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要讯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要讯 >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19)

长三角每周要讯2022(19) 2022-06-29

长三角每周要讯

2022年第19期   总270期

 

浙江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           2022年6月10日

目  录

科创聚焦

上海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放宽留学回国人员落户要求. 3

上海市拓宽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 4

经济热点

上海明确“四个强化”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 5

上海成立“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 6

江苏省药监局出台专门工作方案帮助企纾困. 6

安徽启动“安徽人游安徽”活动 推出多项惠民惠企政策. 8

产业动向

上海市体育局推出10项措施支持体育企业加快恢复发展. 9

江苏全国率先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 11

江苏出台工业领域节能技改行动计划. 13

安徽实施“放心家政行动”着力解决家政服务不满意不省心问题. 13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两项稳就业补贴政策. 15

上海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和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阶段性降低或免收  16

江苏省国资委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17

江苏推出“体育产业九条”助企纾困. 18

南京发布助企纾困法律服务十举措. 19

经验交流

上海交警推出交通事故处理八项便民利企措施. 20

上海采取多项措施着力缓解核酸采样点“排队长”. 22

江苏:体育赛事活动指导员加入高危项目监管. 22

安徽将建成覆盖五级老年教育体系服务网络. 24

域外动态. 25

山东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抵押贷款业务网上协同联办. 25

山东发放2亿元消费券促进家电消费. 26

广东要求小区不得随意限制阻碍揽投快件. 27

广州试点“数据经纪人”. 27

深圳初步建成全国首个船舶排放综合立体监测系统. 28

福建完成全国首个海岛全域森林碳汇计量与潜力评估. 29

重庆出台9项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技改和扩大再投资. 30

 

 

 

科创聚焦

上海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放宽留学回国人员落户要求

上海市人社局近日出台《关于助力复工复产实施人才特殊支持举措的通知》,放宽留学回国人员申办落户时的社保缴费要求,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通知》提出,一是积极营造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环境。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中涉及“平均工资”的事项,仍维持现有基数标准作为参考水平;针对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留学回国人员,取消社保缴费基数和缴费时间要求,全职来该市工作后即可直接落户;毕业于世界排名51—100名的,全职来该市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后可申办落户。

二是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于复工复产的重点企业人才以及国(境)外名校留学人员等,在申办人才引进相关业务时优先办理;针对疫情管控等特殊情况,继续实施“书面材料暂缓递交、线上流程正常办理”的支持措施。用人单位因受疫情影响未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费,完成补缴后在办理人才引进相关业务时不受影响。

三是全力落实更加有力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今明两年该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普通管理岗位人员和通用性较强的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主要向高校毕业生倾斜;2022届院校毕业生可在年底前回院校参加技能等级认定并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同时,进一步加大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伯乐”奖励计划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猎头机构加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选聘以及对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人才的支持。推出一批公益性人力资源免费服务项目,推行“告知承诺”服务模式。

上海市拓宽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

日前,上海市人社局会同该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本市劳动者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认定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照规定标准享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对在人社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由上海市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按规定组织实施的技能人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经行业主管部门会商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发布后,有序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项目范围。

《通知》明确,一是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为初级工(五级)1500元/人、中级工(四级)2000元/人、高级工(三级)2500元/人、技师(二级)3000元/人、高级技师(一级)3500元/人,不区分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按照1000元/人的补贴标准执行。上海市户籍的在职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残疾人和退役士兵、就业困难人员、院校毕业学年学生、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原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可按规定比例享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外省市户籍在上海市就业的在职人员、在沪院校毕业学年学生参照执行。

二是2022届院校毕业生在2022年12月31日前可回原校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获得证书的可按毕业学年学生身份享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三是劳动者按规定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可自证书颁发之日起12个月内,通过“上海人社”APP或各区就业促进中心窗口申请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经济热点

上海明确“四个强化”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

6月8日召开的上海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全力绘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

一是强化开放平台支撑,充分发挥国家重大战略的牵引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专业性、功能性平台。二是强化市场主体支撑,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专业服务国际化水平,特别是发挥好“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作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个性化的“走出去”服务。三是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全力抓好项目建设运营,体现精准度和引领性。四是强化制度创新支撑,全面落实好RCEP规则,稳步拓展沿线市场,积极探索更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不断提升规则标准等“软联通”水平。同时,要全面强化风险防控,牢牢守住境外项目安全运行的底线,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上海成立“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

