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读——许鹿希的坚忍守望
2014-07-01
1953年,许鹿希与留美博士邓稼先结婚。婚后5年,他们生儿育子,快乐幸福。1958年8月的一天晚上,邓稼先坐立不安,许鹿希问:“今天怎么了?”“我要调动工作。”“调哪?”他说:“不能说。”“干啥?”“不能说。”她的心被刺痛了:“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可以写信。”他仍然坚定的说:“不能说。”
她那时30岁,孩子还小,又不知道他干什么去,眼泪顿时在眼眶里打转。邓稼先说:“如果做好这件事,就是死也值得。”
她了解他,他下了这样的决心,一定是不能改变的。此后,邓稼先便“人间蒸发”了。
十多年后的一天,1971年夏天,周总理将他召回北京。此间,邓稼先回了一趟家。当他推开家门站在许鹿希面前时,她不禁大吃一惊。从1958年到1971年,这是他们的第一次重逢。分别那么久,突然见面,竟无语凝噎。
过了许久,许鹿希才回过神来,她有些不自然的走近邓稼先,想接过他手里的提包。邓稼先却把提包抓得紧紧的。他们就这样面对面地抓住一个提包,就像抓住一个秘密,相对无语。
1985年,邓稼先被确定为癌症晚期回京住院治疗。此时,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是分别28年后的团聚。此后,邓稼先做了2次大手术、三次小手术。1986年7月29日,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的邓稼先走了。
邓稼先逝世后,许鹿希依旧对他念念不忘——家中的陈设一如既往,邓稼先的用具都标上了年代和使用日期,就连他坐过的沙发上的毛巾也舍不得换。
爱是一种守望,需要坚定的信念、坚忍的毅力和坚强的品格。爱是一种语言,爱国爱家,大爱无痕。
(驻沪单位党委办公室:供稿)
进入测试
进入投票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