企业采购、构建专业化配套集群,成效显著且年累计采购额在1亿元及以上的链主企业,将予以最高200万元奖励。

四是在企业推广应用方面,该市将总结提炼一批链主企业开放供应链体系、加大中小微企业产品采购的经验做法进行示范推广。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