6月8日,上海市依托上海市贸促会设立的上海市“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该综合服务中心是该市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将统筹涉企服务资源合力、发挥“民间经济大使”作用,为企业提供投资贸易双向对接、市场信息、企业培训、商事法律、海外响应、金融及专业服务业对接、重大活动支持和政企桥梁等综合服务,开展主题论坛、专业培训、特色展会、投资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助推该市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共赢发展。

江苏省药监局出台专门工作方案帮助企纾困

近日,江苏省药监局出台《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影响 落实助企纾困政策 深化“面对面”对接服务工作方案》,明确多项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按“一个计划统领、一位局领导负责、一个处室牵头、一次调研走访、一个服务平台落实”的模式,建立领导挂钩服务制度。由局领导“一对一”挂钩服务13个设区市,实地调研走访园区和企业,全方位倾听企业诉求,多渠道收集问题,多角度分析疫情影响,精准提炼问题清单,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全年解决疑难问题不少于100项。

二是构建省市联动工作格局,各设区市市场监管局和各检查分局要注重及时发现、解决、上报问题,做好省局助企纾困的前沿哨点。省局各处室、直属单位要强化与各设区市市场监管局和各检查分局的沟通联系,为基层和企业解决问题提供切实管用的指导服务。

三是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针对“面对面”对接服务应用场景,上线运行“苏药e家”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造服务重点产品、重点园区、重点项目的创新发展网络载体,在线收集企业诉求,及时分办落实。强化对接服务大数据分析利用,注重在个案现象中思考共性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与企业诉求及时补充细化和完善服务措施,让服务常态化在线、零距离贴近。

四是建立精细化闭环管理模式。突出对接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准确掌握产业情况、严谨制定调研方案、精准梳理分析问题,细化工作任务分解,务实反馈解决措施。对于问题落实,能马上解决的就马上解决;需要一定条件来解决的要创造条件解决;无法解决的,要认真细致做好法规政策解释,指导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安徽启动“安徽人游安徽”活动 推出多项惠民惠企政策

日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开展“安徽人游安徽”活动的通知》,从6月至12月,策划推出一大批特色旅游产品,实施惠民惠企系列政策措施,立足省内市场,引导游客就近游、周边游、跨县游、跨市游,形成全省客源市场大循环。

一是门票优惠政策,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省内300家重点景区景点、星级饭店、旅游民宿推出年票、联票、套票等优惠活动;统筹市县和相关文旅企业,对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安徽好人”、抗疫先进等予以免费游、半价游优惠。二是旅行社奖补政策,鼓励旅行社积极招徕客源,组织接待团队,省文化和旅游厅对营收等指标达到一定标准的前50名予以奖补,各市开展相应奖补。三是餐饮住宿奖补政策,鼓励各市发放旅游消费券,重点用于特色美食体验店、体验街区餐饮、星级饭店和民宿住宿等消费补贴,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各市旅游消费券的发放数量、核销率及实际带动旅游消费额等进行综合评估,并给予一定补贴,补贴总额600万元。四是流量奖补政策,在主流在线旅游平台设立旅游旗舰店,组织省内重点旅游景区、旅游民宿、星级饭店、旅行社集体入驻,争取整体优惠政策,降低服务佣金比例。五是文化惠民消费立减政策,6月至10月,计划统筹1000万元,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对参与看演出、看电影、游览景区、美食体验等活动的消费者给予补贴。六是积极落实旅游纾困政策,指导市县文旅部门,组织旅游企业,主动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工会等进行供需对接,承接公务、会展、党员教育、职工疗休养、带薪休假、秋游冬游等活动,大力促进旅游消费。

产业动向

上海市体育局推出10项措施支持体育企业加快恢复发展

上海市体育局近日发布《关于支持体育企业抗击疫情加快恢复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10项措施助企纾困。

一是减免承租公共体育场馆租金。对承租市属公共体育场馆的体育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免予提交受疫情影响证明材料,2022年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开展委托运营的场馆,由受托运营方对间接承租的体育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进行租金减免。

二是给予体育企业纾困资金补贴。对2022年3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体育企业为持续经营存续贷款的项目,给予一年以内70%贷款贴息支持,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在推动复工复产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积极稳岗留岗的市级以上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所在单位给予20万元一次性资金补贴。对2022年度新认定的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给予10~50万元不等的扶持。对于承租非国有房屋或非公共体育场馆主要从事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活动的小微企业,给予2022年4月—6月实缴租金2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3万元。

三是持续配送体育消费券。年内持续投放面向市民的体育消费券,扩大使用体育消费券的健身场馆数量。

四是发放体育场所防疫物资补贴。对2022年7月1日—12月31日期间使用“上海体育消费券”的健身场馆按照每月1500元的标准给予防疫物资专项补贴。

五是支持体育彩票销售。对在疫情期间停止销售的每个实体体育彩票销售网点予以3900元的一次性资金补助,对其他销售渠道予以100—20000元不等的租金和防疫物资补助。除竞猜、即开型彩票外,对2022年1月—9月体彩销售佣金补助1%。

六是鼓励体育企业发展线上模式。对2022年3月—5月,通过研发上线新产品并已投入应用,拓展体育线上发展模式的企业,给予项目研发、宣传推广等投入10%的补贴,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万元。

七是支持社会资本扩大体育投资。加大市民身边体育设施建设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市民健身设施补短板重点项目,对年内开工建设项目,给予其实际已发生投资额2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八是加强金融信贷支持。联动体育部门战略合作金融机构,提供针对体育类企业的融资产品,设立信贷服务快速通道,保障体育企业信贷平稳过渡。鼓励上海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帮助体育市场主体缓解资金流动性压力。

九是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体育企业力度。增加中小体育企业合同规模,年内将面向小微体育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由6%—10%提高至10%—20%,将预留面向中小体育企业采购的份额由30%以上提高至50%以上,非预留项目给予小微体育企业评审优惠。

十是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编制体育领域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操作指南,积极通过线上方式为体育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江苏全国率先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

近日,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在全国率先在党委政府层面出台《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碳排放比“十三五”末分别下降6%、7%。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基本建立,用能效率大幅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和节能降碳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方案提出,一是推进绿色低碳用能转变。加快终端用能电气化低碳化,全面应用可再生能源,扩大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比例。在全省公共机构年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不低于30%。二是强化绿色低碳建筑管理。深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高新建建筑绿色标准,推进建筑用能智能化管理,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全面执行国家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三是倡导绿色低碳行为方式。使用绿色低碳产品,培育绿色低碳行为习惯,加大反食品浪费力度,推动资源共享循环利用。四是加强绿色低碳示范宣传。开展节能低碳示范创建,加强绿色低碳理念宣传,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力度。“十四五”期间建成节能低碳示范单位350个、能效领跑者80个。五是提升绿色低碳治理水平。健全能源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全面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加快推进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用能市场化管理水平,实施绿色低碳考核评估,加强绿色低碳管理能力建设。到2025年全省不低于60%的县级及以上行政中心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同步推动学校、医院和科技文化体育场馆开展合同能源管理。

江苏出台工业领域节能技改行动计划

江苏省日前出台工业领域节能技改行动计划(2022-2025年)。根据计划,到2025年,该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7%以上,工业能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烧碱、合成氨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全部达到基准水平,其中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30%以上;其他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能效先进水平的产能比例达30%以上。

该计划明确六大任务,其中,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严禁新增钢铁(炼钢、炼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高载能行业产能;对行业产能已饱和的拟建“两高”项目,须落实能耗不少于1.2倍的减量替代政策。在推广节能先进技术方面,推广高效节能锅炉、电机、水泵、风机、空压机、变压器等用能设备,试点建设绿色微电网。在加强节能服务支撑方面,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鼓励节能技术服务商、绿色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开展节能设计、技术改造、运维管理等“一条龙”服务,鼓励建设区域级碳效监测平台。

安徽实施“放心家政行动”着力解决家政服务不满意不省心问题

安徽省日前研究制定《放心家政行动方案》,重点围绕“人员素质提升、市场主体引育、诚信体系建设、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着力家政服务“不满意”“不好找”“不放心”“不省心”问题。

一是聚焦素质提升,解决家政服务“不满意”问题。该省商务厅将联合人社、教育等部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回炉”培训,推动岗前培训与就业挂钩、“回炉”培训与技能等级认定挂钩,拓展职业学历教育,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打造产教融合基地,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推动家政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聚焦主体引育,解决家政服务“不好找”问题。积极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示范引领好的知名家政服务企业落地安徽并服务安徽;大力支持一批本土员工制企业提档升级;支持引导一批本土中介制企业向员工制企业转型发展,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企业提质扩容。

三是聚焦诚信建设,解决家政服务“不放心”问题。全量归集家政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人员的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全面推行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一人一码”上岗,建立家政服务企业和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制度,按照自愿原则开展家政服务企业和家政服务人员星级评定。

四是聚焦服务创新,解决家政服务“不省心”问题。积极构建“家政服务企业+社区服务网点”“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家政服务”等家政服务新模式。在抓好育婴、养老、护理、保洁等传统家政服务提质扩容的同时,支持发展管家、理财专家、心理陪护、健康管理等新兴家政服务。

政策举措

上海出台两项稳就业补贴政策

近日上海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教委、市交通委、市文旅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给予本市相关用人单位就业补贴应对疫情稳岗保就业的通知》,出台两项稳就业补贴政策,支持用人单位稳定就业岗位,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

一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文体娱乐、住宿、会展等七类行业中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在年内实施困难行业企业稳就业补贴政策。上述行业中2021年裁员率不高于2021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5.5%)的企业,可在今年内向企业注册地所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一次性稳就业补贴。补贴标准为600元/人,按企业应缴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人数计算,每户企业补贴上限300万元。

二是支持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在年内实施重点群体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在今年3—12月期间招录在该市登记失业3个月及以上人员或该市2022届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可享受2000元/人的重点群体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补贴以“免申即享”方式发放。

《通知》还明确,各区可结合实际,对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用人单位和重点群体制订区域性的稳就业补贴政策。

上海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和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阶段性降低或免收

上海市发改委日前分别会同该市财政局、该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布《关于阶段性降低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本市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阶段性免收工作的通知》。

其中,《关于阶段性降低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指出,将该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收取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阶段性降低至现行标准的50%,收费项目范围等其他规定不变。鼓励其他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结合实际参照执行。各执收单位要严格落实本通知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拖延或者拒绝执行,并自觉接受市、区两级价格、财政等部门监督管理。实施期限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关于做好本市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阶段性免收工作的通知》提出,在该市产生生活垃圾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营者等在2022年6—8月(共三个月)产生的单位生活垃圾免收处理费。其他月份仍按照“按量征收”原则进行计征。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阶段性免收工作采取免申即享方式,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对象无需提交申请及相关材料即可享受。

江苏省国资委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在江苏省国资委门户网站、公众号开设了省属企业招聘专区,与企业网站等平台同时公开发布企业招聘信息。二是大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应聘渠道,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朋友圈”——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类毕业生就业网开展就业网络招聘会,与国聘平台、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各高校就业网站和91JOB、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开展线上机构合作;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等,广泛宣传报道省属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政策举措。三是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用工灵活等企业分类采取授权招聘或用工总量管控方式,全面赋予用人单位自主权,进一步提升招聘效率。四是2022年在年度招聘计划中,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省、市属国有企业计划招聘人数比上年增加近6%。

此外,该省国资委还努力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实习岗位和机会。一是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募集并定期公布省属企业见习岗位,24个省属企业共提供767个岗位,其中就业岗446个,实习岗321个。二是建立柔性引才用才机制。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引才用才政策,允许企业设立流动岗位和见习岗位。三是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金陵科技学院共建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探索校企双导师制度,将校园招聘前置“一公里”。

江苏推出“体育产业九条”助企纾困

江苏省体育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帮助体育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体育产业稳步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九个方面帮助体育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加快推动体育企业复工复产,促进体育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健全体育企业诉求快速回应和解决问题服务机制,实行“一企一策”服务;二是推动各类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地,推出“助企纾困政策工具包”;三是尽早确定年度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提前开展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9月底前确定年度立项支持项目和额度;四是全部下放全民健身器材政府采购计划,加大全民健身器材采购专项经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年度全民健身器材采购计划全部下放市县;五是优化升级“体育企业金融贷绿色通道”,实行7×24小时全流程线上办理一站式信贷服务;六是引导各地打造体育公园、体育旅游基地、户外运动营地等体育消费新场景,发放体育消费券;七是恢复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推动各地有序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八是落实体育彩票网点纾困帮扶补贴政策;九是发挥各类体育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推介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

南京发布助企纾困法律服务十举措

近日,南京举办“助企纾困 法治护航”主题活动,发布助企纾困法律服务十项举措。

十项举措包括:深化对接机制,新增100家律所与100家商会开展对接;首批挑选50家律所承接纾困小微企业专项公益法律服务;面向全市小微企业发放3000份南京市“助企纾困”公益法律服务护航券,每份护航券可获得对接律所3小时公益法律服务,包括法律咨询、法律培训、风险体检、律师调解等免费服务和诉讼、仲裁代理优惠服务;持续推进法治体检“四进四送”,重点加大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物流、涉外企业等行业“四送”力度,年底前完成1000家小微企业帮扶走访;为南京16家国家和省级园区企业提供差别化服务,大中型企业重点解决疑难复杂法律问题,小微企业加强普惠性法律服务;统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向产业链汇集,打造产业链供需平台,初步形成特色产业链法律服务业态;为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减免公证费用等。

经验交流

上海交警推出交通事故处理八项便民利企措施

日前,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就该市防疫期间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推出八项便民利企措施。

一是简易事故“不扣车”。对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除存在未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驾驶证,货运机动车超载、逾期未检验等法律规定扣留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外,公安机关不扣留事故车辆,减少对当事人出行和企业经营的影响。

二是一般事故“少扣车”。对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除确需进行检验鉴定确定事故责任外,公安机关原则上不扣留车辆;确需扣留车辆的,不扣留车辆所载货物;当事人对检验鉴定结论无异议的,公安机关将在24小时内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车辆,尽可能减少对当事人出行和企业经营的影响。

三是物损事故“手机办”。对于“车能动,人未伤”的机动车之间碰擦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通过“快处易赔”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处理,自行选择查勘定损维修理赔时间和地点。

四是伤人事故“快速办”。对事实清楚、成因明确,当事人对责任无异议的伤人事故,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快速处理,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五是调查取证“线上做”。公安机关充分利用微信视频、腾讯会议等线上方式开展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公开事故调查证据、损害赔偿调解等工作,减少当事人往返奔波。

六是进度结果“网上查”。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向事故办案民警申请,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或交管12123手机APP查询事故处理进度,以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道路交通事故复核结论等处理结果(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除外)。

七是文书送达“免接触”。公安机关在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受案通知、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证明、道路交通事故复核结论等法律文书基础上,增加微信、电子邮件、传真等线上发送方式,发送的文档可作为申请事故复核的证据材料。

八是事故复核“优服务”。当事人可通过交警总队开设的交通事故复核申请手机专线(18018803491)和微信号进行线上申请。当事人在复核申请期限内因防疫管控措施无法提出复核申请的,防疫管控措施期间不计入复核申请期限。

上海采取多项措施着力缓解核酸采样点“排队长”

从日前召开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服务,缓解核酸采样排队时间长问题。

一是全市加密采样点位,确保所有设置的采样点全部开放。加密采样点位做到点位进小区、进园区、进楼宇、进大型企业,让市民在居住地和工作地更便捷地采样。二是增加采样工位,针对容易出现排长队的采样点位,派足采样人手,增加采样台。三是延长服务时间,针对居民上班前、下班后及晚间的采样需求,大幅度延长服务时长,同时进一步挖掘医疗机构、检测机构的潜力,增加24小时开放的采样点数量。四是优化流程,提高“采样、送样、检测、报告”四个环节间的衔接效率,避免出现迟送、迟检、迟报的现象。五是健全问题发现及应急处置机制,采样点所在区、街镇要落实主体责任,开展定期的巡查,及时发现排长队的情况,迅速组织起机动支援队伍,前往相关点位增设采样工位,维护现场秩序。

江苏:体育赛事活动指导员加入高危项目监管

江苏省体育局近日发布《江苏省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工作指引(试行)》,明确各级监管单位与职能,建立健全赛事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和“熔断”机制,并创新性提出体育赛事活动指导员加入监管。

《指引》提出,一是在赛事主、承办方切实承担赛事活动主体责任的同时,建立省、市、县三级监管组织架构,从赛事信息填报、赛事方案审核、赛事现场陈述到体育赛事活动指导员监管反馈,形成完整的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闭环。

二是明确各级监管单位与职能。该省体育局负责全省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统筹协调、评估评价和检查督查。省级赛事活动主管单位组织开展省级以上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分级监管、认证培训、检查督查等工作。省级运动项目协会在竞赛组织、参赛保障、安全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各市县体育主管部门要明确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责任,建立监管和服务机制,做好信息填报、审核认证、检查督查等工作。

三是开展体育赛事活动指导员制度体系建设,设立体育赛事活动指导员岗位,推进体育赛事活动监管方式创新。体育赛事活动指导员负责指导赛事安全风险防控、应急处理、疫情防控、医疗救护和赛事组织等工作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检查监督体育赛事活动的场地、器材、交通、食品卫生等安全保障重点环节,完成信息采集和分析评估工作并及时上报。

四是根据气象、水利、地震等部门发出的预警信息及有关灾害、事故信息,赛事组织负责人、技术代表、体育赛事活动指导员等要结合赛事实际,及时提出建议意见,必要时直接向当地体育部门报告,及时启动“熔断”机制。

安徽将建成覆盖五级老年教育体系服务网络

近日,安徽省出台了《老有所学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全省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290万人左右(线下255万人左右),老年人学习总人数达到430万人左右(线下330万人左右),覆盖省及所有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老年教育体系的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方案》提出,一是通过整合现有闲置资源、盘活省内高校资源、深度挖掘社会潜力、新建扩建扩大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等渠道,因地制宜扩大老年学校办学场所供给。二是在建立老年教育队伍多元补充机制、激励机制方面实施政策突破,力求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老年教育。三是建立老年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制度,保证老年教育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四是遴选、整合、开发、建设一批通用课程、特色课程资源、优质教材,并改造升级省级老年教育资源中心、省级网络学习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性的数字学习支持服务。五是坚持重点面向基层、整体有序推进原则,推进老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远程教育、智慧教育。六是推动老年学校标准化、制度化发展,全面提升老年学校办学水平。

《方案》对政府投入作出明确规定:将各级政府举办的老年大学(学校)办学经费、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改建的公办市、县、乡、村四级老年学校,按财政供给渠道一次性分别给予不少于30万元、20万元、10万元、3万元的改造建设补助。县级以下公办老年学校,按200元每人每年的标准拨付人均保障经费。

域外动态

山东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抵押贷款业务网上协同联办

近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全省不动产登记与抵押贷款业务网上协同联办的通知》,建立全省不动产登记与抵押贷款业务网上协同联办机制,将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至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全省不动产登记与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抵押贷款业务“一点登记、一网协同、一次办好”。

《通知》提出,一是依托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与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总对总”对接,采用N(各不动产登记机构)+1(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1(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N(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模式。二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试点阶段为2022年5月-6月;全省推广阶段为2022年7月-10月;深化应用阶段将不断深化应用范围,逐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业务全覆盖。适时向具备条件的地方金融组织推广应用。

山东发放2亿元消费券促进家电消费

日前,山东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统计局联合印发《山东省促进家电消费若干措施》,推出五项具体举措,推动该省消费市场提质升级。

《措施》提出,一是该省将发放2亿元消费券,开展家电惠民活动。该省居民在省内实体店及纳入监测范围的网上店铺,购买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4类商品时,按照单件商品销售发票金额,购置2000元(含)以上的发放300元消费券,购置5000元(含)以上的发放500元消费券、购置8000元(含)以上的发放600元消费券。为促进农村家电消费,对在县(市)及以下门店购买以上4类商品的个人消费者,增加100元消费券。

二是对采取“以旧换新”方式购买以上4类商品的个人消费者,增加100元消费券,回收价格由消费者与回收方协商确定。

三是省财政将安排5000万元,对6月份限额以上家电类零售额实现正增长且对全省贡献率前10位的市给予奖励。其中,对全省贡献率前3位的市,每市奖励700万元;对全省贡献率4—7位的市,每市奖励500万元;对全省贡献率8—10位的市,每市奖励300万元。

广东要求小区不得随意限制阻碍揽投快件

近日,广东省邮政管理局联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邮政管理部门要强沟通协作,保障“最后一百米”邮政快递服务畅通。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进入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和相关单位提供正常的寄递服务,不得随意增加限制条件,阻碍邮政快递企业揽收投递服务。

通知指出,鼓励社区灵活采取集中配送、统一配送等方式,支持应用无接触配送投递设施设备,保障末端配送寄递服务质量和配送效率,降低人员密切接触感染风险。同时,督促物业服务企业、邮政快递企业加强引导,在满足居民群众正常寄递服务需求的同时,减少人员直接接触。做好定点收寄、定点投递区域和智能投递设施的卫生消毒工作。

广州试点“数据经纪人”

近日,广州海珠区率先推出全国首批“数据经纪人”名单。首批入选的三家“数据经纪人”企业,涉及电力行业、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    

 “数据经纪人”是在政府的监管下,具备开展数据经纪活动资质的机构,其职责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受托行权,即数据拥有者可以授权数据经纪人行使权力;二是风险控制,在数据流通交易过程中起到中介担保作用;三是价值挖掘,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充当数据价值发现者、数据交易组织者、交易公平保障者、交易主体权益维护者等多重角色。    

目前,海珠区制定了“数据经纪人”分类分级标准:根据“数据经纪人”自身基础及业务范围可划分为技术赋能型、数据赋能型、受托行权型三个类别;按照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级、企业自有(或实际控制)数据规模等条件以及相关试点企业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否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要求等因素,将“数据经纪人”分为三个等级。

广州市指导试点企业开展探索工作,实行 “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搭配。“规定动作”:优先在电力、金融、电子商务等社会数据丰富的重点领域进行试点,明确试点工作机制、工作内容、业务范围、业务场景等相关内容,并指导“数据经纪人”配合开展相关调研、检查和评估。“自选动作”:根据各自领域特色,科学有序地探索数据经纪业务。

深圳初步建成全国首个船舶排放综合立体监测系统

6月5日从深圳海事局获悉,该局率先打造船舶排放控制区示范工程,初步建成全国首个“空—陆—水”一体化的综合立体监测系统。

2019年深圳海事局率先启动探索构建船舶大气污染防治新模式,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于当年批复建立由深圳海事局作为建设试点的“大鹏湾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监管试验区”,这也是全国首个船舶大气防治领域的试验基地。

经过3年的耕耘,深圳海事局在试验区水域,综合运用红外、紫外和嗅探等多种遥测技术,初步建成全国首个“空—陆—水”一体化的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并自主研发船舶排放控制监测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该水域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和可视化显示,为精准筛查疑似超标排放船舶提供技术支持。

依靠该监测系统,深圳海事局还构建了“遥感初筛—登轮快检—实验室确认”的船舶大气污染执法模式,执法效率和精准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有力打击了船舶不使用合规燃油的违法行为。2019—2021年,共开展船舶燃油质量抽检6618艘次,查处船舶燃油超标案件580宗。

福建完成全国首个海岛全域森林碳汇计量与潜力评估

日前,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的《湄洲碳中和岛林业碳汇本底调查与固碳潜力评估报告》通过专家评审。该项目为全国首个海岛全域森林碳汇计量与潜力评估案例。

经质询和讨论后,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报告创新探索了海岛全域森林碳汇计量、多源遥感与地面调查数据融合、造林绿化空间科学评估等方法,依据充分、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分析精准、结果可靠,能够为湄洲碳中和岛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为海岸带保护修复和海岛生态建设提供借鉴,对全面推行林长制、实现“双碳”目标、带动湄洲岛文旅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重庆出台9项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技改和扩大再投资

6月6日,重庆市经信委联合该市财政局印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和扩大再投资政策措施》,出台9条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投资。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方面,该市将对工业企业实际发生技术改造投资或扩大再投资后,年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5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的,分别给予2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奖励。二是在绿色化改造方面,将支持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化工等行业企业实施绿色技改,并对达标的予以相应奖励。三是在智能化改造方面,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创新载体等建设,对单个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补。四是加大金融支持方面,通过建立担保机构、银行及市、区县两级政府风险分担补偿资金池,加大对重点产业、企业和产业链协同技改项目信贷支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面向市级重点技改项目配置专属额度、期限和利率的贷款产品等。五是将企业扩大再投资项目视同为当地的招商引资项目,各区县可比照招商引资惠企标准落实相应优惠政策,市招商投资促进部门将把其计入招商引资考核范围。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安亭路126号邮编:200031电话:021-64728756

浙江省驻上海办事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zjszhb.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